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研究了不同粉煤灰掺量、水胶比、HF抗冲磨剂掺量对混凝土的力学及变形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HF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极限拉伸、抗压弹性模量等力学及变形性能试验以及HF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抗冲磨等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HF抗冲磨剂掺量和水胶比情况下,混凝土抗压强度并不是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是都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性现象;在相同粉煤灰掺量和水胶比情况下,随HF抗冲磨剂的掺量的增加其抗冲磨强度得到较大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也有所提高,但是在提高HF掺量来增加混凝土强度的同时并考虑与之相匹配的水胶比时,这样能使HF抗冲磨剂对混凝土强度的效用更好地发挥出来;从粉煤灰掺量对不同龄期混凝土多个力学及变形性能和耐久性性能的影响规律来看,HF粉煤灰混凝土的设计龄期为90d时,粉煤灰掺量宜为25%以内,不宜超过30%;随水胶比在一定范围内的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极限拉伸值、抗拉弹性模量、轴心抗拉强度、抗压弹性模量、轴心抗压强度、抗冲磨强度均规律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严寒地区水利工程的抗冲磨要求,开展了掺加引气剂、HF抗冲磨剂等外加剂,研究了水胶比、粉煤灰掺量、HF抗冲磨剂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表明:粉煤灰掺量在15%~25%时,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冲磨强度变化趋势是先升后降,说明掺入适量的粉煤灰是可以提高抗冲磨强度的;HF抗冲磨剂能显著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冲磨性能,但掺量并不是越大越好,有一个最优掺量;混凝土的抗冲磨强度随着水胶比的降低而增大,但水胶比若过小,则抗冲磨强度反而会降低。  相似文献   

3.
抗冲磨混凝土(Abrasion Resistant Concrete)的抗裂性在学术上研究得较少。研究认为针对高水头、高速挟沙水流,抗冲磨混凝土的抗裂性应作为主要耐久性指标。为此设计了一系列不同配合比的抗冲磨混凝土,以脆性系数、干缩率2种指标,探讨了粉煤灰和硅粉对抗冲磨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掺20%FA、20%FA+(5%、8%、10%)SF的水泥胶凝材料浆体中,脆性系数与干缩率较小,水化产物以水化硅酸钙占主体,浆体结构致密,充分说明粉煤灰和硅粉可优化浆体结构,对提高抗冲磨混凝土的抗裂性有利。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冲磨性能并对其进行评价,进行了不同水胶比、不同粉煤灰掺量和不同龄期影响下的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抗冲耐磨性能的试验研究,以求能够从中得到相关规律,并且运用分形理论推测混凝土磨损表面与抗冲磨强度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抗冲磨强度的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降低,在一定的水胶比(0.3~0.4)条件下,粉煤灰掺量为50%可以满足相关要求;混凝土抗冲磨强度与试件磨损表面分数维之间明显线性相关,可从材料磨损表面分析去推测它的抗冲磨强度,分数维越大,抗冲磨强度就越小。  相似文献   

5.
结合某工程实际,研究其大坝抗冲磨部位使用的抗冲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并对试验配合比的抗冲磨混凝土的力学变形性能、抗冲磨性能、抗裂性能以及抗渗性能和抗冻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同时,对掺入抗冲磨剂、聚羧酸类减水剂、萘系减水剂的抗冲磨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外加剂对抗冲磨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水工建筑物的溢洪道、泄洪洞等承受高速水流冲磨的部位,多采用抗冲磨混凝土,其中硅粉混凝土和HF粉煤灰混凝土应用广泛;对硅粉混凝土和HF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压、抗冻、抗渗、抗冲磨等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HF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冲磨性、施工和易性以及经济性优于硅粉混凝土。  相似文献   

7.
采用混合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试验设计,探讨了胶粒掺量、胶粒粒径、水灰比试验因素对胶粒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每个因素水平对胶粒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影响及各个水平之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胶粒掺量和水灰比是影响胶粒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显著因素,胶粒粒径为不显著因素;与基准混凝土相比,胶粒的掺入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冲耐磨性能。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胶粒混凝土抗冲磨性能与水灰比、胶粒掺量、胶粒粒径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改善构件外观质量、提高外压荷载,开展了U型槽混凝土相关性能试验研究。试验设计了不同的干硬性混凝土配合比,通过分析干硬性混凝土拌和物性能与U型槽使用性能的相关性,提出合理控制干硬性混凝土VC值和强度的建议,以满足构件生产工艺及使用性能要求;并结合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对干硬性混凝土工作性及强度的影响研究,提出基于拌和物性能控制的配合比设计理念,这样既合理控制干硬性混凝土性能,又保障了构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选取颗粒粒径为8目的胶粉,按4种不同掺量配制胶粉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硅粉混凝土进行抗冲耐磨性能对比试验,以评价胶粉对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粉混凝土的抗冲磨强度大于基准混凝土和硅粉混凝土的抗冲磨强度,且抗冲磨强度随着胶粉掺量增加而增大,但其抗压土强度随着胶粉掺量的增加而降低;试件冲磨后,胶粉混凝土的破坏程度小于硅粉混凝土和基准混凝土,仅表层浆体破坏,胶粉在水泥石中分布均匀,与水泥石结合牢固,试件表面平整,显示胶粉混凝土具有较强抗冲磨性能。  相似文献   

10.
北方寒冷地区,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耐久性.通过某工程C30F300混凝土配合比配选,就如何在满足混凝土抗冻耐久性和强度要求情况下,本着合理经济为原则,对外加剂掺量进行优化研究,并根据具体工程提出了混凝土外加剂的合理掺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混凝土存在脆性大和韧性差的缺点,利用纳米碳纤维的优势,进行纳米碳纤维混凝土增韧降脆的探索性研究。正交试验优化得出了配制纳米碳纤维高强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分析了纳米碳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并确定其最优掺量。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掺量能保持纳米碳纤维良好的分散性,优化与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的相容性,使高强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纳米碳纤维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具有良好的降脆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透水混凝土作为一种环保型材料,在水利工程和道路工程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骨灰比和骨料粒径。采用正交试验方法[L9(3^4)],以28d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为性能指标,分析研究了3个因素及其不同的水平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回归分析和极差方差分析确定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大小,得出了骨料粒径和骨灰比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水灰比影响较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纳米二氧化硅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是一种具有超高力学性能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根据最大密实度理论配制而成。纳米SiO2比RPC中各成分的粒径都小,不但可以进一步物理填充其微小空隙,而且具有很高的火山灰活性。通过考虑水胶比、硅灰掺量、矿渣掺量三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设计,确定出RPC的基准配合比,再添加不同掺量的纳米SiO2,通过分析7d和28d的强度值,发现当纳米SiO2的掺量为0.5%~1%时,提高了RPC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同时结合电镜扫描,发现纳米SiO2使水泥基体水化反应更加充分,并且改善了界面结构,降低了浆体的结构缺陷,从微观方面说明了纳米SiO2提高其力学性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导温系数,本文利用正交试验测定在粉煤灰掺量、水胶比、砂率、减水剂掺量以及骨料干湿状态五个因素影响下混凝土导温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因素均为混凝土导温系数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其中砂率、粉煤灰和减水剂掺量为极显著影响因素,各因素的影响顺序为:砂率>粉煤灰掺量>减水剂掺量>>骨料干湿状态>水胶比,并得到导温系数取得最大和最小时的最优配合比,最后应用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导温系数的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牙塘水库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配比优化试验研究从骨料矿物化学成分构成分析入手,以SiO2含量作为关键衡量指示进行配比优化,并对优化配比从水稳定性、冻融两个指标进行检测,进而对沥青混凝土的弯、拉、压力学指标、变形、渗透等指标进行综合检测。优化配比又通过工程实际运用达到了试验指标的结果,为沥青混凝土心墙配比提供了新的配料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长距离的输水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是使用最多的防渗耐磨材料之一,而混凝土早期的养护是影响其使用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探讨了在沙漠干旱缺水条件下,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浇筑混凝土养护的途径和方法,介绍了混凝土养护剂的作用原理、工程实际应用效果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郑平芳 《湖南农机》2012,(9):247-248
对6根不同矿渣微粉掺量的C40混凝土简支梁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对其在竖向荷载下的受力过程、裂缝开展情况、跨中挠度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从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变化趋势,找到了矿渣微粉在C40混凝土当中的最佳掺量,为矿渣微粉混凝土在工程中的运用提供了设计参考。试验结果表明:矿渣微粉在C40混凝土当中掺量为20%-30%之间时,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均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其中掺量为20%左右时混凝土力学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8.
为增加玉米芯资源的附加值,以玉米芯为试验材料,以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等研究方法,重点考察不同浸提温度、时间和料液比对玉米芯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顺序为: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100℃、时间4h、料液比1:30,多糖平均得率为2.96%。  相似文献   

19.
针对普通坝后背管在裂缝控制和耐久性等方面的弱点,提出预应力坝后背管这种新的结构型式。它是在普通背管中施加预压应力,使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下,其外包混凝土在正常荷载组合作用下不出现裂缝,或虽然超载后产生裂缝,但正常情况下裂缝仍处于闭合状态,因此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大大提高了。结合某水电站坝后背管的具体资料,从环形后张预应力作用机理出发,在普通坝后背管基础上对预应力背管进行结构设计和有限元分析校核。结果表明,预应力坝后背管结构是安全、耐久和经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