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以往用于测定叶片泵汽蚀性能的几种试验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半开式试验装置,该装置具有系统自动平衡的特点,适合于扬程在 10m以上的各种叶片泵的汽蚀试验。  相似文献   

2.
一种高汽蚀性能泵的研究设计省农机研究所张学超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对抽送井水泵的汽蚀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形势,我所与宋阳市机械厂联合开发了一种高吸程系(100ZL5g—12)。研制过程中,我们针对怎样提高叶片泵的汽蚀性能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  相似文献   

3.
汽蚀可导致叶片泵性能下降,还会产生噪声和振动。文章总结了水泵汽蚀的几种有效检测方法,以便在汽蚀初期采取措施,降低汽蚀破坏性。对汽蚀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结构、工艺、材料等方面总结了解决泵气蚀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脉冲泵简介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1、常用泵的概况目前,在常用泵中,叶片泵结构简单、高速性好、运行平稳、流量大,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但在泵出水流速仅3~4m/s肘,作刚体旋转运动的叶轮边缘线速度却高达20~30m/s。这不仅限制了泵出水流速的提高,也是叶片泵产生汽蚀的根本原因。叶片泵中的汽蚀问题,世界上目前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另一方面,叶片泵在泵水过程中,水流状态为:它限制了泵能量转换效率进一步的提高。国际最好水平的荷兰叶片模型泵效率为87.5%。活塞泵中液体流动状态为比较单一的直线流动,泵效率及单级扬程均较高。但每次泵水的排…  相似文献   

5.
常用的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统称为叶片式泵。叶片式泵常见的故障是汽蚀(空蚀),它能引起严重后果。①水泵在运行中产生较强的噪音;②水泵机组运行中剧烈振动;③水泵的扬程、流量显著下降,甚至完全中断供水。水泵发生汽蚀后,在水泵叶轮的正面和背面、前盖内表面等处布满了大小深浅不等的麻点,严重时有蜂窝状凹坑和空洞。造成叶片泵汽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水泵在运行过程中,水中产生的气泡引起的。一般汽蚀有三种情况,一是叶面汽蚀,这是因为工作流量的不同,气泡的产生和破灭发生在水泵叶片正面和背面、前盖内表面等部位;二是间隙…  相似文献   

6.
刘正英 《排灌机械》1996,14(4):29-32
提出了一种水泵汽蚀试验数据的拟合方法,较为合理地确定临界汽蚀余量,使得用计算机处理汽蚀试验数据更为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7.
从水泵选型、能量性能、汽蚀性能等3个方面,讨论了减小nD值对大型低扬程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减小nD值的低扬程泵装置水泵选型设计思路;借助于叶片泵相似律,推导了减小nD值与增径降速的一致关系,在设计流量一定的条件下,若叶轮直径增大5%,则水泵转速和nD值将分别下降13.6%和9.3%;从叶轮直径对流道水力损失的影响上,分析了减小nD值对提高泵装置流道效率的作用;根据nD值与水泵扬程的关系,低扬程泵装置选型时,宜适当减小nD值,以便在较低扬程下选用到更优秀的轴流泵水力模型;根据叶片泵汽蚀相似律,分析了减小nD值对低扬程泵装置汽蚀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泵装置汽蚀性能的考核指标,以及增径降速对流道控制尺寸及设备投资的影响等问题.结果表明:对于平均扬程为4 m、单泵设计流量为33.5 m3/s的泵站,若将叶轮直径由2.9 m增大至3.1 m,则流道效率可提高2.9%;在设计流量一定的条件下,若将nD值由435降为387.5,由水力模型TJ04-ZL-06换算的原型泵高效区扬程可由5 m左右降为4 m左右,水泵必需汽蚀余量可降低20.6%;对于年运行时数较长的大型低扬程泵站,宜采用较小的nD值.  相似文献   

8.
从水泵选型、能量性能、汽蚀性能等3个方面,讨论了减小nD值对大型低扬程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减小nD值的低扬程泵装置水泵选型设计思路;借助于叶片泵相似律,推导了减小nD值与增径降速的一致关系,在设计流量一定的条件下,若叶轮直径增大5%,则水泵转速和nD值将分别下降13.6%和9.3%;从叶轮直径对流道水力损失的影响上,分析了减小nD值对提高泵装置流道效率的作用;根据nD值与水泵扬程的关系,低扬程泵装置选型时,宜适当减小nD值,以便在较低扬程下选用到更优秀的轴流泵水力模型;根据叶片泵汽蚀相似律,分析了减小nD值对低扬程泵装置汽蚀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泵装置汽蚀性能的考核指标,以及增径降速对流道控制尺寸及设备投资的影响等问题.结果表明:对于平均扬程为4 m、单泵设计流量为33.5 m3/s的泵站,若将叶轮直径由2.9 m增大至3.1 m,则流道效率可提高2.9%;在设计流量一定的条件下,若将nD值由435降为387.5,由水力模型TJ04-ZL-06换算的原型泵高效区扬程可由5 m左右降为4 m左右,水泵必需汽蚀余量可降低20.6%;对于年运行时数较长的大型低扬程泵站,宜采用较小的nD值.  相似文献   

9.
泵汽蚀余量及其试验方法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红耕 《排灌机械》1995,13(1):23-26
阐述了泵汽蚀余量和装置汽蚀余量的概念及区别,分析和讨论了泵汽蚀余量的确定,汽蚀试验方法以及影响泵汽蚀性能的几个因素,并对临界汽蚀余量和允许汽蚀余量的确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根据某多功能试验台闭式试验装置中参数测量范围的要求设计了一个汽蚀筒.以叶片角为-2,°型号为JM—211的混流泵为例,在其设计工况点Q=2200 m3/h下,采用雷诺平均N-S方程和标准k-ε紊流模型结合隐式修正SIMPLEC算法,运用FLUENT软件对此汽蚀筒进行了内部流场数值计算,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计算得到了汽蚀筒内部的速度矢量图、两层稳流栅(整流器)附近横截面的压力分布图,以及出口速度、压力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两层稳流栅后流速稳定,压力分布较为均匀,压差减小为250 Pa;泵进口压力试验值与计算所得的汽蚀筒出口压力值非常接近,压力预测误差仅为1.79%.因此,该汽蚀筒进出口和稳流栅的设计达到了试验所要求的泵进口压力且压力稳定.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低汽蚀屏蔽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该种泵的性能特点以及汽蚀产生的原因等,提出了提高抗汽蚀性能所采取的措施。从改善叶轮进口几何形状的设计方法方面来降低泵的汽蚀余量,例如叶轮进口直径Dj,叶片进口安放角β1,叶片进口边的形状,叶片数,叶轮进口流道形状等。对两台屏蔽泵进行了性能试验:通过能量性能试验确定出扬程H、输入电机功率N、机组效率ηgr与流量Q之间的关系,通过汽蚀性能试验确定临界汽蚀余量△hc与流量Q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规格屏蔽泵的性能均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流场内汽蚀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可以精确地对流场内汽蚀现象进行清晰化处理及特征提取。因此,图像处理技术是精确分析汽蚀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李平双 《排灌机械》2006,24(1):19-21
从理论上分析了泵内产生汽蚀的原因,在对离心式渣浆泵与普通离心泵汽蚀特性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渣浆泵汽蚀余量与叶轮入口几何参数关系;依据有关试验数据,找出了渣浆泵汽蚀余量经验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计算实例。给泵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渣浆泵汽蚀余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在水泵运行中汽蚀现象发生的过程,介绍了汽蚀对于水泵危害,提出了减弱汽蚀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钱毓宁 《排灌机械》1998,16(3):59-62
叙述了在消耗产运行中汽蚀现象发生的过程,介绍了汽蚀对于水泵危害,提出了减弱汽蚀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Belzona材料在泵站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贝尔佐纳材料在引黄济青亭口泵站水泵汽蚀修补中的试验及应用情况,用贝尔佐纳材料对水泵发生汽蚀的叶片和泵壳进行修复,是一种恢复水泵的性能,提高效率,延长其寿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泵试验台汽蚀筒内的流动是具有自由表面的复杂流动。本文以叶片角为-2o,型号为JM-211的混流泵为例,在其设计工况点Q=2200m3/h下,运用VOF模型,对江苏大学流体中心多功能试验台汽蚀筒的流动进行了内部流场数值计算,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计算得到了汽蚀筒内部的速度矢量图、两层稳流栅(整流器)附近横截面的压力分布图,以及出口速度、压力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两层稳流栅后流速稳定,压力分布较为均匀;泵进口压力试验值与计算所得得汽蚀筒出口压力值非常接近。因此,该汽蚀筒进出口和稳流栅达到了试验所要求得泵进口压力且压力稳定。同时,研究结果表明VOF模型是模拟水泵试验台汽蚀筒内流动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苏省淮安三站可逆式贯流泵现场测试,分析了大型可逆式贯流泵的汽蚀原因.研究表明,水泵叶片表面汽蚀主要是分布在叶片出口边和进口边工作表面上,每个叶片汽蚀程度不同,但叶片出口边(相对水泵工况)汽蚀均比进口边严重;转轮室的汽蚀比较轻微,水泵叶片汽蚀程度为Ⅲ~Ⅳ级范围.产生的原因是设计时主要考虑保证水泵运行较优,难以保证水轮机在较高水头下运行,即较优工况下运行,因此在水轮机工况下,其汽蚀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9.
高精度高可靠性泵测试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开闭式两用泵测试台位及微机测试系统,该系统可进行低汽蚀余量泵汽蚀试验和一般泵的性试能试验;介绍了保证系统具有高测试精度和高可靠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一闭式实验台上对一采用加大流量法设计的低比转速离心泵进行了汽蚀特性和出口压力波动特性实验研究.采用压力的均方差来描述泵出口压力波动特性,分析实验数据中泵装置汽蚀余量和泵出口压力波动之间的关系,并与应用传统方法得到的汽蚀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泵的出口压力波动特性与汽蚀存在与否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与传统的汽蚀实验方法相比,应用该方法得到的汽蚀特性更能反映泵自身的设计特点,可以应用这一结论对离心泵的汽蚀初生以及汽蚀发展程度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