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津市发展杨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津市地处武陵山余脉向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20世纪90年代初杨树栽植面积不到667hm^2,现已达到了3333hm^2。杨树在改善湖区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防浪护堤、抑螺防病,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有显著效益,但必须统筹规划,避免盲目发展。  相似文献   

2.
水松是我国特有的树种,现存面积不大。它具有耐水湿,生长快,材质好,根系发达,树形优美,抗风力强等优点,宜作抗风防浪护堤和美化庭园风景树种,是平原水网地区主要用材树种和防护林树种。8年生水松试验林平均树高11.9m,平均直径11.1cm,树高、直径年平均生长1.49m和1.38cm。目前已试验总结出一套育苗造林栽培技术,对抗风防浪护堤效能作了深入调查研究,得出初步成果。应有效保护和加速发展水松这一树种。  相似文献   

3.
杞柳根系发达 ,萌芽力强 ,易繁殖 ,生长快 ,是护堤和防浪最佳树种 ,同时也是编织的上等材料。营造杞柳效益显著 ,是农民致富的好门路。  相似文献   

4.
长江防浪护堤林在防汛抗洪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林带应按照“堤外植树防浪,堤身种草防冲,堤内造林取材”的原则,推行“林、条、草”合理布局,以改变“树种单一、层次简单、造林密度大,配置和结构不合理、标准低、防护性能差”的现状。堤外防护林应进行带状混交,以提高抗风防浪效能。外缘设置旱柳进行头木作业,或植以荻柴等;内缘设计线叶型池杉、枫杨等耐水性强、保土固堤能力大的树种;中间再配置意杨、意柳等速生、抗性强且防浪效果好的品种。堤身遍植爬根草(狗牙根)。堤内可按立地条件安排适宜的用材林和经济林。如水肥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年试验,总结出了一套江河堤坝防浪林设计模式、营造技术、树种选择及防浪林防浪护堤综合效益的评估方法,并建成了近2000km防浪林  相似文献   

6.
采用典型样方法,分别计算各样地的物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对湖南澧县4种防护林类型(环湖低丘平原区封山育林、补植封山育林的水土保持林、平原湖区防护林和防浪护堤林)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4种防护林类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基本一致的趋势,其中环湖低丘平原补植封山育林的水土保持林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数分别为20种和24种,环湖低丘平原封山育林的水土保持林为9种和17种,平原湖区防护林中为6种(10年生的湿地松林1种,5年生马尾松林为5种)和5种,防浪护堤林为1种和2种。研究结果可为湖区营造防护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了长江中游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根据护岸护堤林体系建设中的主要防护功能和目标 ,将护岸护堤林林种体系划为 4个三级林种和 1 2个四级林种。根据护岸护堤林的适宜性树种和灌草的选择指标 ,采用模糊相似选择法 ,应用微机进行统计分析 ,选出2 8种乔木、1 7种灌木和 6种草本。通过对护岸护堤林结构配置模式的综合效益和功能的评价 ,提出建设护岸护堤林带应采用多树种、多带型和林农复合型等 ,为长江中游护岸护堤林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洞庭湖西岸区4种防护林地土壤与植物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环湖低丘平原封山育林和补植封山育林的水土保持林、平原湖区防护林土壤pH值为4.54~5.27,呈酸性反应;防浪护堤林土壤pH值为8.18,呈碱性反应。(2)全Cu、全Fe、全Zn以环湖低丘平原补植封山育林水土保持林土壤含量最高;全Mn、全Cd、全Ni、全Pb却以防浪护堤林土壤含量最高;全Co则以环湖低丘平原封山育林水土保持林土壤含量最高。(3)4种防护林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均表现为FeMnZnNiCuPbCoCd,Pb、Zn、Cu和Cd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三级标准;各防护林群落中植物体内不同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很大,同一元素在不同植物体内含量的变化范围亦很大。(4)植物对土壤中Cd的吸收能力最强,对Mn、Zn、Cu、Ni、Pb其次,对Fe最弱;木本植物青冈、冬青和山矾具有较强的Cd积累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区滩地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生产力及综合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洞庭湖区垸外滩地因地制宜地推广杨树造林,开展林农复合经营等生产作业方式,木材生产、林下间种直接经济效益显著,由此形成的滩地森林生态系统天螺防病、防浪护堤等社会、生态效益突出。可见:滩地以林为主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不失为湖区人民摆脱血吸虫病困扰、发展地域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试验,总结出一套江河堤坝防流通林设计模式,营造技术,树种选择及防浪林护堤综合效益的评估方法,并建成了近2000km防浪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目前白银段黄河两岸护堤林存在的病虫危害、人畜践踏、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今后护岸护堤林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垂柳(Salix bsabylonica)属杨柳科树种,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树形优美,枝柔下垂,繁殖容易,是水乡、平原、低湿滩地的重要造林树种,也是防浪、护岸的水土保持树种和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但近几年由于垂柳腐烂病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垂柳的生长发育,降低了园林观赏及护堤防浪的作用。垂柳腐烂病,又称烂皮腐,病原菌为黑腐皮壳(Valsa Sordida)。是多种柳树杨树品系的重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黑龙江省甘南县境内阿伦河流域综合治理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出了护岸护堤林具有截持降水、蓄水保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以及调整区域小气候等生态效益,并对护岸护堤林的营造技术及抚育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湿地天然川三蕊柳林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三蕊柳林是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好的防风、防浪、护堤的功能,被称为淡水湿地的“红树林”。为了保护这一珍贵自然资源,我们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洞庭湖区天然川三蕊柳林分布、面积、群落结构、生物量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区林网、洲滩湿地考察及利用之管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洞庭湖区湿地保护利用技术问题,我们对其进行了调查,并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并提出了:(1)农田林网、防浪护堤林,杨树生产和湿地保护已经产生了很好的效果;(2)农田林网、防浪林骨干林带还在,但结构受损,杨树有从林用地向农田和湿地自然保护区扩张之势,杨树品种混乱,湿地的核心保护区已受到诸多的人为干扰;(3)杨树在洞庭湖区发展的最大面积为11.94ⅹ104~12.33ⅹ104hm2,但应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规范栽培品种,适地适树,开沟排水,畅通水流,加强抚育管理,培育无节良材,控制病虫害;(4)修复农田林网和防浪林结构;(5)建议湖区4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四区合一",实行省、县两级管理。  相似文献   

16.
从苗木选择、整地造林以及林分的管护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护堤固岸林箣竹林的营造技术,调查了箣竹林的生长情况,表明箣竹林生长良好,能起到保持水土、护堤固岸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生态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原则,从生态系统林木及林副产品、涵养水源、水质净化、水土保持、固碳释氧、净化大气、防浪护堤、维持生物多样性等8大特征构建了防护林优化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对防护林实地调查、样本分析的基础上,对环洞庭湖防护林体系进行了优化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长江中游防浪林区的15个县测定86块样地,证明长江防浪林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表现为:林带宽超过15排时,其消能效果达55%以上;落游效果达16cm以上;浪蚀效果小于5cm;还具有明显的消风效果。此外还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植物群落,在防浪护堤、净化海水、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沿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湛江红树林大面积减少,红树林质量明显下降,影响了红树林生态功能的发挥。通过人工造林,能迅速有效恢复红树林资源,提高红树林质量。文章结合湛江地区多年造林实践,对红树林造林技术及相关影响因素作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安乡县官当镇是一个纯湖区乡镇。八十年代以来,它们根据湖区林业生产的特点,在大力加强农田防护林网体系建设和湖滩河洲防浪护堤林建设的同时,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调整林业生产结构,向林业的深度、广度进军,林业发展登上了一个新台阶。1994年,全镇有林地面积达到了9600亩,森林覆盖率为15.2%;立木蓄积3.86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560多万元,公路绿化率、农田林网控制面积都达到了95%以上。被誉称为安乡县造林绿化的一颗“明珠”。把林业建设作为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基础建设来抓。这在全镇的党、政领导中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