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攀  钱宇珊  王佩玲  吕新 《新疆农业科学》2018,55(12):2288-2295
【目的】解决棉田复杂背景下棉花叶部病害快速识别问题,为提出一种快速提取棉花植株和分割棉花叶片的方法。【方法】通过棉花植株的RGB颜色特征将植株与土壤进行分离,结合形态学处理技术和彩色分割方法,将植株的茎秆去除,保留棉花叶片部分;分别使用广度搜索分割算法、分水岭分割算法和轮廓搜索分割算法,对棉花叶片图像进行分割提取。【结果】基于广度搜索的分割算法将叶片轮廓搜索出来与原图融合分离出叶片,该算法对于图像结构简单的情况分割效果较好,通过对应的drawContours函数将每个轮廓画出,再与原图定位,将叶片的完整信息也轮廓结合,实现叶片的分离。【结论】基于距离变换的分水岭分割算法存在过分割问题,基于广度搜索分割算法与边缘检测结合对于叶片结构清楚图像分割效果显著,与轮廓搜索算法相比,后者的适用性更广,提取的轮廓层次结构也清楚,分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复杂背景下油茶果采收机重叠果实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果机械化振动采摘技术关键在于振动点选取,判断振动点选取取决于果实生长密度测算和分布估计.然而自然环境下重叠果实的识别对判定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凸壳识别的分割边界优化方法,提升重叠油茶果识别与分割准确度.该方法先将原始图像转换颜色空间,经过阈值分割和形态学处理获得重叠果实的凹区域,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Harris角点检测得到区域的特征点集,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欧式距离方法分析特征点距离关系得到分割路径,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分割后的目标区域进行拟合重建得到果实轮廓.对比重建的果实轮廓与真实分布图像,该方法的平均定位误差为8.6%,比Hough方法低5.1%;平均耗时为0.52 s,比Hough方法低0.12 s.结果 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重叠油茶果实识别与分割问题,为采摘装置的振动点选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自然环境下重叠果实的精准识别是智能采摘面临的难题之一。本研究针对无遮挡重叠柑橘,提出了一种基于凹区域简化和距离分析的果实分割与重建方法。该方法提取、分割果实轮廓凹区域,对其进行多边形简化,利用角点检测提取多边形顶点,通过分析各顶点到轮廓凸壳曲线的距离确定轮廓分割点,采用最小二乘圆拟合方法对分割后的轮廓进行重建。结果表明,基于凹区域简化和距离分析的无遮挡重叠柑橘重建轮廓的平均误差为3.12%,不重合度为4.55%,时间为0.291 s,优于RANSAC算法和Hough变换算法,能够满足自然环境下无遮挡重叠果实的智能识别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解决重叠叶片目标边缘修复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M算法的改进型BP神经网络对叶片重叠部分边缘进行预测重建的方法。首先使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去除叶片的叶柄部分,采用链码差算法精确提取角点,用相关分割准则分割重叠目标;得到目标区域边界点到图像质心的距离和角度,然后利用基于L-M算法的改进型BP神经网络,通过角度预测遮挡重叠部分图像质心到边缘点的距离。最后将预测的距离值转换到图像坐标,得到重建的边缘。通过实验,该方法在保证叶片基本形状下,重建边缘后叶片面积误差可在10%以下,边缘预测效果较好,实验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该方法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测定重叠叶片面积,对重叠叶片边缘重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出一种复杂环境下以天空为背景的果树行间可行驶区域识别算法,以便农业机器人导航系统中工作路径的提取。【方法】通过蓝色分量(B分量)进行树冠和背景天空的分离,改进Otsu算法实现更好的分割效果,形态学处理后根据树顶分布规律,进行动态阈值“V形”感兴趣区域寻找及特征点提取,使用泰尔-森稳健回归剔除干扰点后,使用随机采样一致性(Random sample consensus,RANSAC)算法进行拟合,得到树顶处直线,通过斜率变换关系得到可行驶区域边缘直线斜率,利用剔除后特征点信息和剔除阈值获得关键点坐标,以斜率为约束条件,代入关键点,得到可行驶区域边缘直线方程,并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以此实现可行驶区域识别。【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本文双重稳健回归算法较泰尔-森算法和RANSAC算法平均偏差角度分别减小了8.28%和9.88%,标准差分别减少了6.25%和22.89%,准确率分别提高了4.64%和10.49%。【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农业机器人在大多数标准化果园复杂环境中的可行驶区域识别和路径提取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叶幕微气候因子对文冠果枝条生长发育和光合同化能力的影响,为文冠果树体的整形修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山东东营选择20株6年生文冠果树,调查其冠层内东西南北4个方向,每方向上层和下层、外侧和内侧4个区域,共16个小区域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微气候因子,再分别测定各区域文冠果枝叶量及叶片光合色素、光合产物和氮含量,并将其与微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文冠果叶幕内不同区域温度和湿度均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区域光照强度差异显著,除北向上层外侧光照强度略低于下层外侧外,其余各方向均有上层外侧最高、下层内侧最低的现象,两区域差异达260.0%。树冠东、南方向1年生枝条数量、长度、基径均大于西、北方向;树冠上层1年生枝条数量少于下层,而上层1年生枝条长度、基径均大于下层;树冠外侧新枝数量和叶片数量均多于内侧,下层叶片数量多于上层,但上下层新枝数量无明显差异。5月为树冠内新枝数量和叶面积增长最快的时段,树冠上层新枝数量和叶面积增长快且明显大于下层,与光照强度增长规律一致。树冠内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西、北方向高于东、南方向的规律;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碳氮比均有外侧大于内侧,东、南方向大于西、北方向,且东、南方向各区域差异较大的规律。光照与文冠果树冠枝、叶生长指标和叶片生理指标相关性较大,且与多数树体枝、叶生长指标和叶片生理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光合色素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适当对东、南方向和上层、外侧的枝条加以疏除,可以增强透光性,能使树体生长更为均匀,为文冠果产量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提高复杂背景下目标树叶分割算法的运行效率和准确性,在超绿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模糊C聚类算法提高分割的运行效率,利用凸包填充法提高分割的准确性。首先利用超绿算法去除复杂背景中的非绿色部分,然后利用模糊C聚类算法去除与目标树叶颜色差异较大的绿色背景,而对于颜色差异较小的绿色背景,则先利用底帽变换得到目标树叶的边缘信息,再通过腐蚀和比较连通区域的大小进行去除。采用凸包填充法对目标树叶的边缘缺口进行补缺可以提高分割的准确性,从而降低错分率。超绿算法结合模糊C聚类算法可提高分割的运行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与原有算法对比,错分率平均降低了1.05%,分割效率平均提高了13.82%。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边缘检测问题是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农作物检测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分析已有边缘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将图像区域最小外接矩形算法、中值滤波、Canny算子和闭运算有机结合,提出一种基于多策略融合技术的水稻叶片边缘检测算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单叶片、背景为白板的叶片、背景为土壤的叶片、重叠叶片等不同特征的图像,有效地获取连续、光滑的水稻叶片边缘,表明该算法具有高效、准确和鲁棒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细胞分割方法,对于淋巴结这样有着复杂背景的显微图像处理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基于相似度的自动种子像素选取、基于分水岭的图像分割及模糊C均值区域合并和基于凹点搜索的重叠粘连细胞切分,研究了淋巴结的分割处理,取得了良好的分割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四级daubechies 5('db5')小波分解提取自然光温室中草莓叶片图像边缘的新算法。该算法对不同尺度的重建图像采用不同的分割和运算方法,以去除叶片目标边缘的外部背景和内部纹理干扰。这种方法有两个优势:一是从不同的尺度空间来获取相应映射区域的重建图像,可以为相应的各层空间区域提供不同的图像抽象特征。另一方面,在某个尺度空间中特定映射区域的某些图像特征难以获得,而其它尺度空间中特定映射区域的这种特征则容易得到。在本文中对不同尺度重建的图像处理时,主要采用Otsu阈值分割获得不同尺度重建图像得到相应空间位置的二值图像区域,并用canny分割不同尺度相应映射区域的重建图像获取相应空间位置的准确梯度的边缘,并通过不同尺度空间相应映射区域的两种分割的综合,得到精确完整的叶片边缘。但是由于草莓叶片图像各自不尽相同,自然光温室的光辐射和反射环境下叶片图像的局部非均匀照度,导致canny边缘提取会产生大量非叶片边缘的伪边缘,所以必须对在不同尺度之间相应的空间映射区域内的重建图像,进行分割处理和边缘提取处理,对其结果进行跨尺度的形态学和逻辑运算,用以避免叶片图像的canny伪边缘造成叶片的内部分割不完整碎片和叶片内部区域与叶片外部区域的粘连。为此,本研究将尺度重建叶片图像的canny伪边缘分为三类。第一类canny伪边缘是第一层小波分解重建的叶片图像边缘外部区域的canny伪边缘。第二类和第三类canny伪边缘在第三层小波分解重建图像的第一次Otsu分割的前景区域中。这两类映射区域中canny伪边缘都是映射第一层小波分解重建图像的相应空间区域的canny边缘,只是利用了第三层小波分解重建叶片图像的第一次Otsu分割的前景区域,通过分类划分该区域对canny伪边缘进行分类处理。其中第二类canny伪边缘的区域是通过以第三层小波分解重建图像的第一次Otsu分割得到的前景区域作为掩模,对第三层小波分解重建图像进行第二次Otsu分割获得的亮度突出的叶片图像边缘内部前景区域;第三类canny伪边缘的区域同样是通过以第三层小波分解重建图像的第一次Otsu分割得到的前景区域作为掩模,对第三层小波分解重建图像进行第二次Otsu分割获得的叶片图像边缘内部区域内灰度差异明显的背景区域。本文根据多尺度重建图像的区域类别划分,构造了针对这三种不同区域的纹理特征的不同处理方法,得到了完整的、无干扰的精确的叶片canny边缘。最后,对多尺度方法进行了简化,给出了温室草莓叶片自然光的有效分割算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和数据挖掘的有关概念,比较了误用检测与异常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数据挖掘技术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提出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分析了系统的工作流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毒鼠强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毒鼠强是剧毒鼠药,其毒性大约是氟乙酰胺的3~30倍,氰化钾的100倍。毒鼠强的滥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其检测对确定人或动物的中毒原因及中毒抢救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疑为毒鼠强中毒时样品的采集和处理以及毒鼠强的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刘源岗  龙瑞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26-8928
从形态学检测、化学生化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3个方面,对现行的松材线虫的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浅谈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的概念和入侵检测的步骤,重点分析了入侵检测的分类、入侵检测技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介绍了入侵检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城乡居民整体的生活水准都获得了全面提升,更多人转而关注了最根本的 饮食安全。这是由于,饮食安全直接关系着居民本身的健康乃至生命,对此不应当加以忽视。相 比来看,液相色谱法具备独特的技术优势,因此更加适合运用于多种多样的食品检测。未来在实 践中,与液相色谱有关的各项检测手段还会获得改进,因此体现为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6.
无损检测技术在种子质量检验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无损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有别于有损检测方法的高新技术,因具备不破坏被检样品、检测速度更快、少污染、自动化等优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已广泛应用于农牧、食品、化工、石化、制药、烟草等诸多领域,随着我国农作物育种单位的不断扩张、育成品种数目不断剧增,种子质量检验工作也愈发复杂和繁重,无损检测技术就成为目前种子质量检验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本文分别综述了种子质量的几种无损检测方法的技术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相似文献   

17.
植物线虫是农作物的重要病原物之一,对农林作物危害巨大,甚至可造成灾难性的损失。文章介绍了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基于PCR的检测技术、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及其在植物线虫检测方面的应用,为植物线虫快速准确检测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猪肉品质无损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猪肉是我国消费量最大的肉品,其品质关系国民生活质量、营养水平及饮食安全,受到质量管理者和肉制品工业的重视.无损检测技术是猪肉品质检测和监控体系的关键技术.论文介绍了国外近10年来猪肉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情况,包括以肉品声学特性为基础的超声波检测,以光学特性为基础的图像和光谱检测技术,以及电子鼻、核磁共振等技术.研究表明利用上述技术可实现对活猪、猪肉胴体、猪肉脂肪组织等检测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品质指标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同时指出开展实时检测、屠宰与生产加工过程中复杂环境下的在线检测、活体品质与生长状态的检测,以及融合多种无损检测技术实施不同阶段、不同角度全面检测是猪肉品质检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全面介绍了入侵检测技术,并给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方法,对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研究系统进行了评价和介绍,总结了入侵检测技术面临的各种问题,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植原体病害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植原体病害的主要检测方法,即电子显微镜检测法、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法、血清学检测法、核酸杂交检测法、PCR检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