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我们在田阳县来旺大队东包村共育室试行了小蚕共育费浮动办法,即与蚕农饲养产值挂勾收取共育费,深受群众欢迎,促进了蚕茧生产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从四月——六月,东包村共育室共育了三批蚕共18.5张,已收获10.9张,生产茧666.6斤,产值1001.17元,除比去年同期育蚕单张产量提高33%,产值提高23%.参加共育的蚕户43户,除个别户第二批蚕因缺叶引起产量偏低外,其余户均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如黄秋康户头批养蚕0.25张,产茧20斤,产值29.70元,折张值近120元.对此,广大蚕户很满意,增加了社员种桑养蚕的信心,许多农户表示如能稳产下去的话,将在年底扩种桑树,扩大桑园面积.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使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一步,我们于九月上、中旬走访了江都县的小纪、丁沟公社,泰县的大埨、运粮公社和泰兴县的张桥公社等五个公社的七个小蚕共育室,结合三县情况,对现阶段小蚕共育的一些做法进行了调查。江都、泰县、泰兴三个县都是我省年产茧量万担以上的重点县,现有桑园面积84790亩,最大一期蚕的饲养量为38430张。目前,三县共有小蚕共育室1115个,其中401个是1979年以后发展起来的小蚕专用共育室,其余的大部分是在养蚕设备条件较好的生产队、大队集体蚕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小蚕兼用普通共育室。每个共育室的共育能量,小的一、二十张,多的一百多张,平均34.5张。  相似文献   

3.
我县在一九七二年,组织了增村大队细蚕共育室。一九七三年开始大力推广细蚕共育。至今全县共办起了107,个细蚕共育室。细蚕共育在蚕区已普及了,使大部分的细蚕集中在共育室育至四龄饷食后分给群众饲养。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共育室育出的细蚕健壮,有利大蚕养成功和稳产高产,是促进蚕桑生产发展的一个好措施;深受群众欢迎,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十年来,我县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九年八月,在县及供销社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蚕桑老农的具体指导下,我们高塘大队在全县办起了第一个以大队为单位的稚蚕共育室。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体会到稚蚕共育的确是养蚕制度和技术管理的改革,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对推动蚕桑的大力发展,夺取蚕造稳产高产,增加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永才 《广西蚕业》2006,43(1):62-63
小蚕共育为了有效防止蚕病的发生,促进蚕体强健好养,降低养蚕成本,达到稳产高产、增加蚕农收入的目的,特制定以下制度:1蚕室、蚕具及蚕药的准备共育小蚕,首先要有条件较好的共育室。共育室一般要求能保温、保湿、光线均匀、空气流通、水泥地面、墙面批灰、有天花板便于消毒和清洗。每共育10张蚕种需蚕房面积10~15平方米,蚕匾80个(每个面积0.7平方米,可共育至四龄饷食),以及相配套的蚕架等蚕具。还需要约5公斤的漂白粉、1盒蚕安王、一包小蚕“防病一号”、生石灰20公斤等蚕药。2小蚕共育技术2.1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养蚕前一周进行,用共育室催…  相似文献   

6.
晚秋人工饲料共育情况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0年如东县试验推广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在两春试养成功的基础上,中秋在全县四个共育室采用人工饲料共育小蚕240张,其中河口镇徐希元中秋一次共育小蚕180张,取得了成功。紧邻的栟茶镇因为2009年晚秋有4个村发生不结茧现象,  相似文献   

7.
我县细蚕共育多年来以办大队共育室为主,一九八一年农村生产管理体制改变后,蚕桑生产由集体经营转由户管户养,在千家万户分散经营而又缺乏技术的情况下如何养好蚕?原有的少量共育室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因而出现了私人代养细蚕的蚕户,总结了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及时在蚕区推广,具体做法是以生产队或自然村为单位,选定细  相似文献   

8.
新丰县栽桑养蚕虽从八十年代开始已有,但1990年冬才开始扩大发展,到1992年冬有桑园面积354.7公顷(其中新桑276.3公顷),由于新桑多且大部份是新养户,技术跟不上。所以1992年全县共发放蚕种8,620张,收购蚕茧175.75吨。试办“小蚕共育室”18个(其中乡镇办2个,管理区办7个,村办3个,个体办6个)。共育蚕种2,826.5张,产茧75,449.9kg,单张产茧  相似文献   

9.
稚蚕共育是养蚕技术从传统的个体分散饲养向专业化饲养管理的一次重大改革.我区有计划地推广稚蚕共育是1981年开始的.在梧州召开了专业会议,参观了苍梧县人和共育室,并作了具体部署.至1986年底共育率已近20%,各地实践表明:共育比不共育增产显著,好处很多.为使稚蚕共育标准化和逐步扩大共育比例,区蚕业指导所1985年拟草了《广西家蚕稚蚕共育技术规程》(讨论稿),同年12月在区蚕学会作了专题讨论,与会的同志对《规程》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当时的几十份讨论稿已分发到部分县试行,有的同志反映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要求多印发一些供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云浮县友谊大队坚持四年稚蚕共育专业化的实践证明:是保护稚蚕发育健康,提高防治蚕病效果,实现养蚕稳产高产带有方向性的措施。友谊大队共有十七个生产队,过去有种桑养蚕习惯。一九七六年前,以生产队为单  相似文献   

11.
我县从一九七三年开始,大力推广“细蚕共育”,到一九八一年全县共办起了80个共育室,使绝大部分的细蚕共育至四令饷食后分给生产队饲养。由于共育的细蚕发育较好,群众称赞“细蚕共育室”是蚕儿的“托儿所”“幼儿园”。大蚕又能稳产,增强了群众对种桑养蚕的信心和积极性,使我县蚕桑  相似文献   

12.
我县人和大队的小蚕共育室,是一九七六年春开始办的。通过两年来的实践,办与不办大不一样。一九七五年没有搞小蚕共育,全大队平均单张产茧43.6斤;一九七六年办了共育室,平均单张产茧58.5斤,提高34%;一九七七年全大队养蚕272张,产茧17154斤,平均单张产茧63.1斤,单张产值85元。病死蚕显著减少,造造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3.
我地区一九六五年开始种桑养蚕时,只养13.5张,产茧5.41担,七十年代逐步发展。为了适应新区发展蚕业生产的需要,我局在地区供销社,地区土产公司、地区蚕种场等单位的协助下,自一九七二年以来,举办了各种类型的蚕业技术培训班17期,培训了各重点县主管蚕业的领导干部,供销社负责蚕业的同志,蚕种场的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生产队的饲养员和小蚕共育室的饲养员共1200人次。促进了我地区蚕业生产的发展,一九八一年比一九七六年  相似文献   

14.
报告了秋蚕期稚蚕采用人工饲料育技术的情况,稚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具有省力省工,避免共育室中毒事故发生、降低小蚕蚕病发生机率等优点.通过调查,同等卵粒条件下,采用稚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张种蚕茧产量仍然高于桑叶育.认为秋蚕生产中稚蚕人工饲料育具有推广应用价值,但在如何规范稚蚕人工饲料技术、提高发育整齐度以及降低饲料成本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西樵公社民乐大队大地望生产队有桑地面积97亩,鱼塘面积202亩,是一个以鱼塘蚕桑为主的纯经济作物地区,从一九六四年开始直至一九八一年这十八年时间里,坚持细蚕共育、实行两级分养,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在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广东蚕丝通讯》曾报道过,自党的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改变,蚕桑生产也从一  相似文献   

16.
乐昌县三溪公社三溪大队三溪生产队有桑地3.54亩,一九八一年冬体制变动后由三个未种过桑、养过蚕的青年罗生基、卜桂英、邓洪秀承包,每年上交生产队905元,初时因她们对蚕桑生产一无所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种桑养蚕的知识,边干边学。尤其今年四月上旬饲养一批蚕三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小蚕共育室要保证所共育的小蚕数量足、质量好,为蚕农提供发育整齐、健康无病的稚蚕。二、共育室以村组集资兴建为主,国家给予适当补助。共育室属集体所有,由村委会统一负责管理,由县、乡蚕桑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三、提倡由集体统一经营,也可实行承包经营。四、①共育室人员要求工作负责,事  相似文献   

18.
稚蚕人工饲料育具有省力省工、操作简便的特点,尤其是可以提高共育安全系数,杜绝因桑叶污染造成的共育事故,减少小蚕在共育室感染蚕病的机会,有利于保证小蚕健康无病。整个共育过程受外界气候环境影响小,从而有利于蚕茧优质高产。目前,在浙江蚕桑产业滑坡、劳动力紧张的情况下,小蚕共育是蚕桑发展的必然趋势。稚蚕人工饲料育不仅是蚕桑省力化技术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且是小蚕共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技术。摄食性反映了蚁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正> 井研县集益乡九龙村蚕桑重点户张蓝清,利用自己养蚕专长,担起共育重担。自1984年开始至今,为本县蚕农共育小蚕962张,由于量足质好,深受群众好评,参加共育蚕农越来越多,共育规模越来越大。1987年共育小蚕332张,养大蚕4.5张,蚕桑收入3028元。今年更上一层楼,春、夏共育小蚕380张,正秋、晚秋共育已落实650张,全年共育上1000张,加养大蚕6.5张,预计全年蚕桑收入8000元以上,占全家农副业总收入70%以上,成为全县蚕桑致富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李忠娣 《中国蚕业》2005,26(3):37-38
随着富安茧丝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蚕农年户平饲养量达11张,以前的稚蚕集中共育与联户共育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饲育要求(由集中、联户共育向单户共育转变),加之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居民住宅楼已普及达90%以上,家家户户的混凝土、地砖结构给新建炕床共育室带来了麻烦,各种不规范的加温形式也随之而来.就此该镇大力引进和改进了稚蚕饲育温湿度自动控制器(以下简称自动加温补湿器),并在勤丰、孟庄、久胜等村进行推广和应用,受到蚕农们的好评.为了能使各大蚕区的蚕农因此获益,笔者将该产品的主要性能、使用方法以及在富安镇的推广应用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