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分析立式环模秸秆压块机技术参数对吨燃料能耗的影响规律,可为优化立式环模秸秆压块机效能提供依据。在对压块机成型过程和机构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吨燃料能耗数学模型,利用Design-expert8.0.6绘制不同参数下的吨燃料能耗响应面图。分析表明:摩擦因数和辊模径比对压块机吨燃料能耗的影响较大,主轴转速影响不明显是由于压块机产量计算方式造成的;辊模径比越大,吨燃料能耗越低,但过大的辊模径比易出现"闷机",过大的摩擦因数会降低压块机核心部件使用寿命;当主轴转速、辊模径比、摩擦因数分别为165r/min、0.4 0、0.4时,吨燃料能耗达到较优为3 0.7 2 k W·h/t。  相似文献   

2.
立式环模生物质成型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我国生物质压块机存在的生产率低、能耗高及成型燃料质量低等问题,采用立式环模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生物质压块机,设计了带有加热电阻和降温水道的环模,并以粉碎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产率为2.1t/h,吨功耗35.6kW·h/t,整机噪声82dB(A),成型率为95.4%,成型密度为1.1g/cm 3 ,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及标准要求,启动时采用加热电阻,能够缩短预运行时间50~65min,正常生产时,燃料的温度能够降低20~30℃,生产率比未采用加热降温环模时增加5%。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圆通自主研发生产的9JYK-2000A型秸秆压块机为试验装置,对稻秸秆进行压块成型试验。通过试验分析环模与压辊的间隙、环模的转速、物料的含水率对压块成品密度、生产率和吨料电耗的影响,找出3个影响因素的最佳值组合。  相似文献   

4.
立式环模秸秆压块机成型过程建模与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立式环模秸秆压块机核心工作单元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压辊受力和物料成型能耗模型,绘制了不同技术参数下压辊载荷分布曲线和物料成型能耗曲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设备技术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模孔偏心设计可改善压辊载荷分布,降低设备吨料能耗;模孔最佳偏心角和物料与辊模之间的摩擦因数、辊模直径比有关,物料与辊模摩擦因数、辊模直径比越大,模孔最佳偏心角也越大,现实技术参数条件下,模孔偏心设计可使物料成型能耗降低0.29%~3.58%。通过设备对比试验,证实了以上结论。  相似文献   

5.
秸秆含水率对压块机功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含水率是影响压块成型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秸秆压块产品的生产率,降低压块机的功率,本试验以玉米秸秆为试验物料,选取5个水平含水率,在9YK-0.4D秸秆压块机进行试验.采用CLHGM-1型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测取压块机工作时压辊把物料从环模孔压出时的最大挤出力,在电机上安装E6B2-CWZ3E型号的增量型编码器,通过变频器获取压块机消耗的功率.试验结果表明,物料含水率为29%时压块机消耗的功率较小,草块成型较好且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环模式秸秆压块机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及其性能试验。通过对环模式秸秆压块机关键部件进行设计,在不同的磨辊间隙下进行主轴转速与生产率、成型率以及单位能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主轴转速增大,生产率增大,吨料能耗减小;但转速进一步提高,生产率会变小,吨料电耗增大;磨辊间隙过大,生产率减小,间隙过小,模辊磨损加剧。当磨辊间隙为5 mm、主轴转速为165 r/min时,压块机的生产率、吨料电耗和关键部件耐磨性都最优。  相似文献   

7.
以9KS304颗粒压块机为设备,对玉米秸秆进行压块试验.通过试验分析环模与压辊的间隙、环模的转速,物料的含水率对成型物湿密度、干密度、生产率和功率的影响,找出最佳含水率、最佳间隙和最佳转速.结果表明:第一影响因素为环模与压辊的间隙,第二影响因素为环模的转速,第三影响因素为物料的含水率;同时,可以找到生产率最高、湿干密度较高、成型质量较好以及消耗功率较低条件下的3个影响因素的最佳值.  相似文献   

8.
环模式压块机是一种新颖的饲草料处理设备。它能将作物秸秆、颖壳、树叶等农林业剩余产品以及牧草压制成块,便于运输和贮存,加上添加剂可制成全价饲料,适于牲畜果食,利于消化吸收。因此,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1工作原理和结构压块机由输送机构、喂入机构和压块机构组成.工作原理是由输送机构将加工物料输送至喂入机构,经定量混合后均匀地喂入到压块成型机构的饲料腔内。压块成型机构主要由环模和压辊组成。环模山电机通过变速机构驱动回转,饲料腔内有两个压辊,由环模回转带动饲料进入到环馍和压辊之间的工作腔内,靠饲料与压辊、饲…  相似文献   

9.
模辊式生物质颗粒燃料成型机性能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模辊式成型机在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过程中存在能耗高等问题,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成型机模辊间隙、主轴转速和模孔直径等参数对生产率、吨燃料能耗、颗粒燃料的成型率、机械耐久性和颗粒密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模辊间隙仅对成型率有影响,间隙为0.2mm最优。吨燃料能耗和颗粒密度随主轴转速增大而减小;模孔直径大,生产率高,吨燃料能耗低,颗粒密度小;为保证生产率,主轴转速应大于等于160r/min。不同因素试验,颗粒燃料的成型率大于95%,机械耐久性大于96%,均符合生物质颗粒燃料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物质固化成型领域活塞冲压式成型机能耗低、生产率低和模辊式成型机生产率高、能耗高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对辊式成型方式,并设计和制造了样机。该成型机压辊圆周上均布了一系列柱塞,运行过程中压辊柱塞与环模模孔相互啮合,避免了成型孔之外的物料受到压辊的挤压与摩擦。为测试该成型机的性能,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成型机的较优成型参数为:含水率15%,成型模具长径比5.25,主轴转速47.25 r/min。以木屑为原料,在较优成型参数的条件下进行了成型机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成型机生产的成型颗粒直径为10 mm,成型颗粒密度为1.15 g/cm3,机械耐久性为96.28%,生产率为75 kg/h,能耗为56 k W·h/t,成型率为95%,工作噪声为79 d B,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环模生物质成型机能耗高、磨损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环模生物质致密成型方法,并设计了内啮合行星轮柱塞式生物质环模成型机样机。该样机通过压辊轴上柱塞凸模与环模体上成型孔之间的类齿轮啮合运动,实现柱塞凸模对环模体成型孔内物料的挤压压缩,使松散物料形成一定密度的颗粒状物料。为适应不同的生物质物料,环模体成型孔的长径比可以进行调整。以颗粒度为1~3mm的木屑为物料,在物料含水率为15%、压辊轴转速为60r/min、室温条件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内啮合行星轮柱塞式环模生物质成型方法可行,该样机生产率为115kg/h、颗粒成型率96.2%、成型密度1.05g/cm3、机械耐久性指数97.5%、能耗约为45kW·h/t,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比其他同规格传统环模成型机能耗降低了25.4%,比螺旋挤压成型机能耗降低了50%;样机关键部件磨损降低,使用寿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菌渣颗粒燃料固化成型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食用菌生产中的菌渣丢弃导致环境污染及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依据生物质碾切挤压成型原理,研究设计了菌渣颗粒燃料固化成型机,并对其核心部件环模与压辊的结构参数、力学特性等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栽培过后的金针菇菌渣成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生产率为945.5kg/h,吨料电耗71.43kW·h/t,颗粒燃料的成型率为96.4%,机械耐久性为97.2%,颗粒质量密度为1.24 g/cm3,颗粒含水率为10.1%,均符合生物质颗粒燃料成型要求。整机工作平稳,成型可靠,物料适应性强和操作环境无粉尘等优点,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环模孔应力集中是影响环模秸秆压块机模孔寿命和压块成型品质的重要因素。为此,对锥面孔型进行改进,提出了凸曲面和凹曲面两种新型环模孔。同时,运用ANSYS软件对3种模孔成型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孔型对等效应力及摩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型阶段锥面模孔、凹曲面模孔及凸曲面模孔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20.5、22.3、19.4MPa,最大摩擦应力分别为3.62、3.60、2.15MPa;整个成型过程中凸曲面模孔相比锥面和凹曲面模孔摩擦应力较小且随位移变化较为平稳,成型腔与保型腔连接处应力集中现象基本不存在。试验验证表明:凸曲面模孔出模后的秸秆压块耐久性和成型品质都较优,成型密度为1.029kg/m3,松弛比为1.099,为合理设计模孔从而提高压块品质和模孔寿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环模秸秆压块机成型过程中,由于秸秆颗粒与环模之间的滑动摩擦,环模模孔磨损十分严重,导致环模使用寿命缩短。以工字型模块组成的立式环模为研究对象,提出在工字型模块喂料端设置辊口式结构,即在工字型腰部上下两翼加工圆孔,孔中装配轴承和插入圆辊。通过相邻圆辊间所构成的辊口压入秸秆颗粒,从而将物料与原模块间因数较大的滑动摩擦变为物料与圆辊间因数较小的滚动摩擦,达到减小模孔磨损的目的。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得到改进前和改进后模孔处的磨损率曲线,结果表明:改进前环模最大磨损率0.11μm/s,改进后辊口式环模最大磨损率0.01μm/s,远小于改进前磨损率。通过试验表明所设计的辊口式环模具有减小磨损和延长环模寿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解决环模孔口因物料堆积易产生堵塞的问题,以9YK-0.4D型环模式压块机为研究对象,重新设计了压辊的表面构造,在压辊的圆周外表面两侧设置“齿状凸起”,以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设计准则得到各参数的数量关系,即压辊上的开齿数为84个、齿全高为5mm、轴向厚度为1.5mm;为使压辊环模平稳配合,对环模孔做出相应改进,得到其与改进后压辊的几何关系,即楔形块两侧的开槽深度为5mm、开槽宽度为1.7mm。利用SolidWorks对新型压缩装置进行三维建模装配,利用ANSYS对玉米秸秆进行柔性体建模,对三维模型和柔性体模型通过刚柔耦合的方式在ADAMS中建立虚拟样机模型,进行玉米秸秆在压缩室内的压缩过程仿真分析,得出在不同的主轴输入转速下玉米秸秆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在压缩室内供料区中压辊的“齿状凸起”对玉米秸秆主要起推动作用;在预压缩过程中,随着物料的增多及摩擦力的增大,压辊对玉米秸秆的推动力变为滚动摩擦力,压力值指数上升;在主压缩过程中,“齿状凸起”的挤压对于克服孔壁的摩擦力使得秸秆顺利进入环模孔中至关重要,此时压力值在小范围内波动并逐渐趋于平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堵塞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逐渐成为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方面。为此,针对秸秆资源的利用问题,简单介绍了生物质秸秆固化成型的一些理论研究以及发展秸秆压块的意义;以秸秆压块机的设计为主,确定了秸秆压块机的整体设计方案;对压缩系统中的主轴、环模和压辊进行受力分析,并对其主要参数进行设计。秸秆压块设备的设计成功可以大大地减少秸秆在资源利用中的浪费,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秸秆压块成型是秸秆综合利用重要途径之一,而目前秸秆压块机生产效率低、能耗高、人工成本高,严重影响经济效益。为此,提出了基于PLC控制的秸秆压块机生产线的控制系统设计,构建了秸秆压块机生产线PLC控制系统的硬件系统,并进行软件开发。该控制系统采用了西门子S7-2 0 0系列CPU作为主控单元,通过触摸屏对料仓转速、主轴转速及成型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设置,对秸秆压块机喂入量采用PID控制,使秸秆压块机在稳定的工况下生产,有效提高了秸秆压块机生产线的生产率以及压块成型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以沙柳为生物质原料,建立环模成型机楔形区的离散元模型,分析不同模辊间隙下成型燃料的品质及压辊和环模的磨损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挤压过程中颗粒轨迹受到扭矩影响,随扭矩变化,扭矩由准直线状逐渐变为波动增长。模辊间隙为1.5 mm时,挤压过程需要的压缩力最大,扭矩值最大,成型品质较好。模辊间隙为2.5 mm时,扭矩较小,颗粒间粘结效果较差,成型燃料松散,成型品质较差。模辊间隙越小,颗粒与压辊间碰撞的法向力越大,会增大颗粒与压辊和环模间的摩擦,造成压辊和环模磨损,减少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设计法,以水稻秸秆和稻壳为原料,主轴转速、含水率、稻壳含量和秸秆长度为试验影响因子,秸秆压缩力为试验指标,利用9JYK-2000A型环模秸秆压块机进行秸秆压缩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主轴转速为170r/min、含水率为20%、稻壳含量为30%、秸秆长度为15mm时,秸秆压缩力有最佳值为20.407k N;各因素对环模秸秆压块机秸秆压缩力贡献率主次顺序依次为:含水率秸秆长度稻壳含量主轴转速。试验验证可知:该组合下试验值与试验模型预测值之间相对误差平均值为1.9 4%,可以为环模秸秆压块机压缩机理研究和分析提供必要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泉  那日苏 《南方农机》2023,(21):15-18
【目的】立式环模压块机压制燃料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易对压块机传动系统使用安全产生影响,针对此问题展开研究。【方法】课题组首先使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对压块机传动系统建立三维模型,导出x_t格式文件后,将其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并使用该软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然后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对压块机传动系统进行随机振动响应分析。【结果】对压块机传动系统进行随机振动响应分析后得出传动系统的位移分布云图和应力分布云图,传动系统压辊处发生位移变形,其位移变形最大方向为Z方向,为0.013 796 mm;其应力分布在压辊与偏心轴的接触处,最大值为0.132 52MPa。【结论】压块机传动系统满足随机振动环境下的振动强度要求,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对系统的影响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