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茶叶揉捻机在工作时,茶叶在揉捻桶内不停翻滚,导致茶叶受到的压力忽大忽小,变化剧烈,对压力无法量化和精准控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揉捻压力实时动态调节的控制方法,对控制系统的硬件、算法和程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系统能将压力值量化,确保了揉捻压力控制的动态调节、实时性和精准控制,试验表明,加装了该系统的茶叶揉捻机在成条率、碎茶率和生产效率方面均达到了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茶叶揉捻过程自动化程度不高、上茶下料环节依靠人工操作、揉捻速度和压力的大小和控制依靠人工经验进行操作、茶叶揉捻效率低,无法保证茶叶加工品质的问题,改进了揉捻机的自动化装置,包括在称茶下料系统采用皮带秤对茶叶质量自动监测、压力控制系统设置测力传感器监测揉捻压力及速度控制系统加装变频器有效控制揉捻速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茶叶揉捻效果良好,揉捻机可对揉捻压力和速度进行有效监测和控制,能够满足揉捻机的自动化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绿茶的加工工序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和干燥,其中揉捻是适当破坏鲜叶组织,使茶汁渗出,让茶叶卷曲成条塑形。现有的茶叶揉捻装置无法连续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加工效率较低,且会混入茶梗和碎叶而降低成品茶叶的品质。【方法】研究小组提出一种设有除杂功能的茶叶揉捻装置,通过设置揉捻锥、锥形锅和伸缩杆,实现连续化揉捻以提高茶叶揉捻效率。通过设置筛选箱、筛板、凸轮盘、连杆和凸轮电机,以便于将揉捻前的茶叶中的细小茶梗和碎叶剔除。【结果与结论】该装置能够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连续揉捻,提高茶叶揉捻加工的效率,且便于将揉捻前的茶叶中的细小茶梗和碎叶剔除,从而提高成品茶叶品质。但是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揉捻机智能化水平不高,尚不能根据鲜叶原料的老嫩程度智能地选择机械揉捻工艺参数;揉捻叶内部压力及其细胞破碎率尚不能实时检测,影响了揉捻工艺参数的反馈及实时调整。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揉捻机存在自动化水平低、揉捻质量不稳定且不适用于北方茶叶的加工等问题,对揉捻机的加压机构及揉捻盘的结构进行研究,分析茶叶在揉捻时的运动规律对凹倾角及棱骨进行优化,基于ADAMS及ANSYS验证揉捻机的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的合理性,根据优化参数进行样机试制并进行揉捻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揉捻盘凹倾角为6°,棱骨为14根时,生产率为75.5 kg/h,成条率为90.8%,细胞破坏率为58.6%,碎茶率为1.86%,跑茶率为0.75%及空载噪声为71.3 dB(A)。检验结果均比优化前有明显地改善,且满足茶叶加工工艺的要求,对提高茶叶的质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决茶叶揉捻机揉捻压力大小由制茶师凭经验施加,导致加工茶叶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茶叶品质等问题。【方法】课题组在6CR-55型单柱式揉捻机基础上,改进设计一种轮辐式压力传感自动加压装置。采用理论分析法和ADAMS动力学仿真分析,确定了揉捻压力的大小及方向;选择DYLF-102轮辐式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揉捻轴接近底端位置,实时监测揉捻压力大小;利用步进电机通过锥齿轮、丝杆滑块传递动力,实现自动化控制加压;开发揉捻机自动控制系统,并进行样机试验。【结果与结论】1)根据受力分析,得出揉捻盖受到茶叶挤压力时力传导方向是垂直向上的结论。2)仿真结果表明,除去开始力的突变过程,总体上CONTACT_1与SFORCE_1的大小基本接近,由此可推断出茶叶对揉捻盖的挤压力也会反作用到揉捻轴上,而且大小和方向非常接近。3)样机实验表明,采用自动加压的揉捻压力满足了“轻-重-轻”的茶叶揉捻工艺,且揉捻效率相较于手动加压茶叶揉捻机的揉捻效率平均提升了28.5%,茶叶锁紧成条,品质更加稳定,茶味更加香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东绿茶生产设备配置和工艺流程进行研究,研制适应广东地区的绿茶连续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加工工艺流程包含摊青、杀青、揉捻、烘干,该生产线在广东省乐昌沿溪山茶业有限公司应用,加工出的沿溪山白毛尖茶叶,汤色清澈、茶香雅致、滋味醇爽、回甘味强,达到沿溪山白毛尖的生产质量要求。绿茶连续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的开发与应用,符合我国茶叶加工清洁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的发展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茶叶揉捻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降低茶农劳动强度,提高茶叶生产效率,课题组对某型号茶叶智能化揉捻设备进行了自动喂料装置设计,简述了自动喂料装置的结构,介绍了自动喂料装置的功能以及工作原理,并对样机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自动喂料装置能够满足该型号茶叶智能化揉捻设备的自动喂料需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白茶清洁化生产的严格要求,对连续化和全自动化生产关键设备进行模块化设计,同时对茶叶连续化加工过程中的无损输送机构进行研究设计;应用PLC控制技术对白茶清洁化生产过程中全过程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实现白茶清洁化加工全自动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针对茶叶揉捻时揉捻盘空间利用率低、作业效率无法适应生产需求问题,从茶叶揉捻装置各项需求出发进行设计,将复杂的揉捻装置功能集合拆分成暂时独立功能单元:筒式机体设计、挤压搅拌传动结构设计、双向莲花盘式揉捻执行结构设计,再通过集成性设计思路,设计各功能单元之间的接口技术,优化出大容量、高效率茶叶揉捻装置整体结构,实现杀青茶叶的高速、高效成型。  相似文献   

10.
<正>针对中小茶叶加工厂设备类型单一、卫生状况差、制茶工艺落后、茶叶品质低、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陕西省商南县农机部门在省、市农机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以茶叶机械化示范项目为依托对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持续开展了试验示范和推广,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探索研究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改进茶叶加工工艺,打破传统制茶方式,达到大幅提升茶叶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茶叶产业节本增效之目的。一、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应用效果项目实施后,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茶  相似文献   

11.
茶叶机械化加工装备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我国茶叶生产、加工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茶叶装备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茶叶加工技术将向安全、清洁化生产技术方向发展;茶叶加工装备技术将由单机不连续作业技术向成套流水线连续化作业装备技术发展;茶叶加工装备的性能向满足增值加工、安全加工方向发展;茶叶加工装备广泛应用新材料、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红条茶连续加工生产成套设备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控制方案(即DCS系统):采用多个PLC控制子站在现场分别控制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各个工序,采用带通讯功能的智能仪表监测萎凋房和发酵房温湿度,用RS485网络总线将现场PLC控制子站和智能仪表与远程监控室的PLC主站、HMI(人机界面)联接。HMI采用彩色触摸屏,实时监控各设备运行情况,监测萎凋房和发酵房的温湿度,并通过工艺流程显示屏显示。在保持茶叶的传统风味的同时,保证茶叶的连续加工和安全生产。在加工环节保证了茶叶的清洁,避免茶叶加工过程的二次污染。机械化连续生产,保证了茶叶品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苏安晋  杜婵 《农业工程》2021,11(9):23-25
针对药茶揉捻机具种类不全,功能单一,适应性、可靠性不足的问题,在山西省现有茶叶揉捻机具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适应性改进和试验,以进一步适应山西省药茶揉捻关键技术,提高山西省药茶成形率,降低茶叶破碎率、损耗率,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4.
简述目前国内外茶叶的生产现状,分析现有茶叶揉捻设备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指出在机电一体化、智能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快研发机电一体化与智能化茶叶揉捻设备的紧迫性,并阐明了茶叶揉捻设备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课题组根据茶叶揉捻机工作需求,设计了一款自动化茶叶揉捻机。以自复位锁紧装置的设计参数为变量,以推杆推力最小和自复位锁紧装置推杆行程最小为优化目标,在满足自复位锁紧装置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采用多目标优化设计的方法建立自复位锁紧装置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求解自复位锁紧装置的最佳设计参数。经过目标优化后,自复位锁紧装置的旋转推杆、最大旋转角度等参数得到了优化,节约了自复位锁紧装置的生产成本,为自动化茶叶揉捻机物理样机制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经过市场调研和文献查阅,了解到当下的揉捻机还未实现自动化生产,茶叶加工完全靠手工制造,危险系数高。本文针对卸茶机构进行优化改进,通过触控开关、小型电机等实现智能生产、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阶段的茶叶加工技术已达到人力与机械相结合的技术水平.为逐步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应当以已有的茶叶加工技术水平为基础,综合实际工业能力,开展对茶叶的国家标准、自动化、清洁化、连续化、机械化等技术及其加工装备等方面的研发、引进.基于此,对现代化茶叶加工技术水平和茶叶加工机械设备的实际应用情况作出了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青贮全株玉米粉碎揉丝机存在秸秆丝化率低、籽粒破碎率低和喂料易堵塞等问题,设计了切揉组合式青贮玉米粉碎机,一次性完成秸秆喂入、压扁划丝、铡切、籽粒破碎和粉碎揉丝等工序。通过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对本机的输送装置、喂入切断装置及破碎揉丝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解析和结构优化,确定了性能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当本机主轴转速为2 900 r/min时,秸秆丝化率为96.4%,籽粒破碎率为93.2%,实际生产率为3 560 kg/h,未出明显现堵塞现象,各项指标均满足粉碎揉丝机的国家标准要求,为青贮全株玉米粉碎揉丝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的牧草揉丝机效率低、揉丝质量差、对高含水率牧草不适用等问题,以苜蓿为加工对象设计了一种铡切揉碎协同式牧草揉丝机。对铡切和揉碎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设计计算确定了揉丝机的总体结构和关键部件结构参数。以生产率、丝化率为性能评价指标,进行了以电机输出转速、筛孔直径、喂入量、含水率为试验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将含水率为65%的苜蓿作为加工对象,进行了以电机输出转速、筛孔直径、喂入量为试验因素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试验因素的取值范围,探究了揉丝机对不同含水率苜蓿的揉丝效果。通过Design-Expert 12.0软件对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响应曲面分析、回归分析及目标优化,得到了试验因素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以生产率和丝化率同时最大化为目标,对电机输出转速、筛孔直径、喂入量进行多目标寻优求解,确定最优参数组合为:电机输出转速443.77 r/min、筛孔直径14 mm、喂入量1.27 kg/s,揉丝验证试验表明,生产率为5 065.98 kg/h、丝化率为94.87%;该装置揉丝效率高、质量好,而且能够揉丝高含水率牧草,满足牧草揉丝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茶叶揉捻过程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低的问题,满足揉捻技术标准化、精细化的发展需求,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基于物联网云盒子的在线监控系统,实现无线通信、远程服务、云端监控、数据收集和参数调整,达到升级系统、降低运维成本、优化生产工艺的目的。设计的在线监控系统在湄潭县某茶业有限公司进行实验测试,系统运行平稳,实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