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明确糯质和非糯谷子Waxy基因c DNA序列变异,为品质育种提供实验依据,以2份糯质和2份非糯谷子为材料,利用特异RT-PCR和序列比对,研究了Waxy基因exon4~exon9区间c DNA序列SNPs及其氨基酸多态性,结果表明,糯质红粘谷(00000537)与白米粘谷的同源性为99.12%,在第163、第192、第245和第358位点检测到4个SNPs;非糯类型丰田501与赤谷4号的同源性为98.9%,在第139、第189、第282、第445和第451位点有5个SNPs。糯质红粘谷(00000537)与非糯品种赤谷4号相似性为98.23%,红粘谷(00000537)在第139、163、189、192、245、358、445和451位点碱基分别为T、G、T、G、G、A、C和A,赤谷4号在上述位点依次分别为C、A、G、A、A、C、T和G。糯质红粘谷(00000537)与非糯品种丰田501的相似性为98.9%,红粘谷(00000537)在163、192、245、282和358位点分别为G、G、G、A和A,丰田501依次分别为A、A、A、G和C。红粘谷(00000537)和赤谷4号exon4~exon9区间的c DNA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检测出6个氨基酸变异,和丰田501出现3个氨基酸的变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粳糯谷子waxy基因DNA全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多态性,以3份糯质和2份非糯谷子品种为材料,通过Primer Premier 5.0引物设计、PCR扩增、目的片段纯化、阳性克隆和菌液PCR测序拼接,以Setaria italica v2.2 (Foxtail millet)基因为参考序列,分析参试材料间waxy基因全序列的多态性位点,利用在线SMART (http://smart.embl-heidelberg.de/)分析预测其waxy氨基酸序列及其二级结构域。结果表明,(1)waxy基因全序列总长度为4 218 bp。5份供试材料与参考基因序列比对共检测到54个突变位点,其中转换、颠换(易位)、插入和缺失突变依次分别为24、19、5和6个。(2)‘公谷68’、‘红粘谷’、‘赤谷4号’、‘赤谷9号’和‘杏黄粘’与参考基因序列比对分别含有36、8、5、5和0个差异位点,其中‘公谷68’与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存在Intron 6第2 052 bp (T)和Intron 9第2 883 bp (AGGTG)等5个插入,在Intron 12 (3 602 bp)缺失T,Intron 6 (2 109~2 125 bp)缺失ACATTCTTTCAGACTGC等6个缺失位点,以及Intron 1 (396, 787 bp)(C-A)等12个颠换,exon 1 (54, 68 bp)(A-G)等12个转换。‘红粘谷’Intron 6在2 078 bp (T-A)等含有3个颠换,以及exon 1第54和68 bp、Intron1第201 bp (A-G)等5个转换。(3)粳糯谷waxy基因序列比对中,‘公谷68’、‘杏黄粘’和‘红粘谷’与非糯‘赤谷4号’分别含有31、5和3个多态性位点。(4)粳糯谷之间检测到70个氨基酸序列差异位点,其中‘公谷68’与其余4份材料存在69个差异位点,‘杏黄粘’第248个氨基酸为S (丝氨酸),其余4份材料均为N (天冬酰胺)。‘公谷68’检测到low complexity (51~67)、Pfam:Glyco_transf_5 (81~341)、Pfam:Glycos_transf_1 (385~524)、Pfam:Glyco_trans_1_4 (396~533)和low complexity (580~604)等5个waxy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域,‘红粘谷’、‘杏黄粘’、‘赤谷4号’和‘赤谷9号’均含有上述前4个结构域,但与‘公谷68’结构域的氨基酸位置不同,其差异氨基酸数目依次分别为0、1、0和12个。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谷子农艺性状和食味品质在2个试点的变异,对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农场和清水河县碓九也村种植的11份品种进行农艺和食味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农艺性状在农大和清水河的变异幅度分别为8.35%~27.45%和7.58%~26.74%;穗粒重在两地的变异幅度均最大.2个试点穗重与穗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农大的穗长与穗粗呈不显著负相关,清水河二者极显著负相关;农大的穗粗与穗重、穗粒重、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清水河呈显著或不显著负相关.参试品种在2个试点的碱消值均大于3.大鸟谷、鑫谷10号、猫爪粘、安谷346-11和大黄谷等5份品种的胶稠度在农大和清水河均大于115 mm.2个试点大黄谷和大黑谷的直链淀粉含量不同,其余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均相同.参试品种非糯类型为赤10-321,低直链淀粉类型为安谷346-11、大黄谷、大黑谷、安谷221和利谷21,糯质类型为白米粘谷和猫瓜粘.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糯谷子Waxy基因序列多态性及其与禾谷类作物的相似性,采用特异PCR扩增产物测序和DNAStar软件分析糯谷子"十里香"Waxy基因序列变异以及与小麦、玉米、水稻、糯谷子Waxy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以非糯类型"赤谷16"的Waxy基因作为参考序列,Gen Bank提取的糯谷子"十里香"Waxy基因为测试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十里香"Waxy基因(登录号为KF372879)序列总长度9 467 bp,直链淀粉含量1.22%。KF372879共检测到碱基颠换36个、转换21个、插入5个、缺失5个、插入序列3个。Waxy基因编码区第3外显子存在6 852(G-T)、6 854(G-T)、6 856(A-C)、6 857(T-A)、6 858(A-T)等5个颠换、6 814~6 815(A)的缺失;exon8的7 867(A-C)颠换。Intron1、exon8和exon13分别有484~512(28 bp)、7 811(54 bp)和9 274(130 bp)的插入片段。内含子Intron1检测到6 492(T-C)和6 493(C-T)的转换,Intron3和Intron7分别检测到6 931(G-T)和7 793(C-A)的颠换,intron9在8 384位点插入T。绘制了小麦、玉米、水稻、糯谷子4种禾谷类作物Waxy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糯谷子"十里香"与小麦、玉米、水稻Waxy基因序列相似性分别为26.8%、25.8%、25.5%。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谷子的农艺和品质性状,快速鉴定胚乳的粳糯性,以11份谷子品种为材料,利用SAS 9.3软件和I2-IK染色技术,对其农艺和品质性状变异、相关性与籽粒粳糯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谷子品种单穗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0.73%,节间数最小,为6.05%。糯质类型单穗重与单穗粒重和出米率的相关系数均为0.98,单穗粒重与出米率的相关系数为0.97,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非糯类型单穗重与单穗粒重的相关系数为0.99,穗长和穗下节间长与出米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82,均达到极显著正或负相关。节数与单穗重和单穗粒重均达到显著正相关。非糯类型具有较低的糊化温度、较高的胶稠度和直连淀粉含量。‘杏黄粘’、‘猫爪粘’、‘白米粘谷’等糯质类型I2-IK染色呈红褐色,‘鸭子嘴’、‘金丰谷’、‘丰田501’、‘200106’、‘赤谷9号’和‘9931-2-1-2’等非糯类型呈蓝色。  相似文献   

6.
糯质谷子胚乳中直链淀粉含量低,支链淀粉含量高,是加工小米黄酒、小米醋的最佳选材。为了传承和发扬传统饮食文化,促进谷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依托“特色功能性谷子品种选育及加工利用研究”项目,从全国各农科院所引进收集了 19 份糯谷种质资源进行了品种适应性试验,以期筛选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糯质谷子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济糯米 2 号每 667m2 籽粒产量为 372.69kg,在参试品种中最高,比对照品种豫谷 18 增产 27.53kg,增产率达 7.98% ;汾特 5 产量最低,为 206.68kg,比对照减产 138.48kg,减产率为 40.12%。通过对各参试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抗病性、抗逆性等进行综合分析,济糯米 2 号、济谷 18 和李渠黑谷表现较好,适宜在鲁中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得到一种鉴别糯质谷子的分子标记方法,用于优质谷子糯质资源的利用及糯质品种的选育。通过对糯性谷子十里香与梗性谷子豫谷1号配制的F2群体的F3种子胚乳进行碘液检测,结果显示:深蓝色与棕红色胚乳单株数的比例符合3∶1,说明糯质对梗质是由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利用糯质分型引物对十里香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和产物测序,结果表明,十里香的糯性是由Ⅳ型糯质基因控制,即由TSI-2转座子插入到淀粉合成酶基因(Si006103m)内元1形成。根据该糯质基因设计出2对In Del标记引物waxy-TSI2/int1和waxy-int1-1F/4R,扩增谷子基因组DNA,若waxy-TSI2/int1引物组合能扩增出984 bp的扩增片段,并且waxy-int1-1F/4R引物组合不能扩增出540 bp的扩增片段,则该材料为含Ⅳ型糯质基因的糯质谷子。最后,利用该标记组合从100份谷子资源中鉴定到2份属于Ⅳ型糯质基因控制的糯质材料。可见,该标记组合可以准确鉴别谷子Ⅳ型糯质基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春谷子Waxy基因序列变异和为品质育种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以引进的15份春谷子为材料,利用特异PCR标记和序列比对,研究了Waxy基因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引物ex1/TSI2R、M5/M9和ex2int2/ex4在供试15份材料中分别扩增出约380 bp、1 800 bp和1 000 bp的谱带;引物ex1/ex2在利谷21、赤谷4号、A2不育度低和A2-1不育系等4份材料中均未扩增出谱带,在其余11份材料中均扩增出约1 200 bp的谱带;M2/R4在丰田501和金丰谷中未扩增出条带,在其余13份材料中均扩增出约1 500 bp的谱带。与Gen Bank粳谷KF372879的Waxy基因序列比对,共检测到419个SNPs位点和2 082个氨基酸变异。不同材料之间,总SNPs最多的为赤谷16、赤谷6号和公矮5号,分别为38、37和37,SNPs较少的有赤谷4号和利谷21,均为16;SNP多态性最多的引物为ex1/TSI2R,为159个,最少的为M5/M9,为40个;外显子共检测到47个SNPs,大白毛、A2-1不育系、丰田501、公矮5号和赤谷5号较多,分别为6、5、5、5和5个。非糯、低直链淀粉含量和糯质类型在外显子上的SNP分别为17、22和8个。  相似文献   

9.
糯玉米waxy基因序列特征分析及分子标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也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玉米淀粉包含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其合成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开展高直链淀粉及糯玉米育种研究无论从应用前景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本研究对3份糯玉米材料进行了waxy基因启动子和编码区的克隆与序列比对分析,以及糯玉米GBSSⅠ的纯化与分析,结果发现3个糯玉米自交系waxy基因的启动子均发生变异,但只有一处为共同的变异且位于预测的调控因子结合位点。通过纯化糯玉米胚乳淀粉体中的结合蛋白发现waxy基因的编码蛋白GBSSⅠ第155个氨基酸由Asp突变为Gly之后减弱了与淀粉的结合力度。一般鉴别糯玉米的方法的鉴别时期在收获后,而根据基因测序结果开发的分子标记能有效鉴别糯玉米与普通玉米,应用连锁分子标记可以在苗期对糯玉米进行鉴别,用于回交转育过程中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将自交-回交交替进行变为连续回交,加速糯玉米品种选育进程。研究结果可为阐明玉米糯质表型的形成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可根据基因序列开发的分子标记能有效且快速的鉴别糯玉米与普通玉米,为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分析OsRSR1表达特点及序列和功能变异与性状遗传变异关系,选用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很高的籼稻品种和极低的糯稻品种及遗传背景相似,但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粳稻亲本和杂交子代超亲变异系等为供试材料,进行转录因子基因OsRSR1的克隆、表达量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灌浆初始阶段和后期阶段OsRSR1表达量大,灌浆中期表达量小,呈V字形变化,籽粒OsRSR1表达量高的品种其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低,反之表达量低的品种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高,二者间呈负相关关系,而且品种间有性杂交子代OsRSR1表达量会出现超亲变异;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水稻品种间OsRSR1全长DNA碱基序列及mRNA碱基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并不完全一致,存在着多态性,与亲本相比有性杂交后代DNA碱基序列无论是在外显子区还是内含子区都可发生变化,而且DNA转录mRNA过程中也发生个别碱基的变化,形成与DNA碱基序列不配的mRNA碱基序列,最终形成同义或非同义的三联体密码,是性状产生遗传变异和基因多态性的重要途径; OsRSR1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组成,基因序列的碱基变化均未改变基因的完整结构,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差异显著的6个供试材料间的个别氨基酸差异并未导致OsRSR1蛋白的基本元件和功能变化,该蛋白结构域保守性很强。为深入研究基因转录水平的分子调控和遗传变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糯玉米种质waxy基因的Eco-TILLING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Eco-TILLING分析技术结合测序技术,对糯玉米种质材料的waxy基因序列变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waxy基因从第9外显子到第14外显子总长为1 752 bp的序列中共发现72个突变位点;我们将156份糯玉米材料划分为13个单倍型,发现不同来源糯玉米种质糯质表现型的遗传基础表现出较大差异,在DNA序列上表现为SNP、InDel等不同类型的突变。对waxy基因序列进行进化分析表明,中国不同生态区糯玉米waxy基因序列具有不同的进化来源和进化方向,主要分为种群Ⅰ、种群Ⅱ两个大的种群,其中种群Ⅱ为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糯质玉米类型。研究探索了中国糯玉米种质遗传机制,发掘了有育种价值的有利等位基因资源,为糯玉米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青稞Wx基因多态性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0份青稞品种为材料, 采用碘–碘化钾染色法进行表型鉴定, 筛选出含糯性基因型的4份参试材料, 分别是品种IG107028、Puebla、互助双槽人和APM-HC1905。经双波长法测定, 150份参试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AC)为12.4%~38.5%, 平均26.0%; 4份糯性参试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为12.4%~18.6%, 平均16.7%。以直链淀粉含量差别较大的51份材料为模板, 利用引物P4进行扩增, 结果P4引物在51份材料中均有扩增产物出现, 且随着参试材料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大, 其扩增产物的分子量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Wx基因位点表现出多态性, 二者呈正相关。根据带型将51份材料分成I型、II型、III型和IV型, 其扩增片段分子量分别为457、481、489和491 bp, 各类型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12%~27%、29%~30%、31%~35%和36%~38%。P4可作为糯性青稞品种选育的辅助选择标记。  相似文献   

13.
依据地理来源和直链淀粉含量将87份供试粳稻品种(系)划分为江苏普通粳稻、东北粳稻和江苏半糯粳稻3种类型,系统比较了稻米理化性状及淀粉合成主效基因Wx和OsSSIIa序列的差异,以探究其食味品质特征及其形成的分子基础。与东北粳稻相比,江苏普通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偏低,蛋白质含量和糊化温度偏高,而胶稠度和RVA谱特征值相当。与江苏普通粳稻和东北粳稻相比,江苏半糯粳稻具有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较大的胶稠度及独特的RVA谱特征。大多数性状变异系数在3种类型粳稻中均较小,仅消减值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品种(系)间的稻米回生性存在较大差异而其他性状较为一致。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在3种类型粳稻中表现不尽相同,说明地理来源和品种特性影响食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程度。聚类分析将87份粳稻分为4个类群,江苏普通粳稻与东北粳稻主要分布于类群I和II,且品种间相互交错;类群III由2个江苏普通粳稻品系和1个江苏半糯粳稻(徐稻9号)组成,多数性状值位于普通粳稻与半糯粳稻之间;类群IV中均为江苏半糯粳稻。序列分析表明江苏普通粳稻和东北粳稻中Wxb基因无序列差异,而江苏半糯粳稻在Wxb第4外显子上发生G/A替换,属Wxmp等位基因型;江苏省部分粳稻品种(系)携带OsSSIIa(G-GC)等位基因,从而导致高糊化温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7个品质性状对50份谷子品种利用SAS9.3软件进行了聚类和相关系分析,结果表明,V_(B1)含量和胶稠度的均值较高分别为0.48 mg/100 g和112.41 mm,蛋白质含量、V_(B2)含量和硒含量分别为7.69%、0.07 mg/100 g和11.69μg/kg。16份品种的胶稠度大于120 mm,糯质、低直链淀粉和非糯类型频率分别为6%、76%和8%。品种间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依次为V_(B2)含量硒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V_(B1)含量蛋白质含量。采用最小距离法以阈值为10,将供试材料聚为9大类,其中第一、二、三类群分别包括7份、4份、33份品种,第四至第九类群各为1份品种;第一类群V_(B2)含量和胶稠度较大,第二类蛋白质含量、硒含量和胶稠度较大,第五类(公谷68)V_(B1)含量和胶稠度较大;第九类(大同34)蛋白质含量、V_(B1)含量、V_(B2)含量、硒含量和胶稠度最低,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最高,品质较差。相关性分析表明,V_(B1)含量与V_(B2)含量和胶稠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6**和0.283*;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依次分别为0.313*和-0.443**。  相似文献   

15.
钟连进  程方民 《作物学报》2003,29(3):452-456
对籼、粳、糯3种类型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酶活性差异的比较分析表明,不论是早籼品种浙733,还是早粳品种浙农104,其直链淀粉含量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均表现为灌浆初期的直链淀粉含量较低,随着灌浆时间的推移,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明显升高,灌浆后期则略有降低,而对早糯品种早香糯而言,  相似文献   

16.
日本裸大麦成分育种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思义 《种子》2001,36(2):59-59
为了扩大利用裸大麦 ,日本自 70年代以来培育多种用途裸大麦品种 (系 )的研究取得进展 ,现对裸大麦的成分育种与利用状况概述于下。1 直链淀粉大麦有糯性品种 (糯麦 ) ,也有直链淀粉比通常品种高的品种。糯麦主要特征是穗与粒紫色 ,紫色素与穗的形态关联糯性 ,能使非紫色的通常穗型育成糯麦。对于糯性 ,并非完全不含直链淀粉 ,一般含有 2 %~ 10 %直链淀粉。糯麦原有种晚熟、秆长、易倒伏、产量低。米泽等 (1987)加以改良 ,把原有种与普通种进行杂交 ,育成糯麦新品种“米泽糯”与“米泽糯 2号”。四国农业试验场在 1985年把原有糯麦品种“…  相似文献   

17.
克隆谷子雄性不育材料1066A的不育基因,分析不育基因与可育基因存在的突变位点,为揭示谷子雄性不育分子机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选育多用途的不育材料奠定基础。利用谷子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及前人不育基因定位结果克隆谷子雄性不育材料1066A的雄性不育基因,发掘导致不育的突变位点,旨在为从分子水平揭示谷子不育机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选育多用途的不育材料奠定基础。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豫谷1号6号染色体找到1个雄性不育基因位点(Si015780m.g),该基因全长5 027个碱基,编码479个氨基酸,且位于前人用分子标记定位的基因组区间内。根据豫谷1号不育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引物在雄性不育材料1066A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生的2个基因组片段进行拼接后在谷子不育材料1066A中获得2 561 bp的基因序列,包含了下游部分编码区。通过对豫谷1号、张谷、1066A的不育基因部分编码序列及推定的蛋白质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发现谷子不育材料1066A的不育基因编码序列存在3处突变:2处单碱基替换和1处单碱基插入,这3处突变导致谷子不育材料1066A的不育基因蛋白的第402,403个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和亮氨酸替换成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同时导致其不育基因编码的蛋白在第466个氨基酸处发生提前终止。3处突变中2处氨基酸替换对编码蛋白的功能影响不大,因此,认为谷子不育材料1066A的不育基因蛋白翻译提前终止可能是导致其产生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鲜食糯玉米研究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糯玉米又称蜡质玉米或粘玉米,是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特殊玉米变异类型。糯玉米是第9染色体上的隐性糯质基因控制的玉米突变类型,其籽粒胚乳表现致密、不透明,所含淀粉几乎全部由支链淀粉组成,具有粘、软、细、柔四大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潘忠 《中国种业》2017,(1):74-75
正张谷8号是张掖市农业科学院谷子课题组以M(黄系4/美2号)为母本、以V82-6(黄系4/小粘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MV82-6。该品种早熟、富硒、糯性、高产、稳产、适应性广。2016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编号:甘认谷2016003。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大麦籽粒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β-葡聚糖积累特性,及淀粉各组分与β-葡聚糖的关系,以2个皮大麦、1个裸大麦和1个糯裸大麦为试验材料,测定花后7、14、21、28d淀粉各组分及β-葡聚糖含量。结果表明,甘啤6号淀粉各组分含量随灌浆推进均逐渐升高,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甘垦啤7号和甘垦6号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花后21d有1个峰值。糯大麦C 2-1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非糯大麦;支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非糯大麦,整个灌浆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β-葡聚糖含量均随灌浆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成熟期含量最高;整个灌浆期糯大麦C 2-1含量显著高于非糯大麦。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值与β-葡聚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以将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值作为高β-葡聚糖品种选育的一个指标。Logistic方程拟合发现,直链淀粉、β-葡聚糖最终积累量与积累起势与有效积累时间有关,支链淀粉最终积累量取决于最高积累速率和平均积累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