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花椒主要依靠手工采摘,存在手指极易被椒树上的刺划伤、劳动强度大及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梳齿式摘花椒机。该机借鉴了太极阴阳图的形状,设计出梳形的太极阴阳图状齿刀,采用梳齿和刀壳啮合的方式来剪断花椒果柄,利用自带果篼的方式有效提高了花椒的采摘效率。同时,采用嵌套的中空玻璃钢管作为支撑杆,使得刀头可以根据花椒树的高低来自由调节采摘高度,对刀头的整体运动采用了无线遥控方式,使得采摘过程方便快捷。实际采摘结果表明:该机可以有效减少对花椒树的伤害,能大大降低椒农的劳动强度、提高花椒的采摘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枣园集约化发展中传统红枣采摘机械在功能上比较单一的问题,设计开发了红枣收获果树喷药涂白多功能一体机。根据枣树枣枝生长结果的结构特点,该机采用一种与传统红枣采摘机械不同的梳齿式采摘机构,减少对红枣的损伤并提高采摘效率。同时,在功能上多样化,创新设计了可调指节式喷药涂白机构,能够完成红枣的采摘和收集并具有对枣树喷药和涂白的功能。通过试验测定和力学分析,获得果柄分离力学特性规律,为关键部件设计提供了依据。试运行结果表明:该机运行平稳,结构合理,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梳割气吸一体式贡菊采摘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地贡菊采摘仍以人工采摘为主、采摘效率低、费时费力、尚未实现机械化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应山地采摘的贡菊采摘机。采花梳齿间隙大于胎菊直径,小于朵菊花托直径,利用采摘梳齿与分花齿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花托处碰撞拉断,实现采摘。在负风压机的风压差作用下,将花朵运输至集花箱。试验表明,贡菊采摘机能够实现山地贡菊花朵采摘及收集。在花朵含水率为87.20%,采花梳齿间隙为8~9 mm时,该采摘机效果较佳,花朵采收率为87.50%~93.11%,花朵破碎率为0~0.34%,花朵落地率为1.99%~2.39%,花朵杂质率为4.87%~6.48%,花朵漏摘率为3.30%~4.96%。正交试验表明,当梳齿采摘间隙为8 mm,进风口风速为8 m/s,梳齿齿形为50 mm,主动轴转速为30 r/min,贡菊采摘机采摘效果最佳,花朵采收率为94.54%,花朵落地率为2.05%,杂质率为1.48%,花朵破碎率为0.57%,花朵漏摘率为1.36%。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菠萝采收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针对这一问题,基于仿生学原理创新设计了一种差速梳齿式菠萝采收机。首先,针对“巴厘”品种的菠萝进行种植模式与物理性状分析;其次,通过三维软件建模完成差速梳齿式菠萝采收机的设计,确定采摘方式主要为旋转梳齿与固定梳齿差速配合完成菠萝采摘;最后,结合理论分析试制了差速梳齿式菠萝采收机样机,并开展了田间试验。选取机器行进速度、梳齿转速和梳齿数量为影响因素,以菠萝采摘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机器行进速度为2m/s、梳齿转速为15r/min、梳齿数量为6个时,菠萝采摘率最高为85.4%。研究结果可为提升我国菠萝生产机械化进程、减轻菠萝采收劳动强度和提高菠萝产业经济提供技术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手推式杭白菊梳齿摘花机结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杭白菊采摘耗费人力、采摘效率低、尚未实现机械化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杭白菊梳齿摘花机。该摘花机主要由采花梳齿、带安装孔链条、链轮、传动轴、分花齿、刷子、箱体、机架、车轮、步进电动机及控制部分等组成。采花梳齿间隙大于花蕾直径小于胎菊直径,利用冲击力将花朵强行摘下。试验表明,杭白菊梳齿摘花机能够可靠实现杭白菊花朵的采摘。在花朵含水率为82.5%,杭白菊梳齿摘花机采花梳齿间隙为7.5~9.0 mm时,梳齿摘花机采摘效果较佳,花朵落地率为0~4.06%,花朵破碎率为0~1.00%,花朵摘除率为92.43%~98.11%。正交试验表明,当采花梳齿间隙为8.5 mm、分花齿间隙为17 mm、喂入深度为200 mm、主动轴转速为60 r/min时,梳齿摘花机工作状况较佳,此时,花朵摘除率为97.61%,花朵落地率为0.65%,花朵破碎率为0.03%。  相似文献   

6.
目前,三七类药材的种植过程中,大棚网的收卷主要依靠手工完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收卷过程中很容易将大棚网弄坏,因而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农用大棚网自动收卷机。该机采用电机带动辊轴对大棚网进行自动卷收,结合梯形机架和辅助支架,使得大棚网在卷裹过程中受力均匀;同时,组合式辊轴的设计更增加了设备携带的灵活性,实现了户外大棚网的自动收卷。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机解决了目前户外作业时卷收大棚网费时费力且易损坏大棚网的问题,对于提高收卷效率和大棚网的循环使用发挥了极大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7.
张文斌 《农机化研究》2015,(8):104-106,111
针对目前板栗脱壳过程中主要依靠手工剥壳,手指极易被板栗刺壳上坚硬的刺刺伤,以及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自动板栗脱壳机。该机采用胶皮与螺纹钢揉挤的方式将板栗刺与板栗米分开,同时采用鼓风机搭配输送带的方式进行分离。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机采用的脱壳方式和分离方式新颖,能最大限度地将板栗米与板栗刺剥离,且能实现两者的自动分离,对于减轻栗农劳动强度,缩短栗子从采摘到上市的时间发挥了极大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大面积高垄种植草莓存在的采摘效率低、损伤率高等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草莓自动采摘机。该机基于机器视觉识别成熟草莓位置和精准定位,采用步进电机带动同步带运动,让末端执行器执行采摘动作的机构,可一次完成采摘、传送及收集等作业。该采摘机主要由采摘系统、传输系统和收集系统组成。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在试验环境下对草莓的采摘速度为403.4颗/h,无损伤采摘成功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杭白菊机械采收漏采率高、破损率高、含杂率高,采收机械工作效率低、行走动力不足、通过性差、收集不便等问题,结合杭白菊的种植模式及采摘要求,设计了一款梳齿带自走式杭白菊收获机。该收获机主要由梳齿带采摘部件、毛刷组件、升降装置、行走装置、收集装置和液压系统组成,采用链传动带动梳齿排循环转动的方式,利用多排梳齿的梳刷作用实现对杭白菊的连续采收,可通过液压系统调节采摘部件的运转速度和工作高度。通过运动力学分析,确定了传送带、旋转梳齿排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基于此,搭建了试验样机,并以收获机行驶速度、采摘部件工作转速、梳齿与毛刷间的最小距离为试验因素,以杭白菊采摘率、损伤率和含杂率为试验指标,在田间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获得了收获机最佳工作参数。当行驶速度为0.1m/s、采摘部件工作转速为60r/min、梳齿与毛刷间的最小距离为60mm时,采摘效果最好,采摘率为83.1%,破损率为15.8%,含杂率为17.9%。所设计的梳齿带自走式杭白菊收获机运行稳定,满足杭白菊采摘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菊花人工采摘效率低、尚未实现机械化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动翻转梳齿式菊花采摘装置。该采摘装置主要由采摘部件、清齿部件、气动抛送机构、丝杠升降机构、行走装置和收集装置等组成,利用梳齿的梳刷作用将花朵采摘下来,借助清齿部件和气动抛送机构完成收集工作,采摘部件的工作高度通过丝杠升降机构进行调节。根据菊花的生长特性和采摘要求,确定了采摘部件中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和采摘梳齿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搭建了采摘样机,以曲柄转速、梳齿间距、机器行驶速度为试验因素,以采摘率、损伤率和含杂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三元二次回归组合试验,建立了因素与指标间数学模型并确定了最优的参数组合,试验表明:在曲柄转速为47.94r/min、梳齿间距为8mm、机器行驶速度为0.17m/s的因素水平组合下,采摘效果最佳。此时,采摘率为92%,损伤率为1.83%,含杂率为10%。该气动翻转梳齿式菊花采摘装置运行稳定,通过性良好,满足菊花采摘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云南丘陵山区小粒咖啡人工采收成本高、大型机械采收困难等问题,设计了手持振动梳刷式小粒咖啡采摘装置。通过建立果树-机械收获动力学模型和多体动力学仿真,得到振幅的稳态响应表达式,并确定了振动部件和梳刷部件的结构参数。利用ADAMS建立了果树-机械刚柔耦合模型,采用广义力与传感器函数控制的方法进行单因素仿真试验,分析了频率、梳齿间距和偏心块夹角对小粒咖啡收获效果的影响规律。以频率、梳齿间距和偏心块夹角为试验因素,采净率、采青率和损伤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对采净率和采青率的影响因素重要性依次为频率、梳齿间距、偏心块夹角;对损伤率影响因素重要性依次为梳齿间距、频率和偏心块夹角。当频率为26Hz、梳齿间距为32mm、偏心块夹角为22.5°时,采摘机工作性能最佳,经试验验证,此时采净率为91.35%,采青率为8.46%,损伤率为4.15%,满足小粒咖啡收获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便携式山核桃高空拍打采摘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我国山核桃高空采摘困难、提高采摘效率、降低采摘成本,根据山核桃果实与树枝分离力试验结果,设计了便携式山核桃仿人工高空拍打采摘装置。阐述了采摘机关键部件设计过程,并对采打机构进行了数学建模与计算,应用ADAMS对采打机构进行仿真,确定了拍打机构的机构与工作参数,为采摘机设计提供了依据。山核桃采摘试验结果表明:果实采净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果实采净率随拍打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频率在13.33 Hz时达到最大值,采净率为90.3%;对枝芽损伤较小,但拍打频率越大,对枝芽损伤越明显,建议拍打频率采用10~13.33 Hz,此时平均采净率达到85.1%~90.3%,且对枝芽没有破坏性损伤。  相似文献   

13.
刷辊式采棉机刷棉辊运动学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一种新型刷辊式采棉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建立了采摘装置三维实体模型,并利用ADAMS虚拟样机分析软件对采摘部件进行了初步的运动学仿真,获得了刷棉辊作用元件——纵向刷板的运动规律。仿真结果表明:传动系统中滚子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使纵向刷板在采摘物料时具有一定的振动和冲击力;此外,提高刷棉辊的旋转速度,能够显著地提高纵向刷板的加速度。仿真分析的结果为刷辊式采棉机工作机理的研究,以及刷棉辊结构特征、配置参数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分析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钙果在梳脱过程中出现随机不定向脱落的问题,设计了梳脱式钙果采收试验台,并以电机转速、梳齿弯曲角度、梳齿排布弧度直径和梳齿材质为影响因素,采收率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梳脱式钙果采收试验台采收率随电机转速增大和梳齿材质本身弹性系数和摩擦系数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随梳齿弯曲角度和梳齿排布弧度直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电机转速、梳齿弯曲角度和梳齿排布弧度直径对采收率影响的优先级依次为梳齿弯曲角度、梳齿排布弧度和电机转速。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综合考虑实际采摘效率,选择最优梳脱参数为转速25 r/min、梳齿弯曲角度120°和梳齿按直径为900 mm的弧度进行排布时,试验台采收率为95.03%。试验结果可为钙果机械化采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盛产枣类作物,目前主要采用人工采摘方式,存在成本高、劳动强度大、采摘效率低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箱体部分、控制部分、支架部分和工作部分的研究,完成了便携式无级变速打枣机的设计。该机器结构简单,互换性、适应性强,抗干扰能力卓越,在减少果实受损的同时提高了打枣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6.
目前,红花丝的采摘主要靠人工采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严重限制了红花产业化发展。为实现红花丝机械化采摘,研制了一种梳夹式红花采摘试验台。采摘试验台主要由控制箱、采摘头、动力传动系统及限位机构组成,采用端面凸轮与梳夹齿组合的方式,由限位杆将花球固定在合适的采摘位置,定、动梳齿夹紧花丝一并旋转,实现红花花丝与果球的分离。试验台旨在为红花采摘机的研制提供试验测试平台,工作性能稳定,为梳夹式红花丝采摘机的设计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7.
针对棚架式猕猴桃种植模式,为了解决多目标猕猴桃采摘中可能损伤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猕猴桃采摘顺序的方法。该算法首先在XOY平面上求解所有目标猕猴桃的中心点,以该中心点为圆心,然后求解各目标猕猴桃XOY平面上距离该中心点的距离,并以此为半径寻找同心圆。采摘的顺序采用由外圆不断向内采摘,避免机械臂采摘目标点的过程中不会因碰撞其他目标而造成损伤。同时,采用空间直线进行路径规划采摘,以提高采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红花采收机花丝夹取机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红花采收主要靠人工采摘,为实现红花机械采收,提出了一种梳齿式花丝夹紧采摘方式。以红花夹取机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解析法得到凸轮轮廓曲线,使用UG软件建立了夹取机构的凸轮模型,设定工作参数后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分析动轴x方向位移、速度与加速度特征。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理论设计相吻合,验证了仿真设计的正确性,保证了夹取的准确性。采用设计仿真技术可提高机械关键部件的设计水平,为红花采摘机的设计制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解块是茶叶加工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为解决现有茶叶解块机存在的缺点,提出了梳齿式茶叶解块机设计。梳齿式茶叶解块机由机架、接料梳齿、滚筒、解块梳齿、导料板、振动筛、曲柄摇杆机构和电机等组成。电机驱动滚筒旋转,滚筒上的解块梳齿依次穿过接料梳齿齿间,将茶叶团块梳解成小块或单根茶叶。采用多层筛网对解块后的茶叶进行分级,实现解块、分级工艺的组合,解块效果好,作业效率高,茶叶损伤和断裂少。对解块机结构、工作原理、作用和技术特色进行了介绍,为茶叶解块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云南省山地核桃收获机械化作业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采摘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对云南山地核桃物理特性进行分析,设计了一种新型山地核桃振动采摘机。通过理论分析设计了核桃采摘机的关键部件,建立了三维模型,并运用ADAMS对采摘机构进行仿真。运用ANSYS Workbench对核桃收获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合正交试验确定了采摘机的最优工作参数,为采摘机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以此为设计参数进行样机试制,进行了田间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核桃采摘机在汽油机转速为2500r/min(即振动频率为20Hz)时,树体伤害最小。根据正交试验可知:汽油机转速为2480r/min、夹持位置为1038mm、连杆长度为55mm时,性能最优。田间试验表明:仿真试验结果正确,核桃采摘机采摘率为85.58%,满足核桃采摘需求,且对核桃树枝几乎没有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