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河北青县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种群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15株河北青县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形态学特征、分子类群及在不同寄主上致病力分化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研究.由16对ISSR随机引物对15株供试菌株进行ISSR标记分析,得到92个多态性位点,所有菌株划分为2个分子类群,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82.结合形态特征的比...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不同地区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种内分化,能够准确地鉴定该病菌,以服务于黄瓜抗病育种,对2007-2014年采集的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多主棒孢经单孢纯化获得34个菌株。利用公开发表的特异性引物CCF/CCR对其进行了PCR分子鉴定,结果表明:34个菌株均扩增得到了预期272 bp的特异片段,说明均为多主棒孢菌。应用真菌核糖体rDNA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分别扩增各个菌株的r 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经测序并比对分析,34个菌株均扩增得到了559 bp的特异片段,其中32个从黄瓜上分离的多主棒孢病菌菌株碱基序列完全一致,2个从番茄上分离的菌株碱基序列完全一致,二者的差异在于2个SNP位点T-C、G-A的突变,二者相似度为99.64%。说明,多主棒孢菌属种间的ITS区序列高度保守,利用ITS序列分析方法可以为多主棒孢菌的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依据,可以区分出黄瓜和番茄寄主上的多主棒孢菌。  相似文献   

3.
为培育抗棒孢叶斑病的黄瓜种质,引进国内外黄瓜种质68份,通过成株期自然感染黄瓜棒孢叶斑病的方法,调查黄瓜种质的生长势、性型、叶色、瓜皮色及棒孢叶斑病病情指数,研究分析不同黄瓜种质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及抗性分布频率。结果表明:68份黄瓜种质中,高抗种质10份,占14.71%;抗病种质占10.29%;中抗种质占11.76%;感病种质占29.41%;高感种质占33.82%。进一步分析黄瓜种质的抗性分布频率,欧洲温室型黄瓜较华南型和华北型黄瓜抗病,生长势越弱,越抗棒孢叶斑病,强雌黄瓜较雌雄同株黄瓜抗棒孢叶斑病,叶片深绿和绿的黄瓜较叶片黄绿的黄瓜抗棒孢叶斑病,瓜皮白绿的黄瓜较绿和浅绿的黄瓜更抗棒孢叶斑病。  相似文献   

4.
<正>黄瓜靶斑病也叫棒孢叶斑病、"黄点病"等,是一种真菌病害。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的不断发展,病情逐年加重,已成为保护地黄瓜生产的重要叶部病害,并且可能对番茄等多种蔬菜造成为害。在严重时发病情况下,落叶率可达90%,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发病原因:黄瓜靶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多主棒孢霉菌(图1)引起。多主棒孢霉可以随种子,包括嫁接南瓜种子传播,但更多的是以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滴飞溅传播,在温暖、高湿的条件下引发黄瓜靶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当前新疆北部棉区黄萎病菌菌系变异和致病力分析情况。【方法】从新疆北部植棉区获得17个棉花黄萎病菌单孢菌系,对其培养特性、致病型、致病力以及ISSR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供试17个菌株全部为菌核型,其中落叶型菌系(Defoliating type,D型)有13个,占76.5%;非落叶型菌系(Non-defoliating type,ND型)有4个,占23.5%;D型平均病指(58.72)略高于ND型平均病指(52.7)。在泗棉3号上D型平均病指高于ND型,而在奥3503上D型平均致病力低于ND型。供试菌株按强、中、弱三个致病力类型划分,分别占94.12%、5.88%和0%。ISSR遗传分化与致病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大部分的D型和ND型处于各自不同分支。研究结果还发现,同一地块分离的菌株xj13-3(1)、xj13-3(2)和xj13-3(3)虽同为D型,但ISSR标记可将3个菌株分到不同的亚群上。【结论】试验结果表明了新疆北部棉花黄萎病菌遗传变异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贵州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贵州省采集的烟叶进行病原菌分离与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得到两个代表菌株YC1002和YC1104,通过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将其鉴定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胡萝卜琼脂培养基(CA)上生长最快,在燕麦琼脂培养基(OA)上产孢量最多,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宜pH 6,菌丝致死温度为52℃ 10 min,光照对菌落生长影响不大.最适碳源为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甘氨酸和苏氨酸.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要:采用寄主选择压力下得到的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致病力分化测定,同时比较其在温度、pH值、碳源、氮源利用和光照等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经继代培养得到的菌株存在致病性差异,并且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斑,病斑大小、形状存在差异,说明经继代培养得到的菌株有致病性分化现象。不同致病类型的菌株的菌落形态、最适碳氮源、最适pH值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番茄灰霉病菌种类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单孢分离的方法从山东省11个地区的番茄病害标本上分离获得66个灰霉病菌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5.8S rDNA-ITS序列分析,该66个菌株均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通过序列比对,该66个菌株的ITS序列属于两种类型,并且两种ITS序列只有单碱基差异。利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标记技术对66个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获得24个ISSR分子标记,其中58.33%的片段具有多态性,该结果表明菌株种群间遗传多样性不丰富。UPGMA聚类分析将66个菌株划分成4个遗传聚类群,遗传聚类群的菌株组成表明遗传群组的划分与菌株的种类和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与ISSR遗传分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从河北省17个主要植棉县采集棉花黄萎病株,分离获得52个黄萎病菌单孢菌系,对其培养特性、致病性和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菌系培养性状研究表明,在采集的52个菌系中,菌核型菌系最多,其次是菌丝型,最少的是中间型,3种类型菌系分别占总菌系的51.9%,38.5%和9.6%。利用7个抗、感不同的鉴别寄主在光、温、湿可控的生长室鉴定了病菌的致病性,供试菌系可分为致病力强、中、弱3种类型(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占供试菌系的51.9%,21.2%和26.9%。在供试菌系中存在比落叶型菌系致病力还要强的非落叶型菌系。基于病情指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棉花黄萎病菌系存在明显致病力分化,但与地理来源无关。菌核型菌系和中间型菌系多表现为强致病力或中等致病力,而菌丝型菌系的致病力变化较大。在136个ISSR标记中,80个属于多态性标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58.8%。基于ISSR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棉花黄萎病菌的遗传分化较小,并且遗传分化与地理来源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黄瓜棒孢菌叶斑病在辽宁省黄瓜主产区为常发性病害。据全省各有关蔬菜测报点调查,今年该省黄瓜棒孢菌叶斑病总体为中等程度发生,部分生长郁闭、长势良好的地块重发生,发生面积40万亩,发生地区主要包括沈阳、大连、辽阳、鞍山、抚顺、锦州和朝阳地区。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丰香草莓种子辐射诱变后培育的植株性状遗传变异程度,本研究用3种剂量梯度的γ射线(~(60)Co)对丰香草莓的种子进行辐射诱变处理,并筛选合适的ISSR引物进行辐射效果及辐射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筛选出的4个ISSR引物可用于草莓辐照选育后的遗传变异分析;4条引物共扩增出31条条带,其中24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达79.14%。(2)3个辐照群体的遗传相似均在96%以上,高于与未辐射处理对照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辐照群体间的基因多样度、分化指数以及分子方差变异分析结果均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是由辐照引起的。(3)对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表明辐照群体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变异;Shannon's信息指数及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高剂量辐照的遗传多样性也相对高。  相似文献   

12.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性分化及几种鉴定技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洪海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338-334
本研究从我国20余个主栽玉米品种和20个骨干自交系中筛选鉴别寄主,并辅助采用RAPD和同工酶电泳的遗传和生理生化分析,对现阶段我国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现状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自交系沈135、78599-1、 Mo17、477、C8605、E28、7922和黄早4具有较强的鉴别特性,通过8个鉴别寄主将采自我国玉米产区的23株弯孢叶斑病菌分为6个致病类型,其中类型A致病性强、分布广,为优势致病类群;类型D主要分布在我国零星发生的地区,为弱致病类群。不同方法鉴定的结果具有相关性,特别是对那些致病性分化明显、致病性强的菌株三种鉴定方法鉴定结果关系密切,都能对应地划分在同一个组里。  相似文献   

13.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的RAPD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60条随机引物中选择12对组合,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共扩增出128条遗传标记.根据这些标记使用Statistic统计软件对菌株之间相互关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最高相似系数是为87%,最低为47%.22个供试菌株在连锁距离0.4范围内全部聚在一起,树状图上的菌株可分成5~6组.a组包括:98-36、98-25、98-17、98-07、98-01和98-28 6个菌株,是遗传基础最接近的一组.  相似文献   

14.
应用鉴别寄主鉴定技术对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丝黑穗病菌的致病性情况进行了鉴定,共划分为4个不同的致病类型,其中黑龙江省玉米丝黑穗病菌致病性较强,发病率为29.34%,辽宁省玉米丝黑穗病菌致病性较强,发病率为18.00%,说明玉米丝黑穗病菌的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应用RAPD技术对4个省区玉米丝黑穗病菌的生理分化进行了分析,不同菌株的相似系数在0.40~0.64之间,在0.58的相似系数水平上共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505号和506号菌株相似性最大,相似系数达到0.64;504号和507号菌株相似性最小,相似系数达到0.40,说明丝黑穗病菌存在着丰富的生理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黄瓜尖孢镰刀菌的营养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研究黄瓜尖孢镰刀菌生长对营养的需求及不同生长阶段的产孢差异,同时筛选一种最适产生小型分生孢子的培养基,为菌株小型分子孢子的收集及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Bilai's培.养基和VBC培养基为基础设计了6种培养基配方,分别为全糖型、淀粉型、低糖型、尿素型、低氮型和VBC型,运用方差分析及聚分析研究了黄瓜尖孢镰刀菌菌落生长与产孢的营养需求及其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差异;[结果]研究表明培养基类型对菌株的菌落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但是对分生孢子产量影响差异很大,不同类型培养上产孢量在(1.25~14.60)×106cfu/ml之间.全糖型培养基对菌株小型分生孢子的产生最有利,对大型分生孢子的产生最不利,而VBC型培养基则相反;[结论]促进尖孢镰刀菌小型分生孢子产生的最佳培养基为全糖型培养基,最大产孢量发生在培养11d.  相似文献   

16.
分析评价肺形侧耳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农艺性状,为肺形侧耳种质资源分类鉴定及遗传育种等提供理论参考。结合拮抗试验、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农艺性状评价等方法,综合分析10个不同来源、产量较高的肺形侧耳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0个供试肺形侧耳菌株遗传相似水平为0.63~0.92,其中以PL7和PL8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说明两者亲缘关系最近;其余各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较低,亲缘关系较远。当相似系数为0.69时,10株肺形侧耳菌株可以分为3个类群;供试菌株在苹果木屑和玉米芯基质上的生物学转化率为75.64%~88.21%,农艺性状存在较大差异,菌盖颜色包括黄白、灰色、白+褐、淡黄、褐色、深灰色6种,菌柄分为细长、中粗、粗长3类。结合ISSR分子标记技术、拮抗对峙试验和农艺性状评价等方法可以准确对供试肺形侧耳菌株进行遗传差异鉴定,表明供试肺形侧耳菌株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差异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棉花黄萎病菌的培养特性及致病力分化监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2008年来自江苏的37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进行了培养特性及致病性分化监测。根据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时形成微菌核的多少,菌株可分为3种培养类型,其中菌核型占54.1%,菌丝型占24.3%,中间型占21.6%。菌核型上升成为主要的培养类型,并且出现了初分离培养时,菌落特征为完全黑色微菌核的菌膜菌核型菌株。采用特异性引物(D-1/D-2和ND-1/ND-2)PCR检测菌株的致病类型,结果落叶型菌株占83.8%,非落叶型菌株占16.2%,显示目前江苏省棉花黄萎病菌以落叶型菌株为主,并且在每个植棉市都有分布。苗期致病力测定表明江苏省棉花黄萎病菌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其中致病力强的菌株占27.0%,中等的占40.5%,弱的占32.4%,并且在落叶型和非落叶型群体中都存在致病力强、中、弱的菌株。  相似文献   

18.
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ISSR技术对46份黄瓜材料分析,结果表明,8个ISSR引物在46份黄瓜种质中共扩增出42条带,多态性带的比例为85.71%.由Jaccard方法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可知,这些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范围是0.3030~0.8750,其中23(ZN1)和42(四川寸金子)的遗传距离最小(0.3030),其遗传距离最远,34(Edipse)与43(杨泾黄瓜)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0.8750),其遗传距离最近.由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若以相似性系数为0.52为阈值时,可将46份黄瓜品种聚为两类,一类以较强的雌性表现为特征,另一类则多表现为普通性型.若以0.54的相似系数为阈值,46份黄瓜材料可以被分为四大类,虽然不能完全按照生态型将现有黄瓜资源完全聚类,但总体而言,来自于同一生态型的多数资源可以聚在不同的类或亚类中.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黑龙江省侵染马铃薯的早疫病菌菌株的遗传特性,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来自黑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不同地点的67株早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5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53个条带,多态性位点占75.4%;用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3个条带,多态性位点占88.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RAPD和ISSR分子标记均可将供试早疫病菌株划分为不同的组,说明早疫病菌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现象,但菌株聚类组群的划分与地理来源关系不大。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省马铃薯抗病育种和早疫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治病疫霉寄生适合度和寄主专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了采自中国马铃薯主产区18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及来自番茄产区18个番茄晚疫病菌株对3个马铃薯品种和3个番茄品种的侵染率、病斑面积、产孢能力以及寄生适合度。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菌在马铃薯叶片上的侵染率、病斑面积、产孢能力以及寄生适合度比在番茄叶片上高,而番茄晚疫病菌在番茄叶片上的侵染率、病斑面积、产孢能力以及寄生适合度比在马铃薯叶片上高,说明马铃薯晚疫病菌和番茄晚疫病菌有很强的寄主专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