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采用SDE-GC/MS对不同产地信阳毛尖茶香气进行提取与检测,使用相对峰面积归一法对香气成分进行相对定量。不同产地信阳毛尖茶香气组分中含量最高的是醇类化合物,尤其以萜稀族醇类为最主要,酯类是信阳毛尖茶中重要的第2类香气组分,特别是己稀酯。醛类和萜稀化合物次之。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剂萃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锦橙汁的香气物质。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对这些物质进行鉴定,其含量用相对峰面积表示。用正戊烷与乙醚的体积比为1∶2,萃取到37种化合物;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检测到53种化合物。上述2种方法共检测到8种相同的组分,其中酯类,烯类,醛类,醇类,酮类是主要的香气成分,烯类化合物是橙汁中含量最高的一类物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莲蓬壳中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以莲蓬壳为试材,采用索氏提取法从莲蓬壳中提取出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系统对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莲蓬壳挥发油共鉴定出32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物质含量的99.83%,主要分为烃类、醇类、酮类、酯类、酚类、酸类等7类化合物。通过面积归一化法对其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莲蓬壳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琢-香树精、?茁-香树精、12-齐墩果烯-3-酮、?茁-谷甾醇油酸酯、谷甾醇、乙酸环阿屯酯、羽扇烯酮等,其中,?琢-香树精含量最高,为27.93%。本研究确定了莲蓬壳中挥发油的主要化合物组成,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莲蓬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带捕集肼的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了大青皮甜石榴鲜果皮的香气组分,结果表明:在石榴皮中检测出39种香气组分,石榴香气组分中以醛类和醇类为主,在石榴皮中占各自总峰面积的89.88%、4.70%;含量最高的香气成分为2-已烯醛,占总峰面积的64.15%。石榴果皮香气组分差异主要表现在C6醛和醇含量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丝束加香卷烟滤棒中的香味成分,以丝束加香滤棒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分析了6个不同品牌丝束加香卷烟滤棒中的主要香味成分。结果表明,(1)6种品牌香气成分在数量及相应的含量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2)品牌A共有26种香味成分,主要以醇类、酯类为主;品牌B共有10种香味成分,主要以醇类香味成分为主;品牌C共有20种香味成分,主要以酸类、酯类香味成分为主;品牌D共有9种香味成分,主要以酯类、醇类化合物为主;品牌E中共有5种香味成分,主要以酸类香味成分为主;品牌F共有5种香味成分,主要以醇类、酯类香味成分为主。(3)醇类是这6种品牌丝束加香滤棒的共有成分。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6种伞形科植物挥发油的杀螨效果,分析活性最好的植物挥发油的主要活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菜、白芷、柴胡、大齿山芹、辽蒿本、川芎6种伞形科植物挥发油。以玻片浸渍法测定其挥发油杀螨活性后,使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具有较好杀螨活性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菜、白芷、柴胡、大齿山芹、辽蒿本、川芎挥发油杀螨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9006、1.1575、3.2386、1.6314、1.8854、0.3767 mg/mL,其中以川芎挥发油的杀螨活性最强,其主要成分为4-萜烯醇(11.81%)、双环(2,2,1)庚烷-2-醇1,7,7-三甲基-2-乙酸酯(8.28%)、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14.88%)、苯戊酮(7.92%)、苯己醇(9.87%)。本研究首次发现川芎挥发油对朱砂叶螨具有较好的触杀作用。毒杀效果与市售常用杀螨剂螺螨酯(LC50=356.8878 mg/L)相对持平。因此推测4-萜烯醇可能是杀螨的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产地刺梨中微量元素含量特点,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不同产地刺梨中11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刺梨中微量元素含量顺序为FeMnSrBaZnCuTiCrVCoTl,刺梨各微量元素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11种微量元素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3.538%,可反映刺梨中微量元素的93.538%信息量,其特征微量元素为Fe,Sr,Ba和Cu。聚类分析将7个产地刺梨聚为4类,不同产地刺梨微量元素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可实现刺梨产地的初步判别。7个产地刺梨果实中,六盘水市、遵义市和黔南州微量元素综合得分较高、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8.
鱼腥草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都  刘嘉  刘辉  王辉  李俊  刘永翔 《保鲜与加工》2016,16(6):120-124
以鱼腥草挥发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其成分和相对百分含量,并就鱼腥草挥发油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清除能力进行研究,同时与合成抗氧化剂没食子酸丙酯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鱼腥草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烯烃、醇类化合物等;鱼腥草挥发油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随浓度的升高,其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但其抗氧化能力低于没食子酸丙酯溶液;同等浓度下,鱼腥草挥发油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由大到小为:DPPH··OHO_2~-·。  相似文献   

9.
梁焕  安岳 《中国农学通报》2023,(19):148-152
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全国各产地小茴香药材质量情况。在小茴香的7个主要产地设置采集21批药材样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测定其挥发油、反式茴香脑、5种重金属的含量和9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并进行分析评价。研究表明,小茴香药材质量状况良好,各产地小茴香的挥发油和反式茴香脑指标均高于药典要求,5种重金属含量低,9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未检出,符合中药材安全的要求。甘肃省玉门市产挥发油和反式茴香脑含量最高,甘肃省民勤县、海原县、景泰县,山西省朔州,内蒙古等5个产地小茴香的含量差异较小;且民勤县小茴香的挥发油含量高于其他产地,甘肃省金塔县最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黄河滩枣冰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运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黄河滩枣冰酒中分离鉴定出36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为38.12%,是黄河滩枣冰酒中含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其次为酯类(相对含量为29.57%)、酸类(相对含量为28.54%)。冰酒中主要的香气成分为异戊醇(19.82%)、乙酸(18.56%)以及乙酸乙酯(9.41%),这些物质共同赋予了黄河滩枣特殊的风味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以陕西兴平白皮蒜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大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分离得到33个组分,鉴定出26个化学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39 %。兴平白皮蒜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以含硫化合物为主,共有18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8.80%。兴平白皮蒜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大蒜新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43.85%),大蒜素(二烯丙基二硫化物,35.28%)和甲基烯丙基三硫化物(11.10%)。  相似文献   

12.
摘 要:优选湿地松松针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湿地松松针挥发油,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液料比、提取时间、浸泡时间对湿地松松针挥发油提取得率的影响,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湿地松松针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9:1,提取时间2h,浸泡时间6h。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从湿地松松针挥发油中分离出133个峰,鉴定了其中的38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离子流的88.83%,主要成分是单萜和倍半萜,以及少量萜烯的醇、酯类化合物。本研究结果为湿地松松针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韩城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森  刘拉平  贾礼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334-334
以陕西韩城大红袍花椒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分离得到80个组分,鉴定出5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 93.83%。韩城大红袍花椒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柠檬烯(25.58%)、(R)-4-甲基-1-异丙基-3-环己烯-1-醇(13.38%)、β-月桂烯(6.92%)、γ-松油烯(4.76%)、β-水芹烯(3.81%)、芳樟醇(3.35%)、à,à,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3.28%)、(E)-罗勒烯(3.04%)等。  相似文献   

14.
一株脉孢菌的鉴定及其挥发性物质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孢菌(Neurospora spp.)是常见的霉菌,有气味,为了研究脉孢菌气味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分,采用18S rDNA序列分析对脉孢菌菌株FH-1进行鉴定,并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其挥发性物质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脉孢菌菌株FH-1的18S rDNA序列(登录号:KF312458)与粗糙脉孢菌(N. crassa)(登录号:AY046271.1)相似度为99%,被鉴定为粗糙脉孢菌;GC-MS从FH-1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到13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9个组分,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3.035%;挥发性物质主要由酯类和醇类组成,含量最高的组分为1-辛烯-3-醇,其相对含量为80.663%。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千层金叶片挥发性物质的种类,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了千层金叶片的挥发性成分,并将研究结果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HD)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精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总共检测出76种挥发性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7.28%;采用HD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精油,总共检测出37种挥发性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9.67%;HS-SPME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的挥发物质主要有醚类、酯类、烃类、酚类、醇类、醛类等,其中醚类的相对含量占比最大,含量最高的成分为甲基丁香酚,相对含量达到72.42%以上;HD法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精油中,最主要成分甲基丁香酚的相对含量达到91.48%。千层金叶片精油中含有这么高含量的甲基丁香酚,在植物保护上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干香菇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菇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香菇挥发油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香菇挥发油多为含硫化合物、烷烃等,对粪肠球菌、志贺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香菇挥发油抗菌谱较广,可能与其含有含硫化合物有关,具有作为天然防腐剂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欧丁香的主要香气成分及比较不同欧丁香品种间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5种欧丁香鲜花的芳香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从‘瓷蓝’中检测出49种芳香成分,从‘麦肯’中检测出41种芳香成分,从‘沙萱’中检测出49种芳香成分,烯萜类化合物是它们的主要芳香成分;从‘裘利’中检测出40种芳香成分,从‘莫斯加’中检测出46种芳香成分,烯萜类化合物和芳香烃类化合物为主要芳香成分。将‘瓷蓝’和‘裘利’、‘麦肯’和‘沙萱’、‘莫斯加’分为3种不同的香气类型,并推测出欧丁香的最主要香气成分为烯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 研究江西赣南红壤土产木槿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国家药典法-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木槿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挥发油含量为0.1107g/100g,共分离出90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43个。[结论] 木槿花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中,Tridecanoic acid 59.08%、9,10-Octadecadienoic aicd(z,z)- 4.43%、Oleic acid 4.04%、Heneicosane 3.18%等的含量较高。为医学临床应用和自然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study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pulverization on the content and components of volatile oil in 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 [Methods]Contents of volatile oil in 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 of different pulverization degree were measured,and compositions of different extracted volatile oil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GC- MS).[Results]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whole grain,the loss of volatile oil in fine powder( 80 mesh,national standard) was as high as 34. 2%,mainly being the loss of the enol compounds; the content of volatile oil was relatively less influenced by coarse powder( 10 mesh),chemical components isolated from which were the most,and the aroma components of which were also richer. [Conclusion] The finer the powder of 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 is,the more the volatile oil loss is,yet appropriate grinding is in favor of the emission of aroma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