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Y两优087是南宁市沃德农作物研究所用Y58S与自育恢复系R087配组育成的籼型、感温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0年通过广西审定。本试验通过研究肥料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Y两优087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Y两优087高效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主区肥料因子为N共2个水平,即N1(N:14.5 kg/亩、P2O5:6 kg/亩、K2O:14.79 kg/亩);N2(N:16.5 kg/亩、P2O5:7.2 kg/亩、K2O:17.16 kg/亩)。设副区密度因子为D共4个水平,即D1∶1.6万穴/亩、D2:1.8万穴/亩、D3:2.0万穴/亩、D4:2.2万穴/亩,共8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Y两优087农艺性状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相同的肥料条件下,密度对穗长、每穗总粒、千粒重及产量都有显著和极显著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其穗长、每穗总粒、千粒重在降低,但产量却逐渐增加,在其抛栽密度为2.0万穴/亩时产量最高,随后密度进一步增加产量开始下降。综合考虑肥料和密度因子,N1D3组合产量最高(706.7 kg/亩)。  相似文献   

2.
1、试验目的濠河牌20%水溶性多效硅肥是南通市土壤肥料站研制生产的一种新型的水溶性速效硅肥,能起到保护水稻细胞组织,增强抗病性,改善米质和提高产量的作用。2、试验内容及方法①试验处理叶面喷施:处理A.拔节期 抽穗期分别亩用量硅肥100g,对水15kg喷雾。处理B.拔节期亩用量硅肥100g,对水15kg喷雾。处理C.拔节期亩用量硅肥200g,对水15kg喷雾。处理D.CK(空白)。撒施:处理A.拔节期亩用硅肥500g 10kg砂土混匀后撒施。处理B.拔节期亩用硅肥100 10kg砂土混匀后撒施。②试验设计采用大区对比法示范,叶面喷施处理面积均为400,撒施处理面积为1…  相似文献   

3.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肥料运筹和栽期对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渝黄一号"超稀植产量及其有效性状的影响,寻找出产量4 157.1 kg/hm2(B2A2)和3 653.6 kg/hm2,加黄籽率93.2%(A1B2)的肥料运筹和栽期的最佳方案.10月12日栽(B2), A2的肥料运筹是N肥基∶追∶薹为5∶3∶2、PK基施;A1的肥料运筹是N肥基∶追∶腊:薹为5∶3∶1∶1,P肥基∶追∶腊为5∶4∶1,K肥追∶腊∶薹为3∶2∶5.  相似文献   

4.
"八五"末至"九五"期间,重穗型组合在达州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中Ⅱ优6078、Ⅱ优162、冈优725等已成为主栽品种,为发挥良种增产潜力和良法推广应用.选用冈优725品种进行窝肥配套技术研究,按二次饱和D206最优设计,因素x1变幅(密度)12~30万窝/hm2,x2(施N水平)75~150kg/hm2,试验处理为A:每hm2植12万窝,施N75kg/hm2;B:植30万窝/hm2,施N75kg/hm2;C:植12万窝/hm2,施N225kg/hm2;D:植19.8165万窝/hm2,施N140.1375kg/hm2;E:植30万窝/hm2,施N179.5875kg/hm2;F:植24.5505万窝/hm2,施N225kg/hm2.每窝栽4~5苗.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田间小区面积133.33m2,处理间走道33.3cm,重复间走道50cm,每个小区用薄膜做埂防肥水渗透,重复开好排水沟.施N肥按底肥:拔节肥:减数分蘖肥=6:2:2,磷肥用量75kgP2O5/hm2全量做底肥,钾肥用量112.5K2O/hm2,底肥与拔节肥各50%.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毛葡萄施用氮、磷、钾肥增产优质效应和筛选最佳配方,为毛葡萄生产施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N、P2O5、K2O三者2水平的施用量分别为:100.20、114.30和108.90 kg/ha),测定毛葡萄野酿2号的产量及品质,并对肥料及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土壤速效N含量为196 mg/kg、速效K含量为414 mg/kg的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毛葡萄产量促进作用较高的施肥处理组合依次为:N2P2K0 (28122.62 kg/ha)>N0P2K2(27819.57 kg/ha)>N1P1K2(25940.69 kg/ha)>N2P0K2(24849.73 kg/ha);P肥对产量影响不显著;N、K肥对毛葡萄有交互作用,N0P2K2的产量显著高于N3P2K2的产量(21970.80 kg/ha);随着K肥量的增加,其产量呈逐渐下降.不同施肥处理间对毛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应结合土壤类型及其有效成分含量,根据毛葡萄不同生育期合理调配N、P、K肥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以桂单0810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主区肥料因子为A、共4个水平,副区密度因子为B、共6个水平,探讨肥料与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在4个肥料处理中,A1(高肥)处理的茎粗、穗长、穗粗、穗行数和产量都是最高值.密度对产量构成因子都有极显著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茎粗、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降低,而株高、穗位高、秃尖逐渐增加.玉米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提高,密度增至一定程度时产量开始下降.产投比以A3(低肥)达到最大值,综合考虑肥料和密度因子可知,密度为60 000株/hm2、肥料为每667 m2纯N10.71 kg+P2O53.57 kg+K2O 8.93 kg为适宜栽培的组配.  相似文献   

7.
<正>1示范目的通过田间锌肥单因素试验,考察锌肥增产效果,确定土壤锌肥适宜用量,达到降低肥料成本、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2示范设计肥料为硫酸锌肥料,试验设2个处理,1个对照,3个重复。处理1:玉米配方肥(28-6-6≧40%)30 kg/亩+硫酸锌1 kg/亩;处理2:玉米配方  相似文献   

8.
保大麦13号种植密度与氮肥用量最佳栽培模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优质饲料大麦"保大麦13号"在保山市的适宜种植密度和肥料运筹,实现良种和良法配套,进行了种植密度与施氮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基本苗密度为16万/亩,全生育期每亩施尿素45 kg(底肥20 kg,分蘖肥25 kg)、普钙30 kg、硫酸钾6 kg的处理综合性状最理想,产量达520.8 kg/亩。可作为保山区域内保大麦13号密度肥料最佳栽培模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江门地区目前主栽品种金农丝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水平和栽植密度对生长过程及后期产量等方面的影响.氮肥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无肥区N0(0 kg/hm2)、低肥区N1(105 kg/hm2)、中肥区N2(150 kg/hm2)、高肥区N3(195 kg/hm2);栽植密度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低密度D1(18万穴/hm2)、中密度D2(22.5万穴/hm2)、高密度D3(27万穴/hm2).通过晚造栽培试验表明,施氮量105 kg/hm2、栽植密度22.5万穴/hm2最有利于金农丝苗在江门地区晚造种植中发挥其高产潜力,为农户节支增收.  相似文献   

10.
以十字花科蔬菜小松菜为研究试材,采用茶渣有机无机活性肥、井上政微生物肥料和黄腐酸钾3种肥料和3个施肥水平及3种种植密度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方法,研究最佳有机肥的施用方法和最适种植密度。结果表明:无论是单株产量,包括叶重、叶柄重,还是叶柄重/单株重或单位面积产量,决定经济性状和出口商品利用率大小的主要因子是种植密度,其次是施肥量,肥料种类影响最小。施用茶渣有机无机活性肥最佳施肥量为1 125 kg.hm-2;在施用345 kg.hm-2NPK复合肥基础上,井上政微生物肥料和黄腐酸钾的最佳施用量均为300 kg.hm-2。提高小松菜的出口商品利用率的最适种植密度为36万株.hm-2。获得最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组合是A2B2C3,即施用300 kg.hm-2井上政微生物肥和345 kg.hm-2复合肥,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昆明地区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 0 0~ 2 0 0 1年共取昆明地区植烟土壤样品 1 0 0 5个 ,其中红壤 75 2个、水稻土 94个 ,白泥土 4个 ,紫色土 5 0个、油砂土 3 3个、黄壤 3 4个 ,棕壤 3 8个 ,经化验分析 ,昆明地区植烟土壤平均pH6 4,有机质 3 1 3 % ,速效N 1 0 1 8mg/kg,速效P 3 4 5mg/kg ,速效K 2 1 3 7mg/kg ,有效Mg、Zn、B分别为 3 0 6 4mg/kg、 1 82mg/kg、 0 3 6mg/kg。从上述分析结果看出 ,昆明地区植烟土壤在施肥上应对N肥稳中有降 ,降低P肥 ,稳定K肥 ,加施B肥。并对酸性土壤增施石灰 ,以提高pH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此试验地土壤供肥能力为51.2%,氮肥的贡献率为28%,磷肥的贡献率为负5.1%,钾肥的贡献率为2.6%,三种肥料的贡献率排序为N>K>P.通过对N单因素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Y=385.26+ 19.66X-0.4449 X2,由方程得出此试验中小麦的最佳产量和最高产量,即施N 20.14 kg/亩(相当于尿素43.78kg/亩)最佳产量600.8 kg/亩;则施氮量为22.09 kg/亩(相当于尿素48.02 kg/亩)最高产量602.5 kg/亩.又通过对N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可知,N处在21水平上产量最高,而缺P对产量影响较小,缺K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说明了此地块地力中等,N肥供应不足,P、K肥充足,宜采用高N、低P、补K的肥料配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量、不同播种密度对帚高粱农艺性状和穗帚产量的影响,为帚高粱规模化生产中合理施肥与合理播种密度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 ~ 2018年以帚用高粱品种赤笤100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A(施肥量)因素为主处理,设有3个水平,即:A1为磷酸二铵150 kg/hm2和硫酸钾75 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300 kg/hm2;A2为缓释长效复合肥450 kg/hm2;A3为复合肥300 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300 kg/hm2;B(播种密度)因素为副处理,设有4个水平,即:B16.75万株/hm2、B29万株/hm2、B3 11.25万株/hm2、B413.5万株/hm2;3次重复.[结论]不同施肥量、不同种植密度的穗帚产量间均有显著差异;肥料密度互作不显著,最佳A处理和最佳B处理的组合A1B3为最优处理组合,穗帚产量达到3 972.87 kg/hm2.  相似文献   

14.
李玉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493-7495
以豫西南黄棕壤和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对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即土壤中全N、有效P、速效K校正系数和N、P、K肥料利用率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即全N、有效P的校正系数在不同土壤、不同肥力水平下较稳定,可作恒值,速效K的校正系数变化较大,与土壤速效K含量呈负相关;N、P、K肥料利用率与土壤中全N、有效P、速效K含量均呈负相关。当土壤中全N含量低于0.7 g/kg时,N肥利用率高于50%;当全N含量为0.7~1.0 g/kg时,N肥利用率为30%~45%;当全N含量高于1.0 g/kg时,N肥利用率低于25%。当土壤中有效P含量低于7.5 mg/kg时,P肥利用率高于30%;当土壤中有效P含量为7.5~17.0 mg/kg时,P肥利用率为20%~30%;当土壤中有效P含量高于25 mg/kg时,P肥利用率低于15%。当土壤中速效K含量低于130 mg/kg时,K肥利用率高于60%;当土壤中速效K含量为130~192 mg/kg时,K肥利用率为40%~50%;当土壤中速效K含量高于192 mg/kg时,K肥利用率低于30%。  相似文献   

15.
<正>1试验目的通过玉米底施不同量钾硅肥与常规肥对照比较,研究该产品施用后对小麦、玉米生长的促进作用和施用效果,探索科学的钾硅肥施用技术和最佳用量,为大面积应用提供依据和可行性方案。2试验处理及试验田间设计供试土壤为轻壤质潮褐土,测定养分基础为:有机质19.5 g/kg、速效磷14.8 mg/kg、速效钾81 mg/kg、pH值7.8。本试验共设7个处理,处理1:习惯性氮磷施肥;处理2:处理1+钾硅肥半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优质双低油菜品种在保山市的适宜种植密度和肥料运筹,实现良种和良法配套,进行了油菜密度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为14.40万株/hm2,全生育期施肥:纯N 138.00 kg/hm2、纯P120.00 kg/hm2、纯K 183.60 kg/hm2、纯B 1.65 kg/hm2的处理综合性状最理性,产量达3 797.25 kg/hm2,可作为保山油菜密度肥料优化栽培模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桂糖31号高产的最佳栽培模式,为大面积推广种植该品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A)为施肥,设高肥A1(N 379.5 kg/ha、P2O5 472.5 kg/ha、K2O 300.0kg/ha)、中肥A2(N 241.5 kg/ha、P2O5 270.0 kg/ha、K2O 135.0 kg/ha)和低肥A3(N 103.5 kg/ha、P2O5 135.0 kg/ha、K2O 90.0 kg/ha)3个水平;副处理(B)为种植密度,设低密度B1(7.5万芽/ha)、中低密度B2(9.0万芽/ha)、中密度B3(10.5万芽/ha)、中高密度B4(12.0万芽/ha)和高密度B5(13.5万芽/ha)5个不同密度.测定不同施肥水平与种植密度对桂糖31号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施肥对桂糖31号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施肥水平在中肥A2即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种植密度对桂糖31号产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以中高密度B4的效果最佳;施肥和种植密度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在高肥A1和中高密度B4的栽培模式下桂糖31号最高产.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茎数和单茎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均为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因素,实际生产中桂糖31号最适宜的施肥量为N 241.5 kg/ha、P2O5 270.0 kg/ha、K2O 135.0 kg/ha,适宜种植密度为9.0万芽/ha.  相似文献   

18.
以甜玉米桂星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金正大控释肥(20-10-11)用量(A)为主处理、设4个水平,种植密度(B)为副处理、设4个水平,探讨不同缓控释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秋稻田免耕鲜食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产量达到12 000 kg以上的处理有6个,分别为A4B3、A4B4、A3B3、A3B4、A4B2、A3B2,结合产量、农艺性状及肥料投入多方面考虑,建议在生产上以A3B3处理(肥料600 kg/hm2,密度57 000株/hm2)为最佳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半夏生产提供种源保障和技术支撑,以半夏品种黒麻芋为供试材料,以种植密度、有机肥、N肥和P肥(P2O5)施用量为试验因子,采用4因子5水平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种植密度和肥料施用量对半夏黒麻芋繁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半夏块茎产量≥10 500kg/hm2的优化栽培方案为种植密度889.5万~941.9万粒/hm2、有机肥施用量28.0~32.0t/hm2、N肥施用量97.5~109.5kg/hm2、P肥(P2O5)施用量214.7~365.6kg/hm2;以半夏块茎产量≥11 250kg/hm2为目标,相应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885.9万~947.8万粒/hm2、有机肥施用量27.9~32.1t/hm2、N肥施用量97.4~109.6kg/hm2、P肥(P2O5)施用量217.4~378.1kg/hm2;在半夏繁殖过程中,密度0水平(750万株/hm2)时能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4个试验因子对半夏繁殖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种植密度N肥施用量有机肥施用量P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的土壤肥力,在桂西北乐里林场的同一坡面上,选择6年生不同密度(处理1为1 050株/hm2、处理2为1 125株/hm2、处理3为1 200株/hm2、处理4为1500株/hm2)样地,研究其土壤(0~40cm土层)的肥力状况。结果表明:1)各密度土壤pH为4.91~5.35,但差异不明显。2)各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0.28~34.70g/kg,平均值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4处理3。3)各密度土壤N/P/K全量依次为0.67~1.60g/kg、0.49~0.99g/kg和11.02~21.56g/kg,平均值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4)各密度土壤速效N/P/K含量依次为79.4~143.0mg/kg、0.6~2.0mg/kg和194.5~959.2mg/kg,平均值依次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5)各密度土壤有效Ca/Mg/Cu/Zn/B的含量依次为397.8~959.2mg/kg、90.1~164.9mg/kg、0.45~1.25mg/kg、0.54~2.25mg/kg和0.11~0.21mg/kg,除Ca含量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外,有效Mg/Cu/Zn/B含量与密度的关系不明显,差异微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