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噻虫啉拌种对小麦种子及幼苗生长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噻虫啉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小麦幼苗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培养箱平皿法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噻虫啉不同浓度拌种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与未拌种相比,24 g a.i./10kg种子处理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提高了4.49%、38.76%和66.23%,小麦幼苗株高、根长、地上鲜重、地下鲜种、根冠比分别增加了4.66 cm、16.64 cm、0.05 g/株、0.12 g/株、0.19,同时拌种可以增加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提高根系活力以及幼苗叶片POD、SOD、CAT酶活性。噻虫啉拌种明显促进小麦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提高幼苗叶片保护酶活性,起到壮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噻虫啉拌种对玉米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明确噻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玉米幼苗叶片保护酶和根系活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盆栽法,以噻虫啉浓度为2 g/kg、4 g/kg、5 g/kg、6 g/kg、8 g/kg(种子)拌种,测定玉米幼苗三叶一心期的生物学性状、根系活力和叶片保护酶。[结果]结果表明:噻虫啉拌种能显著提高玉米幼苗的各生长指标、叶片保护酶活性和根系活力,随着噻虫啉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浓度为4-5 g/kg(种子)拌种处理大于吡虫啉处理, 8g/kg(种子)处理对玉米植株的生长有轻微的抑制作用,但叶片保护酶和根系活力仍高于对照。[结论]研究表明:适宜剂量的噻虫啉拌种处理可以显著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玉米种衣剂吡虫啉安全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玉米种子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为试材,设定种子用药量分别为2、3、4、5、6、7 g/ks共6个剂量,以0g/kg(ck)为对照,研究不同剂量吡虫啉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期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用量超过5g/ks时,明显抑制了玉米种子的萌发,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也显著下降,出现的叶片药害率高达27.8%以上,5 g/kg以内的剂量为吡虫啉的安全用量.  相似文献   

4.
几种药剂拌种后对玉米种子萌发和生长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4种杀菌剂和4种杀虫剂拌种后对玉米种子萌发和生长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甲霜灵、多菌灵、戊唑醇、萎锈灵、氟虫腈、吡虫啉、毒死蜱、丙溴灵种子有效成分拌种量分别小于2、4、0.06、1.4、0.5、0.6,0.28、0.7 g/kg时均不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但戊唑醇种子有效成分拌种量在0.06 g/kg时对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具有抑制作用,萎锈灵种子拌种量在1.4 g/kg时,种子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毒死蜱种子拌种量在0.28 g/kg时对玉米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低温胁迫下S-诱抗素拌种对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S-诱抗素在低温胁迫下对玉米(Zea mays)的生理调控作用,选用‘大丰30号’玉米种子为材料,S-诱抗素不同有效成分剂量(0.2、0.4、0.6、0.8、1.0 mg/kg)包衣玉米种子,玉米出苗后使用培养箱模拟低温环境,待玉米长至三叶期,测定玉米幼苗生物学性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叶片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S-诱抗素拌种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幼苗生长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还原糖和信息传递物质可溶性蛋白质的积累,且均随着S-诱抗素有效成分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S-诱抗素提高玉米耐寒性的介导调控具有一定浓度效应,整体表现为低促高抑。  相似文献   

6.
秸秆焚烧土壤浸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旭红  张书利 《种子》2013,32(2):88-90
研究了焚烧秸杆土壤浸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发芽势较焚烧前浸提液培养的玉米种子明显提高,发芽率、发芽指数明显下降,活力指数、苗高及茎生长量与秸秆焚烧前土壤浸提液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根长、根干重及根系活力明显减小。与秸秆焚烧前土壤浸提液处理比较,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膜透性加大,硝酸还原酶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结果表明,秸秆焚烧的土壤抑制玉米幼苗地下部分的发育,不利于玉米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7.
于2014年研究不同量毗虫琳伴种对花生萌发及生长的影响,设定每千克种子拌药量分别为0(CK),2,3,4,5g,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苗高、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开花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花生发芽率看,3g/kg处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4g/kg处理与对照相比发芽率下降了4.9%;在苗高、地上部干重、开花指数方面,随着毗虫琳用量的增加均呈递减趋势,但2g/kg处理对花生苗高、开花指数无明显影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方面,随着毗虫琳用量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于2014年研究不同量吡虫啉拌种对花生萌发及生长的影响,设定每千克种子拌药量分别为0(CK)、2、3、4、5g,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苗高、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开花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花生发芽率看,3g/kg处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4g/kg处理与对照相比发芽率下降了4.9%;在苗高、地上部干重、开花指数方面,随着吡虫啉用量的增加均呈递减趋势,但2g/kg处理对花生苗高、开花指数无明显影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方面,随着吡虫啉用量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DCPTA[2-(3,4-dichorophenoxy)triethylamine]浸种对寒地玉米种子萌发及根系建成的影响。以郑单958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的DCPTA(0,0.5,1.0,1.5mg/L)浸种处理,研究DCPTA浸种对玉米子粒萌发、幼苗根系特征参数(根长、根系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系生物量积累及根系活力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0.5~1.5mg/L的DCPTA溶液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单株幼苗鲜重增加,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1.0mg/L的DCPTA浸种处理效果最好。0.5~1.5mg/LDCPTA浸种处理发芽出苗后进行水培的幼苗,其根系特征参数均增加,根系生物量增加,根系活力增强口DCP-TA处理能够促进玉米种子萌发的全苗和壮苗,同时促进幼苗根系的生长,增强其吸收转运养分的能力,为玉米生育后期的生长发育莫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周艳  韦小丽  陈训 《种子》2015,(3):8-11
为明确迷人杜鹃凋落叶是否具有化感作用,采用培养皿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迷人杜鹃水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液对迷人杜鹃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在浓度为1 mg/m L时,促进了种子萌发、胚芽和胚轴长度的伸长,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67%、17.71%和8.64%。在浓度为50 mg/m L时,发芽率降低77.88%,胚芽和胚轴长度降幅为65.82%、78.37%,抑制了植株生长。用浸提液浸种,在浓度为1 mg/m L时幼苗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提高,随着处理液浓度的提升,幼苗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均可视为防碍生长的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李秀霞  邵红  王仲  高彩云 《种子》2007,26(2):39-40
在试验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硝基苯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基苯明显抑制水稻萌发过程中的根伸长生长,发芽率变化不明显;受硝基苯胁迫,水稻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硝基苯浓度增加而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25 mg/L硝基苯处理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为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钟静  张瑶心  李景蕻  陈功轩 《种子》2021,(3):102-106
研究了铅胁迫对薏苡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铅处理薏苡种子和幼苗,记录薏苡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在幼苗生长期检测叶片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铅胁迫抑制幼苗生长和活力指数,中高浓度(30~60 mg·L-1)硝酸铅能够明显抑制种子萌发。铅胁迫下抑制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合成,其中类胡萝卜素对铅胁迫更加敏感。随着硝酸铅浓度的升高,幼苗叶片中MDA、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低浓度(15 mg·L-1和30 mg·L-1)硝酸铅对SOD酶活性具有微弱促进作用,40 mg·L-1和60 mg·L-1硝酸铅对SOD酶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研究表明,铅胁迫抑制薏苡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薏苡幼苗通过多种生理途径抵御铅胁迫。  相似文献   

13.
乙草胺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胁迫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玉军  马红  陶波 《作物杂志》2012,28(2):142-146
通过发芽试验和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乙草胺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特性、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0~100mg/L乙草胺药液胁迫能够降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抑制玉米幼苗的根长、芽长和鲜重。同时乙草胺胁迫降低了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和幼根根系活力,导致幼芽和幼根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对生理环境造成威胁。玉米受抑制程度随着乙草胺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低浓度的乙草胺对玉米的抑制作用较小,浓度超过40mg/L的处理显著影响玉米生长和生理。芽长和根长与乙草胺浓度具有良好的浓度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陈彦 《种子》2007,26(11):9-13
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紫薇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浓度升高,紫薇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株高、根长、根/冠、子叶面积、子叶叶绿素含量下降;种子细胞膜透性增加;子叶POD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去除胁迫后,只有0.1%NaCl胁迫的幼苗能继续生长,其它幼苗停止生长或种子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壳聚糖浸种处理棉种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分别用0.5 g/L、1 g/L、1.5 g/L、2 g/L、2.5 g/L、3 g/L的壳聚糖溶液浸种处理棉花种子。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为1.5 g/L,棉种的发芽率提高16.56%,出苗时间提早0.8天,出苗率提高15.53%,株高提高11.85%,叶片鲜重提高9.63%,幼苗的淀粉酶含量提高13.79%,叶绿素含量提高4.94%,脯氨酸含量提高13.28%,过氧化氢酶活提高7.21%。由此得出,适宜浓度壳聚糖溶液处理能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中最适浓度为1.5 g/L,通过研究壳聚糖对棉花生长的影响,为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模拟酸雨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年生黑麦草(Annual Ryegrass Lolium multifolorum)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pH值的模拟硫酸型酸雨作用下,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发生的变化.实验分别测定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幼苗鲜重、叶片导电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一年生黑麦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整体变化趋势比较一致,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增大而减小.幼苗叶片的生长量变化差异比较大,单株幼苗的平均鲜重随模拟酸雨酸性的减弱而增大,所测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值随模拟酸雨pH值的升高而减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表明幼苗叶片受到了酸雨的破坏.试验表明,一年生黑麦草种子在pH≥3.09的弱酸条件下能够正常萌发和生长,具有一定的耐酸性,但是在pH≤2.03的强酸条件下,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受到了显著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钙浸种对马尾松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韦小丽  廖明 《种子》2005,24(4):34-36
用不同浓度的Ca2 处理马尾松种子进行发芽实验,结果表明:用5~20mtmol/L Ca2 浸泡马尾松种子24h,马尾松幼苗的苗高、根长、幼苗含水量均随Ca2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根系质膜相对透性则随Ca2 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a2 浓度为20mtmol/L最有利于马尾松种子发芽,其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发芽指数以及幼苗高、根长、根细胞膜稳定性均明显高于对照.而25~30mtmol/L的高Ca2 溶液处理种子则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镉胁迫对烟草种子萌发和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不同镉(Cd)胁迫对不同烟草品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生理生态效应的影响,以吉烟9号、吉烟10号、延晒六号3个烟草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溶液对烟草种子萌发以及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下烟草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均受到抑制;烟苗叶绿素含量降低,根冠比变小,生长受到抑制,CAT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随Cd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POD活性、MDA含量、Pro含量、Cd含量均随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见Cd胁迫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烟草种子萌发和烟苗生长发育,烟苗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被破坏,多种酶活性不协调,生理生化过程紊乱,最终导致烟苗受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