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研究适合贵州喀斯特地区烤烟生产的特制酒糟有机肥用量,通过大田小区分析并比较了不同类型和用量的特制酒糟有机肥措施:常规酒糟有机肥3t·hm~(-2)(CK)、特制酒糟有机肥3 t·hm~(-2)(T1)、特制酒糟有机肥3.6 t·hm~(-2)(T2)、特制酒糟有机肥3.6t·hm~(-2)+钾肥300kg·hm~(-2)(T3)、特制酒糟有机肥1 t·hm~(-2)+化肥2 t·hm~(-2)(T4)对烤烟生态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从烤烟生态来看,T1、T2及T4处理均不同程度增加烤烟株高、茎围及叶面积指标;T1、T2、T3处理的根鲜重、根干重及根体积均较CK有所增加,T4处理的各项根际指标均显著高于CK;T1、T2处理的黑胫病发病率较CK降低49.8%,T1、T3、T4处理的气候斑点病发病率分别较CK降低62.5%、37.5%及25%,T2、T3、T4处理的花叶病均未发现。添加特制酒糟有机肥处理中T4产量最高,达到1623kg·hm~(-2),T2处理为1 434 kg·hm~(-2),T1~T4处理的增产率为10.4%~25.0%;所有试验处理的烟碱、全氮、总糖、还原糖、磷、钾、氯离子含量均处于优质烟叶适宜范围,其中,施用特制酒糟有机肥能降低烟碱、全氮含量,提高磷、钾离子含量,使烤烟内在品质渐趋合理。  相似文献   

2.
生物有机肥对连作压砂田土壤肥力及西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宁夏连作压砂西瓜田土壤肥力和果实品质下降的问题,通过施用生物有机肥改土培肥,提高压砂西瓜产量和品质。本试验以"金城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土壤肥力及压砂西瓜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3 750 kg·hm~(-2)处理0~20 cm土壤pH值为8.39,较CK处理降低1.76%;全盐含量为2.34 g·kg~(-1),较CK处理降低26.18%,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较CK处理提高12.99%;碱解氮含量较CK处理提高56.06%;有效磷含量较CK处理提高71.63%;速效钾含量较CK处理提高28.78%,0~20 cm土壤全氮含量较CK处理提高176.84%;全磷含量较CK处理提高92.53%。随着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土壤酶活性也呈现升高趋势,说明两者存在相关性。施用生物有机肥3 750 kg·hm~(-2)处理下西瓜果实品质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4.69%,较CK处理升高22.62%;有机酸含量为0.051%,较CK处理降低41.38%;维生素C含量达到12.74mg·kg~(-1)。通过比较,生物有机肥3 750 kg·hm~(-2)为最佳施用量,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改善压砂西瓜连作土壤的肥力水平,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压砂西瓜产量及品质,有利于宁夏压砂西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司海丽  纪立东  李磊  勉有明  朱英  刘菊莲  尚红莺  杨洋 《土壤》2022,54(6):1124-1131
【目的】为了探讨生物有机肥长期施用对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土壤化学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明确生物有机肥的最佳施用量及施肥模式。【方法】以田间连续4年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生物有机肥施用量0 t/hm2(CK)、4.5 t/hm2(T1)、9 t/hm2(T2)、13.5 t/hm2(T3)及生物有机肥9 t/hm2配施无机化肥360 kg/hm2(N)(T4)对玉米根系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1)连续四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明显降低土壤pH和全盐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呈递增趋势,且生物有机肥施用9 t/hm2时,增施无机化肥可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14.73%;(2)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AWCD值和土壤微生物种群代谢多样性指均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单施生物有机肥13.5 t/hm2处理下土壤培养192 h时AWCD值为0.84,经Tukey检验分析,Shannon(H)和Mcintosh(U)指数较CK分别增加10.11%和62.67%。(3)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呈递增趋势,各处理分别比CK增加66.78%、59.19%和51.84%;(4)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明显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玉米产值,其中以生物有机肥施用9 t/hm2配施无机化肥360 kg/hm2(N)时,玉米产量和净收入最佳,分别为11499 kg/hm2和8709元/hm2。【结论】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改善宁夏盐碱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生物活性及玉米产量,其中以生物有机肥施用9 t/hm2配施无机化肥360 kg/hm2(N)时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以长三角地区典型土壤类型青紫泥为背景土壤,研究连续7年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和化肥减量条件下水稻产量、氮磷吸收累积特性和氮磷利用效率,并对影响水稻氮磷吸收利用效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纯化肥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水稻产量,其中以处理C4(30 t·hm~(-2)有机肥+1/2常量化肥)增加比例最大,为5.67%。当有机肥单施用量达60 t·hm~(-2)时,水稻产量比纯化肥处理增加5.56%,地上部氮磷累积均高于其它各处理,其中,氮累积尤为明显,增加比例为16.5%~25.4%。有机肥不同用量配合化肥减量施用时水稻地上部氮磷转运量、生理利用效率与纯化肥处理间无明显差异。然而,当单施有机肥用量达60 t·hm~(-2)时,氮转运量明显增加,生理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磷生理利用效率亦有所降低,但不如氮明显。水稻氮磷生理利用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施用有机肥使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特别明显,可能超过利于水稻利用的浓度范围。另外,土壤矿质元素铵态氮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含量过高也与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探明油菜-水稻轮作制田块油菜季单施有机肥,油菜获得最高经济产量时田块有机肥的最佳施用量,为田块两熟制土壤培肥过程中采用有机肥在油菜季一次施用多年利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金华市蒋堂农业科学试验站进行,试验设:油菜、水稻不施肥对照处理(CK);油菜、水稻常规施化肥对照处理(CF);油菜施有机肥15 t/hm~2(T1)、30 t/hm~2(T2)、45 t/hm~2(T3)、60 t/hm~2(T4)、75 t/hm~2(T5),水稻均不施肥。共7个处理。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油菜经济产量最高,为2 300 kg/hm~2,比CK增产185%,比CF增产11.4%,油菜氮、磷、钾养分总吸收量最高,分别为87.2、34.7、146 kg/hm~2,分别比CK增加224%、427%、477%,分别比CF增加10.7%、230%、175%,以经济产量为依据,试验条件下油菜季单施有机肥的最佳施用量为60 t/hm~2;有机肥施用一年后,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均不同程度增加,且有机肥用量达到60 t/hm~2后各肥力值与CK比较均达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先玉1225号为供试品种,以不施有机肥(常规施化肥)为CK,生物有机肥(M1)、羊粪有机肥(M2)、牛粪有机肥(M3),3种有机肥种类,分别设4个有机肥施用量:T1(3 t/hm2)、T2(6 t/hm2)、T3(9 t/hm2)、T4(12t/hm2),研究了其对当季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探索该区不同种类条件下的合理有机肥用量。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耕层土壤物理性质较CK效果最为显著,特别是生物有机肥施用6 t/hm2处理,对土壤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较CK分别增长24.96%、26.47%、66.01%,土壤容重降低10.74%;3种有机肥均能提高耕层土壤养分含量,但提高效果不十分显著;羊粪有机肥能显著改善玉米的农艺性状,提高玉米商品质量;施用低量牛粪有机肥(3 t/hm2)时,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优,分别为14.32 t/hm2、2.14万元/hm2,较CK分别提高48.60%、33.75%。3种有机肥均能改善当季土壤肥力,提高玉米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配合化肥施用3 t/hm2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密度和有机肥对苏北滩涂蓖麻群体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于2013-2015年连续3年在江苏省大丰市金海农场沿海滩涂试验基地进行蓖麻种植密度和有机肥试验,探讨江苏沿海滩涂连续有机肥施用和种植密度对蓖麻群体生长和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设高(18 000株·hm~(-2))、中(15 000株·hm~(-2))、低(12 000株·hm~(-2))3个种植密度与3个有机肥施肥水平(12 000 kg·hm~(-2)、6 000株·hm~(-2)和0 kg·hm~(-2))的田间小区互作试验。在蓖麻各生育期调查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叶面积指数、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穗部性状及籽粒产量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连续3年施用有机肥可明显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中密度下施用12 000 kg·hm~(-2)有机肥使开花期土壤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比不施有机肥处理分别升高47.37%、169.21%、54.65%和13.77%,达到显著水平(P0.05)。有机肥施用增加了中、低密度下蓖麻生长后期叶面积指数与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对群体生长率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得中密度群体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达到高密度水平。中密度群体增施有机肥还促进了干物质在花后生殖器官中所占比重,且单株有效穗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效补偿了密度降低带来的蓖麻群体产量降低,最终中密度处理下施用12 000 kg·hm~(-2)有机肥蓖麻获得最高产量(3 943.77 kg·hm~(-2)),与高密度群体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通过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并增施有机肥能够有效合理地调控蓖麻群体生长,促进干物质的合理分配和转移,实现了保穗增重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以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的沙质潮土为研究对象,选用经无害化处理后的城市污泥产物,通过2013~2015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城市污泥施用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期为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设置单施化肥(CK)、CK+污泥15 t·hm~(-2)(CS1)、CK+污泥30 t·hm~(-2)(CS2)和CK+污泥45 t·hm~(-2)(CS3)共4个处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连续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施用量污泥处理的土壤p H值随施用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SOM)和养分含量如全氮(T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随施用时间的增长呈上升趋势;(2)与CK比较,在2015年玉米季施用污泥各处理的土壤p H值显著降低了0.34~0.83个单位(P0.05),且与污泥施用量呈反比,以高施量污泥45 t·hm~(-2)下降最多;土壤SOM、TN、AP和AK分别显著提高了52.1%~166.9%、77.3%~177.8%、215.7%~486.3%和167.2%~379.0%(P0.05),且与污泥施用量呈正比,以高施量污泥45 t·hm~(-2)效果最显著;(3)试验所用污泥施用量范围内不会造成土壤和植物籽粒重金属污染,能够保持土壤环境健康;(4)与CK比较,施用污泥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氮(MBN)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且与污泥施用量呈正比,并且季节不同也显著影响土壤MBC、MBN含量(P0.05);施用污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MBC/MBN(P0.05),说明施用污泥能够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5)施用污泥,尤其是高施量污泥45 t·hm~(-2),在保证土壤和植物籽粒质量安全下,其土壤培肥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9.
鱼优蛋白是一款纯天然有机肥,其鱼蛋白含量高达40%,海洋氨基酸含量37.8%,有机钾含量18%,适用于各种作物。通过田间试验,分析鱼优蛋白肥料在草莓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草莓坐果后施用鱼优蛋白,可提高草莓叶色值,增加叶绿素含量,加快果实横径、纵径生长速率,从而促进果实膨大,增加产量,还可提高果实糖度,改善品质;随着鱼优蛋白施用量的增加,促进作用增强,其中施用量15 kg/hm~2条件下的效果最好,糖度提高了11.11%,产量增加了12.93%。  相似文献   

10.
有机肥对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施肥(T1)和施用化肥(T2)为对照,比较了农家肥(T3)、胡麻油渣(T4)、肉蛋白生物有机肥(T5)、绿能瑞奇精制有机肥(T6)、金阜丰土壤调理剂(T7)、优质豆粕生物有机肥(T8)、黑珍珠生物有机肥(T9)、爸爱我生物有机肥(T10)、HA有机肥(T11)和益撒803生物有机菌肥(T12)等不同有机肥对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可明显加快胡麻前期的生长速度;有机肥促进胡麻植株中后期的生长发育,现蕾期以后干物质日积累量明显增加,盛花-青果期达到高峰值,日积累量达333.51 mg·株-1·d-1,比T1显著增加20.80%。施用有机肥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T1处理,T4、T8比T2处理分别显著增产9.92%、10.38%。胡麻产量与有效分茎数和单株有效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和0.82。施用有机肥处理的胡麻籽粒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T8处理的亚麻酸含量比T2处理的显著增加了3.78%。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方法,以不施肥(CK)和只施化肥(CK1)为对照,研究了氮肥减施15%、30%和45%且配施三种不同的生物有机肥对芹菜(Apium graveolens)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明确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芹菜生长的促进作用,为当地芹菜高质量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氮肥减30%+"中农绿康绿地康"生物冲施肥(T8)的芹菜株高和茎粗较CK1分别增加了26.5%、27.3%。氮肥减30%+"中农绿康"抗重茬微生态制剂(T2)、氮肥减30%+"兴农精赞"农用微生物菌剂(T5)、氮肥减30%+"中农绿康绿地康"生物冲施肥(T8)处理的产量分别为124 t·hm~(-2)、126 t·hm~(-2)和127 t·hm~(-2),以T8处理的产量最高,比CK1产量显著增加了15.4%。而且,T8处理的硝酸盐含量为78.9 mg·kg~(-1),低于所有施肥处理,较CK1显著降低了73.2%;且T8处理能够明显提升芹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氮肥减量30%并配施生物肥的处理对芹菜的生长和提质增效均有显著的作用,从三种生物肥料的作用效果来看,以"中农绿康绿地康"生物冲施肥的作用效果最佳,适合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2.
《土壤通报》2017,(6):1429-1435
为寻求适宜陕南烟田土壤改良的有机肥施用技术。采用生物炭与菜籽饼互配试验,研究不同碳氮比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以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物炭与菜籽饼配施能有效提高土壤酶活、增加土壤养分,其中T3(生物炭1500 kg hm~(-2)+菜籽饼750 kg hm~(-2))对土壤的综合肥力水平提升效果最佳,T2(生物炭750 kg hm~(-2)+菜籽饼750kg hm~(-2))次之;2、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对土壤综合肥力水平具有较大贡献,能表征土壤肥力;3、生物炭与菜籽饼配施显著降低了烟叶烟碱含量、提高了烟叶钾含量、协调烟叶化学成分,其中以T2的搭配比例施用烟叶品质最佳且经济性状好,较CK(生物炭0 kg hm~(-2)+菜籽饼0 kg hm~(-2))产量提升6.2%,产值增加15.6%,上等烟与上中等烟比例分别提升8.3%和6.8%。综合分析,在陕西安康市旬阳地区推荐生物炭与菜籽饼配比为生物炭750 kg hm~(-2)+菜籽饼750 kg h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有机肥对宁夏枸杞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有机肥对宁夏红寺堡区枸杞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及枸杞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宁杞7号"枸杞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牛粪、羊粪、猪粪、沼液4种有机肥和腐植酸、2种生物有机肥对宁夏红寺堡区枸杞生长发育、生长指标、果实品质、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猪粪有机肥有利于枸杞株高生长达到128.60 cm,牛粪有机肥对枸杞树冠幅的增长效果最明显,有机肥的施用显著增加了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枸杞叶片的光合作用。增施有机肥可以促进果实发育,增产效果明显,各处理较不施肥处理高出72.36~4 352.75 kg/hm~2;而且可以有效改善枸杞果实的品质,羊粪对枸杞百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的增加效果最佳。在石灰性土壤上,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能提升土壤地力,对枸杞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有效提升枸杞叶片的光合作用的进行与产物的积累,并且能有效改善枸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一次性施入花生壳来源生物炭,研究其对土壤改良、蔬菜生长、蔬菜品质影响及其作用的持续效应,为土壤改良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生物炭用量设置0、2.5、5、10 t·hm~(-2)4个水平,2014~2016年共进行16个月多茬上海青、油麦菜和生菜3种蔬菜轮作的田间试验,在各茬蔬菜收获时测定产量,并采集蔬菜样品测定可溶性糖、硝酸盐及Vc含量,同时采集各小区土壤样品测定pH值、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有机碳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用量花生壳生物炭可提高土壤pH值0.1~0.8单位,提高土壤有机碳1.4%~31.4%,使蔬菜增产6.2%~96.5%;但对蔬菜可溶性糖、硝酸盐及Vc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花生壳生物炭对前两茬蔬菜收获时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具有显著提高作用,对以后各茬蔬菜收获时的土壤速效钾、所有茬次蔬菜收获时的土壤碱解氮及有效磷含量均没有明显影响。与对照处理相比,5 t·hm~(-2)花生壳生物炭施用效果最好,可提高土壤pH值0.3~0.8单位,提升土壤有机碳4.6%~19.0%,增产蔬菜7.9%~96.5%。连续种植多茬蔬菜后,5 t·hm~(-2)花生壳生物炭处理的土壤pH值仍然比对照处理提高16.9%、土壤有机碳提升8.5%,蔬菜产量增加18.7%。因此,一次性施用适量花生壳生物炭在16个月内对连续多茬蔬菜试验具有持续增产和改土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谷壳源生物炭不同施用量对水稻田控酸和钝化土壤重金属镉活性的短期效应,本研究设置了谷壳源生物炭6个不同用量处理,分析测定土壤pH、水稻产量、土壤有效态镉含量、水稻植株茎和穗中的镉含量和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生物炭能有效提高土壤pH,提高了0.15~1.04个单位;当生物炭施用量为80 t·hm–2时,对提高土壤pH效果更显著。施用生物炭能有效提高土壤的综合肥力,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在生物炭施用量超过40 t·hm–2后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8.62%~14.2%、19.6%~28.3%和11.9%~21.5%;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在生物炭施用量≥20 t·hm–2时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34.6%~115%、70.9%~394%和29.3%~118%;当生物炭施用量超过20 t·hm–2时,水解性氮含量显著降低,降幅为11.4%~22.1%。施用生物炭能有效降低土壤中的有效态镉及水稻植株茎、穗中的镉含量,当生物炭施用量≥20 t·hm–2时,降幅...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对鲜食玉米生长及肥料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鲜食玉米生长指标、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土壤酶活性以及肥料农学利用率等指标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用任何肥料),T1(常规化肥用量+普通有机肥),T2(常规化肥用量+生物有机肥),T3(化肥减施30%+生物有机肥),T4(化肥减施30%+生物有机肥+氨基酸叶面肥)。结果表明:(1)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玉米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及土壤酶活性均呈增加趋势;(2)常规化肥用量条件下,生物有机肥处理(T2)与普通有机肥处理(T1)相比,玉米株高、茎粗、SPAD值分别增加了11.91%、5.07%、5.25%;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Vc含量分别增加了5.39%、6.48%和16.62%;玉米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增加了3.44%、4.22%和16.19%;(3)化肥减量条件下,T4处理较T3处理,玉米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16.26%、14.05%和23.82%,叶片胞间CO_2浓度显著降低41.05%;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71.10%、146.25%和146.25%。综上所述,在化肥减施条件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和氨基酸叶面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促进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增加、提高肥料农学利用率,值得在田间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黑垆土施肥的作物累积产量及土壤肥力贡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肥的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贡献是评价施肥是否科学的关键参数,为了给黄土高原黑垆土区施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通过设置在黄土高原黑垆上的长期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施肥的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贡献。试验设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配施(NP)、秸秆与氮磷配施(SNP)、单施有机肥(M)和有机肥与氮磷配施(MNP)6个处理。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玉米和小麦累积产量与种植年限显著正相关。MNP、SNP、NP、M4处理玉米年均产量分别为8 856、7 089、7 226、7 043 kg·hm~(-2),小麦年均产量分别为4 916、3 747、4 132、3868kg·hm~(-2),均显著高于对照(CK)。SNP、M和MNP处理玉米和小麦产量与NP处理相近或高于NP处理。氮肥、磷肥的作物累积产量贡献量与种植年限分别呈二次凹函数和凸函数关系。氮磷配施(NP)、秸秆还田的作物累积产量贡献量则与种植年限显著正相关,其年均玉米产量贡献量分别为3408、2191kg·hm~(-2),小麦产量贡献量分别为429、206kg·hm~(-2)。长期施用有机肥及秸秆还田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长期施磷肥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而长期施用有机肥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总体而言,黄土高原黑垆土区长期平衡施用化肥、施用有机肥、秸秆与化肥配合施用及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均可增加作物产量,提升土壤肥力质量,适宜化肥施用量为N 90kg·hm~(-2)、P_2O_5 75 kg·hm~(-2),秸秆还田可隔年施磷。  相似文献   

18.
有机肥施用对红地球葡萄产量、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明确有机肥施用对河北葡萄主产区高产优质红地球葡萄产量、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为葡萄种植合理施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葡萄试验示范基地13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进行为期4年的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农民传统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9 t/hm^2 (M)、有机肥7.5 t/hm^2+化肥(M1NPK)、有机肥15 t/hm^2+化肥(M2NPK)、有机肥45 t/hm^2+化肥(M3NPK),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葡萄产量、品质、重金属含量及果园土壤中硝态氮、微生物量碳和氮、重金属含量,并对葡萄园土壤重金属累积达到限量所需年限进行推算。【结果】施用有机肥处理葡萄产量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NPK),其中以中量有机肥+化肥处理(M2NPK)的产量最高,4年(2010-2013)平均产量为21503kg/hm^2,较农民传统施肥(CK)提高了14%;施用有机肥处理葡萄Vc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各处理间葡萄百粒重、pH、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固酸比差异不显著。收获后M2NPK处理0-20 cm和20-4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下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高于CK。连续4年施用有机肥后,葡萄果实及果园土壤的重金属含量(Cr、Cd、As、Pb、Hg、Cu、Zn)均未超标,但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葡萄及土壤中的重金属分别呈现线性和二次函数累积趋势。M3NPK处理土壤重金属含量较其他施用有机肥处理提前累积到限量水平。【结论】中量有机肥+化肥(M2NPK)处理葡萄的产量最高,品质最佳,而且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在各土层的累积,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且葡萄果实和果园土壤重金属含量未超标。高量有机肥处理不会进一步提高红地球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但快速增加果园土壤重金属累积。  相似文献   

19.
不同有机培肥模式下双季稻田碳汇效应与收益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基于1981年开展的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种类、用量和施用方式对稻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系统碳固定与净碳汇的影响,并对各处理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为实现农业低碳、高值、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所选取的有机肥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早稻施用绿肥紫云英15 t·hm-2,晚稻不施有机肥(M1);早稻施用两倍绿肥紫云英30 t·hm-2,晚稻不施有机肥(M2);早稻施用绿肥紫云英15 t·hm-2和猪粪15 t·hm-2,晚稻不施有机肥(M3);早稻施用绿肥紫云英15 t·hm-2+晚稻施用猪粪15 t·hm-2和冬季稻草覆盖4 500 kg·hm-2(M4);长期施用化肥(NPK)等5个处理。每5年于晚稻收获后采集土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并测定每年的早晚季水稻产量与生物量,用于估算系统收益与碳收支(5年平均)。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增幅为30.88%~96.52%,且随着施肥年限的增加,M4处理增产作用最大。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红壤稻田土壤固碳能力,且有机肥用量增加系统土壤固碳能力增强,M2、M3、M4处理土壤固碳量显著高于M1、NPK和CK处理;稻田植株固碳量也显著提高(P0.05),M4和M3最高,双季稻植株固碳量为6.76~8.83 t(C)·hm~(-2)·a~(-1)。长期施用有机肥下稻田系统净碳汇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M1、M2、M3、M4、NPK)系统净碳汇增加1.43~3.93 t(C)·hm~(-2)·a~(-1),系统碳汇效应显著(P0.05)。同一处理不同施肥年限由生产活动所引起的碳排放量保持不变,系统净碳汇量差异主要表现在系统固碳量上,其变化趋势与水稻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了化肥投入,稻田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显著增加(P0.05),并以M4处理最高,达25 683.7$·hm~(-2)·a~(-1)。综上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双季稻田碳汇效应与经济效益(P0.05),绿肥紫云英与猪粪和秸秆配施稻田生态系统碳汇效益与经济效益较单施绿肥紫云英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麦秸、菌渣和稻壳还田对日光温室番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麦秸、菌渣和稻壳还田对日光温室番茄品质、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金棚8号为试验材料,设7个还田处理:T1(稻壳)、T2(麦秸)、T3(菌渣)、T4(稻壳+麦秸)、T5(麦秸+菌渣)、T6(菌渣+稻壳),空白为对照(CK)。结果表明,还田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番茄果实Vc含量(T5除外),其中T2和T6的Vc含量较高,分别为1.51 mg·kg~(-1)FW和1.48 mg·kg~(-1)FW。各处理组果实番茄红素含量为122.35~169.79 mg·kg~(-1)FW,较CK增加15.50%~60.29%,且处理间差异显著。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与Vc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T2最高,T6次之,分别较CK增加41.90%和38.10%。此外,还田可有效降低果实有机酸含量,改善果实品质,有机酸含量以T5最低,为0.25%FW;T2和T5的糖酸比分别为8.28和8.64,口感较佳。与CK相比,产量以T5最高,达106 131.97 kg·hm~(-2),其次是T6(104 065.20 kg·hm~(-2)),较CK分别增产6.51%和4.44%。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67.69~209.71、78.01~86.25和206.25~348.27 mg·kg~(-1)。综合考虑品质、产量指标,以T6较为适宜。本研究结果为设施番茄优质高产和农业废弃物科学还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