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试验对番茄早疫病叶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提纯,鉴定出病叶上的病原菌为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 (Ellis et Martin) Sorauer。试验采用了含毒培养基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七种杀菌剂对番茄茄链格孢菌的防效,试验表明:药后48h,世高和施加乐的EC&;amp;lt;sub&;amp;gt;50&;amp;lt;/sub&;amp;gt;值分别为0.27mg/L,0.81mg/L,毒力指数最大,对茄链格孢菌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效果;唑菌胺酯和克菌星的防效良好,EC&;amp;lt;sub&;amp;gt;50&;amp;lt;/sub&;amp;gt;值为1.29mg/L,1.54mg/L;扑海因和敌力脱也有较高的防效,EC&;amp;lt;sub&;amp;gt;50&;amp;lt;/sub&;amp;gt;值为2.07mg/L,2.79mg/L;大生防效较低,EC&;amp;lt;sub&;amp;gt;50&;amp;lt;/sub&;amp;gt;值为5.17mg/L。药后72h,各药剂对番茄茄链格孢菌的防效与48h相似。  相似文献   

2.
3个饲用小黑麦品种中饲1048、石大1号、甘农2号在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刈割次数下,对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鲜干比、株高、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饲用小黑麦在济源地区1次刈割鲜草产量抽穗期最高,干草产量乳熟期最高;抽穗期前1次刈割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均大于刈割2次,乳熟期前1次刈割干草产量高于2次刈割、3次刈割,鲜草产量低于2次刈割、3次刈割,乳熟期前2次刈割、3次刈割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箭筈豌豆与燕麦不同间作混播模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旭  曾昭海  朱波  胡跃高 《作物学报》2007,33(11):1892-1895
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是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在低氮条件下比较分析12种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间作与混播模式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燕麦蜡熟期与箭筈豌豆枯黄期混合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所有处理中H7(燕麦与箭筈豌豆3∶1间作)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土地利用率提高了76%。其中干物质产量在灌浆期比单播燕麦增产47%,蜡熟期增产40%;粗蛋白产量在灌浆期分别比单播燕麦和箭筈豌豆增产52.6%和2.6%;在蜡熟期增产97.2%和103.2%,均显著高于单播燕麦和单播箭筈豌豆(P<0.05)。同行混播各处理干物质产量均显著高于单播燕麦和单播箭筈豌豆(P<0.05),且同行混播各处理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粗蛋白产量在2次刈割期H9(燕麦与箭筈豌豆1∶2混播)较高,土地利用率与单作相比提高了51%。间作混播处理有利于提高混合草的RFV值,与单播燕麦相比间混作提高饲草RFV值的幅度为0.3%~22.7%。综合全年牧草的产量、品质以及土地当量比分析,燕麦与箭筈豌豆3∶1的间作种植模式最好,能更好地发挥燕麦和箭豆的种间互补优势,获得较高的干物质产量,说明间作增产可能与燕麦和箭筈豌豆田间带距和行比的合理搭配有关。  相似文献   

4.
9个燕麦品种在晋北地区的生产性能及饲用价值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晋北农牧交错区,以9个燕麦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观测其产草量、株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等,并利用常规分析技术对3个营养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草莜1号、牧乐思、远杂一号3个品种在孕穗期至开花期的鲜、干草产量较高,开花期草莜1号的干草产量达9 000kg/hm 2以上;草莜1号的穗长最长,为24.56cm;牧乐思的穗铃数最大,达到84.64;远杂一号的穗粒数最多,为621.00;牧乐思和坝莜18号的穗粒重最大,分别为17.16和16.28g,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显著;甜燕麦的千粒重最大,为44.03g,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显著;9个燕麦品种的可消化干物质为63.62%~69.05%,干物质采食量为1.91%~2.22%;白燕2号的饲料相对值较高,为114.89,与甜燕麦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燕麦品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GL381、牧乐思和甜燕麦适宜作为牧草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在鲁南地区种植的饲用燕麦品种及探讨燕麦新品种综合评价的方法,利用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对11个燕麦品种的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草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熵值赋权法客观评价了各指标在该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指标中权重最大的是茎叶比,其余依次是鲜草产量、粗脂肪含量、相对饲草品质、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株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粗灰分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符合对燕麦饲料的要求。Ci值排名前5的品种是燕王、牧王、魄力、贝勒和甜燕麦。这5个品种产量较高,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在鲁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张春林  韩冰 《中国种业》2021,(12):102-104
蒙饲5号燕麦是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以母本歇里·努瓦尔和父本永492通过种间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短生育期的早熟燕麦饲草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为80d,刈青生育期为55d,株高120 cm,干草粗蛋白含量9.9%;经生产试验显示每hm2平均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分别为23804.25 kg和7879.20 kg,较对照品种分别增产11.08%和14.54%。蒙饲5号燕麦具有较强的抗旱耐盐及抗倒伏能力,植株高大、叶量丰富,产量及营养价值高;适宜种植范围广,尤其适于2茬种植生产燕麦饲草或救灾播种生产,在内蒙古及其毗邻省区、我国长江流域地区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7.
杨文才  拉巴  魏巍 《作物杂志》2016,32(5):75-45
在海拔4 300m的西藏河谷农区,进行了N、P配合施肥对混播燕麦与箭筈豌豆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刈割期为燕麦乳熟期/箭筈豌豆结荚期,混合饲草产量最高,饲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较高,而酸性洗涤纤维(ADF)与中性洗涤纤维(NDF)较低。N、P及其互作对混播燕麦与箭筈豌豆株高、产量、养分含量的影响显著;在相同施P水平下,随着N的增加,干草产量、株高和粗蛋白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粗脂肪、ADF和NDF含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相同施N水平下,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粗蛋白、粗脂肪、ADF呈增加的趋势,而NDF逐渐降低。施用氮(纯N)140kg/hm 2、磷(P2O5)60kg/hm 2处理组合干草产量最高为16 636kg/hm 2,比不施肥对照组增产60.47%;蛋白质含量最高达18.42%。说明N、P施用量分别为140kg/hm 2、60kg/hm 2可作为该地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种植的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8.
几种饲草作物的饲用品质及产草量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北平原农区夏播条件下,通过对5种饲草作物的饲用品质、生长特性以及鲜草、干草、粗蛋白产量的研究分析表明:表现最好的为杂交狼尾草,其鲜草、干草、粗蛋白产量均高于其他品种;其次为高丹草,其鲜草、干草、粗蛋白产量也都明显高于青贮玉米。而且杂交狼尾草和高丹草可以替代青贮玉米与冬小麦实现一年两作,两种饲草的分蘖力、再生性较强,夏播可以进行两次刈割。因此杂交狼尾草和高丹草可以在河北平原农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高粱茎秆蜡粉含量变化规律,根据物理学的色差原理,首次采用色差法,对高粱蜡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高粱之间茎秆的蜡粉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同一类型不同基因型间也不同;饲草高粱茎秆自上而下各节段的蜡粉含量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中间茎节的蜡粉含量与全株混合蜡粉含量总平均值最接近,可代表全株的蜡粉含量;不同类型高粱进入各生育期的时间和持续天数不同,同一生育期内蜡粉累积量也不同,饲草高粱为抽穗期开花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甜高粱为乳熟期抽穗期开花期蜡熟期完熟期,开花期与整个生育期平均蜡粉含量最接近,可代表整个生育期的蜡粉含量;不同类型高粱在同一个生育期内蜡粉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蜡粉含量的峰值出现在13:00时;高粱蜡粉与茎秆糖锤度部分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导致不同类型高粱茎秆蜡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含量变化具有规律性,为选育高蜡粉含量品种从而提升高粱抗逆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型饲草玉米生长动态及收割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勇  陈柔屹  唐祈林  荣廷昭 《作物学报》2007,33(8):1360-1365
对新型饲草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速度、物质积累与分配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新型饲草玉米生长动态符合Logistic模型,经历了慢—快—慢—快—慢的变化过程;从分蘖期至吐丝期,生物量和茎/叶比值增加,但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降低,抽雄期后降低更为迅速;其中总能(GE)、消化能(DE)、代谢能(ME)和可消化养分总量(TDN)在孕穗期或抽雄始期最高;抽雄始期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分别达101.4 t hm-2和18.35 t hm-2,粗蛋白(CP)、粗纤维(CF)、粗脂肪(EE)、粗灰分(CA)和无氮浸出物(NFE)含量分别为14.2%、24.3%、3.9%、6.3%和51.3%,产草量和营养价值均较高。综合分析表明,为同时获得较高物质产量和营养价值,饲草玉米在抽雄始期收割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在临沂地区最佳种植密度,设置了4个密度梯度(60 000、75 000、90 000、105 000株/hm 2),研究种植密度对专用型青贮玉米雅玉8号和粮饲兼用型玉米登海605饲用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鲜草、干草产量影响显著,密度增加,青贮玉米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在密度75 000株/hm 2时均获得最高鲜草、干草产量。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子粒产量、粗蛋白产量、粗脂肪产量、可消化干物质、相对饲喂价值、无氮浸出物含量和总能量影响显著,密度增加,雅玉8号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可消化干物质、干物质采食量、相对饲喂价值和无氮浸出物含量下降,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子粒产量、粗蛋白、粗脂肪产量和总能量先增加后减少,在密度75 000株/hm 2均获得最高子粒、粗蛋白、粗脂肪产量。从饲料总能量来说,专用型青贮玉米雅玉8号和粮饲兼用型玉米登海605在山东临沂地区饲用的最佳种植密度均为75 000株/hm 2。  相似文献   

12.
滴灌条件下苜蓿刈割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为材料,研究高频次滴灌条件下不同时期刈割对苜蓿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苜蓿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频次对苜蓿的物候期有影响,高频次的灌溉处理(8 d/次)物候期比低频次灌溉处理(15 d/次)延后2~3天;进入花期以后,苜蓿株高增长速度减缓;随着苜蓿刈割时间的推迟,各处理茎叶比呈增加的趋势,初花期和盛花期刈割处理茎叶比分别达到2.67和2.81,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初花期刈割可以得到最大的苜蓿干草产量(18220.5 kg/hm~2),但牧草品质较蕾期有所下降;现蕾期刈割的处理粗蛋白产量最高(3702.2 kg/hm~2),干草产量为17563.5 kg/hm~2。  相似文献   

13.
选用6个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通过常规高产栽培措施,探讨主季库源性状对再生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稻每穗颖花数、实粒数、和粒重与主季库因素极显著相关,再生稻穗数与主季穗数负相关。随着主季灌浆进程,再生稻活芽率下降,成熟期倒2节活芽率可达100%,倒4、5节活芽率仅33.28%~58.21%。单茎成苗数与主季穗数极显著负相关。单茎成苗数与成熟期叶干重、叶面积、叶绿素含含量和茎鞘干重均呈正相关,与乳熟期茎鞘物质输出率呈显著负相关。主季中期源库关系协调、群体质量良好,是主季获得高产和再生芽发育的基础;后期茎鞘物质输出率低、叶片衰老速率慢、高效叶面积多、叶片生理活性高以及光合产物及时输出,是获得主季高产、确保再生芽发育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不同养分配比对糯高粱物质生产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糯高粱黔高8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氮磷钾配比处理,对糯高粱的物质生产和氮磷钾利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糯高粱产量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均有增加,其中NPK处理最高,分别达到5 972.25和18 076.81kg/hm 2,较对照分别增加16.93%和24.84%,FP处理次之;糯高粱植株氮、磷、钾积累总量NPK处理最大,均与对照差异显著,分别增加32.09%、22.96%和27.13%;成熟期糯高粱的氮磷钾利用效率表现为K>N>P,当季氮、磷利用效率以NPK处理最高,钾利用效率以FP处理最高;糯高粱产量与干物质积累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磷、钾积累总量与糯高粱产量、干物质积累总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基础肥力条件下,限制糯高粱产出的因素是磷和钾。  相似文献   

15.
不同刈割周期对热研11号黑籽雀稗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刈割周期对热研11号黑籽雀稗(Paspalum atratum cv. Reyan No.11)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隔90d刈割周期粗蛋白质产量最高,达3897 kg/hm2;间隔75d刈割周期鲜草产量最高(135.8t/hm2);间隔120d刈割周期干草产量最高(38.6t/hm2);间隔120d刈割周期株高生长动态和分蘖数均高于其它处理;在品质方面,间隔90d刈割周期黑籽雀稗品质最好,粗蛋白质含量最高(13.13%),粗纤维含量最低(25.79%)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宜川东北地区种植的饲用油菜新品种,以6个双低油菜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刈割时期的生物产量、植物学特性、营养成分,及油菜农艺性状与营养品质动态变化进行测定,并对饲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初花期进行第1次刈割,各品系具较好再生性,整个生长季可实现2次刈割,刈割间隔为35~37天;2次刈割时鲜草产量分别为43.24~50.89、13.94~20.03 t/hm2,年鲜草产量为57.40~70.46 t/hm2,年干草产量为6.11~7.28 t/hm2,其中,‘中绵油783’鲜草产量最高,为70.46 t/hm2,显著高于(P<0.05)其他参试品系。(2)初次刈割时各品系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南油714’株高显著高于(P<0.05)其他品系,达162.11 cm;‘中绵油783’叶片数最多,为19.11片;‘南油658’茎叶比最低,为0.91。(3)第1次刈割时‘南油12’粗蛋白含量为15.64%,显著高于(P<0.05)其他参试品系;‘中绵油783’中性洗涤纤维最低,‘13杂768’酸性洗涤纤维最低,分别为25.65%和20.80%。(4)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品系株高逐渐增高,进入结荚后期株高不再变化;叶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初花期叶片数最多;干物质含量、茎叶比随生育期推进而持续升高。(5)各品系粗蛋白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整体呈降低趋势,初花期最高,为12.87%~15.64%;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大部分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升高;粗灰分含量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降低;粗脂肪大部分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盛花期最高。各品系第1茬饲草相对饲喂价值为231.20~262.47,‘中绵油783’与‘13杂768’差异不显著,但两者显著高于(P<0.05)其他品系。‘中绵油783’在试验地综合性能表现最优,可在相似生态区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