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人口剧增、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森林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核心.三维绿量是评价城市森林生态环境效益的新指标,对城市中绿量的合理规划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保持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森林建设的重点.AHP是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将哈尔滨市区分为5种用地类型,利用...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主要基础,也是一个国家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体现.城市集中了全球50%以上的人口,其生态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与健康.就我国而言,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生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抓绿化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城市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喀斯特地区城市贵阳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城市绿化建设的现状、城市绿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贵阳市城市绿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旨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促进贵阳市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是当前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剧烈的人类活动.目前全球超过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国的城镇化率2012年已经达到52.57%.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70%,城市人口将超过10亿.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在给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城市消耗了全球75%的资源,是各种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城市正在面临生态功能退化、空气水体严重污染、人居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探讨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恢复途径,提升城市生态服务功能,是目前生态学急需研究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彦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84-2385
城市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减少城市洪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情况,并展望了雨水利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从城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生态功能和协调度3个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讨论了各指标体系标准值的确定方法.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并以郑州市为例进行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评价.  相似文献   

7.
以银川市作为典型人工生态环境系统来研究,根据银川市基本资料,分别从城市生活用水、城市工业用水和自然环境用水3个方面计算了银川市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并由此得出,银川市绿地与湖泊需水量分别占生态环境需水量的9.4%和42.7%.生活需水量占生态环境需水量的16.3%,工业用水占生态环境需水量的34.6%,生活和工业需水量与自然环境需水量基本相等,湖泊需水量接近绿地需水量的5倍等计算成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也日益增大,造成人口的无限膨胀与城市有限土地、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我国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园林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彭倩 《甘肃农业》2013,(9):32-35
作者就城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生态环境概念逐渐引入城市生态、城市环境、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城市等概念及其内涵,依据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特点、原则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与文化原则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随着城市化的日益扩展,城市周围的自然生境大量被高层建筑物和混凝土地面取代,城区建筑容积率增大,形成"热岛效应"、造成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及人类远离自然产生的心理失衡等问题突出.因此,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本,把绿色自然引入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优美、舒适的城市生活空间已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市容市貌的一项极为有效的措施,已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风格及其环境功能不仅是体现城市文明的窗口,也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并且对促进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