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为探明烟蚜和烟蚜茧蜂在烤烟育苗大棚不同部位及接蚜量下的繁育规律,以‘云烟87’为材料,于2015年在贵州省开阳县楠木渡镇新凤村烤烟育苗基地(107°01′33.2″E,27°17′16.6″N)进行试验,探讨烤烟育苗大棚不同部位(前部和后部)及接蚜量(20、40、60头/株)对烟蚜和烟蚜茧蜂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育苗大棚前部积温、日均温及日均最高温均高于后部,日均湿度略低于后部;大棚后部烟蚜和烟蚜茧蜂繁育量多于前部,接蚜量为40头/株的烟株,烟蚜和烟蚜茧蜂繁育量最多,其次是20头/株的烟株,60头/株的烟株烟蚜及烟蚜茧蜂繁殖量最少;大棚后部烟株各农艺性状指标优于前部,接蚜量越多,烟株各农艺性状指标表现越差。综上,烤烟育苗大棚后部利于烟蚜和烟蚜茧蜂繁殖量的增加,烟株生长发育较好,且初始接蚜量以40头/株为宜,20头/株或60头/株对烟蚜和烟蚜茧蜂繁殖不利。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南雄烟区春季低温条件下,使用烟苗漂浮育苗法扩繁烟蚜及烟蚜茧蜂繁过程中寄主繁育速度慢的问题,开展了利用漂浮育苗法繁育萝卜苗,采用蜂蚜同接法在萝卜苗上繁殖烟蚜茧蜂的试验。结果表明,漂浮萝卜苗生长至5 叶1 心需要24.5 天,比漂浮烟苗生长至5 叶1 心缩短了25 天。在漂浮萝卜苗生长至3 叶1 心时以蜂蚜同接法每株分别接蚜15~20头繁蜂效果较好,20天后每株僵蚜量最高可达125.5 头,25 天后每株僵蚜量最高可达145.5 头。每株接蚜30 头,可以在20 天后得到最大僵蚜产量152.5头,但25天时僵蚜数量出现下降趋势。利用漂浮苗育法繁育萝卜寄主,在萝卜苗生长至3叶1心或4叶1心时,采用含40%寄生蚜的蜂蚜同接法扩繁烟蚜茧蜂,可获得较高繁蜂效果,并使整个繁蜂过程时间缩短20~25天左右,简化了繁蜂工艺,降低了繁蜂成本。  相似文献   

3.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散放次数及其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散放次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蚜量较低的条件下,采用逐次(三次以上)放蜂的方法散放烟蚜茧蜂防治烟蚜,可有效地控制烟蚜种群的增长。对放蜂防治田、常规施药田和不施药烟田的烟蚜数量调查结果表明,散放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田间防治效果明显,与常规施药田的防治效果相当。对放蜂区和常规施药防治区内烟农施用杀虫剂情况的调查表明,在放蜂区施用杀虫剂的平均次数为1.83次,而常规施药防治区为3.05次,放蜂区的施药次数比常规防治区减少40%。  相似文献   

4.
为制定出一套更适宜于陕西汉中烟区烟蚜防治技术规程,2015—2016年采用黄皿诱蚜法及系统调查法,分别对有翅蚜迁飞扩散规律及烟蚜田间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1)烟蚜一般在桃树及冬蔬菜上越冬。以卵越冬的烟蚜,2月底至3月初孵化为干母,一般在桃树上繁殖3代,3月底至4月初出现有翅蚜;(2)有翅蚜迁飞始于4月初,5月上中旬有翅蚜向烟田迁飞,行孤雌胎生繁殖后代,以无翅蚜表现种群,蚜群数量最高峰出现在7月上中旬,8月以后数量逐渐下降,9月迁回桃树及十字花科蔬菜继续为害;(3)汉中烟区烟蚜天敌主要有烟蚜茧蜂、食蚜蝇及瓢虫,其中烟蚜茧蜂为优势种群,约占调查总数的88.68%,自然寄生率约为29.03%。  相似文献   

5.
为制定出一套更适宜于陕西汉中烟区烟蚜防治技术规程,2015—2016年采用黄皿诱蚜法及系统调查法分别对有翅蚜迁飞扩散规律及烟蚜田间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1)烟蚜一般在桃树及冬蔬菜上越冬。以卵越冬的烟蚜,2月底至3月初孵化为干母,一般在桃树上繁殖3代,3月底至4月初出现有翅蚜;(2)有翅蚜迁飞始于4月初,5月上、中旬有翅蚜向烟田迁飞,行孤雌胎生繁殖后代,以无翅蚜表现种群,蚜群数量最高峰出现在7月上中旬,8月以后数量逐渐下降,9月迁回桃树及十字花科蔬菜继续为害;(3)汉中烟区烟蚜天敌主要有烟蚜茧蜂 、食蚜蝇及瓢虫,其中烟蚜茧蜂为优势种群,约占调查总数的88.68%,自然寄生率约为29.03%。  相似文献   

6.
六盘水市烟蚜茧蜂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1要:为提高烤烟品质、加快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总结介绍了六盘水市烟蚜茧蜂防制烟蚜技术及推广应用效果。2014年六盘水市人工繁殖烟蚜茧蜂6011万头,推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2357.3hm2,推广区烟蚜茧蜂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常规区烟蚜茧蜂的防治效果,放蜂较农药防治蚜虫提高了41.14%,减轻了蚜虫和蚜传病毒病的危害,对烟叶生产安全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烟蚜茧蜂繁殖利用概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是为害烟草Nicotina tobaccum L.的一种主要害虫,目前生产上还是以化学杀虫剂为主控制该虫的为害。烟蚜茧蜂是烟蚜的优势寄生天敌,对烟蚜茧蜂寄主、繁殖技术和对烟蚜的控制作用及其规模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对制约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利用的主要技术因素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烟蚜茧蜂的规模化繁殖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烟蚜茧蜂生产中主要病虫害不同防控措施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出防控烟蚜茧蜂生产中主要病虫害的高效措施,通过温室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目数的尼龙网、20种单一化学药剂、3种混剂对烟蚜茧蜂生产中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及对烟蚜茧蜂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70目尼龙网和6%乙基多杀菌素2000倍液能有效控制斑潜蝇、蓟马、烟草盲蝽、斜纹夜蛾、重寄生蜂、食蚜蝇;(2)2%氨基寡糖素800倍液+0.3%过磷酸钙溶液能有效防治普通花叶病、烟草番茄斑萎病毒;(3)6%乙基多杀菌素+24%腈菌唑1:1比例的2000倍液和25%嘧菌酯1500倍液能有效防治白粉病;(4)6%荧光假单孢杆菌+2%奈乙酸可湿性粉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能有效防治烟草黑胫病、根黑腐病,并且上述措施均对烟蚜茧蜂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防控烟蚜茧蜂生产中主要病虫害的高效措施, 通过温室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目数的尼龙网、 20种单一化学药剂、 3种混剂对烟蚜茧蜂生产中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及对烟蚜茧蜂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 70目尼龙网和6%乙基多杀菌素2000倍液能有效控制斑潜蝇、 蓟马、 烟草盲蝽、 斜纹夜蛾、重寄生蜂、 食蚜蝇;(2) 2%氨基寡糖素800倍液 0.3%过磷酸钙溶液能有效防治普通花叶病、 烟草番茄斑萎病毒;(3) 6%乙基多杀菌素 24%腈菌唑1:1比例的2000倍液和25%嘧菌酯1500倍液能有效防治白粉病;(4) 6%荧光假单孢杆菌 2%奈乙酸可湿性粉剂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能有效防治烟草黑胫病、 根黑腐病, 并且上述措施均对烟蚜茧蜂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司检查组到广西百色烟区对"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科技项目的实施及推广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期间,检查组听取了广西区局、百色市局项目实施情况的专题汇报,认真查阅了繁蜂技术方案、组织机构设置、人员保障、技术培训、烟蚜茧蜂繁殖记录以及田间防治效果调查记录等相关材料的痕迹管理。同时,深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多效唑和烯效唑叶面喷施对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影响,筛选其适宜喷施浓度。以向日葵穴盘苗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2种生长延缓剂(多效唑和烯效唑)6个喷施浓度(0、200、400、600、800、1000 mg/L)。结果表明,多效唑和烯效唑叶面喷施降低向日葵穴盘苗株高(PH)和叶面积(LA),而增加茎粗(SD)株高比(SD/PH)、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及根系干重。多效唑和烯效唑处理下叶片SPAD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长延缓剂对LA的抑制作用;LA×SPAD可综合反映地上部干重(SDW)和植株干重(PDW)的变化。综合SDPHLASPAD建立了衡量多效唑和烯效唑处理下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壮苗指数${{I}_{2}}=\frac{SD}{PH}\times \sqrt{LA\times SPAD}$,该壮苗指数与常规壮苗指数呈显著相关性(R2=0.9097**)。对壮苗指数的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多效唑和烯效唑适宜喷施浓度分别为400 mg/L和600 mg/L。本研究明确了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多效唑和烯效唑对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喷施浓度,为夏季向日葵穴盘育苗中多效唑和烯效唑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粤北烟区烟草上主要害虫对烟草的危害问题,以烟草上烟蚜、烟青虫和斜纹夜蛾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对上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进行了研究。通过3年连续田间调查,确定广东南雄烟区主要害虫为烟蚜、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烟蚜种群发生规律呈现双峰型,烟田烟青虫成虫和幼虫1年有多个发生峰值,斜纹夜蛾幼虫在烟叶生产季节有2个发生高峰期。烟田优势寄生性天敌有寄生于烟蚜的烟蚜茧蜂和寄生于烟青虫幼虫的棉铃虫齿唇姬蜂及寄生于斜纹夜蛾的侧沟茧蜂;优势捕食性天敌主要有龟纹瓢虫、七星瓢虫、中华草蛉、红彩真猎蝽、烟盲蝽、狭带食蚜蝇和青翅隐翅虫等,其中红彩真猎蝽不仅捕食烟蚜,还捕食烟青虫和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凉山烟区烟蚜发生规律及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四川省凉山州烟区烟蚜发生规律及天敌昆虫防治烟蚜效果,本研究采用五点取样法分别对2015年及2016年四川省凉山州烟区5个主要植烟县的烟蚜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同时,释放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及烟蚜茧蜂对烟蚜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烟蚜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序动态,但年度间差异较大。2015年五个主要植烟县烟蚜数量发生态势除冕宁县呈单峰型外,其余各县均为“M”型发生规律,但2016年各县则未发现“M”型发生规律,均仅有一个发生高峰期。防治效果表明,烟蚜茧蜂的控害效果均滞后于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四种防治措施的持续控害能力强弱依次为七星瓢虫、异色瓢虫、烟蚜茧蜂及常规防治。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多效唑和烯效唑对油菜新品种‘秦优1618’抗寒性的影响,采用多效唑150 mg/L(C1)、300 mg/L(C2),烯效唑80 mg/L(C3)、160 mg/L(C4)喷施6~7叶期油菜幼苗1次,研究多效唑和烯效唑对幼苗生长调控、生理特性和抗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多效唑150 mg/L(C1)或烯效唑80 mg/L(C3)处理6~7叶期幼苗,可有效降低苗期薹茎高、茎叶干质量、最大叶长度和宽度,对绿叶数影响不显著,有效提高根茎粗、根长、侧根数、根干质量和根冠比,形成壮苗;同时可增加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越冬死亡株率和冻害指数,提高抗寒性。  相似文献   

15.
桃蚜和萝卜蚜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常在同种蔬菜作物上混合发生。为深入了解2者的种间互作关系和潜在的竞争机制,研究了2种蚜虫分别为害后,对其寄主甘蓝的氮素营养,以及后取食的异种蚜虫的生命特性和种群数量变动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桃蚜为害的甘蓝植株,可显著降低在被害叶上后取食的萝卜蚜的种群数量、种群净生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也可显著降低在系统叶上的净生殖率;而萝卜蚜取食为害,仅可使被害叶上桃蚜种群净生殖率降低。桃蚜为害后,甘蓝叶片的谷氨酸含量显著上升,异亮氨酸含量显著降低;而萝卜蚜为害后的蛋氨酸含量显著升高。由此可见,桃蚜危害介导的甘蓝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可能抑制了萝卜蚜的生长发育,多食性的桃蚜比寡食性的萝卜蚜也许具有更高的进化发育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烟蚜茧蜂繁育及对烟蚜的防治效果探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653100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许家湾路26号(农职院生活区)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机插早稻秧苗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生长调节物质对机插双季杂交早稻秧苗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杂交早稻‘淦鑫203’为材料,选用旱育保姆、拌种剂、多效唑3种生长调节物质并设置对照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3种生长调节物质均能矮化壮秧增加秧苗假茎宽、绿叶数、根量、苗体可溶性糖含量及全氮含量,提高分蘖能力及成秧率保证机插质量,增加产量。其中多效唑处理矮化壮秧效果最好,成秧率最大且较对照高3.74%,产量最高且较对照增产9.98%。综合来看,生长调节物质均能壮秧增产,且多效唑是杂交早稻机插育秧较为理想的生长调节物质。  相似文献   

18.
外源多效唑、ABA、2,4-D和NAA对水稻秧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宜水稻机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其浓度,本研究以‘株两优189’和‘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多效唑、ABA、2,4-D和NAA对水稻幼苗叶龄、绿叶数、苗高、白根数、总根数、茎基宽、秧苗鲜重及干重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对水稻秧苗苗高抑制作用最为显著,ABA、2,4-D次之;NAA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秧苗苗高;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有效提高水稻秧苗的白根数,其中以ABA处理提高作用最显著,并且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茎基宽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呈现随浓度增加,秧苗茎基宽增加的趋势。综上来看,C2浓度多效唑浸种和C4浓度ABA浸种均能有效培育矮壮秧苗。本研究为培育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水稻育秧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前作茬口和种植密度对烤烟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于2017-2018年在牡丹江东宁市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前茬种植烟草、大豆和玉米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14 500和17 400株/hm 2)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年间同一种植密度下,与烟草茬相比,大豆茬和玉米茬的烤烟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感官质量和经济效益均显著增加,且以玉米茬效果最佳;2年间在前作茬口相同时,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烤烟的株高、茎围、叶面积、感官质量和经济性状均显著提高;综合各指标来看,种植密度为14 500株/hm 2、前茬作物为玉米时,烤烟的株高、茎围、叶面积、均价和产值达到最大值,烟叶化学成分更为协调,感官质量最佳,建议作为适宜牡丹江地区进一步示范推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