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别对世界上研究最前沿的20个研究机构、研究作者、学术期刊、学科和国家进行了文献计量学统计,进而了解2004—2014年杨梅研究概况和动态。结果表明:2004—2014年世界杨梅研究论文数量共163篇;文献产出量逐年增加,2013年文献数量最高;中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文献数量居世界前5位,中国文献数量最多,为108篇;浙江大学、浙江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广东药学院、京都大学杨梅文献较多;最有学术影响力的核心作者来自中国,主要核心期刊是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Scientia Horticulturae、BMC Genomics;主要学科是食品科学技术、植物科学、应用化学、化学药物、药理学。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为豆科植物根瘤固氮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集(WOS),从建库到2020年初根瘤固氮对豆科植物影响的相关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 5.5.R2软件对其发表时间、期刊、研究机构、国家、研究主题与关键词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共检索中英文文献4886篇,包括中文文献3015篇和英文文献1871篇。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美国、中国和巴西发文量居于前三位,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发文数量最多。涉及期刊940种,以微生物学、土壤和农业类期刊为主,其中《大豆科学》和《PLANT AND SOIL》发文量较多;根瘤固氮对豆科植物抗逆性影响和根瘤菌基因与遗传多样性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目前豆科植物根瘤固氮研究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群体。根瘤固氮发生及调控机制、根瘤菌基因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种子》2020,(1)
正吴小毛,男,1978年生,贵州正安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植物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兼任贵州大学农产品质量安全博士点负责人、世行贷款扶贫项目咨询服务专家、贵州省环境应急专家组成员、贵州省生态学会理事、贵州省和贵阳市科技特派员、《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Food Chemistry》等国际刊物审稿人。  相似文献   

4.
为更系统地了解中国植物抗病基因研究趋势和热点问题,以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为数据源,采用CiteSpace工具,对1991—2021年发表的植物抗病基因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抗病基因相关文献的年发文量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各研发单位中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发文86篇;期刊《中国农业科学》刊登文献数最多,共87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河北农业大学的刘大群,共发文38篇;关键词共现分析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抗病基因”,共出现226次;突现词分析中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是“无毒基因”(9.707)。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病害的防治、抗病基因研究的技术手段、抗病性相关的化学成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近10年来氮循环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类型、分布国家、研究机构、来源期刊、高被引文献进行统计,进而分析氮循环研究的概况和动态。结果表明:(1)2012—2021年氮循环相关文献发文量呈逐年平稳增加的趋势,且主要文献类型为外文期刊、学位论文和中文期刊。(2)研究国家主要分布于中国和美国,研究机构以大学为主,另外,中国的中国科学院也是氮循环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3)荷兰的《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瑞士的《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和英国的《Soil Biology&Biochemistry》3本期刊的累计发文量较高。(4)高被引文献主要以综述为主,主要集中在土壤氮循环方向。氮循环的相关研究发展态势较好,相关理论逐渐进入全面深入的系统化研究阶段,并形成以农业生态系统土壤氮循环为主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甘薯病虫害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甘薯病虫害研究提供参考,基于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CNKI知网数据库和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0—2021年共1648篇甘薯病虫害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表甘薯病虫害文献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和中国;谢逸萍团队和陈书龙团队分别是国内病害和虫害文献发文最多的作者团队,Clark C A团队和Haraguchi D团队分别是国际病害和虫害文献发文最多的作者团队;国际研究机构和团队合作密切,国内研究机构和团队合作较少;Plant Disease和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分别是病害和虫害发文量最高的国际期刊;关键词分析显示,中文文献研究侧重于茎线虫病和甘薯小象甲,英文文献侧重于甘薯病毒病和烟粉虱。针对严重制约甘薯产业发展的甘薯病毒病、烟粉虱、甘薯茎线虫病和甘薯小象甲,以及新近发生的甘薯茎腐病、甘薯基腐病和甘薯根结线虫病等病虫害,开展智慧检测预警、蔓延机制、功能基因挖掘、抗病虫品种选育、精准对靶施药等研究将逐渐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中国蔬菜农药残留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了解中国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研究热点、概况及进展,以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度载文量、发文作者及主要产出机构、基金项目、下载量及被引频次等方面对1994—2013年间中国蔬菜中农药残留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20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量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沈阳农业大学、潍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广东省深圳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站、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研究或检测机构是中国蔬菜中农药残留研究的主体;目前中国蔬菜中农药残留研究热点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该领域论文的下载率达到99.9%,表明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8.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旨在为土壤动物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当下此领域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等相关信息,以1980—2021年CNKI数据库中以“土壤动物”为标题的相关文献为数据基础,对论文发文量,机构,期刊等层次进行数据整理,运用Ucinet和Net draw进行可视化分析及热点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学界在此领域内的文献发表量逐渐增长;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和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发文量居全国研究机构的前2位;该领域主要期刊有《生态学报》和《生态学杂志》;目前学界在研究时多关注群落结构,多样性,群落特征,凋落物分解等;殷秀琴是发表论文最多的学者;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多集中于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林业等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资助研究土壤动物最多的基金项目。随着国内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土壤动物的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和高质量成果。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根系分泌物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2002—2022年根系分泌物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软件VOSviewer和CiteSpace对年发文量、高产发文国家间合作关系、发文机构、期刊分布、文献共被引和高频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处理,并对不同研究阶段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根系分泌物研究领域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国际范围内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国、美国合作关系密切且合作发文最多,中国科学院与美国科罗拉州立大学致力于该领域研究并做出突出贡献,《Plant and Soil》和《Soil Biology&Biochemistry》为主要载体。生态系统、根际微生物、有机酸、基因、胁迫和植物适应性为根系分泌物研究的核心主题;不同研究阶段主要研究内容由早及近表现为信号传导—养分获取—化感作用—植物修复—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在分子水平上揭示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互作机理、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调控功能及分子机制等更为细化的研究将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新兴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文献计量的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概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巢湖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明确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以CNKI、维普、SCOPUS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巢湖农业面源污染主题的文献进行检索。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治理方向的发文量最多,其中大多数是从源头控制、中间拦截、末尾治理定性叙述的,模型和现状的关注度也比较高,主要参考国外通用模型进行验证及负荷估算等。安徽农业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等机构为巢湖该领域发展做出很大贡献;马友华团队等是该领域的核心团队,主要发文期刊有《中国农学通报》、《安徽农学通报》、《水土保持学报》、《环境科学学报》等。由此发现,巢湖流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治理方向,其中定性叙述治理措施文献偏多,定量研究治理效果和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模型的创新性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文献计量的水稻基因组学研究趋势以及热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楠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5):184-193
为了探究国际水稻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目前的研究热点,给相关科研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基于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发文量排名前10 位的国家、研究机构、作者、载文期刊、学科以及高被引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 对高频关键词及核心作者构建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显示,共检索了68 个国家于1995—2014 年间发表的文献1537 篇,文献数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尤其以中国发文量增长最为明显。发文量排名前5 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日本、印度、法国;其中美国、中国、日本的文献总被引频次也位居全球前三甲。中国科学院、日本国家农业生物科学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康奈尔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是全球范围内该领域发文量大且文献被引频次较高的研究机构。核心作者统计结果显示,美国、日本、中国的高产活跃作者最多。高被引文献美国有8 篇,中国1 篇。综合结果表明,美国、以及亚洲的中国、日本在水稻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处于优势地位;研究热点是功能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  相似文献   

12.
在已筛选出低农药残留量的乌龙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本试验研究了茶树叶片表面特征、解剖结构与不同品种抗农药残留的关系,初步明确了茶树对农药残留的抗性机制:茶树品种对农药残留的抗性与叶尖形状、角质层同栅栏组织的比值、角质层同海绵组织的比值、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的比值有较密切关系。低农残的茶树资源具有如下特征:叶尖急尖、角质层同栅栏组织厚度之比低、角质层同海绵组织厚度之比低、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之比较高;反之为高农残的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are ranked based on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in 10 core regional science journals during the period 2010–2014. Alternative rankings are constructed by considering only publications in the top four of the 10 journals and also by adjusting for journal impact factors. Two impact factors are calculated for each regional science journal. The first is based on citations by the other nine core regional science journals, and the second by citations from all journals in the database Scopus. Discussion is included regarding the patterns and consistency of the rankings across alternative criteria. Comparisons also are made to previous regional science publication rankings of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4.
基于Web of Science土壤酸杆菌研究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土壤酸杆菌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世界上研究最前沿的20个研究机构、研究作者、学术期刊、学科和国家进行了文献计量学统计,进而了解土壤酸杆菌研究概况和动态。结果显示:2007—2017年土壤酸杆菌研究论文数量共1289篇;文献产出量逐年增加,2016年文献数量最高;中国、美国、德国、巴西、西班牙文献数量居世界前5位,中国文献数量最多,为423篇;中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圣保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酸杆菌文献较多;最有学术影响力的核心作者来自中国,主要核心期刊是《Microbial Ecology》、《Plos One》、《FEMS Microbial Ecology》、《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主要学科是微生物、环境生态学、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农学、理学相关学科。综合来看,美国、德国以及中国在土壤酸杆菌研究领域处于优势地位;研究热点是微生物学和微生物生态学。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乌龙茶中农药的残留变化和影响特征,本文采取田间农药喷施的方式,获取了3个浓度梯度7类共13种农药呈阳性的茶青,再经传统乌龙茶加工工艺制备成乌龙茶。通过测定茶青和成茶的农药残留量,研究喷施浓度、农药背景浓度和属性对乌龙茶中农药残留量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农药喷施浓度的提高,茶青中残留的农药量随着增加,但残留量增加比例有所下降。乌龙茶成茶的农药残留量比茶青低,仅为茶青的76%,3种浓度农药残留茶青的损失率略有不同,不同种类农药残留量损失程度差异较大。其中,恶二嗪类农药、烟碱类农药损失较大,达47.95%、39.11%;噻二嗪酮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损失较小,为6.55%、11.05%;茚虫威损失率最高,噻嗪酮的损失率最低。研究表明农药喷施浓度、农药背景浓度和农药属性均是其农药残留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等人为活动导致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日趋严重。土壤中PAHs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研究表明降解是去除土壤中PAHs的最主要途径。为了进一步了解土壤PAHs降解研究近况,选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对2000—2017年间该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的发文量居第一,美国的发文量其次;中国科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的发文量居全球研究机构的前两位;该领域的重要期刊为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BiodegradationJournal of Hazarodous MaterialsChemosphere等;同时,分析了15年间的关键词并指出PAHs降解研究的热点方向。其中中国从事的相关研究十分重要。本研究描述了世界范围内土壤环境中PAHs降解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为中国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21年国内牡丹花期调控相关期刊论文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牡丹花期调控技术研究的特点和问题,以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检索到1991至2011年的195篇牡丹花期调控的论文,分别按时间、主题、作者、期刊、下载频次等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一是论文数量按年呈上升趋势,二是已探讨的部分主题仍需深入,许多技术细节处于空白;三是据普斯定律将24名作者列为该领域论文的核心作者,四是该领域论文合作率为69.23%,五是发表论文最多的单位为北京林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豫鲁京是该领域论文的主产地,高校和科研院所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支撑单位,六是刊载该领域论文最多的三种期刊均属非核心期刊,七是该领域论文引用率53.85%,下载率99.49%,受国家级和省市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占总数的3.59%。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国内水产类科技期刊的基本现状和影响力水平,对《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4—2016 年版中连续收录的17 种水产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他引率、来源文献量、海外论文比和基金论文比共7项文献计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模型法评估17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结果显示,2014—2016 年17 种水产科技期刊的总被引次数、即年指标、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等4 个指标呈上升趋势,来源文献量和影响因子基本保持不变,海外论文比呈下降趋势。17 种水产类科技期刊2016 年的平均学术影响力较2014 年增长8.98%,各刊发展趋势呈多样化;学术影响力位于前5 位的为《水产学报》、《中国水产科学》、《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水产科学》和《上海海洋大学学报》;学术影响力增长速度位于前3 位的是《南方水产科学》、《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和《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研究表明,2014—2016 年国内17 种水产科技期刊的主要计量指标和学术影响力呈总体上升、稳步发展趋势,但发展不均衡,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建议各刊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以质量为根本推动影响力提升,促进期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