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网箱、网围的养殖史1.网箱养殖据史料记载,中国约在800年前已用密目网箱来暂养由江河中捞取的鱼苗,暂养时间约15~30天,等待出售。这方法在捕捞天然鱼苗和池塘养鱼业中一直延用至今。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网箱养鱼则始于1973年,目的是利用兴建水库的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而设置网箱,培育13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鲢、鳙鱼种,再放养于水库,以提高鱼种在水库中的成活率。这种模式一直延用至今,以后又发展到培育2龄鲢、鳙鱼种。1977年起开展不投饵的网箱养殖鲢、鳙成鱼,同时开展了投饵的网箱养殖草鱼、鳊、鲤等鱼类,为充分利用水资源找到了有效途…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本州水库网箱培育鲢、鳙鱼种多次失利的原因,特将州内试验规模大、情况又复杂的大山水库1982年网箱培育鲢、鳙鱼种生产的全部数据加以系统整理,试图通过分析,找出在常规管理条件下影响网箱育种经济效益的主导因素,为长白山北麓大中型养殖水域网箱育种生产方案和技术措施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各地网箱培育鱼种的情况表明,利用天然饵料培育鲢、鳙鱼种是可行的。自1978年起,我省上游、消湘、东风、太平、化念、车木河等水库进行了网箱培育鲢、鳙鱼种试验,但效果不够明显。为了探索我省水库网箱培育鲢、鳙鱼种的规律,我们于1982年7月在昆明市官渡区东白沙河水库作了进一步的试验。试验的目的是:在完全利用天然饵料的情况下,探讨网箱鲢、鳙鱼的放养密度、混养比例、养殖时间、管理措施和经济效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网箱培育鲢鳙鱼种,适当开展网箱养“吃食性”鱼类并合理进行大库放养,使53.3ha的寸塘口水库单产由1982年 78.8kg/ha提高到1994的986.5kg/ha线公斤盈利2.82元,成本利润率118.5%,投入产出比1:2.18。  相似文献   

5.
江口水库大水面养殖综合开发利用1986年列入了国家“星火计划”。为了配合完成该科研课题,86年我县在江口水库开展了网箱培育鲢鳙鱼种试验,目的是通过试验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该水库网箱培育鲢鳙鱼种的生产操作技术措施,闯出一条就地解决大水面养鱼鱼种来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为保护太湖生态,通过"以渔控藻",改善水质、修复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2013年起,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太湖鲢鳙鱼控藻项目在无锡竺山湖试点,在不投饵的情况下,60米~2的网箱产出450~700千克鲢鳙鱼一龄苗种。2014年至今连续实施太湖"以渔控藻"项目,大规模放流鲢鳙鱼苗近5亿尾,消耗藻类658万吨,取得良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比较了4种淡水网箱养鱼方式的能量效益。网箱养非鲫的能量转化效率极显著地(P<0.01)大于网箱养鲤成鱼、鲤鱼种,后两者又极显著地(P<0.01)大于网箱培育鲢、鳙鱼种。网箱养非鲫的能量生产力最高,达2.50兆焦/米~2·天,养鲤成鱼、鲤鱼种、鲢鳙鱼种的次之,分别为1.20、0.99及0.31兆焦/米~2·天,为池塘养鱼能量生产力的16~130倍。  相似文献   

8.
谢罡  邱波 《河北渔业》2006,(7):19-19
在水质肥沃的水库里,利用网箱进行不投饵培育鲢鳙鱼等鱼种,不仅切实可行,而且具有不占鱼种塘,不花鱼饵料,成本低等优点.在不投饵情况下,利用网箱在水库里培育一尾13cm左右的花白鲢鱼种,成本不到0.10元,而在池塘内培育同样大小的一尾鱼种的成本在0.10元以上;产量按667m2折算,约合15万尾/667m2以上,是内塘的30~40倍.因此,水库网箱不投饵培育鱼种,不仅可培育出大规格鱼种,而且成本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利用网箱以天然饵料培育鲢、鳙鱼种,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于1973年首先在武昌东湖试验成功的,1974年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在雪野水库进行了大规模的试验生产。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以后,除了个别省市外,几乎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效果显著。经过九年来的实践,表明了网箱培育鲢、鳙鱼种具有不占土地、不用施肥投饵、  相似文献   

10.
招生启示     
在水质肥沃的水库里、利用网箱进行不投饵培育鲢鳙鱼(花自鲢)鱼种,不仅切实可行,而且具有不占鱼种塘,不化鱼饲料,成本低的优点。在不投饵情况下,利用网箱在水库里培育一尾4寸左右的花白鲢鱼种,成本不到0.02元,而在池塘内培育同样大小的一尾鱼种的成本在0.03元以上;产量按亩折算,约合15万尾/亩以上,是内塘的30-40倍。因此,这是解决大规格鱼种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鲢、鳙鱼市场价格的攀升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用全价配合饲料主养鲢、鳙鱼的养殖模式逐步发展起来。现将池塘和网箱采用配合饲料精养鲢、鳙鱼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1973年我所在武汉东湖开展网箱养鱼种试验以来,又先后在东湖和浮桥河水库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本文将报告1979年在浮桥河水库进行的网箱内不同密度时生长速度的研究,网箱内外鲢、鳙生长差异的比较,利用天然饵料在网箱内培育鲢、鳙鱼种和商品鱼经济效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段登选  任日达 《河北渔业》2000,(5):38-40,43
在2.78hm~2 10个池塘中设置29个网箱(规格9~12m~2),进行池塘内网箱养鱼试验,网箱内主要养殖罗非鱼,此外还有鲤鱼和淡水白鲳;箱外水体中放养草、鲢、鳙鱼。网箱中总产鱼17696.5kg,平均64.8kg/m~2;网箱外产鱼12875kg,折合9343.5kg/hm~2,经济效益37173元。  相似文献   

14.
依靠水中天然饵料培育鲢、鳙鱼种的封闭框架浮动式网箱,设置作业方便,广泛被水库采用。但这种网箱也有不能根据浮游生物垂直分布的特点进行有效地利用而影响生产效果的缺点。比如,网箱深2米,而浮游生物的数量高峰却出现在2.5米深的水层,其结果必然不佳。  相似文献   

15.
在天然水域中网箱养鱼是我国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养鱼业。我国网箱养鱼的特点是:以养殖鲢、鳙鱼为主,不投饲料,完全利用天然饵料。1973-1979年,我们在武昌东湖不同湖区进行了网箱培育鱼种的实验和生产性试验,探讨了提高网箱养鱼种效率的几个技术问题和网箱鱼种生长与浮游生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1989年在一只4亩池塘中培育鲤鱼一龄鱼种,获得高产,在108天的培育期中,共生产出一龄鱼利4117.3公斤,其中鲤鱼种3265.55公斤,占79.3%;鲢、鳙鱼种807.6公斤,占19.6%;其它鱼种44.1公斤,占1.1%;平均亩产鱼种1029.3公斤。鱼种平均出塘规格:鲤鱼为63.16克/尾,鲢鱼44.8克/尾,鳙鱼90.5克/尾。培育期中共投喂颗粒饲料5280.5公斤,按池塘总净产计,饵料系数1.31;经济效益比当地一般的培育鱼种方法有明显提高,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许多水库都是供水型水库.水质清瘦,又不能施肥,鲢鳙鱼的生长速度缓慢,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开辟提高鲢鳙鱼产量的新途径,我们进行了灯光诱蛾网箱养殖鳙鱼试输,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利用溪河资源,铜梁县从1994年开始在溪河设置网箱养殖鲢鳙鱼,经过了10个年头,产量从初期的8kg/m^2达到现在的15kg/m^2,现对铜梁县溪河网箱养殖鲢、鳙的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天然饵料进行网箱养鲢鳙鱼在我国已大规模展开,对其各方面的研究现都进行了很多,但在其网箱产鱼潜力方面尚未见报道。本文以网箱供饵能力为依据,推算出了一个估算网箱在不用人工投饵情况下,利用天然饵料养鲢鳙鱼产鱼潜力的公式,试图为探讨网箱养鱼潜力提供一种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网箱养鱼,特别是“放牧式”网箱养鲢鳙鱼在我省发展较快。但长久起来,网箱养草鱼却一直比较落后,特别是网箱培育其大规格鱼种更是一个薄弱环节。为了加速我省大水面开发进程,使网箱养草鱼从鱼种到成鱼一条龙生产。我县于91年开始进行网箱培育草鱼大规格鱼种试验,至今已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并取得了初步的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