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瑞芝 《中国麻作》1986,(3):1-4,F003
本文研究圆果种黄麻品种不同形态特征与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带型的关系。实验表明,供试圆果种黄麻不同品种的体细胞染色体2n=14,具有一对随体染色体。染色体核型均为中部着丝点。主要带型是着丝点带(即c带)、全带(即w带)。有腋芽品种的随体位于第四对染色体上,无腋芽品种的随体位于第二对染色体上。随体的大小,以红茎、红叶柄品种的随体大,绿茎、绿叶柄品种的随体小,  相似文献   

2.
黄麻是韧皮纤维作物,属椴树科(Tiliaccae)黄麻属(CorchQrus),包括有40个种.在世界各地生产上具有栽培价值的是圆果种(C.capsularisL.)和长果种(C.Q—litorius L.)。果型是黄麻种间分类的特征,而腋芽是类型间分类的重要标准。长果种品种一般都有腋芽,圆果种品种则有腋芽型和无腋芽型。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对存有的黄麻长果种和圆果种品种资源统计,  相似文献   

3.
黄麻是韧皮纤维作物,属椴树科(Tili-aceae)黄麻属(Corchorus),包括有40个种.在世界各地生产上具有栽培价值的是圆果种(C.capsularis L.)和长果种(C.o-litorius L.).果型是黄麻种间分类的特征,而腋芽是类型间分类的重要标准。长果种品种一般都有腋芽,圆果种品种则有腋芽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黄麻圆果种的纤维品质优于长果种;相同熟型的长果种、圆果种不同品种相应部位的纤维结构以及化学成分如纤维素含量,均以圆果种品种表现优良,木质素的含量则相反,长果种、圆果种品种植株不同部位的纤维品质,以中部最好,基部次之,上部较次;黄麻品种纤维品质的优劣与品种本身固有的经济性状、熟型不相关;同一品种的纤维品质与收获期、种植密度有关:其强力随收获期的延迟而增强,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中、上部位有降低的趋势;纤维支数则随收获期的推迟而下降,随密度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是我国长、圆果种黄麻重要产区之一,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栽培技术和土壤肥力的提高,圆果种黄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在当地能留种的圆果种黄麻品种因产量较低,一般单产干皮仅600斤左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6.
甘蔗核型及其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郑成木 《热带作物学报》1993,14(1):47-51,T001,2
5个甘蔗栽培品种的核型均为2B 类型,染色体数目为2n=106~114,绝对长度为1.52~6.31μm;主要是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少量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未见端部或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同一品种不同个体以及不同细胞之间,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变幅为4~9个染色体。推测甘蔗栽培品种退化与体细胞染色体数量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海南山栏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与普通栽培水稻相同,即2n=24,并同属2B核型。山栏稻染色体组中有9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水稻对照品种为5-6对),1-2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水稻为4-5对),1-2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这表明山栏稻核型比水稻更为对称。山栏稻染色体组的异染色质含量平均为46.1%,低于水稻对照(平均为50.1%)。异染色质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形式与水稻对照基本相同,多数是位于着丝点两侧(或两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海南野生兰卷萼兜兰[Paphiopedilumappletonianum(Gower)Rolfe]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结果表明,卷萼兜兰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36袁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6L+4M2+18M1+8S,核型公式为2n=32m+4sm,染色体类型主要由中着丝点染色体和亚中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未见随体结构。卷萼兜兰的核型属1B型,核不对称系数为57.01%,从染色体水平证明卷萼兜兰在系统演化上属于较原始的进化种类。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黄麻种子抗膀胱癌的效果,选取圆果种黄麻"179"、长果种黄麻"中黄麻4号"和"福黄麻2号"三种黄麻种质,利用MTT法分析了种子乙醇提取物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果种和圆果种黄麻种子提取物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极显著高于目前临床一线药物丝裂霉素,且长果种显著优于圆果种,但2个长果种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因此,有望从黄麻种子中开发出高效抗膀胱癌成分,这将有助于膀胱癌治疗及黄麻种质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数量统计的方法,分析野生大豆16份,半野生大豆5份和栽培大豆2份的核型。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染色体数目为2n=40,核型为2n=24m+14sm+2st(SAT)。虽然三者的核型相似,但单倍染色体组长是有差别的,经X~2测定表明,这种差异是由于种间差异引起。因此,大豆核型的研究,对探讨大豆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野生大豆中观察到一具有四随体类型,从进化观点看,具四随体类型较具二随体类型物种原始,同时为确定大豆是二倍体还是多倍体植物、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Giemsa—C带分析表明,三种大豆的带型极其相似,基本带型为:第一组12条染色体有一条着丝点带;第二组12条染色体有一条中间带;第三组12条染色体有一条端带;第四组4条染色体有二条带。  相似文献   

11.
海南山栏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与普通栽培水稻相同,即2n=24,并同属2B核型。山栏稻染色体组中有9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水稻对照品种为5-6对),1-2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水稻为4-5对).1-2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这表明山栏稻核型比水稻更为对称。山栏稻染色体组的异染色质含量平均为46.1%,低于水稻对照(平均为50.1%)。异染色质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形式与水稻对照基本相同,多数是位于着丝点两侧(或再加一个短臂),只有少数(1-2对)染色体表现异染色质化。  相似文献   

12.
用来源于世界不同地区的红麻品种进行细胞学研究表明:染色体数为2n=36;有二对随体,其中一对的大小,随品种类型不同又可分为普通型随体、较大型随体和特大型随体。普通型随体与特大型随体以及另一对随体在杂交F_3代中同时显现,呈杂合状态。特大型随体品种与较大型随体和普通型随体品种比较,在种子颜色和千粒重上有显著差异。不同类型品种的染色体均显示着丝点带,有些品种在一对染色体短臂上呈中间带,中间带的有无与品种的花药颜色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用来源于世界不同地区的红麻品种进行细胞学研究表明:染色体数为2n=36;有二对随体,其中一对的大小,随品种类型不同又可分为普通型随体、较大型随体和特大型随体。普通型随体与特大型随体以及另一对随体在杂交F3代中同时显现,呈杂合状态。特大型随体品种与较大型随体和普通型随体品种比较,在种子颜色和千粒重上有显著差异。不同类型品种的染色体均显示着丝点带,有些品种在一对染色体短臂上呈中间带,中间带的有无与品种的花药颜色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用Giemsa染色法分析了爪哇香茅(Cymbopogon winterianus Jowitt)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除具有随体的第5对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外,其余9对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组型为2n=20=18m十2sm(SAT)。用Giemsa C—带技术观察了爪哇香茅的染色体带型。发现其全部10对染色体着丝点的两侧都显示C—带,大多数染色体显末端带,个别染色体显中间带和副缢痕带,第2、3、4、5、8、9、10对染色体各对的两个成员之间Giemsa带型相同,而第1、6、7对染色体各对的两个成员之间带型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Khan.  K  唐守伟 《中国麻业》1989,(1):48-48
本试验对圆果种Savar-D-154和D-154(栽培种),长果种0-4(栽培种)和一个野生种C.trilocularis早未期形成核仁的最大数和晚前期融合核仁附加次缢痕或随体最大数进行了研究。圆果种Savar-D-154,和野生种C.trilocularis在早末期分别有6个和4个核仁,前期末则是6和4条融合核仁附加染色体。D-154和0-4两个品种在早末期形成5个核仁,而在晚前期有6条融合核仁附加染色体。一个核仁的缺失可能是由于形成核仁时一个次缢痕消失的缘故。研究表明:早末期形成核仁最大数与晚前期融合核仁附加染色体或随体数目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对长果种黄麻品种JRO-632、JRO-7835、JR-878、JRO-5408、IR—1、苏丹青茎和园果种黄麻品种JRC-212、JRC-5854、JRC-7447、JRC-412、JRC-206、EC-41338的叶比重(叶比重:叶干重/单位叶面积)气孔数和叶片中光合组织分布的差异进行研究,由于品种及麻株大小不同,黄麻叶比重差异显著,一般说来,长果种黄麻比圆果种黄麻的叶比重大些,麻株生长前期的叶比重大些,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压片的方法制备16个红掌品种的染色体标本,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6个红掌品种的染色体数目比较恒定,均为2n=2x=30。染色体主要由m染色体(中部着丝点区染色体)和sm染色体(亚中部着丝点区染色体)组成;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1.83~3.07,平均臂比为1.95~2.29,臂比大于2的比例为43%~83%,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64.04%~68.17%,从核型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2B型和3B型,只有‘紫公主’为1A型。从核型分类上看,这些种类都属于较对称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黄麻纤维产自黄麻属的两个种,即圆果种黄麻和长果种黄麻。鉴于黄麻纤维获自其茎皮,故纤维产量与株高走相关。在两个种中,株高的发育随始蕾而中止;故早开花是一种不受欢迎的特性,作为一种短日照植物(Kundu等,1957),其在短光周期下开花极早,故该作物在冬季将不形成纤维。甚至在正常生长季节(3~4月播种,8~9月收割)中,改变播种期亦将导致早开花(Joseph等,1978)。故期望有较长花前生  相似文献   

19.
山西晋北三种类型大豆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贵全  杜维俊 《大豆科学》1999,18(4):294-299
本文对山西省北部三种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小黑豆、大黑豆、黄豆)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大豆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0,主要由中间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三种大豆只有一对粒位于最长染色体上的随体,而且随体染色体形态相近,三种大豆的核型公式分别为:小黑豆2n=2x=40=28m+12sm(2SAT);大黑豆2n=2x=40=6M+18m+12sm+4st(2SAT);黄豆2n=2x=40=2M  相似文献   

20.
甘蔗染色体组构成系统演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用核型分析方法对甘蔗祖亲种、含两物种血缘栽培种、含三物种血缘栽培种、含四物种血缘栽培种染色体组型的系统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从祖荣代野生种向高代杂交栽培种(含两物种血缘以上)系统演化的基本特征是:染色体数目、异染色质含量相对增加,易位现界普遍存在,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所占比例逐渐减少,核型从对称向不对称方向演化。野生种和栽培种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68-92和2n=90-120;染色体约对长度为1.56-6.38μm,相对长度为1.03-4.01;染色体主要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少数为亚中部及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未见端部着丝点染色体;除春尼为1B核型外,其余6个品种(印度割手密、墨车里本、POJ2875、Co419、F134和ROC10)全为2B类型.分别以印度割手密和春尼基因组DNA为探针,对栽培种Co419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表明,Co419(2n=114)染色体组构成中,有6条来源于割手密种,12条来源于印度种,96条为热带种或种间重组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