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香蕉枯萎病的危害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毁灭性土传维管束病害,至今仍无十分有效的化学药剂防治.由于Foc 4号小种的传入和蔓延,给我国广东和海南的香蕉产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本文从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抗病育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对香蕉枯萎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指出了香蕉枯萎病防治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香蕉枯萎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由土壤真菌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镰刀菌枯萎病是全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香蕉生产的毁灭性病害。目前已发现 Foc 的 4 个生理小种。20 世纪 70 年代,Foc 1 号生理小种造成我国华南地区的龙牙蕉和粉蕉种植园大面积发病;90 年代中后期,在广东省的香牙蕉种植园发现 Foc 4 号生理小种,并且迅速向其他香蕉产区蔓延。目前,国内各香蕉主产区均有报道发生 Foc 4 号生理小种引起的香蕉枯萎病,该病已成为制约我国香蕉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对香蕉枯萎病菌侵染过程以及香蕉枯萎病致病机理、抗性机制、抗病品种选育、抗性种质筛选及抗病性鉴定、防治等多个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主要包括:(1)在继续研究已有抗病品种对 Foc TR4 抗性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Cavendish 对Foc 1 号生理小种的抗性;(2)利用已经建立的香蕉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体系,获得香蕉枯萎病抗病品种,并进一步应用寄主植物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HIGS)获得更加持久稳定的抗病性;(3)将已经建立的香蕉试管苗离体水培系统应用于香蕉-Foc 互作研究。  相似文献   

3.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真菌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已成为最具毁灭性的香蕉病害,严重威胁香蕉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对香蕉枯萎病病程相关基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比较了Foc4侵染下,香蕉6个病菌应答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了Foc4处理和SA+Foc4处理的易感病巴西蕉幼苗外部形态特征、几丁质酶活性及几丁质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Ma-14-3-3c、Ma-14-3-3d、Ma-14-3-3e、Ma-14-3-3f、Ma-Cel和Ma-Chi6个基因都能在转录水平响应Foc4的胁迫;与Foc4处理相比较,SA+Foc4处理的香蕉幼苗枯萎病抗性增强,根系几丁质酶活性和几丁质酶基因表达水平提高.表明几丁质酶等6个基因参与了香蕉枯萎病的生物逆境胁迫应答,同时外源水杨酸处理能够通过诱导香蕉几丁质酶的活性及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增强香蕉对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香(大)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之一,但是香蕉产业目前正受到香蕉枯萎病的严重威胁。本文以广东番禺、中山和湛江等10个地区的16个患枯萎病的香蕉和粉蕉假茎样品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10个4号生理小种菌株(简称:Foc4),6个1号生理小种菌株(简称:Foc1)。  相似文献   

5.
通过韭菜粗提取液与香蕉枯萎病生理4号小种(Foc4)的互作及大棚盆栽试验,研究韭菜对Foc4的抑制作用及其在盆栽条件下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韭菜粗提取液能够有效地抑制Foc4菌落的生长,对其有显著的致死效应;盆栽试验显示:在人工接菌的泥炭土和自然带菌的田园土中,韭菜提取液和韭菜残体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巴西’(AAA)香蕉和‘广粉1号’(ABB)粉蕉的枯萎病发病率,降低植株病情指数,从而达到高效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机理,以巴西香蕉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race 4,Foc4)对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 Foc4对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数量(B)影响不大,但显著提高了真菌数量(F)及其在整个微生物中的比例,显著降低了放线菌数量(A)及其在整个微生物中的比例;B/F 及 A/F 显著降低;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显著升高;Foc4侵染改变了香蕉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导致其种群结构失衡,这可能是导致香蕉枯萎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Foc4侵染后香蕉根际土壤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这可能是香蕉通过改善其根际微环境来应对病菌侵染的重要自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
广西香蕉枯萎病发生现状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产业是广西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香蕉枯萎病是当前危害产业发展的最严重病害。对广西香蕉种植和种苗生产情况、广西香蕉枯萎病的危害历程进行阐述,调研分析了广西各主产区香蕉枯萎病的发生现状,最后介绍了广西防控香蕉枯萎病的主要措施与成效,以期为香蕉种植业发展及防控枯萎病提供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8.
香蕉枯萎病是制约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抗病品种选育是病害防控的关键。‘南天黄’是从‘宝岛蕉’突变单株中选育出来,具有明显特异性,中高抗香蕉枯萎病4号热带小种的香蕉新品种,2010年开始在广东、海南、云南等香蕉枯萎病发生的病区试种,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状,2015年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本文介绍‘南天黄’香蕉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以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分析香蕉枯萎病病原及其特点、传播途径和病症特征,总结多年防控经验,综述防控香蕉枯萎病实用技术,旨在指导蕉农做好防控,促进香蕉产业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香蕉枯萎病也称香蕉巴拿马病、香蕉镰刀菌枯萎病、黄叶病,是全球香蕉最重要的毁灭性土传病害之一。目前,该病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区)都有分布,有些地方发生较为严重。一、香蕉枯萎病的症状香蕉枯萎病由一种叫做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的真菌所引起,是一种维管束病害。为害症状:从苗期到成株期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香蕉Musa spp.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Foc) 引起的香蕉枯萎病蔓延快、根治难,严重阻碍了我国香蕉产业发展。由于Foc菌量和空间分布与其侵染和致病作用直接相关,探索Foc在‘巴西蕉’Musa acuminate L. AAA group, cv. Brazilian植株和土壤中的时空分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伤根接种法对‘巴西蕉’苗分别接种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Foc1)和4号生理小种(Foc4),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接种后不同时间、不同香蕉组织及根际土壤中的菌量,分析了香蕉枯萎病菌在植株和土壤中的时空分布。结果 温室中接种Foc后2~21 d内,‘巴西蕉’根部和球茎中Foc1和Foc4菌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但Foc4菌量始终大于Foc1;在‘巴西蕉’球茎中,Foc1和Foc4分别在接种后21和14 d菌量达到最大。田间接种Foc后30 d,离‘巴西蕉’植株地面半径(r)5 cm、地下深度25~30 cm土壤中的Foc1和Foc4菌量最大;而r为15和30 cm时,地下深度10~15 cm土壤中的Foc菌量大于0~5和25~30 cm的菌量;在相同r和地下深度的‘巴西蕉’根际土壤中,一般Foc4菌量大于Foc1。结论 Foc1和Foc4菌量在‘巴西蕉’植株和根际土壤中具有明显不同的时空分布,同一空间中Foc4菌量大于Foc1菌量,研究结果可为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流行、预测预报和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目前香蕉产业发展中的限制因子,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是目前非常有潜力的防控手段。生防微生物的效果主要与土壤水分、作为活菌制剂的微生物种类和性质、生防微生物在土壤中短期定殖影响因素、生防微生物长期定殖影响因素有关。采用茎叶滴注的方法进行香蕉内生芽胞杆菌接种或辅以适当的载体,和保水微生物一起混合接种到香蕉根围,可以有效防控香蕉枯萎病。  相似文献   

13.
土壤理化因素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和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土壤理化因素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尖镰孢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 4)菌株为对象,模拟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含水量和pH值等条件,观察和分析这些因子对Foc 4生长和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Foc 4在土壤中生长的最适条件为:土壤温度25℃,含水量达到30%和偏酸性条件(pH 4~5);在盆栽试验中,Foc 4的最佳侵染条件为:温度30℃,偏酸性(pH 3~5)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4.
使用2株生防枯草芽孢杆菌A5-6,C10-1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oc4),以不同的接种方式对4~5叶香蕉组培苗进行根部接种,以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这3种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的酶活性变化为指标,研究植物产生抗性的时间和强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经过生防菌A5-6和C10-1诱导处理的叶片PAL,POD,PPO的活性均高于对照(CK),生防菌和病原菌混合接种处理的POD和PPO酶活峰值高于生防菌和病原菌单独接种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印楝渣生物药肥对香蕉生长和香蕉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有效利用印楝渣废弃资源研制印楝渣生物药肥,并探讨其对香蕉Musa acuminata生长和香蕉枯萎病的影响。【方法】将耐药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HN-11)与印楝渣混合发酵,制备印楝渣生物药肥;通过抑菌和盆栽试验,测定印楝渣生物药肥对香蕉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对病原菌菌丝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HN-11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4号生理小种(Foc4)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率为72.1%。生防菌株HN-11与印楝渣具有良好相容性,制备的印楝渣生物药肥施用质量分数为5%和10%时,处理组香蕉的长势好于对照,鲜质量、干质量、株高和茎粗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对照差异显著;施用印楝渣生物药肥组香蕉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0和25,对香蕉枯萎病的防病率分别达到72.2%和77.8%;生防菌HN-11能降低土壤中病原菌Foc4孢子数,破坏菌丝形态结构。【结论】印楝渣与生防菌HN-11发酵腐熟施用可避免对香蕉产生药害,制成的印楝渣生物药肥对香蕉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能有效控制香蕉枯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香蕉枯萎病的离体叶片接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 f.sp.cubense)。为研究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香蕉的枯萎病抗性机理,对香蕉枯萎病的离体叶片接种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叶片在离体条件下必须要有伤口才能被侵染发病,枯萎病菌4号小种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溶于无菌水或者PDB溶液都能引起发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发病程度与刺孔数量和细菌浓度成正比;在刺孔条件下,香蕉枯萎病分生孢子浓度为0.9×105个/mL时的接种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7.
韭菜根系浸提液对香蕉枯萎病和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抑菌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和盆栽试验,研究了韭菜根系浸提液对香蕉枯萎病的抑菌效应和防治效果,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韭菜根系浸提液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表现出浓度效应,即随着韭菜根系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菌丝生长减缓,孢子萌发率降低,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强.通过对病原菌菌丝和孢子形态的显微观察,韭菜根系浸提液能使病原菌菌丝和孢子发生畸变.香蕉苗期接种试验防病效果显著,随着韭菜根系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防病效果增强,当达到最大测试质量浓度160 mg·mL-1时,防病效果达到53.66%.韭菜根系浸提液影响盆栽土壤中香蕉枯萎病菌和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韭菜根系浸提液能显著减少土壤中香蕉枯萎病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提高细菌的数量.移栽香蕉后第40天的Biolog分析结果表明:韭菜根系浸提液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说明韭菜根系浸提液能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抑病性,从而减少香蕉枯萎病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到6株香蕉枯萎病菌和1株棉花枯萎病菌中。结果表明:转化子连续转接5代能够稳定遗传,荧光强度良好,PCR验证gfp基因已转入到菌株中,为后续研究香蕉枯萎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侵染、防治等提供可视化的检测和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