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用10~12日龄同品种仔猪,随机分组,于仔猪腹部皮肤涂搽含氮酮的洛美沙星透皮吸收剂, 分别于涂药前、涂药后2、4、6、12、24、48和72 h 在体取皮,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皮肤表皮结构变化,探讨氮酮促进洛美沙星透皮吸收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氮酮通过以下途径促进药物透皮吸收:(1)作用于表皮角质层细胞间脂质,使角质层变得疏松,细胞间距增大,外角质层细胞易于脱落,降低了皮肤对药物的屏障作用;(2)氮酮进入角质细胞内,与细胞内基质相作用,引起基底角质层肿胀,增加了角质细胞水化程度和药物存储空间.研究还发现,氮酮在体对仔猪皮肤的作用可维持72 h 以上;由氮酮引起皮肤结构的改变是一非损伤可复性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獭兔皮板轻柔,被毛绒密,外观华丽,保暖性强,可与水獭皮媲美,是取代野生兽裘皮的高档原料。1兔皮的组织构造生皮除毛纤维外,可分3层,即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层。1.1表皮层位于皮肤的最外层,可分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生皮层等4层。1.1.1角质层为角质化变硬的细胞层,逐渐变成皮屑自行脱落。1.1.2透明层在角质层下面,由颗粒层细胞上移而形成,细胞排列紧密,它是枯死的细胞。  相似文献   

3.
中兽药复方涂膜剂乳炎清体外透皮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中兽药复方涂膜剂乳炎清于奶牛乳房皮肤的透皮效果。方法:以中兽药复方涂膜剂乳炎清中绿原酸成分为标记物,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透过液中绿原酸的含量,评价中兽药复方涂膜剂乳炎清中绿原酸透过皮肤的动力学特征。结果:动力学曲线类似零级动力学,说明乳炎清涂膜剂具有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或药理效应、延长作用时间等优点。结论:中兽药复方涂膜剂乳炎清对奶牛乳房皮肤具有一定的透皮效果。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4,(6):92-94
研究复方蛇床子涂膜剂中蛇床子素在兔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兔经透皮给药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80∶20)作为流动相,测定血液中蛇床子素的含量,采用3P87程序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参数。结果显示,蛇床子素经透皮给药后药代动力学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T1/2α=3.291 h,T1/2β=25.378 h,K21=0.138 h-1,AUC=5.342μg·mL-1×h,Tmax=3.683 h,Cmax=0.162μg·mL-1。研究表明:复方蛇床子涂膜剂中蛇床子素能够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并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5.
透皮给药系统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复杂环境的影响。透皮贴剂作为透皮给药的主要剂型,它还具有药物释放持久、可随时终止给药,有效减少过量给药和过敏反应的发生。尤其随着伴侣动物和马产业的发展,兽药透皮贴剂逐渐成为现代兽药制剂的研究热点之一。论文阐述国内外兽用贴剂的发展现状以及透皮贴剂的给药优势,从透皮贴剂中药物分子穿过皮肤角质层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影响药物分子透过皮肤进入机体的因素以及相对应的促进吸收方法等方面对透皮贴剂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低频率超声可以提高药许多药物的透皮传输,其机制有多种解释,但最被普遍认可的是超声的空化作用,多数研究人员认为超声是通过改变皮肤角质层角化细胞的排列结构来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低频超声透皮给药在离体和动物活体实验研究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不论是小分子药物的透皮吸收还是大分子药物的透皮吸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然而临床上应用低频超声介导药物进行治疗的相关报道不多。若低频超声给药的安全性得到证实,低频超声透皮给药必将成为一种安全、快速、可控、有效、经济的新型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7.
1角化过度 角化过度指表皮的角质层异常增厚,主要是角化细胞数量增多或角蛋白形成过度而增厚。正常时角质层细胞发展到某一阶段时即自行脱落,而病变时角质层细胞不但不脱落,反而数量增多,堆积变厚。角化过度是表皮对受到的压迫、摩擦或患慢性皮炎时发生的反应,致使皮肤变厚,弹性减弱,当表皮脱水而变得干燥时,则伴有鳞屑增多,并出现不规则的皱纹和裂隙。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小鼠体外透皮实验,探讨不同促透剂对绿原酸巴布剂药贴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确定最佳促透剂及其浓度,为研制绿原酸透皮吸收制剂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加入不同浓度促透剂制备绿原酸巴布剂药贴,以HPLC法考察绿原酸不同时间透过量,以绿原酸为定量指标进行体外透皮吸收检测。结果:单一促透剂中以1%氮酮效果最佳,5%油酸效果次之。结论:常用促透剂氮酮、油酸均可以使巴布剂中的绿原酸透过皮肤,且以1%氮酮促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山羊痘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发生在贵州省的山羊痘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山羊痘以全身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出现痘疹为特征.皮肤疹最初为红斑,红斑肿胀隆起形成结节状丘疹,然后丘疹发生凝固性坏死,脱落而形成痂皮.组织学检查早期皮肤病变可见充血,水肿和多量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白细胞浸润,随着病变的发展可见更多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一些体积较大的所谓"山羊痘细胞"出现.在真皮的病变细胞和痘细胞中可见嗜酸性胞浆内包涵体.引起水肿和坏死的血管炎常伴有血栓和梗死.上皮的变化包括棘细胞增生,空泡变性,不全角化,过度角化和坏死等.其他器官的病变也有相似的细胞浸润和血管炎变化.但发生在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时常出现溃疡.透射电镜观察在感染的皮肤和肺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发现有大量不同成熟阶段的典型的山羊痘病毒颗粒.受感染的细胞除可见胞浆内散在的病毒颗粒或形成病毒包涵体外,通常可见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扩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并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染色,对牛蛙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组织学观察;利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 J 4.21测量皮肤厚度,运用SPSS 17.0软件对不同部位的皮肤厚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可见,牛蛙的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由外向内可分为3层:角质层、颗粒层和生发层,真皮由疏松层和致密层组成。疏松层主要由网状结缔组织构成,也包括一些色素、颗粒腺和黏液腺。色素主要分布于表皮下的结缔组织中,颗粒腺和黏液腺的间隙的结缔组织中也有少量色素。鼓膜皮肤厚度显著小于其他部位皮肤厚度(P〈0.05),前肢、后肢、泄殖孔的皮肤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部位皮肤分布的色素细胞、颗粒腺、黏液腺数量也不同,内侧的黏液腺多于外部,而颗粒腺在表皮分布多,在深层分布少。  相似文献   

11.
运用HE染色和3种组织化学方法—改良甲苯胺蓝、阿利新蓝-PAS和多巴氧化酶法染色对牛蛙皮肤显微结构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蛙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由角质层、颗粒层和生发层组成,表皮内无黑色素分布,微血管较少。真皮比表皮厚,分为疏松层和致密层。真皮疏松层内有大量团块状、致密的黑色素,微血管较多。真皮疏松层中分布着黏液腺和颗粒腺,黏液腺多于颗粒腺。牛蛙皮肤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真皮疏松层和皮下层,且多为长条形。真皮致密层呈阿利新蓝-PAS染色强阳性,表皮与真皮交界处以及真皮疏松层和致密层交界处也有强阳性带。多巴氧化酶法染色结果表明,无黑色素分布的表皮层有许多弥散、细小的阳性棕黑色颗粒状色素,而有大块天然黑色素分布的真皮疏松层阳性颗粒色素较少。结果提示,牛蛙皮肤可通过腺体、肥大细胞和黑色素发挥重要的免疫防御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苦豆子总碱涂膜剂安全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苦豆子总碱涂膜剂在预防和治疗奶牛乳房炎方面的安全性,选用皮肤完好的健康家兔,观察家兔对苦豆子总碱涂膜剂皮肤刺激反应症状,并根据皮肤刺激反应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选用皮肤完好的健康豚鼠进行试验,观察豚鼠对苦豆子总碱皮肤变态反应症状,根据皮肤刺激反应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表明:苦豆子总碱涂膜剂皮肤刺激反应积分均值最大值为1.33,属于轻刺激性。根据皮肤变态反应的评分标准,计算所得受试物试验组去除激发受试物后24 h和48 h时的致敏率分别为25%和8.3%,属于轻度致敏强度。试验结果提示,苦豆子总碱涂膜剂临床用药安全,此结论为苦豆子总碱用于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疥螨病是奶牛常见的皮肤寄生虫病,它可使犊牛、青年牛生长发育受阻,泌乳牛产奶量下降。 1临床症状 主要发生在颈部和头部,严重感染时,也发生在其他部位。最初角根出现丘疹样不规则病变,剧庠。病牛摩擦患部,造成皮肤破损,流出淋巴液,表面角质层脱落,形成痂皮,被毛脱落。病牛食欲逐渐减退,生长发育缓慢,消瘦,产奶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疥螨病是奶牛常见的皮肤寄生虫病,它可使犊牛、青年牛生长发育受阻,泌乳牛产奶量下降. 1 临床症状 主要发生在颈部和头部,严重感染时,也发生在其他部位.最初角根出现丘疹样不规则病变,剧庠.病牛摩擦患部,造成皮肤破损,流出淋巴液,表面角质层脱落,形成痂皮,被毛脱落.病牛食欲逐渐减退,生长发育缓慢,消瘦,产奶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透皮给药系统是指通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方式,采用这种给药方式的剂型均为透皮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中药透皮给药治疗疾病的传统,传统的中药剂型为洗剂、搽剂、糊剂、油膏剂.  相似文献   

16.
坏死性肠炎B样毒素(NetB)是新近发现的由产气荚膜梭菌产生与鸡坏死性肠炎发生密切相关的成孔毒素。本研究通过观察NetB毒素对HeLa细胞以及小鼠肠道的毒性损伤作用,进一步阐明该毒素在鸡坏死性肠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采用PCR方法扩增NetB毒素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NetB并转化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重组NetB蛋白,纯化鉴定后用复性的蛋白质进行HeLa细胞毒性试验。结果如下:光镜观察可见,NetB蛋白作用2h后,部分细胞出现肿胀变圆,少数细胞破裂,细胞质外溢;12h后,细胞已无正常形态,细胞圆缩,细胞因坏死脱落溶解空隙增大,偶见病变细胞聚集成团;48h后,细胞坏死明显,只残存细胞溶解后的碎片。HE染色后观察可见病变细胞染色不均,细胞膜碎裂而不完整,细胞质外溢。电镜观察可见,病变细胞缺少完整的细胞膜结构,细胞质外溢,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核膜膨出,核仁边集,亚细胞器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线粒体病变最为明显。通过对小鼠病理模型观察可见,接种NetB毒素小鼠发病迅速,腹部膨大,肠道臌气明显;组织学观察表明接种小鼠内脏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以小肠最为明显,表现为肠黏膜损伤,绒毛断裂、脱落等。NetB毒素可引起HeLa细胞细胞膜损伤而呈现细胞毒性;小鼠体内试验NetB毒素可复制出NE典型病变,表明NetB毒素与NE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复方透皮贴剂的皮肤用药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健康家兔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及健康豚鼠皮肤过敏性试验,观察中药复方透皮贴剂经皮肤用药的急性毒性、刺激性和过敏性.结果显示,中药复方透皮贴剂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急性毒性和刺激性,对豚鼠完整皮肤无致敏作用.试验表明,中药复方透皮贴剂经皮肤给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的溶液载体(PBS,5%薄荷醇和5%氮酮)和不同部位的皮肤对甲硝唑在犬中体外透皮吸收和皮内摄取的影响.取下北京犬颈部、胸部以及腹部皮肤,-20℃保存.使用时,皮肤解冻固定在改良Franz透皮扩散仪上,保持恒速(200±1)r/min,恒温(35±0.5)℃.在扩散池中的皮肤角质层上加入2 mL溶液载体(含甲硝唑58.4 μmol),以20%乙醇为溶剂溶解薄荷醇和氮酮,在预定时间点取样1 mL,采用HPLC方法测定各接受液中的药物量和皮肤中摄取的药物量.结果显示,与PBS相比,薄荷醇和氮酮能增加所有部位甲硝唑的透皮吸收量和皮内摄取量(P<0.05).同一溶液载体在不同部位的渗透性存在差异,腹部>颈部>胸部,不同部位的皮内摄取量也存在差异,颈部>胸部>腹部.说明甲硝唑在不同溶液载体和不同部位皮肤的渗透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考察复方特比萘芬纳米乳的透皮特性及皮肤毒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应用皮肤刺激性试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及皮肤过敏性试验考察复方特比萘芬纳米乳的皮肤安全性;采用改良的Franz立式扩散池,对复方特比萘芬纳米乳进行体外经皮透过性评价。结果显示,复方特比萘芬纳米乳对家兔无皮肤刺激性和皮肤急性毒性,对豚鼠皮肤无致敏性。复方特比萘芬纳米乳中特比萘芬与其混悬液的透皮速率(J)分别为0.840 3μg/cm.h和0.266 8μg/cm.h。表明复方特比萘芬纳米乳是一种安全性较好的外用制剂,且纳米乳增强了特比萘芬的经皮透过性。  相似文献   

20.
阿拉尔十二团万头猪场一头新生仔猪发生一起皮肤病变,表现为背臀部皮肤不同程度白斑、脱屑、脱毛、结痂等现象。为了探究引起杜洛克背臀部皮肤病变的可能原因,手术切取背臀部病变部位皮肤并制作成石蜡切片,皮肤切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后用于显微镜观察,分析病理皮肤组织结构变化。显微镜下观察表皮角质层变薄,棘细胞层增宽,表皮突变宽或向下延伸。真皮网状层胶原纤维排列不整齐,走向凌乱且结构不清晰,皮肤附属器减少或萎缩,有炎性细胞浸润,血管腔增大内含大量红细胞。本病疑似基底细胞癌早期,确诊此病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