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浙江省"九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朱希刚提出的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对“九五”期间浙江省农业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作了测算。结果表明,浙江省“九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7.12%,较“八五”期间有所提高;与周边省份相比,处于第2位。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结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科技进步在东莞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介绍了东莞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及测算结果,随后对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二次分离,分析影响科技进步的主次因素,并由此提出本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定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对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含义的界定和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理论依据理解的基础上,采用C-D生产函数对河北省1991-200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八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1.8%,"九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6.43%,农业生产方式开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4.
农业部科技司1997年发出了关于规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方法的通知,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设计的"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作为农口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统一使用方法。应用这一方法,测得吉林省2003~2008年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年平均值已达到53.36%。通过分析可知,吉林省农业总产值的增长主要依靠农业物质费用的投入和科技的进步,但物耗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占首位,科技进步居第二位。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龙岗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农业部规定的增长速度方程测算法,对深圳市龙岗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与分析,并进一步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二次分离,探求影响科技进步的主次因素,提出了提高深圳市龙岗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对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檀朝满  谢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67-7368,7382
通过构造C-D生产函数模型,采用索洛余值法,测算了1990~2011年安徽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显示,1990~2011年安徽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现增长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要素对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利用昆明市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耕地面积以及乡村从业人员三个指标,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对2006~2012年昆明市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提出昆明市农业科技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煜  孙慧 《新疆农业科学》2015,52(3):580-588
[目的]测算新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政策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D生产函数模型和索洛余值法,测算1996~ 2012年新疆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与全国同期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新疆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九五”时期的年均32.09;,降到“十五”时期的年均15.09;,2011 ~2013年回升到38.68;.从“十五”时期开始,新疆与全国的差距不断加大.制约新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在于农业劳动力技能不高和农业投入相对不足.[结论]提高新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对农业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5~2006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C—D生产函数的增长速度测算模型,测定云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32.88%。提出加快云南省农业科技进步速度,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阐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运用Cobb-Douglas(C-D)生产函数,利用SPSS 18.0软件对1991—2010年山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山西省1991—201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8.69%,农业科技进步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科技进步的原理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一词在国内农业科技管理活动中应用比较广泛,但从纯科技的角度认识这个概念会产生严重的误解,不切实际地使用这个词也会产生严重的偏差。文章系统阐述了科技进步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的发展,分析了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模式及其机制,介绍了测定农业科技进步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正确理解和应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相似文献   

12.
北京农业科技进步及其对生产要素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评价农业科技进步现状及其对农业生产要素的促进作用,对指导现代农业建设和科技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索罗残差方法,定量研究北京市农业科技进步及其与农业生产各要素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北 京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且科技进步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作用在逐渐加强,北京现代农业建设已走上了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王膑  钱晓刚 《贵州农业科学》2006,34(4):15-18,22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发展及其现代化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朱希刚提出的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分别对“八五”、“九五”、“十五”期间贵州省及全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作了测算,结果表明:贵州省“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为28.97%、35.43%和43.9%,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虽然是逐年增加的,但仍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粮食增产趋势及增产原因是国家制定宏观农业政策和措施的依据。科技进步增产理论是指:气候是波动的,科技是持续进步的,它是粮食多年持续增产的主要驱动力;科技进步增产预测模型是多年平均单产移动的回归方程。全国和东北三省粮食增产潜力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单产加速时间最早的是辽宁省,最晚的是黑龙江省;与全国相比,吉林省和辽宁省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最高。本文初步得出以下结论:科技进步增产理论科学、模型实用、预测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5.
何春燕  郑顺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36-11538
运用索洛余值法估算得到四川省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通过纵向、横向比较,评价判断科技进步对四川省农业发展的贡献水平,为提高四川省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四川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由"八五"的40.90%提高到"十五"的45.54%,但增长趋势减缓,与全国的差距由"八五"的正差距(6.62%)转变为"十五"的负差距(-0.14%);四川省不同区域间以丘陵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最高,为69.8%,其他地区差异不大,在41.0%~43.0%,但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要素存在较大差距,丘陵区主要靠科技进步,而平原区和山区靠物质投入和科技进步,民族地区则是靠物质投入、劳动力增长、扩大耕地面积和农业科技的综合作用;四川省农业内部各行业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以种植业最高,为61.3%,其次为畜牧业(27.1%)、林业(21.9%),渔业最小,仅为17.8%,差距较大,表明科技在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发挥作用的空间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基于浙江省县级单元的面板数据,测算浙江省2014—2019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表明:2014—2019年浙江农业产出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科技进步率的提升,至2019年,浙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30%。2014—2019年,浙江农业的狭义科技进步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主要依靠中性技术进步。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技术的应用和生产经营规模,从而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产生影响。将浙江农业划分为平原型、沿海型、山地型3种农业发展类型,资本和土地对山地型农业发展的影响较大,劳动力对平原型农业发展的影响最大,沿海型农业的技术效率变化率最大。  相似文献   

17.
科技进步对黑龙江省农业产值增长贡献率的测算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索洛的增长速度测算模型对黑龙江省10年来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从计算结果看,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含量较全国整体状况偏低,说明在农业中对科学技术的利用不够充分,致使在很高的生产要素投入下,总产值增长缓慢甚至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揭示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理,探讨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基于C-D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建立固定效应变参数面板模型,对相关面板数据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并对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回归估计。在此基础上就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实证分析。通过对相关要素贡献率的分析,较好地解释了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反映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呈现区域不均衡状态;农业科技进步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然较小,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传统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1998-2005年甘肃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5年甘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4.95%,物质消耗增长速度仍然过快,农业生产方式仍未完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