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气吸式落地红枣捡拾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针对红枣捡拾机械损伤红枣严重及含杂率较高等主要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气吸式落地红枣捡拾机.【方法】首先论述该机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对该机器的3个工作过程进行了运动分析,然后对关键零部件进行设计剖析,得到零部件的重要关键参数,最终对该机器进行试验,验证整机的工作性能.【结果】根据对该机的设计分析及试验验证,得到了风机的型号为4-79No4A,额定工作转速为2 900 r/min;确定了分选装置中2个圆盘的间隔为12 mm,厚度为2 mm;得到了筛条中的棒条间距为15 mm,直径为7 mm,最后对该机进行试验验证得:该机的伤枣率为0.93%,含杂率为3.56%.【结论】该机有效的降低了红枣伤枣率和提高了机器除杂性能,可为研制气吸式落地红枣捡拾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红枣干燥设备的流场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红枣干燥机内部流场的分布情况,以气体运动微分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为基础,多孔介质模型代替物料层,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D对干燥室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热介质在干燥室内的流动情况及入口风速对物料层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机入口风速为5~7m/s,可满足红枣干燥速率要求;气流进入干燥室后撞击壁面形成的涡流现象,导致物料层风速的不均匀;随着入口风速的增加,干燥室内的压力有所上升,与红枣上下层压降呈有规律的变化.通过对干燥机内部流场的研究,为红枣干燥机的设计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气吸式红枣捡拾机气力输送装置的运动特性,开展了气力输送装置气固两相流的模拟研究。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分别建立了计算流体模型与离散元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耦合求解,对红枣从气力输送装置入口到出口的运动状态、颗粒分布和气流场分布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仿真优化试验探究清选箱箱体的设计并试验验证。结果表明:①多数枣撞击拦枣栅和挡枣板后被排出,少数残留于箱体中,少部分被拦枣栅卡住或通过拦枣栅;②箱体的分离室与沉降室易产生涡流现象,增大能量损失,通过拦枣栅的平均流速为17.85 m·s-1,气流轨迹混乱;③优化后箱体内部气流轨迹沿箱体路径运动并减少涡流现象发生,通过拦枣栅的平均流速减小为6 m·s-1,可降低红枣因自身动能过大而造成损伤;④优化后箱体的拐角内径为200 mm、箱体入口高度为65 mm时结构最佳;⑤样机试验结果与仿真试验结果较接近。上述结果说明,采用CFD-EDM两相流耦合技术对气吸式红枣捡拾机气力输送装置仿真是可行的,且通过优化箱体结构缩短红枣在气力输送装置中的输送时间、提高样机工作效率,该研究结果可为气力式红枣收获机气力输送装置仿真与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红枣矮化密植的特点,红枣收获大多依靠人工,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已有的红枣捡拾机器的基础上,基于负压产生气吸的原理设计了一种自走式红枣捡拾机,该机器主要由收集装置、清选装置、行走机构、传动机构、动力系统和底盘组成。利用负压收集红枣,该设计能够有效降低红枣捡拾过程中的冲击损坏,具有初步清选的功能,并且实现了自走,提高了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红枣中天然苯甲酸的含量分布及来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全国三个主产区共122批干制红枣采收成熟样品的苯甲酸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对红枣果实发育期及贮藏期苯甲酸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以干基计算的红枣果实苯甲酸含量普遍低于150 mg/kg,整体在40~50 mg/kg的范围分布较为集中。品种间苯甲酸含量差异较大,骏枣及赞皇大枣明显高于其他品种。骏枣果实成熟过程苯甲酸持续积累,在完熟期达到顶峰。红枣贮藏过程苯甲酸的变化因初始含量的不同有所差异,初始含量较高的贮藏过程变化较大。【结论】初步阐明了红枣果实中天然苯甲酸含量的分布范围,为制订或修订红枣苯甲酸含量的相关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糖红枣果酱加工的最佳工艺,为红枣产业中的低糖红枣果酱加工提供依据。【方法】以糖心枣为原料,研究不同软化方式、时间对红枣感官及打浆效果的影响,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低糖红枣果酱的加工配方和熬制时间进行研究。【结果】采用蒸汽处理13 min对红枣具有很好的软化效果;红枣果酱最佳加工配方为红枣果浆400 g(软化枣果与自来水的质量比为1∶1)、白砂糖100 g、柠檬酸0.8 g,较佳熬制时间为18 min。【结论】得到了低糖红枣果酱加工的较佳工艺,且此工艺条件下生产的果酱组织状态、口感、香味、色泽、涂抹性俱佳,营养物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对辊气吸式红花采收装置储花室的设计及流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对辊气吸式红花采收装置不同结构的储花室和不同气流速度,对红花运输效果和红花完整度的影响.【方法】对储花室一个进气口和两个进气口,圆柱形储花室和圆锥形储花室,进花口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圆柱形进花口和圆锥形进花口,圆柱形出花口和圆锥形出花口组合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仿真,确定一种最优的储花室结构;并设置3,5m/s两种气流速度,分别对不同气流速度的储花室内部流进行流场模拟仿真,最后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根据对比分析流场模拟仿真和田间试验结果得出:进花口个数及形状、储花室形状、出花口形状、气流速度对红花的运输质量和红花的完整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两个垂直分布的圆锥形进花口、圆锥形储花室、圆锥形出花口的储花室在气流速度在5m/s时,工作性能处于最佳状态.研究结果为对辊气吸式红花采收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探讨双圆弧罩盖的防飘移机理,对其防飘移效果进行量化研究。利用CFD技术对不同条件下双圆弧罩盖内部及周围的喷雾速度流场、雾滴运动轨迹进行模拟,研究喷嘴安装参数、喷嘴类型和型号,及风速对飘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圆弧罩盖的防飘移机理是:内外圆弧形成的导风道使其下方产生了高速向下的气流(最大达7.42 m/s)和低速水平气流;双圆弧罩盖能有效减弱其后方的涡流强度,使其内外较大区域形成水平负向和垂直向下的速度流场。喷嘴的安装位置和安装角度与雾滴飘移率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974;喷嘴类型、型号、风速、喷嘴类型和风速的交互作用,以及喷嘴型号和风速的交互作用与飘移率也高度相关,相关系数0.981。双圆弧罩盖能有效防止雾滴飘移,提高雾滴沉积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残次红枣为原料,对利用红枣汁培养可食性酵母菌生产作为食品调味剂的风味型酵母味素的工艺技术进行研究,为提高残次红枣加工利用率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分别对酵母菌在红枣汁中的增殖条件和营养因子对酵母菌增殖的影响进行优化;并以时间、温度、复合糖添加量和含硫化合物添加量为单因素,探讨制备风味型酵母味素的加工方法。【结果】以红枣汁作为培养基,啤酒酵母菌产蛋白质的能力高于产朊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其最适增殖条件为:红枣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0g/kg、接种量40 mL/L、培养温度32℃、时间50h、摇床转速190r/min,NH4H2PO4、NaHSO3、MgSO4等营养因子添加量分别为0.03mol/L、0.4g/L和0.4g/L。风味型酵母味素加工方法为:在质量分数20%的啤酒酵母抽提物混合液中按25g/kg添加复合还原糖、按15g/kg添加含硫化合物,于110℃下加热60min。【结论】本试验的风味型酵母味素制备工艺操作简便、适合工厂化生产,还可提高残次红枣的利用率,并可为市场提供新型食品调味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疆阿克苏地区幼龄期(3 cm地径)红枣吸收根系空间分布特征,为干旱区高效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剖面挖掘和分层取样法,利用WinRHIZO Pro2010a根系分析系统分析漫灌条件下有效吸收根(根径<2 mm)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在水平方向上,幼龄期红枣根长密度呈抛物线型分布,93.09%以上根系分布在距树干水平距离0~150 cm处,分布密集区为0~50 cm,最大值出现在0~25 cm;在垂直方向上,幼龄期红枣根长密度呈指数型分布,94.07%以上的根系分布在土层深度0~50 cm处,根系分布密集区为0~20 cm,最大值出现在10~20 cm。【结论】距离树干水平距离0~150 cm和垂直方向0~50 cm的土层是幼龄期红枣根系分布较密集的区域,也是田间水肥管理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1.
枣和酸枣等14种园艺植物cAMP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本试验借助蛋白结合法对14种园艺植物、44个枣品种、59个酸枣品种和类型的cAMP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品种或类型、同一植物不同组织及同一组织不同时期的cAMP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同一植物不同组织cAMP的相对含量因物候期而异;在所测植物材料中,枣和酸枣成熟果肉的cAMP含量最高(平均值分别为38.05和23.87nmol/g·fw),其中山西木枣成熟果肉cAMP含量(302.50nmol/g·fw)是迄今己测高等植物中最高的。  相似文献   

12.
经过3年来的研究和指导生产的实践,对我国传统的熏枣加工技术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现将该技术总结归纳成系统的加工工艺,以促进熏枣加工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枣是辽西地区的重要经济林树种,大枣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果实风味佳美,营养丰富,易贮耐运,不但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药物之一,也是我国大宗出口的土特产品,栽培枣树经济效益较为显著。因此,为充分利用辽西丰富的野生酸枣资源发展大枣经济林,本文详细介绍了辽西地区用野生酸枣改接大枣建园技术,为其他同类地区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枣粮间作的生态影响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枣粮间作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影响和作用,从而对枣树在山、沙、碱、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加以肯定.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酸枣树嫁接灰枣后其根系生长与未嫁接的酸枣树根系分布差异,采用壕沟剖面网格取样法,按照不同根径(<0.5mm、0.5-2.0mm、2.1-5mm、5.1-10mm、>10 mm)统计并分析了垂直方向0-80cm、水平方向0-100 cm范围内的根系,探索其根系分布深度、广度以及集中分布区。结果表明:地下40-80cm深度为灰枣根系集中分布区,水平方向集中分布区为20-70cm;地下40-80cm深度为酸枣根系集中分布区,水平方向集中分布区为0-40cm。土壤中也表现出明显的层次结构,灰枣根系分布极不稳定层为地下0-20cm, 60cm以下土层仅存少量根系;酸枣根系密集分布于0-60cm。枣根系距树干越远而越稀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运城盆地屯屯枣树产量极低的问题 ,采取高接换优 (相枣 )技术 ,并实施综合管理方法 ,有效地提高了产量 ,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比较,探明了酸枣和西吕枣的最佳生根条件。结果表明,以1/4MS+0.5mg/L IBA培养基诱导生根,酸枣生根率高达98.5%,再生数为4.1条;西吕枣生根率高达100%,再生数可达6.1条。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对红枣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红枣地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枣树生长发育、枣果生长动态、红枣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从而探讨该区域枣园最适耕作模式。在翻耕覆草、旋耕覆草、免耕覆草和免耕裸地条件下,测定枣树营养生长、枣果生长动态、红枣产量及其品质。结果表明:旋耕覆草处理枣树长势最好,红枣地667m2产量较高,比免耕覆草增产29.67%,比免耕裸地增产30.14%。旋耕覆草处理的红枣维生素C质量分数最高为1.516g/kg,比翻耕覆草处理的红枣维生素C质量分数高20.66%。旋耕覆草处理的红枣总酸质量分数最低为1.52g/kg,比翻耕覆草处理的总酸质量分数低30.91%。从枣树长势、红枣产量、品质指标综合分析,旋耕覆草处理的枣树长势最好、红枣产量较高、品质最好,适合在该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19.
徐胜利  陈小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035-8037,8125
[目的]对2~3年生红枣(Ziziphus jujuba Mill.cv.Junzao)直播建园叶幕光照分布特性及产量、品质空间分布与光照分布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2007年直播建园,2008年嫁接成园,2009年选用生长势和花量较一致的180株2~3年生酸枣(Z.acidojujuba C.Y.Cheng et M.J.Liu)作基砧,骏枣(Z.jujuba Mill.cv.Junzao)和灰枣(Z.jujuba Mill.cv.Huizao)为接穗进行试验,其中骏枣为主栽品种,灰枣为授粉树。果园行株距为0.7 m×0.5 m×1.5 m的宽窄行模式,株高1.3 m,南北行向,个体树型为超矮3~4短枝树型。180株红枣分为6个小区,每区30株,小区间设有保护株。[结果]个体光照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日变化相对均衡,树冠内未产生无效光区;群体光照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季节性变化较小,未产生无效光区。产量垂直分布与光照垂直分布呈显著正相关;品质垂直和水平分布与光照垂直和水平分布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为生产高品质红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总结了经二改(改进嫁接方法和嫁接部位)、二优(优选砧木培育方法、优质接穗)覆膜播种酸枣仁培育灵武长枣的嫁接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