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施钾肥对骏枣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新疆阿拉尔垦区直播密植栽培模式下的4年生骏枣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植枣园硫酸钾不同施用量和施肥时期对骏枣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施钾肥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以果实膨大期或坐果期结合膨大期土壤追施硫酸钾450 kg/hm~2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而坐果期施钾肥显著降低骏枣叶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骏枣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且施肥时期越早效果越显著;蒸腾速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胞间二氧化碳(Ci)含量未受钾肥调控影响。增施钾肥显著提高了骏枣果实单果重、可溶性糖、淀粉及Vc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从而提高糖酸比,并提高单果重和鲜果产量,以果实膨大期土施钾肥450 kg/hm~2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果实硬核期施肥。  相似文献   

2.
  【目的】  钾肥可促进葡萄果实的提前着色,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时间施用钾肥对葡萄转色和品质的影响,并从分子水平初步验证了钾肥施用时期对葡萄转色的效果。  【方法】  以江苏盱眙、浙江天台和浙江金华3个地区的5年生‘夏黑’葡萄为试材,分别在果实膨大后4 (T1)、8 (T2)、12 (T3)、16 (T4)天的上午10:00,沟施120 g/株 K2SO4水溶肥,以不施钾肥为对照。在每次处理前观察果实颜色,处理后每隔4天统计果实转色率,并采集30粒果实用于测定果实纵横径、果粒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可滴定酸(TA)等生理指标。于施肥处理前1 h (上午9:00),采集葡萄第8~9节位成熟叶片4~5片,用于检测VvKUP1、VvKUP2荧光定量相对表达量。  【结果】  4个施肥时期沟施120 g/株钾肥后,3个地区施肥处理均促进了葡萄果实提前转色。与对照相比,在江苏盱眙和浙江金华均以T3处理促进着色效果最好,果实分别提前4和8天左右着色,转色率分别达到95.0%和80.6%;在浙江天台以T2处理促进果实着色效果最好,提前4天左右着色,转色率达到83.4%。沟施钾肥可以促进果粒重和纵横径的增加,在江苏盱眙和浙江金华均以T3处理最好,在浙江天台以T1处理最好。在江苏盱眙,4个沟施钾肥处理均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2、T3、T4处理降低了果实硬度;在浙江金华地区,4个施钾处理均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浙江天台,沟施钾肥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T1、T2、T3处理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通过对不同时期‘夏黑’葡萄叶片中钾吸收基因的表达分析,发现当钾吸收基因VvKUP1表达趋势由下降转为上升,且VvKUP2表达趋势由上升转为下降时,与最适施肥时期相符合。  【结论】  沟施钾肥可以促进‘夏黑’果实提早着色和果实品质的提高。果实膨大后12天施钾肥在江苏盱眙和浙江金华地区促进‘夏黑’葡萄转色的效果较好,果实膨大后8天施钾肥促进浙江天台地区‘夏黑’葡萄的转色效果较好。葡萄膨大后叶片中两个钾吸收关键基因(VvKUP1和VvKUP2)表达量的变化证明了该时期施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连续两年对1~3年树龄的幼龄骏枣开展研究,探讨氮磷钾肥对不同树龄骏枣幼树的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适量的氮磷钾施肥水平可以促进幼龄骏枣的生长,提高枣果产量和品质,但施用过量将会产生肥害;(2)与本试验土壤肥力相似的土壤中,氮磷钾的适宜配比为3.7∶3.6∶1,即1年生幼龄骏枣的适宜施肥量为N 55 g/株、P2O554 g/株、K2O 15 g/株;2年树龄骏枣N 110 g/株、P2O5108 g/株、K2O 30g/株;3年树龄骏枣N 220 g/株、P2O5216 g/株、K2O 60 g/株。  相似文献   

4.
合理施用肥料是提升果实品质的重要途径。以6年生‘冀早红’杏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设置4个氮磷钾配比(T1,N∶P2O5∶K2O=2∶1∶2;T2,N∶P2O5∶K2O=2∶1∶3;T3,N∶P2O5∶K2O=2∶1∶4;T4,N∶P2O5∶K2O=1∶1∶3)处理,研究其对果实膨大期叶片光合性能、果实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叶片光合能力先增后减,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增加,果实质地先升后降;减少氮肥投入,叶片光合能力下降,果实品质变差。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最低,气孔导度及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合能力最强;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内聚性、弹性及咀嚼性均最高,黏附性最低,口感酸甜、果肉紧实、汁液多,果实品质最佳;收获后0~60 cm土层中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9.36和128.72 mg/kg。综合考虑认为,杏适宜的氮磷钾配比为2∶1∶3,在此条件下杏果实膨大期叶片光合能力强,果实品质好,收获后土壤地力维持在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干旱胁迫影响甘薯叶片光合特性及块根产量,研究通过施肥缓解干旱胁迫机理可为甘薯抗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食用型甘薯品种“泰中6号”为材料,以硫酸钾(K2SO4)为供试肥料,水分处理设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正常供水W1)和30%~40%(干旱处理W0); 钾肥设K0、 K1、 K2、 K3四个水平,K2O用量分别为0、 12.0、 24.0和36.0 g/m2。分析不同钾肥用量对不同生长时期甘薯叶片相对含水量、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光合特性及收获期块根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条件下,施钾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甘薯叶面积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Pn),增加光合产物的生产和积累,提高块根产量和收获指数。两种水分条件下,块根产量均以K2处理最高, 干旱胁迫下K2与K3处理差异显著,正常灌水处理不显著。两种水分条件下,甘薯叶片光合参数对钾肥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干旱胁迫下施钾使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大,气孔导度(Gs)降低,气孔阻力增大,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降低,水分蒸腾量减少; 而正常灌水条件下上述指标对钾肥的响应趋势相反。两种水分条件下施钾均可以增大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提高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但是干旱胁迫下施钾增幅较大。【结论】干旱胁迫下适量施钾可以提高甘薯的抗旱性,增加甘薯产量,过量施钾使甘薯产量显著降低,而正常水分供应时,稍多钾肥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干旱胁迫与正常灌水条件下施钾对叶片光合参数的调控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施用钾肥可增大叶面积,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性能,调节叶片气孔关闭,增大叶片气孔阻力,减少水分蒸腾损失,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净光合速率; 施钾还能提高叶片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减少过剩激发能对光合机构的破坏,提高甘薯叶片的光合能力。干旱条件下钾肥的调节功能优于正常水肥供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L9(34)正交设计,探讨氮、磷、钾肥配施对幼龄腰果植株生长和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2龄腰果植株,最佳施肥组合为N1P1K1,年施氮(N)150 g/株、磷(P2O5) 50 g/株和钾(K2O) 50 g/株处理,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对于3龄腰果植株,年施氮250~450 g/株处理,植株的冠幅、株高增量随着氮施用量增加而增大,磷、钾影响不显著;现蕾期和初花期,P2O5 90 g/株和K2O 200 g/株处理的植株现蕾、开花枝梢比例最高,施氮影响不显著;盛花坐果期,施N 350 g/株、P2O5 150 g/株和K2O 150 g/株处理的植株现蕾开花枝梢比例最高.氮和钾对3龄植株结果影响较大,年施N 250~450 g/株处理,平均株产量随着氮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最佳施肥组合为N3P1K2,施N 450 g/株、P2O5 90 g/株和K2O 150 g/株处理,可以促进3龄腰果植株结果.3龄植株腰果产量与初花期叶片钾(K)含量(0.43%~0.47%)和盛花坐果期叶片N含量(1.89%~2.20%)呈直线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钾对瓜尔豆光合及胚乳中糖类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钾对盆栽瓜尔豆光合及胚乳中糖类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设4个施钾水平:K2O.0(CK)、8.952、13.381和17.857.mg/kg,分别用K1、K2、K3和K4表示。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可显著提高瓜尔豆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并且延长了光合峰值持续时间。在施钾条件下,生长前期叶片中蔗糖(Suc)和葡萄糖(Glc)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株龄60.d后,增施钾的处理叶片中Suc和Gl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子粒中的可溶性总糖、鼠李糖(Rham)、半乳糖(Gal)、Suc含量及多糖总量显著高于对照。不同处理的产量顺序为K3K2CK和K4;胚乳中半乳甘露聚糖(GM)含量为K2K3和CKK4。由于增施K2O.13.381.mg/kg的处理产量最高,其单株生产的糖物质及GM总量也最多。适量增施钾肥能显著提高瓜尔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加速糖类物质由叶片向子粒中的运转,促进子粒中糖类物质的积累,提高子粒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施钾对加工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2年的加工番茄钾肥用量田间试验和示范,研究加工番茄的钾肥效应。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以显著增加加工番茄产量,经济效益显著;由钾肥的效应方程可以得出:推荐施钾(K2O)量为144~146 kg/hm2,N∶K2O为1∶0.8。施钾可以显著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提高加工番茄果实茄红素含量,减少烂果量,同时可提高果实糖酸比、果实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而改善加工番茄品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通过研究黄冠梨果实和叶片钾素积累特征及其对不同施钾量的响应,探讨施钾对梨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梨园合理施钾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同一区域 14 年生不同产量水平的高 (60~70 t/hm2)、中产 (30~40 t/hm2) 两个黄冠梨园开展田间施钾试验。设置 K2O 0、150、300、450 kg/hm2 四个施钾水平(K0、K150、K300、K450),分别在幼果期、膨大Ⅰ期、膨大Ⅱ期、成熟期和果实收获后一个月采集叶片与果实样品,研究施钾对产量、果实品质、叶片和果实钾含量及钾积累量、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结果】 随施钾量增加高产园产量增加显著,K450 处理比对照提高了 16.9%;在中产园 K300 处理产量达到最高值,较对照提高了 27.2%,K450 与 K300 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随施钾量增加而提高,可滴定酸变化规律与之相反。从幼果期至成熟期,叶片与果实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施钾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钾素含量。叶片钾积累量在膨大Ⅰ期达到最大,随后积累量逐渐下降。果实钾在整个膨大期积累最多,占全生育期钾积累量的 60%~79%;膨大期后高产园果实仍在迅速积累钾素,中产园积累减缓。落叶前叶片钾回流,高产园回流力度大于中产园。高产园果实收获和落叶移走钾量为 258~314 g/plant,中产园为 166~192 g/plant。在高产园 K450 处理和中产园 K300 处理下,果实和叶片内每积累 1 kg 钾素,高产园可增产 414.0 kg,中产园增产 405.2 kg。 【结论】 施钾促进了树体对钾素的吸收,果实产量和果实品质随施钾量增加有不同程度提高。膨大期是树体吸收钾素的最大效率期,建议在膨大期前追施钾肥。综合产量、肥料利用率及果实品质等各项指标,建议产量为 60~70 t/hm2 的高产园适宜施钾量为 450 kg/hm2,产量为 30~40 t/hm2 的中产园适宜施钾量为 300 kg/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5种钾肥[粉碎性钾矿粉(K1)、全部枸溶性钾肥(K2)、含25%水溶性钾的枸溶性钾肥(K3)、含50%水溶性钾的枸溶性钾肥(K4)和硫酸钾(K5),施钾量均为K2O 150 mg/kg]及其施用量(0.5K2、K2、1.5K2和2K2,施钾量分别为K2O 75、150、225和300 mg/kg)和配施(0.5K2+0.5K5)对水稻产量、钾素吸收量以及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钾相比,施钾肥处理(除K1外)均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钾素吸收量以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在相同施钾量下,随着肥料水溶性钾比例的增加,水稻产量、钾素吸收量以及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水稻产量、钾素吸收量以及土壤速效钾含量以K4(分别为240.90 g/盆、2.60 g/盆、75.4 mg/kg)和K3(分别为234.86 g/盆、2.24 g/盆、73.9 mg/kg)处理最高。与水溶性钾肥(K5)处理相比,K4和K3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钾素吸收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9.35%和6.61%、40.43%和21.26%、22.01%和19.58%(P0.05)。水稻产量、钾素吸收量及土壤速效钾含量随同一种枸溶性钾肥(K2)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以2K2最高。综合结果表明,在相同施钾量下,含25%~50%水溶性钾的枸溶性钾肥(K4和K3)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最佳,而全部枸溶性钾肥在2倍施钾量下可获得相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施用钾肥对温室黄瓜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温室田间试验,研究施K2O 0、240、480、720、960 kg/hm2等5个钾肥处理对津春3号黄瓜光合特性、产量、效益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K2O 720 kg/hm2时,黄瓜的净光合速率最高;施K2O 240 kg/hm2,黄瓜的叶面积和叶数最大。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黄瓜的光合作用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过程,钾肥量与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关系式为y=-4.160+4.5307x-0.6693x2,r=0.9470**。施钾肥能够提高叶绿素含量,钾肥量与叶绿素含量增量SPAD值关系式为y=-6.66+7.406x 8-0.97x2,r=0.9836**。施用钾肥对黄瓜的前期结瓜作用明显,前期施用钾肥,结瓜数量和产量增加显著。施用钾肥黄瓜增产14.7%~53.5%;施K2O 720 kg/hm2时,黄瓜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施用钾肥使黄瓜提前结果,并延长了黄瓜的结果期。施用钾肥改善黄瓜品质,在K2O 240~720kg/hm2范围内,随着K2O量增加,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逐渐增加,硝酸盐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以津优1号为试材,设K2O施用量分别为0、300、6009、00、1200.kg/hm2.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施钾水平对黄瓜主要品质和有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K2O.300~900.kg/hm2范围内,随着用量的增加,黄瓜叶片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与SPS活性均逐渐升高,而K2O用量达1200.kg/hm2时,二者趋于下降。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叶片和果实SP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叶片中糖含量与其SPS活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在K2O用量为300~900kg/hm2时,黄瓜果实的Vc含量高于对照,叶片APX活性降低,而果实中的APX活性提高。黄瓜叶片与果实的硝酸盐含量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K2O用量在0~900.kg/hm2范围内,黄瓜叶片的NR活性较高,且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当K2O用量达到1200.kg/hm2时,NR活性明显下降,果实中的NR活性很低,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河西绿洲灌区甜叶菊产量和品质,提升该区甜叶菊市场竞争力。以谱星6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施钾水平(K2O 0、60、90、120、150 kg/hm2)对甜叶菊糖苷跃变期生理指标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钾处理下,甜叶菊整个糖苷跃变期叶片各生理指标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有所不同,叶片SOD活力、含钾量均在现蕾前5 d达到最高,可溶性蛋白、SPAD值、含氮磷量、总苷含量以及叶片干物质量在现蕾初期达到最高,POD活力、可溶性糖含量在现蕾后5 d达到最高,以上各指标均以施用K2O 120 kg/hm2处理表现最佳。其中总苷含量最高,达128.4 g/kg,较不施钾肥增加14.19%;产量也最高,达7 007.64 kg/hm2,较不施钾肥增加57.24%;净收益达5.26万元/hm2,比不施钾多3.40万元/hm2。通过甜叶菊叶片理化指标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分析,以上各生理指标与产量品质均呈现显著或者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当地甜叶菊生产中施用K2O 120 kg/hm2,且在现蕾初期采摘叶片可获得较好收益。  相似文献   

14.
不同钾肥种类对苹果产量、 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苹果需钾量高,而果农普遍忽视钾肥的施用,随近年来密植栽培的推广,苹果单产大幅提升,使得陕西苹果园土壤面临缺钾现状,故合理补充钾肥对苹果生产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比较两种钾肥(KCl与K2SO4)对树体生长、 矿质养分吸收、 果实产量品质及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为苹果树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陕西凤翔8年生红富士苹果树为研究对象,连续两年(2011~2013)对果树进行3种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钾(CK)、 KCl和K2SO4。在果树生长期间测定新梢生长量、 新梢叶片及果实矿质元素含量、 果实产量品质并定期测定采后贮藏期果实品质的变化(包括硬度、 可溶性固形物、 可滴定酸、 腐烂率)。【结果】1)CK、 KCl、 K2SO4 3个处理的平均新梢生长量分别为18.25 cm、 17.83 cm、 19.39 cm,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施KCl 和K2SO4 7月中旬新梢叶片的氮、 磷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K2SO4处理的叶片氮、 磷含量显著高于CK,但钙、 镁含量降低。2)年均苹果产量表现为KCl K2SO4CK,且3者之间差异显著。3)CK、 KCl、 K2SO4的年均单果重分别为267.42 g、 304.72 g、 287.73 g,其中KCl处理的单果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施用KCl和K2SO4,横径80 mm以上的果实比例分别比CK提高14.9%和11.5%; 4)与对照相比,两种钾肥均提高了果实的氮、 磷含量和累积量,且KCl处理果实氮、 磷累积量高于K2SO4。果实中的钾含量和累积量3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施钾与对照相比均降低了果实中的钙、 镁含量及累积量。5)施钾与否对果实采收时的硬度无显著影响,但施钾可提高果实的可滴定酸、 可溶性糖及Vc含量。在室温下贮藏,90 d内不同处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并趋势一致; KCl和K2SO4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上升趋势,而不施钾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逐渐降低。贮藏结束后,果实软化率CK、 KCl、 K2SO4分别为19.23%、 6.96%、 22.19%,腐烂率分别为11.11%、 9.25%、 5.55%。【结论】短期内施KCl肥在增加产量,促进果实膨大,改善采收时果实品质方面效果稍好于K2SO4; 而K2SO4在促进新梢生长、 树体养分吸收,提高果实贮藏性能方面优于KCl。  相似文献   

15.
钾营养对棉花苗期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施钾对棉花苗期生长和功能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设2个品种,4个施钾量。结果表明,施钾增加了棉花株高和单株叶片数,而对单株叶面积的影响不同,当施钾(K2O)量为180.kg/hm2时,叶面积达最大值,继续增施钾肥叶面积减小;施钾促进了叶绿素的合成,同时增加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v/Fo、Fv/Fm和qP值,降低了qN值,增加了PSⅡ的实际量子效率(ФPSⅡ)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从而提高了棉花功能叶的光合功能;施钾还增加了叶片中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3)的含量,降低了脱落酸(ABA)的含量,提高了IAA/ABA、ZR/ABA、GA3  相似文献   

16.
钾素对薄皮甜瓜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钾肥用量对薄皮甜瓜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明显增加甜瓜的叶比重,明显提高其光合速率、产量和品质.与对照相比,其中施钾肥(K2O)121.5.kg/hm2时,甜瓜的光合速率提高最多,提高36.6%,叶比重、产量和折光糖度也增加最多,分别增加54.3%、13.7%和29.5%.在本试验范围内,甜瓜的田间最高产量施钾量(K2O)为121.5 kg/hm2.  相似文献   

17.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中期(7月28日)补施75.kg/hm2钾肥对去叶枝常规密度群体和留叶枝稀植大棵群体后期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棉花群体中期补施钾肥,均能延缓叶片衰老,保持生育后期有较高的叶面积,并能显著提高棉花生育后期主茎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气孔导度Cs;显著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从而提高了后期群体和叶片对光能的利用;有效地增加了总铃数和铃重,使子棉产量提高8.9%~9.3%,纤维比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18.
钾对冬枣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钾肥对冬枣产量与品质的改善效果,采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肥量(K2O 0、0.05、0.10、0.15和0.20 kg/株)对冬枣产量、单果重、果皮花青素和果实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Vc及总黄酮、总三萜酸、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冬枣的产量、单果重和果皮花青素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施钾量为0.10 kg/株时达最高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0.10 kg/株时冬枣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可滴定酸达最低值,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0、0.05、0.15和0.20 kg/株施钾量显著提高13.81%、5.30%、6.11%和7.32%;同对照相比,各施钾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冬枣的Vc含量,并在施钾量为0.15 kg/株时取得最高值。此外,冬枣的总黄酮、总三帖酸和cAMP含量亦在0.10 kg/株施钾量时达最高值,其中总黄酮和cAMP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以上分析认为,随着施钾肥量的增加,冬枣的产量和品质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这表明适宜的钾肥施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追氮时期和施钾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调控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氮肥追施时期和钾肥用量是影响小麦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研究这两个营养元素的相交效应,为小麦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供试品种,设置盆栽试验。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研究。氮肥用15N标记,追施氮肥时期设返青期和拔节期两个施肥时期。施钾量设K2O 0(K0)、50(K1)、100 kg/hm2(K2)三个水平。于开花期采集全株样本,成熟期将植株分为籽粒和植株两部分,分析氮素含量,计算氮素吸收、分配以及氮素利用率。【结果】虽然追氮时期和施钾量互作对‘济麦20’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但钾肥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及分配的影响因追氮时期不同而有所差异。不施钾(K0)返青期追氮处理,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氮素转移量及贡献率均达到最高; 在施用K2O 50 kg/hm2处理(K1)下,拔节期追施氮肥能有效提高小麦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成熟期植株和籽粒来自土壤的氮积累量、氮素转移量及贡献率,并最终显著提高产量。由此,提高了小麦氮素积累量、转移量、籽粒产量、氮肥生产效率及收获指数,在施用钾肥100 kg/hm2(K2)条件下,两个追氮时期处理均不利于‘济麦20’氮素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的提高。【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在K2O 50 kg/hm2施用量、拔节期追施氮肥条件下更有利于强筋小麦‘济麦20’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高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生殖生长阶段甜瓜坐果节位叶片早衰现象严重,不利于养分、光合同化产物向果实转移,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试验研究了不同氮钾肥用量对大棚甜瓜坐果节位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延缓坐果节位叶片衰老,以期为优质高产栽培条件下合理施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设重氮重钾(N2K2)、重氮轻钾(N2K1)、轻氮重钾(N1K2)、轻氮轻钾(N1K1)、中氮中钾(NK)5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氮钾处理对甜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SP)、丙二醛(MDA)含量影响显著,随着氮钾肥用量的增加,SOD、POD、CAT活性和SP含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MDA含量的变化趋势则相反,呈先降低后上升;合理的氮钾肥用量(NK处理)有利于减缓SOD、POD、CAT活性和SP含量的降低速度和MDA含量的增加速度,越到生育后期效果越明显,高氮高钾(N2K2)处理反而不利于减缓SP含量和SOD、POD、CAT活性的降低速度及MDA含量的增加速度,加剧叶片衰老。NK处理甜瓜产量、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植株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氮钾肥用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植株对氮、磷、钾素的吸收,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通过综合分析不同氮钾肥用量对甜瓜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养分吸收累积量的影响,确定在连栋棚加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条件下,土壤施氮、钾量分别以N 200 kg·hm-2、K2O 300kg·hm-2为宜,但施氮、钾量过高或过低均加速甜瓜生殖生长阶段叶片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降解速度,加剧叶片衰老,从而不利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