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ε-聚赖氨酸的生物合成与降解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应武  娄恺  李春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3):1009-1015
 ε-聚赖氨酸(ε-PL)是由赖氨酸的α-氨基与ε-羧基通过肽键结合成的同型聚合物,在高温与酸碱环境中很稳定,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已经进入工业化发酵生产阶段。ε-PL产生菌通常在细胞膜上具有ε-PL降解酶,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但ε-PL的微生物合成机理尚不清楚。本文从ε-PL的理化性质、抑菌活性、菌株分离筛选、生物合成与分子遗传学、发酵工艺优化、分离纯化及应用等方面综述了ε-PL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动态。  相似文献   

2.
分别在培养基中添加2 g/Lε-聚赖氨酸(ε-PL)和复合抗生素抑菌剂,结合ε-聚赖氨酸与亚甲基蓝形成透明圈的现象初筛产ε-PL的菌株,根据ε-聚赖氨酸与道夫根试剂的特殊沉淀反应现象复筛获得5株菌株,经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分析鉴定,5株菌株中包括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1株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1株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未鉴定到种)菌株,1株糖多孢属(Saccharopolyspora sp)菌株,1株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其摇瓶发酵ε-聚赖氨酸产量分别为0.06、0.08、0.70、0.82、1.56 g/L;采用2阶段法对wzj4、wzj5进行5 L发酵罐发酵,结果发现,其ε-聚赖氨酸最大产量分别为2.54、6.99 g/L。凝胶色谱分析表明wzj5发酵液中ε-聚赖氨酸分子量大小与对照品相近,最小抑菌浓度为250μg/mL,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ε-聚赖氨酸在南美白对虾保鲜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白对虾属于易腐易黑变食品,为了延长南美白对虾的货架期,采用不同浓度的ε-聚赖氨酸(ε-PL)溶液处理南美白对虾,测定了各组虾体感官、pH、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和三甲胺(TMA)指标.结果表明:在4±1℃的储藏环境下,0.1%的ε-PL溶液处理3 min 能够有效地控制南美白对虾的腐败变质,同不添加ε...  相似文献   

4.
以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pH、红度值、系水力为指标,研究了冷却猪肉经过不同浓度ε-聚赖氨酸(ε-PL)处理后在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冷藏条件下,ε-PL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延缓TVB-N和pH的上升,并具有一定的护色作用,但对冷却猪肉的保水力无明显作用;经1 500和2 000 mg/Lε-PL处理的冷却猪肉保鲜效果佳,都能使冷却猪肉的货架期延长到10 d。  相似文献   

5.
ε-聚赖氨酸和乳酸链球菌素属于天然的食品防腐剂.该研究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探究ε-聚赖氨酸和乳酸链球菌素及其复配溶液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45μg/mL)和乳酸链球菌素(312.5μg/mL)复配溶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佳;ε-聚赖氨酸(5μg/mL)和乳酸链球菌素(250μg/mL)复配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佳.Checkerboard分析法表明,乳酸链球菌素和ε-聚赖氨酸抑菌作用具有叠加效应.研究结果可以为ε-聚赖氨酸和乳酸链球菌素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ε-聚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及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芸桦  周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05-2507
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是赖氨酸α位的羰基和β位氨基结合的聚合物,有广谱抗菌作用,在高温以及酸或碱性的情况下均稳定。介绍了ε-聚赖氨酸的发酵生产、物理化学性质、抑菌性质和机理,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明胶体系的凝冻强度、黏度和透射比在明胶浓度、蔗糖、NaCl及pH值4个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在试验范围内,随明胶浓度的增加,明胶凝冻强度呈线性增大趋势(R2=0.993),黏度呈二项式增大趋势(R2=0.975),透射比呈线性减小趋势(R2450=0.972,R2620=0.971)。随蔗糖浓度的增加,明胶凝冻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三项式趋势(R2=0.940),黏度呈二项式增大趋势(R2=0.970),透射比则整体上呈增大趋势。随NaCl浓度的增加,明胶凝冻强度线性减小(R2=0.984);黏度先减小后增大,当NaCl浓度为2.00 mol/L时,黏度最小;透射比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pH值为4~7时,明胶体系的凝冻强度相对较高;而pH为7时,黏度最大;随p H值的增加,透射比呈先减小后微弱增大的二项式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芘为荧光探针研究Tween80/SolutolHS15混合胶束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以及影响临界胶束浓度的 因素.方法:通过对Tween80/SolutolHS15体系稳态荧光光谱研究,绘制出I1/I3-C曲线,得出CMC值;通过不 同质量比Tween80/SolutolHS15体系的CMC值研究,以及NaCl、乙醇、温度等因素对该体系CMC值的影响研 究,优化Tween80/SolutolHS15体系的质量比并考察其影响因素.结果:SolutolHS15的CMC值较Tween80的 低;Tween80与SolutolHS15质量比为1∶2时,CMC值最小,为3.1311×10-6g/mL;SolutolHS15疏水内核的 极性最低,Tween80最高,Tween80/SolutolHS15质量比为1∶2时的疏水内核的极性介于两者之间;NaCl、乙醇 浓度的增大及温度的升高均会导致CMC值增大,但胶束形成前NaCl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会降低芘增溶位点极 性.结论:Tween80/SolutolHS15体系质量比为1∶2时具有协同增溶作用,NaCl、乙醇及温度对该体系CMC值 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具备抑菌活性的新型细菌纤维素基复合材料,采用超声震荡使发酵获得的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 BC)与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 ε-PL)充分接触吸附后,制备出了PLBC复合膜。考察了PLBC复合膜的吸水率和脱水率、微观结构、力学特性,采用红外光谱及XRD分析了PLBC复合膜的性能表征,通过抑菌圈法与吸光度法考察了PLBC复合膜对E.coli及S.aureus的抑菌作用,初步探讨了PLBC复合膜对E.coli与S.aureus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ε-PL的结晶会影响PLBC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在制备PLBC复合膜时ε-PL的浓度选择0.5%较为适宜。红外光谱及XRD分析的结果证明成功地制备出了PLBC复合膜。PLBC复合膜的力学特性较BC膜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因为ε-PL的引入使PLBC复合膜具备了良好的抑菌活性,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医用敷料或抗菌食品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各单因素试验并结合正交试验分析,结果确定白色链霉菌最佳产ε-聚赖氨酸条件为葡萄糖5%、硫酸铵1.5%、酵母膏0.7%、初始pH6.8、接种量10%、发酵温度30℃和发酵时间72h,在该条件下所得的发酵液中ε-聚赖氨酸含量达0.60g/L。  相似文献   

11.
CPAM的合成及CPAMCMC二元纸张增强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主要研究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CPAM)与羧甲基纤维素 (CMC)二元增强体系对纸张的增强效果 .通过控制CPAM的合成条件 ,加入CMC ,研究CPAM CMC二元体系的添加量、浆料初始pH值等因素对二元增强体系增加纸张强度的影响 ,找出利用CPAM CMC二元体系增加纸张强度的最佳条件 .结果表明 :①该实验采用的合成条件可以较准确地制备一定分子量范围的CPAM ,适于作纸张增干增强剂 ;②合成引发剂用量为 0 3%时制备的CPAM分子量范围为 30 0 0 0 0~ 35 0 0 0 0 ,对纸张的增强效果较好 ;③纸张的各项物理性能都随着CPAM CMC加入量的增加而增长 ,CPAM CMC的比例为 1∶0 6时 ,纸张的增强效果明显 ;④浆料的pH值约为 7 0时 ,CPAM CMC二元体系的增强效果较好 .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牧草对盐渍土Cl~-、SO_4~(2-)、HCO_3~-、pH和EC的影响,在不同浓度NaCl处理土壤土中种植结缕草、早熟禾、田菁、小冠花、紫花苜蓿,通过测定土壤中Cl~-、SO_4~(2-)、HCO_3~-含量的变化,筛选出适合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种植的牧草。结果表明:土壤中加入NaCl不但增加了Cl~-含量,也增加HCO_3~-和SO_4~(2-)含量,3种水溶性阴离子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大而增大,5种牧草均可降低盐处理土壤中水溶性Cl~-、SO_4~(2-)含量,结缕草降低水溶性Cl~-效果最佳,田菁降低水溶性SO_4~(2-)效果较好,5种牧草均可降低重盐处理土壤中水溶性HCO_3~-含量;土壤p H随着NaCl浓度增加略有增加,EC值随NaCl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加,种植牧草也可降低各盐分处理土壤p H和EC值,均以田菁、早熟禾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3.
NaCl浓度和pH对甘薯蛋白肽乳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NaCl浓度和pH对甘薯蛋白肽乳化特性的影响,为甘薯蛋白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不同NaCl浓度(0.2、0.4、0.6、0.8和1.0 mol·L-1)和不同pH(3、5、7和9)条件下,甘薯蛋白肽乳化液的显微结构、乳化颗粒平均粒径(d4,3)、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流变学性质和甘薯蛋白肽的表面疏水活性。【结果】与未添加NaCl的相比,添加浓度为0.2 mol·L-1的NaCl时,甘薯蛋白肽乳化液的d4,3由54.19 μm增大至59.70 μm;乳化活性指数由86.29 m2·g-1显著降低为56.35 m2·g-1P<0.05);乳化稳定性指数由14.84 min降为13.19 min。然而,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甘薯蛋白肽乳化颗粒均一程度降低,d4,3进一步由0.2 mol·L-1时的59.70 μm增加至69.72 μm;而乳化活性由56.35 m2·g-1逐渐降低至32.32 m2·g-1,乳化稳定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0.4 m2·g-1时达最大值,为15.55 min;初始表观黏度增大,并有剪切变稀现象发生;表面疏水活性降低。此外,随着pH增加,乳化颗粒均一程度升高,d4,3由pH 3时的64.45 μm减小至pH 9时的51.21 μm;而乳化活性由pH 3时的3.99 m2·g-1升高至pH 9时的120.47 m2·g-1,乳化稳定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pH 3时其最佳值为29.13 min;初始表观黏度降低,并有剪切变稀现象发生;表面疏水活性升高。【结论】甘薯蛋白肽的乳化特性与NaCl浓度和pH密切相关,添加≥0.2 mol·L-1 NaCl降低了甘薯蛋白肽的乳化活性和稳定性,而增加pH可有效提高甘薯蛋白肽的乳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从内蒙古腾格里沙漠红盐湖泥样中分离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 sp.),命名为Nocardiopsis sp.DN-A4.采用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方法优化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适产酶条件:低粘度CMC 4% (w/v),明胶0.05 g/100 mL,pH=7.0,NaCl3 g/100 mL,接种量60mL/100mL,装液量80mL/250mL,优化后纤维素酶活力达到1.25 U/mL.部分酶学性质研究表明,酶反应最适温度55℃,pH=7.0,NaCl 0 g/100 mL,该酶具有较强的热、pH及盐度的稳定性,酶反应55℃保温8h,pH=6.0~10.0保温6h,NaCl(0~25) g/100mL保温12 h,酶活力仍保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沪茄08-1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茄子幼苗生长、光合作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茄子幼苗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和根系鲜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均降低,且NaCl浓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叶片中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气孔限制值(Ls)随NaCl浓度升高显著增加,水分利用率(WUE)随NaCl浓度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NaCl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说明,NaCl胁迫抑制了茄子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且盐胁迫下Pn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限制。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蒙脱石-壳聚糖复合物对水体中磷(P)的吸附性能和应用前景,将壳聚糖加载于蒙脱石,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该复合物结构,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其对磷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饱和吸附的壳聚糖能插层蒙脱石层间形成复合物;随pH从2增加到6,P在复合物上的吸附量增加,并在pH 6时达到最大吸附量16.15 mg·g~(-1),随着pH继续增加至9,吸附量减少至9.05 mg·g~(-1);P在复合物上约3 h达到吸附平衡,动力学吸附结果拟合准二阶方程较好,说明化学吸附为速率控制阶段;复合物对P的吸附为自发放热反应,在20~40℃范围内随温度上升,吸附量减少;等温吸附拟合Langmuir方程最佳,拟合最大吸附量为16.36 mg·g~(-1),pH 6条件下,复合物对P的吸附为均质吸附。该研究结果说明蒙脱石-壳聚糖复合物具有吸附P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三种钠盐对石灰性土壤盐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秦安县果园石灰性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模拟的方法,探讨了三种钠盐(NaHCO3、NaAc和NaCl)对石灰性土壤盐化特性(全盐、pH、水溶性Na+和交换性N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种钠盐中,NaHCO3和NaAc对石灰性土壤盐化特性相似,而NaCl对石灰性土壤盐化特性与其不同.土壤全盐、水溶性钠和交换性钠随三种钠盐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pH值随着NaCl加入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随着NaHCO3和NaAc加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丹明B(RB)在Fe(Ⅲ)/UV/空气下的催化降解过程及其机理。【方法】在间歇式光反应器中,研究了pH分别为1.0,3.0和4.3,Fe(Ⅲ)质量浓度为1.68~28mg/L,RB的初始质量浓度为4~150mg/L时RB的光降解过程,通过抑制剂NaN3和异丙醇研究了降解过程可能发生的机理,同时测定了降解过程中Fe2+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RB直接UV光解和Fe(Ⅲ)/UV/空气下的降解表观动力学均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规律。RB在Fe(Ⅲ)/UV/空气下降解时,随Fe(Ⅲ)质量浓度的增加,RB降解速率常数增大,但增加程度受到pH的影响,pH=3.0时增加程度最大,pH=1.0次之,pH=4.3时最小;RB初始质量浓度增加,降解速率减小,当RB初始质量浓度高于20mg/L时,继续增加RB质量浓度对其光解速率影响不明显;反应过程中,Fe2+质量浓度在反应初期快速增加,此后维持在一定的水平。【结论】Fe(Ⅲ)/UV/空气能够快速催化RB光解,但在不同pH条件下,Fe(Ⅲ)催化UV光解RB的机理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分离大豆分离蛋白(SPI),并探讨蛋白浓度、pH值、盐浓度以及多糖等外部因素对SPI乳化活性(EA)和乳化稳定性(ES)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蛋白浓度(0.2%~1.0%)的增加,SPI的EA下降,ES升高;EA和ES都随着pH值(2.0~10.0)的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pH值4.0~5.0范围内最小;在pH值为2.0和10.0时,添加NaCl使SPI的乳化性能降低.在等电点pH值范围(4.0~5.0)内,一定浓度NaCl可以明显改善体系的EA和ES.魔芋胶、卡拉胶、黄原胶、玉米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CMC)的添加均可改善SPI的乳化性能,黄原胶与SPI的复合对体系EA的改善最为明显,其次是卡拉胶,魔芋胶对体系ES的改善最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盐胁迫对野大豆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野大豆种子在Na 浓度依次为50mmol/L、100mmol/L、150mmol/L、200mmol/L的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2CO3)溶液中的萌发情况进行研究,分别测定盐溶液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盐(NaCl)溶液处理下,Na 浓度高于50mmol,L时,野生大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随Na 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发芽指数在100mmol/L时有增加但与其他浓度差异不显著;碱性盐(Na2CO3)溶液处理下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影响随Na 升高而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中性盐(NaCl).碱性盐(Na2CO3)对野生大豆种子胁迫除主要由Na 作用外可能与高pH值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