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筛选加利利链霉菌(Streptommyces galilaeus)AF1菌株孢子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利用固体发酵法,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加利利链霉菌(Streptommyces galilaeus)AF1菌株的固体产孢基质大米、玉米粉、木薯渣、黄豆粉、麸皮、麦片进行筛选,然后研究培养时间、温度、料液比、接种量、外加碳源、外加氮源对加利利链霉菌AF1产孢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AF1菌株的产孢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筛选的最佳固体产孢基质为大米。优化得到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 ℃,培养时间6 d,接种量10%(每20 g大米接种2 mL孢子悬液),初始料(g)液(mL)比为1∶1,葡萄糖添加量1.5%(质量分数),蛋白胨添加量1.5%(质量分数)。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加利利链霉菌AF1产孢数可达3.87×109 g-1,比优化前提高了29%。【结论】在优化培养条件下得到的加利利链霉菌AF1产孢水平高,能适应大规模培养接种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表面活性剂对加利利链霉菌Streptomyces galilaeus AF1菌株发酵的影响。【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优化表面活性剂的添加种类、初步浓度及最佳添加时间,采用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对表面活性剂添加质量浓度进行组合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荧光强度,确定表面活性剂对AF1菌株细胞膜的影响。【结果】表面活性剂的最优添加质量浓度:吐温–80为8.95 g·L~(–1)、曲拉通X–100为2.09 g·L~(–1)、山梨醇为3.89 g·L~(–1),最优添加时间为接种后5 d;细胞膜透性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的AF1菌株细胞荧光强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试验得到的响应面模型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达94.89%,具有实际意义;添加最优表面活性剂组合后,加利利链霉菌AF1的细胞膜通透性极显著增大,间接导致胞内活性物质的外排量增加,提高了抗菌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量。  相似文献   

3.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绿色木霉菌H06菌株产孢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产孢的3个主要因素:装液量、接种量和培养温度.在此基础上运用最陡爬坡路径法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最后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主要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及最佳条件.结果显示,绿色木霉H06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转速200 r/min,装液量74.70 mL/250mL,接种量5.83%,pH 7.5,温度29.50℃,培养时间72 h,菌龄48 h.H06菌株最大理论孢子含量为7.64×109个/mL.经3次平行试验验证,实际平均孢子含量与预测孢子含量相近,比之前的孢子含量提高133%.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花椒鞘锈菌重寄生菌,并优化重寄生菌的最适产孢条件,为花椒锈病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对该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菌株HC30的产孢条件。【结果】从花椒叶锈病的夏孢子堆中,筛选获得菌株HC30对花椒鞘锈菌有重寄生作用,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该菌为鞘柄锈柱隔孢菌。菌株HC30产孢条件优化结果显示,PSA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蔗糖为最适碳源,硝酸钾为最适氮源,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5℃、氮源2.5%、碳源2.1%、pH 7,在此条件下添加花椒鞘锈菌夏孢子粉(0.5 g/L)的重寄生菌产孢量最好,为2.28×108 spores/mL。【结论】从花椒叶锈病的夏孢子堆中筛选的菌株HC30对花椒鞘锈菌有强寄生作用,并得到了鞘柄锈柱隔孢菌的最佳产孢条件,为进一步研制生物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顶孢霉Ahy1菌株加工工艺的初步研究,筛选出了一级固体培养最适培养基为麦麸培养基,最佳培养时间为6 d;二级液体振荡培养的最适接种液为马铃薯-糖培养液,以120 r/min振荡培养(25±1)℃,3 d;通过13种培养介质培养顶孢霉菌的含孢量和活孢率检测,筛选出了三级产孢培养介质为低值陈米,初步获得孢子粉,孢子含量为5.8×1010孢子/g,含水量6%,活孢率93.5%.  相似文献   

6.
蕉斑镰刀菌32-6菌株产孢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液体摇瓶及固体浅盘产孢试验,比较了蕉斑镰刀菌32-6菌株在不同液体培养基中的产孢量,同时以绿豆汤和廉价固体基质(麦麸与米糠)分别作为液体和固体发酵基质,确定了发酵所需的参数。结果表明,绿豆汤培养基液体摇瓶产孢条件为28℃、初始pH8.0、初始接种量体积分数为1%(每mL母液1×106个孢子)、培养5d时,产孢量最大;固体浅盘产孢条件为28℃、初始pH8.0、初始接种量质量体积比为50∶1(g·mL-1)(每mL母液1×106个孢子)、麦麸与米糠的质量比为5.41∶1、基质含水量在63%~65%、培养9d时,产孢量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从烟粉虱上分离的If B01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并优化其产孢条件.【方法】采用形态学、ITS1-5.8SITS2 rDNA和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鉴定该菌株;比较不同培养基、培养基含水量、pH、接种量与金属元素对分生孢子产量的影响,优化产孢条件.【结果和结论】该菌株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及产孢结构与玫烟色棒孢霉Isaria fumosorosea相似,其ITS1-5.8S-ITS2 rDNA和β-微管蛋白DNA序列与玫烟色棒孢霉和爪哇拟青霉Paecilomyces javanicus相似性高于97%,将该菌株鉴定为玫烟色棒孢霉.培养基配方对If B01菌株分生孢子产量影响显著,玉米粉+麦麸混合培养基产孢量最多,1 g培养基产孢量为6.07×109;麦麸∶玉米粉质量比为5∶5、培养基含水量(w)为42%、接种量为6 m L菌液时,其产孢量最高;该菌株对pH的适应范围较广,pH 5~8时,都有较好的产孢量;金属元素对产孢无促进作用,且镁、铁、钠和钙对If B01产孢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昌链霉菌(Streptomyces nanchangensis)固体种子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进行了南昌链霉菌孢子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筛选。筛选到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使南昌链霉菌每支斜面孢子达5亿多,是高氏培养基产孢量的7.5倍,培养时间缩短了7~10天。同时初步探讨了南昌链霉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孢子的消长变化及对摇瓶发酵产素的影响,发现该菌在固体培养基上能周期性地产生多代孢子;摇瓶发酵,接种第一代孢子南昌霉素 A 产量最多,接种第二代孢子则高效杀虫组分 B 的效价最高。  相似文献   

9.
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固体发酵培养基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蜡蚧轮枝菌产孢量作为指标,比较了6种单一固体培养基和9种正交组合培养基的发酵结果,并对影响该菌株固体发酵的温度、培养时间和光照时间进行了初步研究.筛选出大米、麸皮和小米为适合产孢的单一固体培养基,正交试验显示以3 ∶ 3 ∶ 1为大米、麸皮、小米最佳质量比,产孢量达到1.92×109个/g.产孢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为25 ℃,培养时间为14 d,产孢量最高可达到2.92×109个/g;光照处理对产孢蜡蚧轮枝菌产孢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自然感病的桃蚜幼虫上获得的顶孢霉菌株(Acremonium hansfordii)的最适培养条件及对甘蓝蚜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顶孢霉菌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为木糖,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分别为1.806 mg/mL和7.061×106个孢子/mL;最佳氮源为尿素,其菌丝体含量和产孢量分别为0.242 mg/mL和54.07×106个孢子/mL;最适于顶孢霉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C/N为10∶1.液体培养至6-7 d时,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均达到高峰,因此液体发酵终止时间应选择在接种后6-7 d.在接种后的第6 d,顶孢霉菌对甘蓝蚜的LC50为1.650×106个孢子/mL.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生长特性和不同营养要素对产孢量的影响,为其规模化发酵工艺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D.flagrans F088分离株为研究对象,研究该菌培养过程中pH值、厚垣孢子产量、菌丝干质量等指标的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几种常见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和碳氮比对厚垣孢子产量和菌丝平均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供试真菌在培养2 d后进入对数生长期,4 d时达到高峰(OD_(600)值为7.46,菌丝干质量为12.07 g/L),而pH快速下降至4.45;3 d开始产生厚垣孢子,4 d时呈爆发式增长。OD_(600)与菌丝干质量、厚垣孢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产生厚垣孢子的最佳碳源为白糖,氮源为大豆蛋白胨,碳氮比为40∶1,维生素为V_(B_1)、无机盐为MgSO_4;菌丝生长较好的碳源为红糖,氮源为大豆蛋白胨,与对照相比,无机盐和维生素对菌丝生长无显著促进作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显示,D.flagrans F088产生厚垣孢子和菌丝生长的最佳配方组合为:30 g/L白糖、4 g/L大豆蛋白胨、1 g/L MgSO_4和30 mg/L V_(B_1)。【结论】初步明确了D.flagrans F088培养过程中pH、厚垣孢子产量、菌丝干质量等的变化趋势,确定了该菌菌丝平均生长速率和厚垣孢子产量达到最佳时的营养要素和配方组成。  相似文献   

12.
对剑麻斑马纹病菌生长与产孢的最适培养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在燕麦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在蔗糖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慢,V8培养基最适生长;不同的培养基对产孢的作用有差异,所有培养基很少或没有产生孢子囊,而产生游动孢子的培养基,以PDA培养基最多;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营养成分对产孢有较大影响,芝麻培养基+0.1%KNO3产生大量的孢子囊,其他很少或没有产生孢子囊,而PSA+0.1%KNO3产生游动孢子最多,10%剑麻汁培养基+0.1%KNO3产生的游动孢子最少。  相似文献   

13.
烟草赤星病菌分生孢子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烟草赤星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条件。结果表明:葡萄糖是最好的碳源,有机氮远比无机氮好,Czapek培养基对孢子形成最适宜。病斑产孢潜能高峰在日龄27 d,产孢最适温度为24℃,相对湿度在88%以下,病斑不能产孢,在90%~100%范围内,随相对湿度增加产孢量急剧增加,在连续保湿5 h以下,病斑不能产孢,在7~24 h范围内,时间越长,产孢量越大。  相似文献   

14.
绿色木霉产孢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绿色木霉的产孢量,研究氮源、碳源、生物激活剂、培养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绿色木霉的培养基中氮源、碳源分别为3‰的硝酸钠和1%的蔗糖时,生物激活剂的添加量为2‰,在30℃环境中培养4 d时,其产孢量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2种杀菌剂对金龟子绿僵菌产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 0 .0 5 %~ 0 .1 5 %浓度范围内 ,2种杀菌剂 ( 30 %氧氯化铜和耐克铜 )对金龟子绿僵菌的菌落形成没有明显影响 .而耐克铜在 0 .0 5 %~ 0 .1 5 %浓度时能显著地增加金龟子绿僵菌的产孢量 ,并有缩短产孢时间的作用 .研究还表明 2种杀菌剂对杂菌 (根霉、曲霉和青霉 )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并随着浓度的增大 ,抑制作用迅速增强 .试验结果对绿僵菌菌剂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丝桃素抗鸡球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金丝桃素是否具有抗鸡球虫的作用,特进行了金丝桃素体外抗球虫孢子化试验及体内抗球虫试验.体外抗球虫孢子化试验结果表明,金丝桃素浓度达到0.03%即有明显的抑制球虫孢子化的作用;体内抗球虫试验也表明金丝桃素具有抗鸡球虫的活性,服用金丝桃素6、8、10、12 mg/只,其抗球虫指数分别为66.1、100.3、126.0、131.3.研究结果为拓展药物资源应用的新领域、研发抗球虫新药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银杏内生小孢子链格孢进行分类鉴定,探索鉴别内生小孢子链格孢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银杏叶片中的小孢子链格孢,分别用产孢表型鉴定法和OPA2-1核苷酸序列分析法对分离的小孢子链格孢进行初步鉴定。【结果】从银杏叶片中分离到55株内生小孢子链格孢,老叶中内生小孢子链格孢的分离几率(7.8%)明显比新叶(4.3%)高,是新叶的1.8倍。根据产孢表型可将55个分离物归为5个类群;通过OPA2-1核苷酸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将银杏内生小孢子链格孢分为2个聚类组,其中分离物N02-4和XL-7聚在一个独立的分支上,而其余9个分离物与细链格孢(A.alternaria)、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粗柠檬链格孢(A.limoniasperae)聚为一类,未能反映遗传上的差异。分离物N02-4的产孢表型与其他分离物不同,且其OPA2-1核苷酸序列与其他分离物有3个碱基的差异;分离物XL-7的产孢表型与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一致,但在核苷酸序列上存在3个碱基的差异。【结论】仅根据产孢表型对银杏内生小孢子链格孢进行归类,信息有限,结果不准确,需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才能进行准确归类。  相似文献   

18.
灰葡萄孢产孢和孢子萌发条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B05.1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培养基、温度、pH值以及某些营养因子对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05.10菌株在PSA培养基、pH 6.0,22℃培养7 d时产孢量最多达到1500×104 cfu/皿;在1水琼脂、pH 5.0,22℃条件下4 h时灰葡萄孢孢子开始出现萌发管,12 h时萌发管转变形成分枝的菌丝,添加木糖、果糖和可溶性淀粉等营养因子对提高孢子萌发率也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黄瓜褐斑病原菌产孢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多主棒孢霉菌产孢量存在显著差异,PDA+黄瓜叶片和Richard培养基有利于产孢,碳源麦芽糖、氮源硫酸铵和蛋白胨有利于产孢,光照和紫外线照射可促进产孢,其中在紫外线照射60~80 min时产孢量达到最大;温度为30℃,pH 5~pH 7最有利于产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