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找出影响石榴裂果的主要气象因子,提高特色气象服务产品的科学指导能力。本研究以枣庄万亩榴园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枣庄石榴主产区峄城国家一般气象站1981—2018年的气象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降水、温度及日照等气象因素与石榴裂果之间的相关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除了8月下旬到9月总降水量与发生裂果的概率呈负相关外,其余几项因子均呈正相关。对裂果影响较大的因子依次为9月最长连续降水时段的降水量、9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9月日照时数和9月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其他几个因子相对影响较小。所建模型对于石榴在夏末初秋裂果发生概率的总体判断正确率为97.4%,预测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为了综合了解西藏地区山洪灾害的发生特点,本研究对西藏地区的地理、气候、地质和水文特点进行了概要介绍,并分析了西藏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灾害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西藏地区暴雨诱发山洪灾害研究的关键问题。最后针对西藏山洪灾害特点,提出了山洪防灾减灾对策,包括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完善山洪灾害普查和山洪风险评估、提高山洪监测和预警报预报水平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工程治理等措施,为山洪灾害及其衍生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洪灾害及其衍生地质灾害是西藏高原地区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威胁西藏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介绍了西藏地区的地理、气候、地质和水文特点和西藏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以及西藏气象部门暴雨诱发山洪灾害研究的一些进展和关键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山洪防灾减灾对策,为山洪灾害及其衍生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豫北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系统研究——以辉县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对气象灾害进行风险区划,根据豫北辉县市1961-2009年的气象资料和1961-2009年地质灾害资料,利用气象材料、方法及评价指标,从暴雨、冰雹、大风和地质灾害4方面对致灾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豫北山区的暴雨、冰雹、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大于平原地带,大风发生概率相反,平原地带大风发生概率高于丘陵山区,这就为当地防御气象灾害提供了科技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苏渍涝灾害气象监测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江苏省1961—2014 年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点网收集的气象和农业气象灾害资料以及2010年以来土壤自动站水分观测资料,根据农田水分平衡原理,以相对湿润度指数为基础,构建江苏渍涝灾害气象监测预警模型,实现了对农田渍涝灾害的客观、实时、动态监测与预报,可动态获取渍涝灾害发生的时间、范围、强度及发展态势、持续时间,为科学防范提供了手段。监测预警业务系统于2014年6 月起投入业务应用,准确率约97%,特别在2014 年夏季持续低温阴雨及2015 年6 月持续暴雨的典型渍涝灾害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突出,对全过程进行了动态监测预警,逐日提供全省渍涝灾害区域发生程度,为管理和生产部门及时掌握灾情,科学应对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前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土壤湿度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探讨土壤湿度预测方法,根据衡阳2009-2010年土壤湿度资料和相关气象资料,建立了基于前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土壤湿度预测模型,并进行试报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1 mm降水与蒸发的差建立的土壤湿度线性回归模型和基于1 mm降水量和1 mm降水与蒸发的差建立的土壤湿度逐步回归模型试报了2009年8-12月0~10 cm、10~20 cm、20~30 cm土层的土壤湿度,线性回归模型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0.06%、5.56%、7.14%,逐步回归模型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0.05%、5.59%、6.85%。2种模型预测的土壤湿度状况基本能反映旱情发展的动态趋势。模型可为准确预测土壤湿度的变化,为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贵州省地质灾害的发生特征,选取连续降雨日数、连续无雨日数以及前期累计降雨量等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降雨主成分,与10d累计雨量、10d有效雨量两个单一的降雨因子在贵州省地形条件下分别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AM)构建贵州省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模型。通过检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降雨主成分较客观地解释了降水对贵州省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影响,贵州省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前期出现持续性降水或前期连续无雨时的突发性降水这两种情况。(2)在相同的地形地貌下垫面下,降雨主成分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检验结果明显优于其余两种降雨因子,对地质灾害预测的精细化程度更接近实际发生情况。(3)不同降雨因子的选择对影响地质灾害的重要性有差异,选择降雨主成分时降水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贡献更突出,其余影响地质灾害的地形地貌因子重要性依次为曲率、高程、坡向、坡度和剖面曲率。  相似文献   

8.
为突破文献中小麦春季条锈病预报基本上建立在冬春季旬月气象因子基础上的研究预测,改善预报模型的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性,本研究利用2008—2015年河南南阳小麦条锈病周报资料的动态发病面积及动态气象因子,通过划分发病时段和计算发病速率2种方法进行动态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三个发病时段预报模型拟合预测率分别为90%(发病流行始期)、95%(发病流行发展期)、94%(发病流行盛期);发病速率的动态预测模型拟合预测准确率分别为 r1(发生面积速率)70%、r2(发生面积+防治面积的速率)80%、r3(发生面积+防治面积/2的速率)90%。本研究的预测模型提升了小麦条锈病发病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9.
地面气象因子对广东省稻飞虱危害的影响及其预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明确影响广东省稻飞虱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和关键时段,为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稻飞虱危害预测预警。采用相关分析法对广东省1992—2009年水稻稻飞虱发生面积率与同期地面气象因子进行研究,采用两段最小二乘法、曲线回归方法分别建立6、9月份广东省稻飞虱发生面积率长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稻飞虱发生的关键时段是6、9月份,关键因子是6月份温雨系数、大雨日数、平均风速<5 m/s的日数;9月份平均气温、平均风速<5 m/s的日数。稻飞虱发生等级模型预报准确率为83%,2010年发生等级预报结果正确,预报效果较好,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昌黎地区酿酒葡萄霜霉病发生前期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旨在分析河北昌黎地区酿酒葡萄霜霉病发生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建立病害发生预测方程,以期为结合短中期天气预报产品对酒葡萄霜霉病的预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持。使用了近5年(2009—2013)霜霉病发生观测资料和气温、相对湿度、降水等观测记录,对病发前7天的气象条件进行逐要素分析,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低温高湿是霜霉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对昌黎地区酿酒葡萄而言,当未来一周气温在22~26℃之间、相对湿度可达到80%以上且将有降水出现时,若根据预测模型计算得到的Y值在0.95~1.5之间则极易发生霜霉病。该研究得到了昌黎地区酒葡萄霜霉病发生的预测模型,对预测病害发生、加强病害防治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气象部门更好地为酒葡萄种植户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暖背景下青海汛期暴雨洪涝及次生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和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原理,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历史灾情数据,旨在利用青海50个气象站1961—2017年汛期(6—10月)的逐日气温、降水数据,通过对暴雨洪涝致灾因子危险性及孕灾环境易损性的研究,对气候变暖背景下青海省汛期暴雨洪涝及次生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得出:(1)1961年以来,青海省汛期平均气温升高、降水增加,降水日数及强降水日数增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2)由短时强降水及连续性降水造成的洪水、渍涝灾害及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呈增多趋势,且7、8月份为青海省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的高发期,占汛期灾害发生次数的77.9%;(3)贵德县、兴海县、贵南县、共和县、同德县、化隆县为青海省汛期暴雨洪涝及次生灾害发生次数最多、风险最为严重的县。本研究通过开展暴雨洪涝及其引发次生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对暴雨洪涝的早期预警以及防灾减灾措施的及时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气象防灾减灾建设工作提供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2.
徐玉霞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8):177-182
为了了解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对宝鸡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笔者通过对宝鸡地区近61年洪涝灾害的地方史料的整理、统计,研究分析了该时期宝鸡地区洪涝灾害的等级序列,以及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一些影响。结果表明:1949—2009年间,宝鸡地区共发生洪涝灾害42次,平均每1.45年发生1次,该时期洪涝灾害以2级和3级洪涝灾害为主,共发生36次,占发生总次数的85.71%,4级洪涝灾害发生较少,1级洪涝灾害发生最少;1980年之前,洪涝灾害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的影响总体较小;1980年之后,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社会经济、交通及人们生活等方面的发展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相关部门应该做好洪涝灾害的预警和防范工作,尽量将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科学支撑秦岭北麓休闲旅游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利用秦岭北麓22个测站1976—2010年汛期(5—10月)的逐日降水资料资料,采用距平分析、Mann-Kendall检验以及基于信息扩散的模糊数学方法对秦岭北麓汛期暴雨洪涝进行了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灾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秦岭北麓各站汛期降水及暴雨频次地区差异很大,均呈南多北少分布,大值中心位于陕南中南部地区;1980—1989年为秦岭北麓汛期降水及暴雨频次偏多期,1990—1999年为偏少期,进入2000年以来较1990—1999年有明显增长,汛期区域降水及暴雨总数分别在1989年及1991年出现突变性下降;随着暴雨及洪涝风险水平的增加,灾害出现的概率随之减小,汛期秦岭北麓遭受洪涝及暴雨灾害的风险从北向南逐渐增加,灾害风险高值区主要位于汉中北部及安康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长时间尺度下气象灾害对湖南水稻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旨在探讨湖南省水稻受各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根据湖南省1980—2015年96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以及水稻面积与产量数据,采用ArcGIS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空间分析,运用SPSS对水稻产量与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1980—2015年干旱、高温热害、洪涝灾害较为严重,寒露风发生频次较少。各区域SPEI干旱指数与水稻产量有一定负相关关系,干旱对水稻产量有一定制约;极端高温与晚稻产量呈负相关,对晚稻产量影响较大;早稻单产与最大日降水量、最大连续降水量以及4—9月总降水量在0.05水平上均有显著性负相关,洪涝灾害对早稻生产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该研究对水稻生产合理科学规划具有指导性作用,对规避农业气象灾害具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福州市农作物低温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温灾害是福州市农作物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运用远程监控系统,并结合福州市部分农作物低温灾害气象指标,建立福州市农作物低温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并在2012年1月下旬实际应用中进行测试和应用,灾后调查显示,系统运行生成的监测预警结果基本与实际相吻合。结果表明,该系统自动生成的监测、预警分布图及预警信息,对最终形成的决策服务产品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在灾害监测预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镇江市连阴雨灾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减少连阴雨灾害对主要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根据农田水分平衡原理,基于渍涝天数,渍涝影响程度和日照构建了连阴雨灾害指数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生育期连阴雨灾害的发生规律以及对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连阴雨灾害的出现频率是每两年出现1次,影响小麦1~2个生育期,影响水稻2~3个生育期;主要发生时段是小麦拔节期,水稻的分蘖和移栽期;镇江的小麦仅有10%的年份,水稻仅有8%的年份完全未受连阴雨灾害的影响;小麦12~25%相对气象产量的波动,水稻11~24%相对气象产量的波动是由连阴雨灾害造成。为了科学防御连阴雨灾害的影响,利用连阴雨灾害指数模型,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为灾害的防御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西南、中、北不同地形地貌代表县份历史典型涝灾年强降水过程的雨量分析,结果表明:涝灾当前日有效雨量与灾前6d有效雨量和的线性关系最为明显,达到95%置信检验。在此基础上,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历史灾情,构建了以涝灾当前日与灾前6d的有效雨量总和为致灾因子的农田涝灾等级指标,并以广西双季稻种植空间分布遥感信息为涝灾承灾体,采用智能格点雨量预报产品、乡镇自动观测站实时雨量的有效雨量值栅格图与之镶嵌、融合方法,实现广西双季稻洪涝灾前的量化评估。这一研究结果对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性开展防灾减灾,以及气象为农智慧化直通式服务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