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为评价龙须菜藻粉作为饲料原料替代异育银鲫饲料中菜粕的可行性,以不含龙须菜的基础饲料饲喂对照组,以含3%(D1)、6%(D2)、9%(D3)、12%(D4)、15%(D5)的龙须菜替代菜粕配制成的饲料饲喂试验组,所有饲料均等氮等脂,异育银鲫幼鱼规格一致[体质量(8. 21±0. 12) 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试验鱼,饲喂8周后,测定试验鱼生长性能、饲料表观消化率、鱼体成分、营养代谢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D1组试验鱼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升高7. 41%(P 0. 05)、8. 48%(P 0. 05)、11. 34%(P 0. 05); D1、D2组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升高3. 94%(P 0. 05)、3. 78%(P 0. 05); D2组血清胆固醇含量升高9. 84%(P 0. 05); D4、D5组异育银鲫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下降2. 58%(P 0. 05)、2. 69%(P 0. 05),甘油三酯含量分别下降18. 67%(P 0. 05)、11. 20%(P 0. 05); D5组异育银鲫的脏体比、血清总蛋白含量和全鱼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8. 43%(P 0. 05)、8. 26%(P 0. 05)和5. 72%(P 0. 05),摄食率、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升高3. 74%(P 0. 05)、5. 30%(P 0. 05)和7. 82%(P 0. 05)。回归分析表明,随着龙须菜替代量的增加,试验鱼全鱼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综上,饲料中适量添加龙须菜能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用龙须菜藻粉替代异育银鲫饲料中的菜粕是可行的,以添加3%的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饲料中添加浒苔对大菱鲆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浒苔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41.21±0.26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为5组,分别用添加0%(对照组,D1)、5%(D2)、10% (D3)、15% (D4)、20%(D5)浒苔粉的饲料进行投喂,在试验开始后14d、28d和42d分别取样,称重测定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离大菱鲆头肾巨噬细胞测定增殖活力、氧呼吸爆发活力和吞噬活力等非特异性免疫力.结果表明,D2和D5试验组的大菱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在42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4d、28d和42d,D2试验组的大菱鲆巨噬细胞增殖活力、氧呼吸爆发活力和吞噬活力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D3、D4、D5试验组的大菱鲆氧呼吸爆发活力和吞噬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饲料中添加浒苔粉在养殖前期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无不良影响,且在试验设计范围内,添加量在5%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胆汁酸对大菱鲆幼鱼生长、脂肪代谢酶及血清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3%、0.06%、0.09%及0.12%的胆汁酸,配制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D1、D2、D3、D4、D5),投喂体质量为26.5 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56 d,研究胆汁酸对其生长、体组成、脂肪代谢酶活力及血清生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实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及脂肪效率呈先升后平稳的趋势,均在D3组达到最高值。(2)胆汁酸显著降低了全鱼粗脂肪及粗灰分含量,提高了粗蛋白含量(P0.05);降低了肌肉粗脂肪含量,提高了粗蛋白及粗灰分含量(P0.05)。(3)脂肪酶及脂蛋白脂酶活力呈先升后平稳的趋势;肝脂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4)胆汁酸降低了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活力,提高了碱性磷酸酶活力(P0.05);总蛋白及白蛋白的含量随胆汁酸含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随胆汁酸含量的升高而下降(P0.05)。(5)鳗弧菌感染48 h后,D3、D4及D5组的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D1组。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体质量26.5 g的大菱鲆幼鱼饲料中胆汁酸的适宜添加量为0.09%。  相似文献   

4.
选择初重为201±001 g团头鲂幼鱼720尾,分别饲喂生物素添加量为0,002,005,016,062和249 mg·kg-1等氮等能的纯化饲料,研究饲料中添加生物素对团头鲂幼鱼肠道消化酶活力、胴体组成及肝脏抗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团头鲂幼鱼肠道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随生物素含量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它们分别在生物素含量为062和016 mg·kg-1时达到最大值。饲料生物素含量为016 mg·kg-1组的团头鲂幼鱼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较低的水分和较高的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生物素含量从0上升至005 mg·kg-1时,GSH含量,GSH Px、SOD活性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5);当其含量进一步升高至249 mg·kg-1时,三者均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适宜浓度生物素可以提高团头鲂幼鱼肠道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能力,胴体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及肝脏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羽毛肽粉替代鱼粉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幼鱼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10%、15%、20%羽毛肽粉,饲喂初始体重(25±2)g试验鱼60d。结果表明,试验黄颡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随羽毛肽粉添加水平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添加水平为10%时,增重率达到最大值117.48%。当添加水平为15%、20%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下降(P0.05);摄食总量随着羽毛肽粉的添加水平也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0%时,摄食总量达到最大值。饲料系数随着羽毛肽粉添加水平增加呈升高趋势,5%添加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羽毛肽粉在20%添加水平内对瓦氏黄颡鱼幼鱼体蛋白质、灰分、脂肪、水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试验黄颡鱼肝胰腺胰蛋白酶活力随羽毛肽粉添加水平的升高呈升高趋势,5%添加水平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试验黄颡鱼肠胰蛋白酶活力与肝胰腺蛋白酶活力呈相似的变化趋势,当添加水平达15%时,肠胰蛋白酶活力与胰胰蛋白酶活力比值显著下降(P0.05);不同添加水平羽毛肽粉对试验黄颡鱼淀粉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5%羽毛肽粉添加组的肠、肝胰腺脂肪酶活力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羽毛肽粉添加组与对照组(P0.05);羽毛肽粉添加水平至10%时,肠脂肪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至15%时,肝胰脏脂肪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羽毛肽粉添加组瓦氏黄颡鱼肠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20%添加组5%、10%添加组对照组,各组间肝胰腺胃蛋白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在瓦氏黄颡鱼饲料中可以适量添加羽毛肽粉,添加水平在10%以内时,可以显著提高瓦氏黄颡鱼摄食量,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对虾幼虾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维生素C(0、0.015%、0.030%、0.045%、0.060%)、β-葡聚糖(0、0.050%、0.075%、0.100%)和藻粉(0、2%、5%、7%),未添加组为对照组,探讨维生素C(Vc)、β-葡聚糖和藻粉对中国对虾幼虾成活率、相对增长(重)率及肌肉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活性的影响。室内网箱饲养40 d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Vc后,0.030%组幼虾相对增重率和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45%组ACP、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Vc对SOD活性没有显著性影响,0.015%组LSZ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75%β-葡聚糖组的相对增重率、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7%藻粉能极显著提高相对增长(重)率(P<0.01),但ACP和LSZ活性呈极显著下降(P<0.01),添加5%藻粉能显著提高CAT活性(P<0.05)。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对虾幼虾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维生素C(0、0.015%、0.030%、0.045%、0.060%)、β-葡聚糖(0、0.050%、0.075%、0.100%)和藻粉(0、2%、5%、7%),未添加组为对照组,探讨维生素C(Vc)、β-葡聚糖和藻粉对中国对虾幼虾成活率、相对增长(重)率及肌肉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活性的影响。室内网箱饲养40 d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Vc后,0.030%组幼虾相对增重率和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45%组ACP、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Vc对SOD活性没有显著性影响,0.015%组LSZ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75%β-葡聚糖组的相对增重率、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7%藻粉能极显著提高相对增长(重)率(P<0.01),但ACP和LSZ活性呈极显著下降(P<0.01),添加5%藻粉能显著提高CAT活性(P<0.05)。  相似文献   

8.
在水温(22±2)℃条件下,利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4周,投喂添加不同剂量的板蓝根饲料,研究板蓝根对施氏鲟幼鱼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随机选取大小均匀、健康无病的施氏鲟幼鱼240尾(体质量为30.14 g±1.2 g),放入12个试验缸(容积为300 L)中,每缸放20尾。用板蓝根(浓缩物)含量分别为0%(IR0)、0.1%(IR1)、0.5%(IR2)、1.0%(IR3)、1.5%(IR4)、2.0%(IR5)的6组饲料投喂试验鱼,每组饲料投喂2缸试验鱼,4周后采集鱼血液样品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板蓝根添加量的增加,幼鱼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且高剂量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上升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下降趋势,但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补体C3含量也呈上升趋势(P<0.05),但溶菌酶(LZM)和抗体IgM含量则没有显著变化(P>0.05);攻毒后,各组幼鱼血清C3和IgM含量均较攻毒前显著增加,且随着板蓝根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添加量为0.5%~2.0%的组C3和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表明,板蓝根对施氏鲟幼鱼抗氧化酶活性、补体C3和抗体IgM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盐酸甜菜碱(Betaine hydrochloride,BHE)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肠道消化指标和免疫性能的影响,采用初始体质量为(2. 32±0. 04) g的刺参为研究对象,将刺参养殖在白色塑桶(60 L)中,海水盐度为33~35,试验期间水温为10. 2~25. 8℃,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 2%、0. 4%、0. 6%和0. 8%的BHE后进行投喂,各处理组设3个平行,每桶放养刺参30头,投喂试验共进行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当BHE添加量为0. 2%~0. 6%时,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升高(P0. 05);添加BHE的处理组刺参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DM)显著升高(P0. 05);投喂添加BHE的饲料后,提高了刺参的出皮率(GBWR),但只有添加量为0. 4%和0. 6%的处理组刺参的出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 BHE添加量为0. 2%~0. 6%的处理组刺参幼参肠道蛋白酶活力显著上升(P0. 05),而投喂60 d时,添加BHE的处理组幼参肠道淀粉酶活力均显著降低(P0. 05);随着BHE添加量的升高,刺参幼参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呈上升趋势,添加BHE可提高碱性磷酸酶(AKP)活力,且添加量为0. 4%的处理组幼参的SOD和AKP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研究表明,当BHE添加量为0. 2%~0. 6%时,可使刺参幼参肠道蛋白酶活力上升、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改善,并促进刺参幼参生长,饲料中BHE的推荐添加量为0. 4%。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塘鲺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均重为(31.12±0.1)g的健康活跃塘鲺鱼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各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含4.59%脂肪)中添加0、2%、4%、6%和8%的混合油(豆油.鱼油.磷脂油=2.1.1)制成的脂肪含量分别为4.59%、6.52%、8.43%、10.34%和12.31%的饲料,试验周期为8周,测定塘鲺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并分析其变情况。结果表明:1)随着油脂添加量的增加,料肉比和肥满度呈逐渐下降趋势,脏体比、肝体比和脂体比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各试验组塘鲺鱼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添加组具有最高的增重率。2)各试验组塘鲺鱼肌肉及肝脏的水分和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全鱼体成分中,水分和灰分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塘鲺鱼全鱼粗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而粗脂肪含量逐渐升高,与0添加组相比,4%、6%和8%添加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6%、8%添加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3)各试验组血清中葡萄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肪酶无显著差异(P0.05),8%添加组的三酰甘油含量显著高于0添加组(P0.05),而6%和8%添加组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0添加组。与0添加组相比,8%添加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6%和8%添加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2%添加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考虑饲料脂肪水平对塘鲺鱼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推荐添加油脂为2%,即饲料脂肪终水平为6.52%。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灵芝孢子粉与大豆异黄酮对110~140日龄文昌鸡生长性能、肉品质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540只110日龄文昌母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周期30天,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mg/kg灵芝孢子粉和300 mg/kg大豆异黄酮预混剂,试验期满后,测定试鸡生长性能,采集试鸡血浆、胸肌样品,测定血液与胸肌抗氧化指标、胸肌肉质性状、肉感官评定及货架期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大豆异黄酮组试鸡的生长末重与平均日增重均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降低(P<0.05);2)灵芝孢子粉显著提高试鸡胸肌宰后24 h的pH(P<0.05)、降低剪切力(P<0.05);大豆异黄酮显著降低胸肌宰后45 min的a*值(P<0.05),提高胸肌宰后24 h的L*值和pH(P<0.05);3)灵芝孢子粉组试鸡的肉汤鲜味评分显著提高(P<0.05);4)灵芝孢子粉可显著降低文昌鸡胸肌宰后24 h的丙二醛(MDA)与宰后45 min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P<0.05);大豆异黄酮显著降低试鸡胸肌宰后45 min和24 h的MDA含量(P<0.05);5)饲粮添加灵芝孢子粉与大豆异黄酮显著降低了文昌鸡血浆MDA含量(P<0.05),灵芝孢子粉还增加了血浆谷胱甘肽含量(P<0.05)。综上,500 mg/kg灵芝孢子粉和300 mg/kg大豆异黄酮预混剂均可提高文昌鸡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肌肉品质。二者比较,500 mg/kg灵芝孢子粉作用更优。  相似文献   

12.
芦荟粉对西伯利亚鲟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体重(23.5±3.6) g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为对象,研究芦荟粉对其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共分6个处理,处理G1~G5组芦荟粉的添加量分别为0、0.125%、0.250%、0.500%、1.000%,处理G6组添加25 mg/kg大蒜素作为药物对照组。饲养期为56 d。试验结果表明,与G1和G6相比,饲料中添加芦荟粉对西伯利亚鲟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等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中芦荟粉的添加量为0.250%和0.500%时,血浆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当饲料中芦荟粉的添加量为0.125%和0.250%时,血浆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0.250%~0.500%的芦荟粉可提高鱼体的抗氧化能力;饲料中添加芦荟粉对西伯利亚鲟血浆球蛋白、谷丙转氨酶活力、血糖、补体C3、补体C4、酸性磷酸酶活力、碱性磷酸酶活力等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配合饲料及其脂肪含量对海湾扇贝性腺发育、脂肪酸组成和组织结构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通过梯度添加鱼油(质量分数为0%、3%、6%和9%)配置4种脂肪质量分数为7%、10%、14%和17%的等氮饲料(质量分数为47%粗蛋白),分别记为F7、F10、F14和F17,并以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作为对照组,试验在室内1 000 L的水槽中进行,每种饲料随机投喂3组扇贝[初始体质量为(40.79±1.70) g],每个重复30只,试验周期30 d。结果显示:饲料中脂肪含量未显著影响扇贝死亡率(P>0.05),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各个饲料处理组(P<0.05)。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随着饲料脂肪含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F14组GSI达到最高,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初始时期(P<0.05)。性腺中雌性部分含水量F10组最高,显著高于F17组(P<0.05);雄性部分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性腺中雌性部分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雄性部分(P<0.05)。性腺中脂肪酸的含量PUFA>MUFA>SFA,饲料中脂肪含量显著影响性腺中SFA、MUFA、n-3PUFA、DHA和EPA的含量(P<0.05),当饲料中脂肪含量为14%或17%时达到最高值。性腺组织切片可见,各个处理组卵母细胞和精原细胞充满整个滤泡腔,滤泡密集,滤泡之间无空隙。由此可得出,配合饲料替代部分单胞藻饲喂海湾扇贝,可使其性腺发育至育苗要求,饲料中脂肪质量分数为14%时可以代替部分单胞藻饲喂海湾扇贝促进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饲料中添加糖萜素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体成分、消化酶活力、血脂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在6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D0)、25(D25)、50(D50)、75(D75)、100(D100)和200(D200)mg/kg糖萜素,实验期64 d。结果显示:各组间全鱼与背肌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D100和D200组全鱼粗脂肪显著低于D0组(P0.05),D75组背肌粗脂肪显著高于D0组(P0.05),D200组背肌粗脂肪显著低于D0组(P0.05);D25和D50组全鱼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D200组显著高于D25~D75组(P0.05)。各组间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不受饲料糖萜素添加水平的影响(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除D75组,其他添加组均显著高于D0组(P0.05)。D200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显著低于D0组(P0.05);D50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D0组(P0.05),D75~D200组显著低于D0组(P0.05);各组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添加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D0组(P0.05);D25~D75组脂肪酶显著高于D0组(P0.05);饲料中添加糖萜素对幼鱼肠道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在石蜡组织切片中:D50组前肠微绒毛长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50组黏膜厚度显著高于D200组(P0.05);D25~D100组皱襞高度显著高于D0、D200组(P0.05)。综合以上实验结果,饲料中添加50~75mg/kg糖萜素可提高背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血脂、改善肠道生理环境。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日粮添加硬枝碱蓬对卡拉库尔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8只健康卡拉库尔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日粮添加硬枝碱蓬,试验期30 d。研究结果显示,日粮添加硬枝碱蓬可显著提高卡拉库尔羊的生长性能;显著提高血液中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质量浓度、血小板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密度和总蛋白、球蛋白质量浓度(P<0.05);极显著提高血液白细胞数、乳酸脱氢酶活性和钙、磷浓度(P<0.01);显著降低血液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白球比和尿素浓度(P<0.05);极显著降低血液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甘油三酯、总胆红素、肌酐、尿酸浓度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虽可增加血液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质量、谷草/谷丙、葡萄糖浓度、钾浓度、钠浓度,可降低血液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压积、谷丙转氨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谷氨酰氨转移酶活性、肌酸激酶活性、总胆固醇浓度、氯浓度、镁浓度,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日粮添加硬枝碱蓬可提高卡拉库尔羊的生长性能及抗病能力,增强卡拉库尔羊的运动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呼吸能力、抗应激能力、营养状况及肉质,降低卡拉库尔羊血脂,有效保护卡拉库尔羊肝脏、肾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电针“梁门”“足三里”“三阴交”穴对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大鼠胃窦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及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DGP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10只正常SD大鼠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造模成功后选取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胃复安组,每组10只。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并连续8周不规则喂养高糖高脂饲料方法制备DGP模型,每周测量血糖、尿糖值,记录症状积分。电针组大鼠取穴“梁门”“足三里”“三阴交”,胃复安组予1.7%胃复安药液灌胃(1 mL/100 g)。治疗结束后,ELISA法检测IGF-1及EGF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糖、尿糖值和症状积分显著升高(P<0.01),胃窦部IGF-1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EGF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电针组和胃复安组大鼠尿糖值、症状积分、胃窦部IGF-1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EGF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电针组大鼠血糖明显降低(P<0.05),胃复安组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电针组与胃复安组大鼠比较,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电针“梁门”“足三里”“三阴交”穴能够降低DGP大鼠血糖、尿糖值,改善DGP大鼠症状,其机制可能与电针调控胃窦组织中IGF-1与EGF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日粮添加巨大芽孢杆菌1259对产蛋后期蛋鸡蛋壳品质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65周龄海兰褐商品蛋鸡2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设对照组(基础饲粮)及试验组(基础日粮添加2×106 cfu/g巨大芽孢杆菌1259)。试验期4周,每天统计产蛋数,计算破蛋率;每10d于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20枚鸡蛋测定蛋壳品质、元素组成和血液生化等指标。结果显示:1)巨大芽孢杆菌组破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蛋壳强度和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破蛋率随蛋鸡日龄增加显著提高(P0.05);2)巨大芽孢杆菌组蛋壳碳、氮元素相对重量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氧、镁、磷、钙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巨大芽孢杆菌组血清碳酸酐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血钙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磷差异不显著(P0.05);4)巨大芽孢杆菌显著改善了蛋壳晶体的微观结构,减少蛋壳表面裂纹。日粮添加巨大芽孢杆菌1259可以有效地改善产蛋后期蛋鸡蛋壳品质。  相似文献   

18.
金针菇菇脚对肉鸡盲肠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金针菇菇脚(Flammulina velutipes stembase,FVS)对肉鸡盲肠菌群及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用1d健康AA肉鸡27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5个处理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基础日粮)、抗生素阳性对照组(基础日粮+5mg/kg黄霉素)和3个FVS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4%和6%FVS)。在21和42d,每个重复选择3只屠宰,无菌采集盲肠内容物,提取细菌基因组总DNA,PCR扩增16srDNA V3区,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DGGE)及条带的克隆测序分析盲肠细菌群的变化,同时采用聚类分析分析各试验组的多样性和相似性。用气相色谱仪检测盲肠中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结果表明:1)与空白组相比,21和42d各FVS添加组条带数均高于空白组,且6%FVS添加组条带数显著升高(P0.05);2)与空白组相比,21和42d各FVS添加组聚类在一起,相似性系数均较高;3)21和42d,共性条带盲肠优势细菌主要是扭链胃球菌[Ruminococcus]torques、厌氧发酵产氢细菌Acetanaerobacterium elongatum、甲酸芽殖菌Gemmiger formicilis、热产琥珀酸梭菌[Clostridium]thermosuccinogenes、拟杆菌属Bacteroides sp.;而特异性条带主要是产丁酸菌Oscillibacter ruminantium、柔嫩梭菌[Clostridium]leptum、Stomatobaculum longum、解多糖梭菌[Clostridium]polysaccharolyticum、产乙醇杆菌Ethanoligenens harbinense strain YUAN-3、产丁酸盐罗氏菌Roseburia hominis、解纤维素梭菌[Clostridium]cellulolyticum strain、乳酸发酵梭菌[Clostridium]lactatifermentans等。4)与空白组相比,21和42d6%FVS添加组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提示:在肉鸡日粮中添加FVS可显著提高肉鸡盲肠菌群多样性,FVS可被有效利用产生降解多糖、纤维素和产酸的细菌,显著提高了短链脂肪酸的量,改善肠道菌的繁殖环境,改善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结构,促进肉鸡健康生长。其中以6%FVS添加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健脾按摩法配合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2012年3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113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5例)、单纯推拿组(38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单纯推拿组采取健脾按摩法,观察组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联合健脾按摩法,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大便次数与大便性状症状积分、IL-6、IL-17、IgA、治愈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与单纯推拿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2.5%、100.0%,高于对照组与单纯推拿组(均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IL-6、IL-17及IgA水平差异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症候评分、IL-6、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与单纯推拿组,IgA高于对照组与单纯推拿组(均P<0.05)。结论 健脾按摩法配合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可调理胃肠菌群,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改善症状与机体消化功能与免疫功能,安全性与患儿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20.
研究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对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生长、消化酶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把初始菌浓度为10×109cfu/g的凝结芽孢杆菌的粉末制剂分别以0、0.1%、0.5%和1.0%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初始体重为(18.95±0.27)g的尖吻鲈,尖吻鲈养于0.5m3的玻璃纤维桶中,每桶20尾,每组饲料3个平行,养殖时间50d。尖吻鲈的生长在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在0.5%组最大,分别比对照组增加9.54%和4.01%。凝结芽孢杆菌对尖吻鲈的肠和幽门垂消化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胃淀粉酶在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蛋白酶在0.5%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凝结芽孢杆菌对尖吻鲈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可以影响其肝蛋白酶和胃淀粉酶的活性,而对其血清免疫酶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