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东北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模式试验推广过程中,由于缺少与播种机配套使用的中耕施肥机具,出现的中耕施肥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的驱动式中耕施肥机。该机利用分组驱动式旋耕装置和地轮驱动施肥装置,能够一次完成玉米行间松土、碎土、除草、施肥和培土等多项作业。通过对中耕碎土直刀的运动轨迹分析,得出碎土直刀不出现漏耕带的理论数值,建立碎土直刀刃口的数学模型,设计出碎土直刀的结构。根据中耕施肥机的工作原理,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布局,得出整机的技术参数。田间性能检测和试验考核结果表明:作业速度1.22 m/s、刀轴转速1 000 r/min、中耕深度118.34 mm,得到较优工作参数,此时伤苗率为3.85%,除草率为85.86%,符合玉米中耕施肥要求,实现优良农艺与现代农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由于各地马铃薯种植习惯和马铃薯种植机械的限制,马铃薯的垄距不尽相同,土壤性质也有较大的差异。马铃薯的中耕作业设备调节行距装置仅限于机械调节方式,操作不灵活且影响中耕效率。为此,研制了一种液压调节机组行距的中耕机,以适用于不同垄距的马铃薯中耕培土作业。该中耕机液压调节装置可同时调整松土铲和培土器组成的机组,培土器也可根据土壤性质无级调节培土幅度。经过在胶州马铃薯种植田地的中耕培土试验,结果表明:液压调节行距马铃薯中耕机实用性强,中耕伤苗率较低,培土垄型符合要求,可为以后的马铃薯中耕设备液压调控、智能集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马铃薯中耕起垄施肥机存在的地轮传动不连续、粗制施肥及仿垄成形不够理想等问题,对3 ZMP-3 6 0中耕起垄施肥机驱动装置、肥箱调节装置和成形器进行了改进设计。采用驱动棘轮代替地轮传动,彻底解决了地轮空转、滑行导致肥箱不工作的问题;采用更换链轮调节传动比的方式设计的肥量调整装置,代替了原来靠调节施肥盒开口量的大小来控制施肥量的粗制方式,改进后的调整装置可根据不同土壤和不同品种的需求进行相应施肥,并且能够精确控制施肥量;采用弧面成形器代替原来平面成形器,垄形得到了改善,既保持了所需垄高,又能增加薯垄培土量,更有利薯种的生长发育。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马铃薯中耕起垄施肥机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不仅提高了后期马铃薯生产量,而且有效地节约了化肥用量,降低了种植成本。  相似文献   

4.
针对砂壤土条件下马铃薯出苗前期中耕机土壤回流严重、垄型一致性差等问题,设计了犁铧式马铃薯中耕机,并阐述了其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塑型部件培土器的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分析,根据砂壤土土质特征,对土壤颗粒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确定了影响马铃薯中耕作业效果的主要因素。运用EDEM仿真试验,以培土犁与培土器间距及作业速度为试验因素,以回土量与垄型拟合度为评价指标,进行了二次正交旋转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优化分析,当间距为600 mm、作业速度为1.3 m/s时,回土量为12.3%,垄型拟合度为0.024。对优化数据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犁铧式马铃薯中耕机回土量为12.5%,土垄垄型一致性为98.3%,土壤扰动系数为67%,碎土率为94.7%,培土高度为8.4 cm,油耗为14.6 kg/hm2,满足马铃薯中耕培土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缺少复式中耕联合作业机具的问题,设计适配于118.4~154.4 kW系列拖拉机的3ZFD-440型玉米大垄双行动力中耕追肥机。该机具一次作业可完成垄沟碎土除草、垄底深松、多苗带侧深施肥、垄台培土等多项工作。根据玉米大垄双行中耕作业的农艺要求,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分析完成施肥系统、碎土除草部件、导流式培土器的设计。碎土刀选用凿形直刀,回转半径为235 mm,刀片厚度为10 mm,碎土刀入土夹角选择35°,刃口宽度为2 mm,侧刃长度10 mm;采用导流式培土器,基础元线角为32°、导曲线切线与垂直面夹角为30°、导曲线切线与垂直面夹角增量为5°、导曲线半径为248 mm。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在作业时能充分发挥大功率拖拉机的动力优势,作业时垄台台顶宽度变异系数为1.64%,垄台深度变异系数为4.34%;导流式培土器性能稳定,作业后垄形规范。碎土率为917%;垄沟沟底浮土厚度为4.6 cm;排肥一致性变异系数为3.1%,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垄宽幅马铃薯中耕机纵横稳定性差、偏摆严重等问题,对大垄宽幅马铃薯中耕机进行优化设计与试验。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马铃薯中耕机纵横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对部件进行了优化设计。运用EDEM离散元仿真软件,以覆土铧到平行四杆与机架铰接点的水平距离、平行四杆横向宽度和作业速度作为试验因素,以垄向直线度、垄高稳定性系数为评价指标,进行了二次正交旋转仿真试验。对仿真试验结果进行优化分析,当覆土铧到平行四杆与机架铰接点的水平距离为702.7 mm、平行四杆横向宽度为255.4 mm、作业速度为1.29 m/s时,中耕机垄向直线度为2.39 cm,垄高稳定性系数为94.12%。对优化后的数据进行了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垄向直线度为2.4 cm,培土行距合格率为95.7%,伤苗率为1.5%,垄高稳定性系数为94.2%,培土高度为7.8 cm,均优于优化前的大垄宽幅马铃薯中耕机,具有较好的纵横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大多中耕培土作业机械依靠燃油作为动力源严重污染环境且作业成本高等问题,通过替换动力源的方式,设计了电动旋耕培土机。试验结果表明:作业耕深稳定性、培土高度合格率、培土角度合格率及碎土率等作业性能指标均能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同时其经济性优于同功率燃油机械。  相似文献   

8.
正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可有效提高作业速度,节省劳力,降低生产成本。马铃薯种植机械化,包括耕整地、播种、中耕、培土和收获等生产环节,因此其农艺必须适应机械化技术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经对比试验证明,使用机械种植马铃薯,每亩比纯人工生产增产420kg。(1)地块要求。用机械化种植马铃薯的地块,地势应平坦,若是丘陵缓坡地其坡度要小而缓,垄向要与坡地的等高线相垂直,也就是垄向应顺坡。高低不平和斜坡大的地块不利于机械化  相似文献   

9.
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中耕管理包括主要开沟(破垄)、除草、施肥、培土等作业工序,是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之一。文章结合国外中耕管理机械发展现状及特点,总结国内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机械特点及存在问题,对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玉米大垄双行新型种植模式缺少配套机具的情况,设计宽幅动力式中耕施肥机。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幅宽大,作业效率高,碎土、灭草效果好;肥料施用均匀,利用率高,填补了玉米大垄双行动力式中耕施肥机械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正四川丘区马铃薯种植区地块小、土壤黏重,长期缺乏先进实用的中耕技术及机具,导致垄高较低、降墒慢,不仅限制了马铃薯膨大,还易出现青头和病害腐烂等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适应四川马铃薯种植"双行垄作,垄距1 m"的农艺要求,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研制了一种轻简型马铃薯中耕机。该机具主要由悬挂机构、机架、耕深调整机构、传动机构和培土机构等部分组成,配套动力为29.4 kW的拖拉机,机组前进速度为0.56~0.83 m/s,作业  相似文献   

12.
<正>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可有效提高作业速度,节省劳力,降低生产成本。马铃薯种植机械化,包括耕整地、播种、中耕、培土和收获等生产环节,因此其农艺必须适应机械化技术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经对比试验证明,使用机械种植马铃薯,每亩比纯人工生产增产420kg。(1)地块要求。用机械化种植马铃薯的地块,地势应平坦,若是丘陵缓坡地其坡度要小而缓,垄向要与坡地的等高线相垂直,也就是垄向应顺坡。高低不平和斜坡大的地块不利于机械化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定西市农机推广站经过几年的研究、试验和不断改进,研制出了3ZF-3型马铃薯中耕施肥机,该机能一次完成松土、锄草、追肥、培土等中耕作业,作业效率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砂壤土条件下马铃薯中耕机作业效率低、培土效果不佳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犁铧式马铃薯中耕机。阐述了该机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阐明了犁体曲面成形原理,采用水平元线法并结合马铃薯中耕作业要求以及动力学分析确定了影响培土犁作业效果的犁体结构参数及其取值范围。基于EDEM离散元仿真技术,建立了部件-土壤仿真模型,以培土高度、土壤破碎率为试验指标,以导曲线上端切线夹角、初始元线角、元线角差值为试验因素,进行了二次正交旋转回归仿真试验。在仿真试验基础上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犁铧式马铃薯中耕机碎土率为94.7%、培土高度为8.4cm、作业深度为13.6cm,根深稳定性系数为92.1%,油耗为14.6kg/hm2,明显优于锄铲式马铃薯中耕机的作业效率及作业效果,满足马铃薯中耕机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国内马铃薯中耕机械,大多存在的碎土效果不理想、易缠绕堵塞的特点,设计了一种GF-360型马铃薯动力中耕机,该机为马铃薯整地和中耕两用机械,中耕作业时能够一次性完成垄间松土、碎土、除草及培土。对中耕机的传动路线、运动参数和碎土刀的排列进行分析,也为马铃薯中耕机的设计改进与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牧草中耕施肥作业机具存在作业效果不理想,施肥均匀性、稳定性差等实际问题,设计一种结构简单、随地仿形效果好,开沟深度调节方便的牧草仿形深施肥机。重点介绍整机结构、工作原理,确定机具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通过深施肥试验表明,该机具具有工作性能稳定、施肥深度均匀一致,作业效率高,能够满足牧草中耕追肥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7.
录庆 《山西农机》2005,(6):18-18
1、2BXS-1C型马铃薯施肥播种机传统的人工种植马铃薯的方法是小垄、浅播、培土,不利于马铃薯的生长。由新疆机械研究院研制生产的2BXS-1C型马铃薯施肥播种机,其播种深度可达到10cm以上,培土厚度在15cm以上,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起垄等多项作业,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该机高培土、深松高垄、深施化肥的机械栽培,正好适合马铃薯的生长特点,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具有增产提质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种植成本。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马铃薯人工种植方法是小垄、浅播,培土少,不利于马铃薯的生长。由新疆机械设计院生产的2BXS-1C型马铃曹施肥播种机,其播种深度可达到10cm以上,墙土厚度在15cm以上,可一次完成开沟、起垄、施肥、播种、覆土等五项作业。高培土、深松高垄、  相似文献   

19.
《浙江农村机电》2014,(4):44-44
该机由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制造。该产品可一次性完成松土、起垄、整形和施肥;适用于较松土地上的起垄作业,可形成整齐规律的垄型;适用各种土地条件进行高培土作业,以降低马铃薯变绿的几率,提高成品率;拥有统一的田垄有利于马铃薯茎的生长;中耕机的机罩顶板可以被拆除,以此来完成农作物已长成时的起垄工作。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中耕施肥机追肥深度不足的问题,研制3ZFS-520型中耕深施肥机,增加施肥深度,并就施肥铲进行仿真分析和改进设计。本研究利用土壤坚实度测量仪测量破土阻力,采用Creo 5.0对施肥铲进行建模后导入Ansys Workbench软件,分析破土阻力对施肥铲表面应力、应变及位移的影响,并对施肥铲的振动情况进行模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入土角取20°,入土隙角取7°,铲尖曲率半径取120 mm,铲体长度取600 mm,铲体宽度取15 mm时,施肥铲应力、应变、位移及振动情况均可满足要求。将施肥铲按仿真分析尺寸进行加工,并安装于3ZFS-520型中耕深施肥机,经试验测试,该施肥机各项作业性能指标满足行业标准要求,通用性及适应性强,施肥深度可达20 cm,作业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