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开展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研究,对于探寻适宜的农业生产策略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农业技术经济分析的传统因素分析法,对高品质番茄产业链技术经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番茄生产成本产值率的一级指标是产量、价格、成本,以价格对成本产值率的影响指数最大;影响番茄生产成本产值率的二级指标是新销售方式、新技术、新品种,各二级指标对成本产值率的影响指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生产规模和地域因素、番茄采后保鲜袋包装技术、番茄流通销售保鲜技术。此外,文章还构建了番茄产业链的有效技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疆加工番茄机械化收获现状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我国主要的加工番茄生产基地,加工番茄是工业化制作番茄酱、番茄果脯和番茄红素等产品的主要原料。本文对新疆地区加工番茄的生长环境、种植模式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论述,对比分析了加工番茄机械化收获和人工收获成本,对加工番茄单位面积效益进行了计算,并对其综合效益从社会和生态效益两方面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加工番茄机械化收获现状研究,分析影响加工番茄收获机工作效率的因素,对降低番茄生产成本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劳动力费用的提高,出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率低下、粮食生产成本持续偏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等问题。就这些问题展开了农业科研公共投资对粮食生产成本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三化”统筹背景下,基于因子分析法,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粮食土地生产率、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率、单位耕地用电量、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这六项指标为研究因子,对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现状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得出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应用线性回归确定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影响因素,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山地烤烟对配施生物有机肥响应效果,为当地烤烟生产提供参考,以常规肥料对比,通过生物有机肥不同配施量试验,分析其对烤烟生理生化指标及产质量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配施生物有机肥,可以增加烤烟根系体积和净光合速率,促进烤烟生长发育,提高上等烟叶比例及产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其中烟叶产量提高9.35%~11.2%,达2159.1kg/hm2和2361.0kg/hm2,产值增加2.51%~15.2%,达55057.1元/hm2和61858.2元/hm2,上等烟叶比例增加0.95%~3.63%;在其他生产成本一致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处理提高2.14%~14.5%;经济效果指数(ECI)和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CCUI)均好于对照。合理的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对烤烟生产有着良好的提质增效响应效果。  相似文献   

6.
三种微生物菌剂对羊粪高温好氧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以羊粪为单一原料,添加三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菌剂,采用堆体高温好氧堆肥技术对羊粪堆体在腐熟过程中的温度、pH、EC值、种子发芽指数(GI)、全氮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堆肥效果均优于对照(未添加任何菌剂),其中以甘肃省科学院生物所提供的微生物菌剂效果最佳;堆料升温快,堆肥1天后进入高温期,高温持续34天;堆肥结束时,堆料pH 7.56,种子发芽指数(GI)94.32%,EC值最小,全氮含量上升幅度最大,达到了堆肥质量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挖掘黑龙江省粮食增产潜力,实现生产可持续发展,将影响粮食单产提高的原因划分为国家政策、生产条件、技术进步和气候变暖4个因素。并选择高产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和化肥施用量,以及≥10℃活动积温分别代表四方面指标,采用分时段处理数据方法,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不同因素对黑龙江省农村改革以来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的贡献力。结果表明: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引导高产作物种植面积增加是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生产条件改善和技术进步的作用,而气候变暖的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针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保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稳定、加快粮食产业化、重视防灾减灾、建设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体系、建立合理轮作体系和走提高单产保总产等加快粮食生产发展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8.
《种子》2019,(1)
为探究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对不同含水量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调节穿心莲种子含水量分别为6.3%、8.6%、12.9%、18.6%、24.0%和33.4%,再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经过发芽试验,以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活力指数、霉变率、正常幼苗百分比等指标,比较不同含水量的种子受到等离子体处理后的萌发效果。结果表明,穿心莲种子的含水量在12.9%、18.6%、24.0%时,经过大气等离子体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得到显著提高;同时种子和幼苗霉变坏死率显著下降,正常幼苗百分比提高。然而,对含水量为6.3%、8.6%和33.4%的种子进行处理,达不到促进萌发的效果。因此,不同含水量穿心莲种子的萌发对等离子体处理的响应不同,说明含水量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结合前期研究结果,在农业生产中,建议以含水量为11.6%~24.0%的穿心莲种子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效果最佳。本研究为实际播种前处理和进一步研究等离子体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指数分析法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成本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说明了粮食作物产量、各种投入要素数量及其价格对粮食作物生产成本的影响程度及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0.
杨树销售阶段是杨树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也是栽植农户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杨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销售环节的健康运行。文章研究了栽植农户杨树销售决策过程中的考虑因素。在对江苏省278个杨树栽植农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9个可能影响农户销售决策的影响因素中提取了3个影响因子。研究发现农户通过市场销售杨树时面临着很大的付款的不确定性和价格的不确定性,因而对付款因素和价格因素最为关注。农户在选择杨树的销售渠道时主要受到“价款因子”、“信任因子”和“便利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人口是四川省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探明四川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对于区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从人员从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教育资源、农业科技进步、人口质量、迁移成本、空间位置和耕作条件等8个方面选择了25个潜在驱动因子,采用人口测度法、逐步回归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以1999—2008年和2008—2018年两个时期四川省5个经济区共计21个地市(州)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其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显示:①1999—2018年内,80.95%的地市(州)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持续减少,9.52%的地市(州)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在增加后持续减少。②1999—2018年内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改变与地形密切相关。③除地形外,1999—2008年的主要驱动因子还有人口出生率、中学生数量和三产产值的变化,2008—2018年的主动驱动因子则还有房价和农业机械化水平。④在1999—2008年中,区域平均坡度对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年变化率的影响以通过影响中学生数量的年变化率和出生率的年变化率的间接效应为主,但直接效应不可忽视。⑤在2008—2018年中,农用电机数量的年变化率直接有效影响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年变化率。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应用可以促使更多的人口从事第一产业的生产劳动。上述研究结果暗示了农业劳动力流失的内在机制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异。目前,虽然农业劳动力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但农业科技的直接效应已经进一步凸显,未来将有望依赖农业科技打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品种复合肥与本地牛圈粪在同等价格投入和同等种植水平下,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特开展了不同品种复合肥对番茄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番茄种植上应用不同种类的复合肥作为底肥和追肥,对番茄的生长和产量等各个性状均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凯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53-59
为了深入研究农业科技进步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揭示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理,探讨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及其产生原因。作者基于C-D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建立固定效应变参数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并依此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详细地测算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反映出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呈现区域不均衡状态;1978—2012 年间全国13 个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在17.28%~33.82%之间,全国粮食主产区平均水平为26.22%;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中,资本存量的科技含量水平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影响较大;农业科技进步在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然较小,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产出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张雪薇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2):122-130
以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的11个农场32个作业区的垦区农户为调查对象,实地调查了垦区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情况。调查发现垦区农户最迫切需求的农业技术偏重"升级版传统农业技术",首选技术是优质与高产兼顾的新品种,次选技术是测土配方肥料和低残留的农药,三选技术是病虫害的精准防治技术。而影响垦区农户农业技术选择的因素中垦区农户的自身特征如文化程度、年龄,家庭的经济条件和信息的来源渠道等是关键因素。其中家庭经济结构对垦区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影响最为突出,其次是农业技术本身的难易程度。因此要想更好的满足垦区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应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注重发现和培养科技示范户和技术带头人,多推广一些简便、易学、适用、便宜的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EKC研究:以化肥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针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演变问题,开展农业环境库兹尼茨曲线研究,验证农业经济增长与农用化肥使用量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方法】本文采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我国及31个省市1952到2007年间的化肥、人口、农业总产值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除少数省市外,我国和大部分省市的化肥投入量无论在人均还是总量上都与人均农业总产值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且均已出现拐点并跨越峰值,说明我国化肥的投入量已出现整体的下降趋势。而部分出现倒U的省市化肥投入量还将持续增长一段时间。【结论】总的来说,我国化肥投入为增产手段的趋势已基本得到了扭转,人们消费行为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柞蚕资源,以生产运行的1.6 t/a(吨/年)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USCE)柞蚕油生产线作为案例,分析了USCE柞蚕油生产线的技术、经济及环境指标成本所占生产过程单元的比例。分析结果表明,USCE柞蚕油技术相比传统的压榨法、溶剂提取法可有效地解决功能性物质的变性问题,柞蚕油萃取得率达13.88%,生产过程中的单位能耗为1.77×105 kJ/t;CO2排放0.28 t/t;生产成本15 100元/t。比超临界CO2萃取(SCE)制备柞蚕油提高萃取得率17%,节约生产成本24%左右,降低生产能耗34%,具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水资源约束趋紧的背景下,本研究从灰水足迹角度出发,选取2013—2017年黄河流域农业的各项面板数据,运用动态超效率SBM模型对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进行测算,以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农业用水量、有效耕地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为投入指标,以根据2013年为基期的物价指数调整后的农业总产值为期望产出及灰水足迹为非期望产出作为产出指标。通过SBM模型分析发现,黄河流域各省份农业灰水足迹的总量均在下降,且2015年后下降速率增加;黄河流域各省份农业用水效率按照是否大于1和是否大于0.5可分为3个梯队,除四川外,各省农业用水效率均在上升。因此,黄河流域需重视灰水足迹管理,从源头减少农业灰水足迹的产生;政府要不断加强在农业灌溉设施上的投入,提高节水灌溉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一般均衡金融模型,分析了汇率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现有中国经济增长条件下,人民币升值5%、10%、20%,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较为持久的负面影响。与工业部门一样,人民币升值对农业部门也产生了产出、就业、投资及产出价格下降的严重影响,这种影响关系到农产品生产和供给,与中国的粮食安全息息相关,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实际升值22%,过去的几年中,除粮食生产外,中国农产品生产遭受诸多价格风险,理论上,隐藏在农产品价格风险背后的因素,人民币升值有一定的作用。所以,人民币升值进程中,必须密切关注中国的农产品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STIRPAT (stochastic impact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 affluence, and technology) model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in Jiangsu province. By referring to Kaya identity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four basic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obtain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size. In addition, urbanization, mechanization, and natural disaster level were listed a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a) Urbanization was the first promoting factor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indicating a 0.2510%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due to a 1% increase in urbanization. The other three positive factors were, respectively,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ir influence indexes were 0.1481, 0.1163, and 0.0845, respectively. (b)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restrai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For every 1%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corresponding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would be reduced by 0.3288%.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size wa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to reduce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and its influence index was −0.045. Finally, we propos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cluding implementation of orderly urbanization, depend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carbon compensation mechanism, etc.  相似文献   

20.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农业经济结构分析——以南昌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农业经济结构有利于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促进城市工业与农业的和谐化发展.本研究以南昌市为例,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探索农业经济结构之间的关联度,以及探寻影响都市农业经济结构的因素.结果表明:都市农业中牧业与渔业具有快速发展优势,即渔业与牧业与农业总产值的灰色关联性最大;种植业虽然与农业总产值关联性要小些,但其年平均增长速度仍高于整个农业的发展速度;从投入来看,生产效率和消费因素是重要的关联因素.说明都市农业不同于全国或区域性农业经济结构是服务于城市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