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提取了分别来自11个种共13株真菌(都是大豆上的常见病害的病原菌)的DNA.采用ITS序列扩增通用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并对大豆茎褐腐病菌的PCR产物进行测序.根据所得大豆茎褐腐病菌与其常见易混淆品所在属在ITS区的基因序列比较分析,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此对引物,只有大豆茎褐腐病菌能扩增出500 bp条带,检测的灵敏度达到4.2 pg/μL.将此对引物应用于人工接种大豆茎褐腐病菌大豆的检测,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成功区分大豆茎褐腐病菌及其近似种.  相似文献   

2.
饶军  曹波  范志刚  袁凤辉  陈连水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5):104-104,172
野大豆(Glycine soja)是重要的大豆育种材料,是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针对抚州北郊分布的野大豆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掌握其现状.  相似文献   

3.
<正> 大豆粒茎比是指大豆籽实产量与茎杆重量(包括荚皮重量)之比。大豆粒茎比既与株型密切相关,又与光合产物的分配和合理利用有关;同时也是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否协调的标志,因而引起大豆栽培和育种工作者的关注。近二、三十年来,稻麦等谷类作物育种从注重产量结构到注意株型,  相似文献   

4.
野大豆     
(续第2期第37页) 1.基本信息野大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如耐盐碱、抗寒、抗病等.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及粮食作物,在农业育种上可利用野大豆进一步培育优良的大豆品种.野生大豆资源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大豆育种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传统的以ITS(内转录间隔区)为靶序列对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caulivora,DPC)的分子检测无法区分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D.phaseolorum var.meridionalis)和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 longicolla)等近似种。笔者在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靶标序列筛选中,发现了翻译延伸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α,tef1α)序列。通过目标病原菌与其相似种比对发现,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在tef1α序列上有很好的特异性,适合作为分子检测的靶标。[方法]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以tef1α为靶序列,设计LAMP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基于颜色判定的简单、快速和灵敏的DPC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植株接种试验和进口大豆夹带大豆病残体检测。[结果]该方法仅需60 min,即可通过肉眼直接目测试验结果。64℃等温条件下进行核酸扩增反应60 min,反应结束后,加入SYBR greenⅠ染料,根据染料颜色变化判定扩增结果。特异性试验中,在DPC菌株中扩增到梯形条带,同时加入SYBR greenⅠ染料后可观察到绿色荧光的阳性反应;而在其他供试菌株中均没有出现梯形条带,加入SYBR greenⅠ染料后则保持橙色的阴性反应。该技术最低检测限为1 pg·μL-1目标菌纯DNA。tef1α-LAMP技术能够检测出所有人工接种发病豆苗中的目标菌。在口岸截获的大豆病残体检测中,tef1α-LAMP技术能够在10 g进口大豆中夹带的大豆植株残体中最低检测出10个子囊孢子。[结论]该方法的建立为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的检疫以及其所致病害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造与利用扁茎大豆材料,挖掘与转化有益基因,改良与创新品种,此研究以当地主要推广品种为核心亲本,扁茎大豆及其后代材料为改良亲本,连续进行杂交改良,充分利用杂交育种后代基因重组、累加与互补及突变等遗传效应,通过正确识别与确定扁茎大豆后代选择个体目标与连续定向选择,创新出合丰51、53号两个新品种和一批优良品系。概述了扁茎大豆材料改造与利用及创新品种的过程与试验结果,并就相关育种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梯级杂交、定向选择与连续改良是改造扁茎大豆及其后代材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夏大豆双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5~1997年连续3年对夏大豆苗期摘心诱导双茎的适宜品种和密度进行试验研究,并通过花荚脱落观察和盆栽试验探究了夏大豆双茎高产栽培的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8.
头孢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对大豆子叶节茎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向茎诱导培养基和茎伸长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头孢青霉素(Cef)和羧苄青霉素(Cb)来研究二者对大豆子叶节茎再生潜在的影响。一定浓度的Cef或Cb对大豆子叶节部位茎的再生有促进或抑制作用。不同基因型大豆的最适Cef或Cb添加浓度不同。培养基中添加100 mg.L-1 Cef或120 mg.L-1 Cb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扁茎大豆在黄泛区农场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与普通大豆相比,扁茎大豆茎秆生长特殊,茎秆上扁下圆,一般下部11节为圆茎,上部8节为扁茎;叶片着生奇特,扁茎大豆叶片小而多,下部叶片互生,开始转为扁茎的节位叶片对生,上部叶片轮生;顶端花序奇特,顶花序呈簇团状,开花结荚密集;生育期短,早熟,主茎没有分枝,产量较普通大豆豫豆22号高,但抗倒伏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0.
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生态安全评价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大豆(Glycine max)的起源中心,大豆是中国的重要作物。转基因大豆向环境释放后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自然状态下分布着丰富的野大豆(G.soja)遗传资源,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能够在自然条件下与野大豆发生基因交流。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释放后,由于大量单一使用草甘膦,田间杂草已经进化出了抗药性。大量使用的除草剂以及转基因大豆根际分泌物会对土壤微生物、非靶标生物产生影响,并影响到植物的固氮能力。本文在综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基因大豆生物安全研究与管理的建议,为我国将来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湖南省春大豆有了较大的发展,栽培面积约占全省大豆总面积的70%以上,这对提高地力和促进全年粮食增产都有重要意义。为了促进春大豆的增产,我们特对其花芽分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关于大豆花芽分化的过程,早年有Guard作过一些研究,以后又有чхучхпнъ和Cp.M.KynepMaH(1962) 在对大豆生长发育时期与器官发生阶级关系的研究中,涉及到花芽分化问题。但以上研究比较粗略,特别是对花器外部形态与内部分化时期关系研究不够。至于大豆花芽分化时期,原中国农科院江苏分院(1960) 和曹大铭等(1974) 对  相似文献   

12.
对黑皮果蔗不同茎节的5个性状(茎重,茎长,茎径,皮重,含糖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果蔗含糖量与茎重最相关;同时对果蔗不同茎节茎的横切面图进行分析,得出维管束面积、木质部面积等与茎重之间的关系。分析同一果蔗节间的各性状及解剖结构,对探讨果蔗茎的生长和糖分积累的规律,提高果蔗产量和糖产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芦笋茎枯病由天门冬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引起,为明确P.asparagi与寄生在其他蔬菜、水果和经济林木等植物上的拟茎点霉不同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对分离至福建漳州的P.asparagi菌株及从Gen Bank下载的相关菌株的35条ITS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并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35个菌株被划分为Ⅰ、Ⅱ和Ⅲ组群;P.asparagi与葡萄拟茎点霉(P.viticola)、叶下朱生拟茎点霉(P.phyllanthicola)、杨桃拟茎点霉(P.averrhoae)、大豆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聚在I组群的A亚群,它们的系统学关系最近;大豆拟茎点霉(P.longicolla)、大豆间座壳菌(Diaporthe sojae)、褐纹拟茎点霉(P.vexans)、光叶子花拟茎点霉(P.glabrae)、柑橘间座壳菌(Diaporthe citri)、黄瓜间座壳菌(Diaporthe sclerotioides)聚在Ⅱ组群,它们与P.asparagi的系统学关系较远;昏暗拟茎点霉(P.obscurans)单独聚在最远的分支上(Ⅲ组群),其与P.asparagi的系统学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穿心莲[A 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茎的解剖学特征,运用冷冻切片技术、显微照相的方法,对穿心莲茎的结构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穿心莲茎由表皮、皮层、韧皮部、木质部以及髓部五部分组成.其茎的横切面呈四棱形,有4个由厚角组织形成的棱角,有较厚的角质层,角质层平均厚度为3.78(±0.74)μm;韧皮纤维少量,木质部导管管孔壁薄,平均为3.89(±0.93)μm,平均弦向直径为10.22 (±4.49) μm.  相似文献   

15.
新的大豆栽培品种无论在其品质方面还是在其单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籽粒产量的增加不仅应归于同化比率的改善,同时也应归于对于籽粒的同化产物分配比率的改善。大豆植株分别由籽粒、荚皮、茎和叶子(包括叶柄)组成。这些器官都是做为同化产物分配的结果而形成的。一般地,九州地区大豆的籽粒、荚皮、茎和叶的干物重之比分别为3∶1∶1∶3。其中荚皮重和茎重占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豆茎潜蝇在我区发生极为普遍而严重,成为大豆的主要敌害,受害程度虽次于大豆天蛾,但受害面积却远远超过了大豆天蛾;同时由于該虫个体小,为害部位隐蔽,至今尚未引起防治上的重視,以致給大豆生产带来不可估計的損失。为探討此虫发生規律,从中找出有效防治措施,持开展如下調查研究工作。現将所得資料整理于后,供今后研究和防治上的参考。一、分布大豆茎潜蝇在国內分布于吉林、河北、江苏、安徽、广东、广西、?ǖ仁?其中以安徽、福建等地較为严重。从我区各县調查資料来看,此虫分布极为广泛,南从阜南,北到毫县,东到凤台,西到临泉,凡是有大豆栽培的地方,都有它的为害踪迹。其中以凤台、临泉、阜阳較重,被害率达100%,单株平均虫数均在三头以上,多的达数十头以上。其他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与其近似种在序列上的差异,设计了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建立了荧光RAA特异性检测方法,并用大豆上常见的病害及其近似种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供试的菌株,只有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表现出阳性扩增信号,其他菌株和空白对照均未检测到荧光信号,该方法可以检测到1.0×103 mL-1的阳性DNA,完成整个检测只需20 min左右,可以快速、灵敏的完成进出境大豆产品的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扁茎大豆与普通大豆品种杂交,F1代表现为正常,无扁茎茎类型出现。F2代分离很大,有扁茎类型出现,比例很小,平均占总株数的8%左右,扁化程度不同。F3代系统中,扁茎株的后代平均95%左右为扁茎,圆茎很少,扁化程度也不一致。这说明扁茎性状可能由一个主基因及多个微效基因控制。扁茎杂种后代中,节短、节多、花多、英密的优良农艺性状出现比例很在,F2代平均占总株数的60%左右,选择秆强抗倒伏、粒较大的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最佳模式,为生产上进行甘蔗间套种大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利用桂春8号和桂糖29号进行甘蔗与大豆不同间种模式(甘蔗行距设常规行距1.0 m和宽行距1.2、1.4 m,间种大豆行数设0、1、2行)试验,调查甘蔗生长、收获性状及甘蔗、大豆产量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甘蔗间种大豆后,甘蔗分蘖率和有效茎数有所降低;对甘蔗茎径、株高影响不大,在适合的甘蔗行距(1.4 m)下不会造成甘蔗减产;可提高甘蔗地总利润,其中以在1.4 m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总利润增加最为明显.此外,宽行距种植甘蔗较常规行距种植甘蔗可提高甘蔗分蘖率、茎径、株高和大豆产量;在间种适合的大豆行数(2行)下不仅会造成甘蔗减产,还可提高蔗地的总利润.[结论]1.4 m宽的甘蔗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为最佳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大豆双茎栽培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豆苗期进行摘心处理 ,得到双茎植株群体。通过研究发现 ,不分枝或分枝较少的品种双茎处理后 ,植株株高、节数、结荚高度、分枝及百粒重等性状均有所下降 ,而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及单株粒重等性状上有所提高 ,从而提高了产量。而分枝性较强的品种 ,产量则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