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10一2012年度国家冬麦区长江中下游组小麦区域试验资料和2012一201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生产试验汇总资料,对‘镇麦11号'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镇麦11号'的平均穗数为505.13万/hm~2,平均穗粒数为39.31粒,平均穗粒重为1.56 g,平均千粒重为39.78 g,平均产量为6 392.89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正相关,相关程度依次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穗粒重。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直接通径系数Py=0.5312),其次是穗数(直接通径系数Py=0.4711),穗粒重的作用最小(直接通径系数Py=0.0944)。‘镇麦1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应在保证足够的穗数和穗粒重稳定的基础上,主攻穗粒数,同时兼顾粒重。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2—2015年江苏省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及2013—2016年国家冬小麦长江中下游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对小麦新品种‘宁麦26’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宁麦26’平均穗数476. 6万/hm~2,穗粒数36. 7粒,千粒重41. 9 g,产量6 636. 9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5928**、0. 3296**和0. 2497*。产量(Y)与穗数(X1)、穗粒数(X2)、千粒重(X3)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7 583. 99+11. 76X1+116. 44X2+103. 94X3。通径分析表明,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Py=0. 6426),其次是穗粒数(Py=0. 4309),千粒重的作用相对较小(Py=0. 3572)。‘宁麦26’的高产栽培技术应在适宜群体的基础上提高成穗率,主攻穗粒数,同时兼顾千粒重。  相似文献   

3.
新疆与国内冬小麦主栽品种(系)产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鉴定引进国内冬小麦主栽品种和新品系的产量潜力与适应性,比较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与引进国内冬小麦主栽品种和新品系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明确新疆冬小麦品种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攻方向.[方法]选用引进国内冬小麦品种33份、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7份,采用间比法试验设计,进行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间差异的分析.[结果](1)参试品种较对照(新冬18号和新冬22号)增产的有35个,其中增产25;以上的引进品种有5个,分别是Yl19、邯5316、观35、衡5229和济麦22号;河北品种平均产量最高,产量为528.04 kg/667 m2,穗数为37.50×104穗/667 m2,穗粒数为35.10粒,千粒重为43.90 g;山东品种平均产量居第二,产量为513.11 kg/667 m2,穗数为40.49×104穗/667 m2,穗粒数为33.90粒,千粒重为43.73 g;新疆品种平均产量较低,产量为458.37 kg/667 m2,穗数为40.81×104穗/667 m2,穗粒数为33.20粒,千粒重为42.69 g.(2)引进品种中,穗粒数产生正向影响(0.4497),而穗数(-0.0811)和千粒重(0.214)起负作用;新疆品种中,穗数(0.9238)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穗粒数(0.9031)对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结论]新疆现有主栽品种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较少,与国内主要麦区冬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比较,提高穗粒数育种可能是未来提高新疆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宁麦27产量三因素与产量之间关系,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冬小麦长江中下游2015—2017年度区域试验和2017—2018生产试验数据分析宁麦27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结果]宁麦27在3组45个点次的平均穗数为449.9万/hm~2,穗粒数40.1粒,千粒重39.5 g,籽粒产量6 202.7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2 4,0.478 8和0.300 3。通径分析表明,穗数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最大(P_y=0.501 1),穗粒数次之(P_y=0.486 7),千粒重的贡献相对较小(P_y=0.273 3)。宁麦27的高产栽培途径应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提高穗粒数,并兼顾千粒重。[结论]宁麦27产量3因素协调性较好,产量潜力较高,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5—2016年度江苏省淮北地区品种展示的20个小麦品种的试验资料,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穗数与籽粒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r=0.672 9**)、穗粒数和千粒重与籽粒产量成不显著正相关(r=0.267 8、r=0.177 1)。籽粒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X1)、穗粒数(X2)、千粒重(X3)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14 946.71+13.45X1+250.32X2+155.60X3。通径分析表明,穗数对籽粒产量的作用最大(直接通径系数Py=1.071 8),其次是穗粒数(直接通径系数Py=0.829 9),千粒重的作用较小(直接通径系数Py=0.246 6)。据此分析结果并结合本地区生态特点,提出了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途径是主攻穗数、提高穗粒数,兼顾千粒重。  相似文献   

6.
抗旱丰产冬小麦新品种陇麦079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陇麦079是平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用鲁麦1号做母本,以自育中间材料TW98-829-1为父本进行杂交,应用系谱法水旱穿梭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在2011—2013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4 930.50 kg/hm~2,比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9.23%;在2013—2015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4 990.42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育4号增产8.68%。株高95.8 cm,平均穗长6.5 cm,平均小穗数16.0个,平均穗粒数37.2粒,千粒重40.8 g,容重785.0 g/L。籽粒粗蛋白含量121.7 g/kg(干基),赖氨酸含量4.07 g/kg(干基),湿面筋含量202.4 g/kg(14%水分基),沉淀值27.1 m L(14%水分基)。抗冻抗旱、抗逆性强、节水广适、抗倒耐瘠,成穗率高,株型紧凑,穗层整齐,丰产稳产性好。适宜在陇东广大山塬旱地、丘陵、阴湿山地,以及陕西长武和陇县,宁夏固原等生态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小麦新品种漯麦76籽粒灌浆特性,给该品种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漯麦76和对照品种郑麦113与偃展4110为供试材料,使用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分析灌浆参数与千粒重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河南省品种试验数据资料,分析漯麦76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籽粒千粒重呈“S”形增长,成熟时漯麦76千粒重达到56.25 g,最大灌浆速率为2.42 g·d-1,平均灌浆速率为1.37 g·d-1,均优于对照品种,中后期灌浆快、积累量大,且平均灌浆速率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穗数以及穗粒数这三要素对漯麦76产量的提升存在不同的影响,总效应大小依次为千粒重>穗数>穗粒数。因此,生产实践中,除了确保有效穗数,还要注重稳定穗粒数,采取加强灌浆期水肥管理的措施,提高千粒重,以此来实现三要素协调提高,从而达到漯麦76的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8.
张双喜  李华  魏亦勤  李红霞  刘旺清  裘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65-4465,4479
以宁夏灌区1983~2005年区域试验汇总材料为基础,利用DPS软件对宁春4号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均为正相关,其中千粒重呈极显著相关(r=0.681 0),株高次之(r=0.393 5),穗数、穗粒数较小;穗数与穗粒数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428 4)。对宁春4号环境指数与产量间的回归分析得方程Y=-973.273 2+1.099 8x。千粒重对产量作用最大,其次是株高,穗粒数、穗数较小;该品种在正常年份虽有较好的稳产性,但不利年份产量稳定性较差。培育超高产的品种在协调穗数和穗粒数的同时,注重粒重稳定。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的栽培管理主要是水肥管理。怎样施肥浇水,要看冬小麦的长势。一、冬小麦的产量结构每亩籽粒产量(经济产量)=亩穗数×单株粒数×粒重(千粒重)=40万穗×35粒×40克=560千克。要使小麦获得比较理想的产量,必须有合理的群体结构。适合冀东地区的冬小麦品种,播种时间和播种量:1.冬小麦品种:京冬8号(8866)红粒品种。2.播种时间:9月底10月初(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个农谚仅做参考,现在冀东地区晚秋温度偏高,大部分种寒露麦)。3.播种量:斤籽万苗:一斤小麦种子能长出一万株麦苗。500克麦种按千粒重40克计算,共有12500粒,按出苗率8…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最佳播期条件下的最佳播种量,以期为制定有利于发展冬小麦生产的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泰农18及济麦22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播量播种来研究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泰农18子粒产量降低,即小播量(R1)子粒产量达到最大值;随着播种量增加,济麦22子粒产量先升高后降低,中播量(R2)达到子粒产量最大值。随着播种量增加,泰农18及济麦22小麦穗数逐渐增加,大播量(R3)达到穗数最大值。随着播种量增加,泰农18及济麦22小麦穗粒数及及子粒千粒重逐渐减小,小播量(R1)达到穗粒数及子粒千粒重最大值。[结论]随着播种量增加,2个品种小麦穗粒数及子粒千粒重逐渐减小,即小播种量达到穗粒数及千粒重的最大值;随播种量增加,2个品种小麦穗数逐渐增加,大播量达到穗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期选育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高产小麦品种,其产量结构与产量的遗传相关,以每穗粒数最大rg=0.4812,千粒重次之rg=0.342 3,667m2穗数呈负向趋势rg=-0.2818;以遗传相关系数对产量作通往分析,其结果也仍然是每穗粒数的直接作用最强(P2.4=1.533 5),千粒重稍弱(P3.4=1.332 4),667 m2穗数较弱(P1.4=1.072 9);各分量对总决定度的相对贡献仍以每穗粒数>千粒重>667m2穗数。另根据各产量因素间的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未来高产小麦品种,一定程度上可将大穗与大粒结合。根据上述分析及本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的特点,高产小麦育种的策略应稳定穗数,增加粒数,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省不同育成年代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探究品种更替过程中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陕西省冬小麦产量在品种更替中显著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具有相同趋势,而穗数无显著变化。对产量增加贡献最大的是穗粒数,其次是千粒重。不同粒位粒数、粒重在品种更替中均显著增加,表现为GP1>GP2>GP3>GP4的规律。未来育种工作中应注重维持GP1、GP2位粒数和粒重,提升GP3、GP4位粒数和粒重,以进一步提升产量。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 2 0个小麦品种 (系 )在山东 1 0个不同生态地区的产量表现 ,结果表明济麦 1 9号高产稳产性显著高于其它品种 (系 )。从济麦 1 9号 2年度 5个地点的产量变化情况看 ,群体结构合理 ,产量三要素构成协调、稳定是其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提高济麦 1 9号产量的有效措施是控制合理群体 ,在此基础上提高穗粒数和粒重。回归分析表明 ,6 6 6 7m2 4 0万穗 ,每穗 35粒 ,千粒重 4 5g时 ,济麦 1 9产量最高 ,6 6 6 7m2 理论产量为6 30kg。  相似文献   

14.
热胁迫下春小麦品种产量性状耐热性差异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灌区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35个),在小麦灌浆后期通过人工升温鉴定耐热性,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热胁迫处理与正常环境相比千粒重降低幅度在1.2%~30.2%间,穗粒重降低幅度在0.5%~40.0%间。不同基因型间的耐热性存在较大差异,千粒重感热指数在0.09~2.86间,有3个材料千粒重感热指数S<0.2,表现较强的耐热性。耐热材料(S<1,n=17)的平均千粒重、穗粒重、穗粒数较热敏感材料(S>1,n=18)分别低0.43g、0.22g和2.19粒。晚熟材料较中熟材料的丰产性好、耐热性差。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感热指数与热胁迫下的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感热指数与穗粒重感热指数、千粒重几何平均产量与穗粒重几何平均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淮麦25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广适小麦品种。用多年国家区域试验数据对该品种进行了产量形成及稳定性分析,以期为当前高产小麦育种提供借鉴。结果表明,淮麦25连续两年在国家黄淮南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平均有效穗数为648×104 /hm2,穗粒数37粒,千粒重38 g左右,产量三因素协调;适应度广,适应性强,动态及静态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黄淮南片麦区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数据参考,通过对2003-2013年黄淮南片麦区的国审小麦品种的产量3因素、容重及其亲本来源进行搜集分析,结论如下:黄淮南片麦区国审小麦品种主要特征是成穗数约630万/hm2,穗粒数约35粒,千粒重45 g,容重约800 g/L;适当减少穗粒数,可以提高成穗数、千粒重和容重,对产量和品质潜力的进一步挖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003-2013年在黄淮南片麦区国审小麦亲本中,周麦9号、新麦9号、豫麦18、周麦13和周麦16被用作亲本次数5~8次,可以被认为是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了解新麦45品种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利用2017-2020年黄淮冬麦南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汇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麦45是品质达到优质强筋、稳产高产、综合抗性较好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在产量构成因素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中其顺序均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综合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影响最小。在栽培管理中应以合理提高有效穗数,主攻穗粒数,稳定千粒重来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麦新品种蒙啤麦5号生产应用价值,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有利数据支撑。【方法】利用蒙啤麦5号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数据,采用比较分析法、高稳系数法、基因型分组法以及适应性参数法分析其丰产稳产及适应性,并结合产量相关性状通径分析研究产量要素间相关关系。【结果】在生产示范中,蒙啤麦5号平均产量4 395.2 kg/hm2,较对照平均增产19.5%,增产点率达87.5%;在两年区域试验中,高稳系数最大,变异系数最小,适应性参数小于1,千粒重为53.8 g,饱满粒93.45%,发芽率为98%,麦芽浸出物80%,库尔巴哈值40.5%,糖化力435 WK,α-氨基酸153 mg/100g;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粒数(0.667)对产量直接影响最大,其次为有效穗数(0.543)及千粒重(-0.41),单株粒数及有效穗数对蒙啤麦5号产量形成具有正向效应,而千粒重对产量形成具有负向效应。【结论】蒙啤麦5号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啤酒大麦标准,适宜在内蒙古中东西部及生态条件相类似的春麦区推广种植,生产应用中应尽量增加基本苗,但要注意栽培密度以防倒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方法】分析232份冬小麦种质资源的株高、有效分蘖数、千粒重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综合评价。【结果】新疆232份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9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介于1.68~2.10,变异类型丰富,变异系数幅度为10.3%~43.6%,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顺序为单株产量>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长>主穗粒数>最多粒数>株高>小穗数>千粒重;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分蘖数(0.838)>主穗粒重(0.564)>主穗粒数(0.559)>最多粒数(0.301)>千粒重(0.269)>主穗长(0.224)>株高(-0.196)>小穗数(-0.102),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在欧式距离为16的位置将232个品种划分为5个类群,分析各类群的9个农艺性状特征发现,类群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变异较大,且遗传多样性丰富。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方差—协方差分析法,对8个二棱大麦品种的8个主要经济性状的研究表明:千粒重、穗下节长、穗粒数,穗粒重,株高等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与产量相关达到显著的性状有单株粒重(rg=0.948);穗粒重(rg=0.6040);穗粒数(rg=0.5056);千粒重(rg=0.5560)。在5%的入选率下,穗粒重、穗粒数、穗下节长,小区产量具有较高的遗传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