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结合辽宁省冷冻水产品行业特性,设计多层次的冷冻水产品销售配送网络结构,分析冷冻水产品销售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总结选取冷冻水产品冷链配送中心位置确定的影响评价指标,运用模糊聚类评价方法建立评价指标模型,利用此方法就可以确定冷链配送中心具体位置的问题,按照成本最低的原则,设计冷冻水产品销售网络结构,对各配送中心的服务范围进行了分配,根据辽宁省的实际情况构建冷冻水产品冷链配送网络,提出8个主要影响辽宁省一级冷链配送中心选址的评价指标,运用模糊聚类评价方法确定了辽宁省4个一级冷链配送中心的所在城市,分别是大连、营口、沈阳、葫芦岛,在其余的10个城市建立二级冷链配送中心。然后运用柯西分布和单个目标规划确定每个一级冷链配送中心对应的二级冷链配送中心:大连一级冷链配送中心负责本溪、丹东2个二级冷链配送中心的冷冻水产品配送供应;沈阳一级冷链配送中心负责阜新、铁岭、抚顺3个二级冷链配送中心的冷冻水产品配送供应;葫芦岛一级冷链配送中心负责锦州、朝阳2个二级冷链配送中心的冷冻水产品配送供应;营口一级冷链配送中心负责盘锦、鞍山、辽阳3个二级冷链配送中心的冷冻水产品配送供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乳制品在供给和需求的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大,整体呈现"北奶南调"的分布特点,因此需要建立全国性乳制品配送中心以解决供给和需求的衔接问题。采用重心法划定配送中心选址的大致区域,采用综合因素分析法对区域内城市进行分析排序,以确定最优配送中心选址。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民需求层次与区域满足能力,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个层面构建国民幸福生活评价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省12个城市的人民幸福生活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且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针对成型钢筋配送中心服务对象的不确定性提出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选址评价.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分析选址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起成型钢筋配送中心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着重阐述了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成型钢筋配送中心选址决策时模糊权值及模糊指标值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应用证实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在成型钢筋配送中心选址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李永新  殷春武  惠小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15-12516,12523
针对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实际情况,选取交通情况、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构建了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评价指标权重,然后在评价信息为区间数的情况下,用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方法建立了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以某市为例,探讨了该模型在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上的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充分考虑了评价过程中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可以使得评价结果更客观,更结合实际,所以评价效果应该较以往的实数评价标度更好。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冬枣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枣是中国优良的鲜食枣品种,但生产中常将晚熟枣品种与冬枣相混淆,严重影响了冬枣产业的发展。利用筛选的17个随机引物对6个不同产地冬枣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共扩增出144条谱带,有95条为多态性带,比例为65.09%。利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095时,供试材料可分为2类,即成武冬枣与其他产地冬枣并非一类,不同产地间冬枣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7.
蒲云峰  张娜  李述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715-7717,7720
[目的]客观揭示南疆地区鲜食冬枣的品质。[方法]采用HPLC、GC-MS等方法对冬枣的营养及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冬枣含有VC含量(161.859 3±13.509 2)mg/100 g鲜枣,总糖(55.384 5±2.539 2)%,总酸(1.384 7±0.115 5)%,粗脂肪(4.275±0.191)%,cAMP(0.228±0.020)mg/g,检出15种氨基酸(包含6种必需氨基酸)。挥发性成分中鉴定出40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酯类、烷烃类、醇类和胺类。[结论]冬枣是一种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水果。  相似文献   

8.
刘延明  陆克芬  方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70-12672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内河普遍遭到污染的问题,在分析影响内河水质因素的基础上,选取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CODCr(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挥发酚、NH3-N(氨氮)和总磷等6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城市内河水质评价的投影寻踪分析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对该评价模型进行优化,并将其应用于南宁市10条内河水质的评价与排序。研究表明:用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法进行水质评价,避免了传统评价方法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误差,方法简单、评价结果合理可信,为我国城市内河水质的评价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冬枣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用醇沉法得到多糖沉淀,用蒸馏水溶解后,采用苯酚 硫酸法,在波长490 nm 处测定吸光度,以葡萄糖标准品为对照品,计算冬枣水溶性多糖的提取率;研究4个较显著因素,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对冬枣水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正交分析法确立了冬枣水溶性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5 ℃,料液比1∶30,提取时间25 min,超声波功率为135 W,最高的提取率为383%。  相似文献   

10.
选取农业资源条件、农村社会发展、农业经济状况等三大类共18个指标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进行综合农业区划。将互助县21个乡镇划分为脑山浅山农牧区、中部盆地农牧区、川水农业区、东部林牧区、北山林牧区。  相似文献   

11.
新疆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及结构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002年新疆8个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支出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到各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新疆的消费结构正趋于理性化,但不合理现象仍存在,并就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引用2011年《山东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及GIS相关软件,采用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得到了山东省近十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生活消费支出的相关关系及十七市农民家庭收支的分布规律,将十七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生活消费支出都分为三类。结果显示:近年来山东省的农民收入、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但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水平差异很大,各市之间消费支出差异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差异较均衡。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于静  吴正朋  王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3051-13053
基于2011年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运用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安徽省16个市城镇居民消费状况及地区性差异程度进行分析,分别从结构和分布上探讨影响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提出平衡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改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利用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以河北省为例,对其11个地市级城市的居民消费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到了各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各市了解各自的弱点和优势,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北冬小麦生长发育对气候变化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西北地区为我国气候变暖较明显区域之一,为明确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程度,选取我国西北地区农业气象观测站冬小麦的发育期资料,运用线性统计方法分析其20多a来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变化特征,研究西北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西北大部分地区冬小麦的播种日期推迟。(2)冬小麦的返青期受局地小气候及干旱等气候条件影响,大部分呈推迟趋势。(3)所选区域冬小麦均一致性地表现为成熟期提前。(4)西北地区大部分冬小麦返青—成熟期间的天数在缩短,仅甘肃庆阳和新疆莎车冬小麦返青—成熟期间的天数在延长,且延长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杜华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69-11573
以2008年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及其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因子分析,得出该地区16个城市在7项指标上的因子得分及城市排名;再运用K-Means聚类分析,将长三角地区分为3个层次,分析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支出及其结构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优化农村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端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270-5272
以湖南省14个地市州为样本,选取10个能反映湖南省农产品流通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各区域农产品流通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湖南省可划分成5个农产品流通发展区:综合协调发展区、需求驱动发展区、供给驱动发展区、产业发展潜力区、产业发展滞后区.各功能区要依据自身情况,制定不同发展战略,提高农产品流通发展水平;统筹规划,加快农产品流通集散中心建设;加大对农产品流通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流通企业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61~2011年镇江市雷暴日监测资料,采用线性拟合、小波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雷暴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1年来镇江市年雷暴日数总体上呈现递减趋势;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雷暴日最多、冬季最少;各县市月平均雷暴日均呈单峰型,7月雷暴日数最多;镇江市雷暴日存在6年左右周期的年际变化;镇江市雷暴日突变年为1966年。  相似文献   

19.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are critical for productivity of winter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A three-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three sowing dates(20 September(SD1),1 October(SD2),and 10 October(SD3)) and three seeding rates(SR67.5,SR90,and SR112.5) to determine suitable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for high wheat yield.A large seasonal variation in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from sowing to winter dormancy was observed among three growing seasons.Suitable sowing dates for strong seedlings before winter varied with the seasons,that was SD2 in 2012–2013,SD3 in 2013–2014,and SD2 as well as SD1 in 2014–2015.Seasonal variation in precipitation during summer fallow also had substantial effects on soil water storage,and consequently influenced grain yield through soil water consumption from winter dormancy to maturity stages.Lower consumption of soil water from winter dormancy to booting stages could make more water available for productive growth from anthesis to maturity stages,leading to higher grain yield.SD2 combined with SR90 had the lowest soil water consumption from winter dormancy to booting stages in 2012–2013 and 2014–2015; while in 2013–2014,it was close to that with SR67.5 or SR112.5.For productive growth from anthesis to maturity stages,SD2 with SR90 had the highest soil water consumption in all three seasons.The highest water consumption in the productive growth period resulted in the best grain yield in both low and high rainfall years.Ear number largely contributed to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grain yield,while grain number per ear and 1 000-grain weight also contributed to grain yield,especially when soil water storage was high.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affect grain yield through seedling development before winter and also affect soil water consumption in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By selecting the suitable sowing date(1 October)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oper seeding rate of 90 kg ha–1,the best yield was achieved.Based on these results,we recommend that the current sowing date be delayed from 22 or 23 September to 1 October.  相似文献   

20.
半岛地区大穗型冬小麦的播期播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在半岛地区的适宜播期播量,探明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选用大穗型冬小麦品种‘洲元9369’,采用5个播期和3个播量的试验方法,研究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在半岛地区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大穗型冬小麦品种‘洲元9369’的适宜播期为9月27日至10月3日,适宜播量为270万~405万/hm2,最佳播期播量为9月27日的405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