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更全面地反映西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以西江流域干流1957-2016年迁江水文站、大湟江口水文站、梧州水文站和高要水文站径流数据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T检验及有序聚类法等分析方法对西江干流年径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西江干流4个水文站径流年际变差系数在0.177~0.216之间变化,年际变化不大;②丰、枯特征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其中迁江站容易发生洪水及干旱;③经趋势性检验分析发现,四站变化趋势相同,其中迁江站变化最显著;④迁江站年径流量在2002年发生显著突变,其他3个水文站点并未出现显著突变点。结果可为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呼图壁河流域石门水文站1978-2011年的气温、降水及径流量资料,研究了呼图壁河流域近34年来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建立了基于多变量时间序列CAR(Controlled Auto-regressive)的径流预测模型,并应用该模型预测了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呼图壁河流域的年径流量。结果表明,呼图壁河流域年径流量、气温及降水量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年径流量在1987年发生明显突变,而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突变特征不明显;CAR模型在呼图壁河流域年径流量模拟的结果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为7.1%,达到了模型精度要求,说明该模型在呼图壁河流域有较高的适用性。在未来区域气候暖湿化背景下,对呼图壁河流域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径流量进行预测,发现在降水和蒸发增加的情景下,呼图壁河年径流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在极端干旱条件下,径流量也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该研究对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部湾经济区径流、降雨分配特点及其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0-2008年南流江常乐水文站、钦江陆屋水文站月均实测径流、降雨资料,采用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变差系数、绝对变化比率、年际不均匀系数、距平百分率等指标分析北部湾经济区径流、降雨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特点,采用线性趋势线法、双累积曲线法分析径流、降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流江、钦江实测径流量与降雨量年内分配呈单峰型,径流、降雨年内分配不均系数呈上升趋势,径流的多年变化大于降雨,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均匀度较差.降雨旱涝等级变化波动小,而径流丰枯等级变化波动频繁.实测径流系数呈下降趋势,降雨径流关系存在减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以西、北、东江控制性水文站1959-2010年共52年的实测水文资料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法、集中程度等方法分析了西、北、东江的水资源特性。结果表明:(1)西、北、东江径流量有明显的丰枯变化,长系列呈下降趋势,西、北、东江径流量不同年代年平均径流量有明显的差异;(2)西江径流量在1968-1987年和1997-2003年具有上升趋势,其他时段具有下降趋势;北江径流量在1996-2008年具有上升趋势,在1963-1974年和1986-1994年具有下降趋势;东江径流量在1976-1988年具有上升趋势,在1959-1975年和1989-1996年具有下降趋势;变化趋势都没有通过95%的置信度检验,上升或下降趋势不显著。(3)西、北、东江径流量的年内变化在不同时间段存在差异性,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江、北江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较东江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大;东江径流量年内分配具有明显均匀化趋势,东江年最小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比值有较明显增加趋势,有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太湖流域西苕溪1972-2008年径流量变化趋势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苕溪是太湖的主要入湖河流之一,也是流域主要的水源地,对支持太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径流量时间序列资料,分析了西苕溪径流特征值,应用Mann-Kendall法分析了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定量分析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两个要素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苕溪径流量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年际变差系数Cv最大达到0.38;径流量以汛期径流为主,汛期径流比例占全年最高达到90%;M-K趋势检验结果显示1972年以来,西苕溪上游和中游径流量有显著的下降的趋势,下降主要集中于汛期,非汛期径流变化不显著,年代分析则表明1980年以来径流量下降显著;在径流量的年内分配方面,汛期径流量所占比例有下降趋势。最后,分析了影响西苕溪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发现降雨量的变化是西苕溪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1980-2008年降雨量变化对径流量减少贡献率占90%。  相似文献   

6.
挠力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挠力河作为三江平原最大的流域,其径流变化过程对三江平原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获取该流域的径流量变化特征,首先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流域4个代表性水文站径流序列进行趋势分析,然后采用滑动移除近似熵法(MC-Ap En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别对径流进行突变检验,并对径流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挠力河流域上、中、下游径流量分布不均匀,且同一水文站径流年际变化较大,不利于挠力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挠力河流域近50 a来径流量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中宝清站、保安站、菜咀子站径流下降趋势明显;挠力河径流量在1966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径流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发生突变的主要原因是降雨量减少、农业开垦的扩张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的日益增多;滑动移除近似熵法在进行径流突变分析的过程中,表现出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是一种适于径流序列突变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松花江干流依兰-佳木斯段近40年径流量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获取径流量的时间序列特征,有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运用。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小波分析法对松花江流域依兰站和佳木斯站1972-2010年间的年径流量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松花江依兰-佳木斯段的年径流量近40年来总体呈微弱下降趋势,佳木斯站年径流量下降趋势强于依兰站年径流量下降趋势,且均存在较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即存在以18、8和5a这3个时段为主周期的波动状态。整个研究河段年径流量时间突变明显,依兰站在1973年之前为上升趋势,1974-1983年为下降趋势,1984-2004年为上升趋势,2004年之后为下降趋势;佳木斯站在1973年之前为上升趋势,1974-1984年为下降趋势,1985-2002年为上升趋势,2002年之后为下降趋势;而且两站的年径流量突变趋势较为同步。小波预测结果表明2010以后,年径流量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近期气候变化对东江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东江流域主要气象及水文站点1956-2000年气温、降雨及天然径流量时间序列,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检验了流域各季节及年均气温、降雨等气候要素及天然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并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流域气温和降水与径流的相关性,对未来50年该流域径流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流域年均气温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而年均降雨量和径流总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全流域降雨与径流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8,气温与径流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17,说明降雨与径流的关系更为密切,其在流域径流量的变化中起着主要作用.此外,剧烈的人类活动也使得这些相关性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9.
对荆江监利河段的水沙特性进行了初步概括,以期抛砖引玉。根据监利河段代表水文站—监利水文站多年统计资料(1950~2006年),监利河段年径流量变化过程与年输沙量变化过程均呈不规则周期性变化,水、沙过程变幅略大,2006年为长江枯水少沙年份,径流量、输沙量均为历年来最低值。河段径流量年内分配与输沙量基本一致,均集中于汛期5~10月。通过分析可知,监利河段来水来沙总体呈正相关性,即径流量越大,输沙量也就越大,而2000年以来年径流量序列与年输沙量序列无相关性,河段输沙量呈现明显减少趋势。监利河段的水沙变化除了受长江上游来水来沙变化的影响外,下荆江裁弯工程、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三峡工程等水利枢纽建设及洞庭湖出流顶托等,均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由于近年来秃尾河流域入黄径流量和输沙量锐减,基于高家川水文站1956-2011年56 a实测水文泥沙数据,综合分析了流域水沙演变规律,采用滑动t检验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对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序列突变情况进行了检验,利用建立水沙双累积曲线模型,定量估算了人类活动的减水、减沙量。结果表明: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高家川站年径流量序列和输沙量序列突变年份分别在1976年和1996年。人类活动是影响流域入黄水沙量锐减的主要因素,受人类活动影响,径流量减少49.45亿m~3,占累积总径流量的35.94%;输沙量减少3.07亿t,占累积总输沙量的86.42%。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安全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水资源短缺及污染的加剧,水资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在总结国内外水资源安全研究的基础上,概况了具有代表性的水资源安全的定义和内涵;归纳了水资源安全评价中常用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同时,本文也分析提出了水资源安全的定义及评价指标体系,并概括提出了目前水资源安全研究领域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代稳  谌洪星  仝双梅 《节水灌溉》2012,(3):40-43,47
构建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水资源安全评价的前提条件。从水资源安全概念内涵入手,概况了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结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并归纳水资源安全评价中常用的指标体系,建立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正效益指标数据和负效益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雷达图法获得指标数据所围成雷达图的面积,与临界安全和安全所围成雷达图的面积相比较,最终确定水资源安全状况。以六盘水为例,进行实例研究,指标含义明确客观,评价结果符合客观实际,为水资源安全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连云港市水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水足迹理论,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应用于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的研究中。以连云港市为例,计算了连云港市2008年的人均水足迹、水资源匮乏度、水资源压力、虚拟水赤字等评价指标,真实客观地分析了连云港市的水资源安全现状,从降低水足迹角度提出了应对水紧缺状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与水资源安全情况.根据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状况,采用组合赋权的水资源承载力TOPSIS模型和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对黄河流域甘肃段4个二级分区的水资源承载力和水资源安全进行评价研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水资源承载力在4个二级分区均呈增加趋势,水资源安全除龙羊峡以上呈降低趋势外,其他区域均呈增加趋势;空间维度上,水资源承载力在4个二级流域均处于临界承载状态,龙羊峡以上区域水资源处于较安全状态,龙羊峡-兰州、龙门-三门峡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兰州-河口镇处于不安全状态.水质污染、供需矛盾、生态用水量偏低等因素是造成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和水资源安全时空分异的主要原因,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其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首次尝试采用同一指标体系及分级标准测算水资源承载力贴近度和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分布不平衡问题,对生产生活极为不利。本文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区域水资源优化模型,并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该求解方法克服了易发生早熟、非全局收敛及收敛速度慢等问题,同时利用ArcGIS工具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实现了水资源可视化的优化配置,提出了一种较为系统的区域水资源优化模型和解决方法。该研究成果经实际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已被安阳市水利局采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考虑海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及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定位为依据,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特点及河湖生态系统特征,以水资源保护问题及需求为导向,结合规划近远期目标和控制指标要求,统筹谋划并构建了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两廊、四区、六带"的宏观战略格局.作为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的顶层设计内容,也将为构建海河流域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从水安全内涵分析出发,建立了包括水供需矛盾、生态环境、粮食安全、饮用水安全、控制灾害、赋予水价值和水资源管理等内容的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基于指标体系的水安全评价是涉及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多因素综合评价问题,建立了水安全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将多因素评价问题成功的转化为单因素评价问题,实现水安全的综合评价。将水安全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应用于我国部分省区水安全综合评价中,应用表明该模型分析结果合理,评价客观,具有普遍适用性,为水安全综合评价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菏泽市政府以及农业部门非常重视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安全发展,采用多种途径促进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既能够体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能够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因此,本文对生态安全的概念和农业水资源生态安全的界定进行研究,并分析菏泽市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现状,探析菏泽市实现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安全利用的多种对策。关键词:生态安全;农业;水资源;菏泽市;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9.
根据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六盘水市2000-2013年水资源数据为评价样本,运用投影寻踪法将影响水资源安全高维、非线性数据转化为一维投影数据,引入遗传算法构造目标投影函数,优化最佳投影方向,确定投影特征值,按最佳投影方向的大小对评价指标的主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按特征值的大小对六盘水市水资源安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六盘水市2000-2013年水资源安全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但在2003年和2012年出现2次转折,主要是由于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农村人均日用水量和牲畜日用水量以及水质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20.
基于体系结构的水资源管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体系结构的概念、研究方向、发展趋势以及组件化等内容,从软件工程学的角度,结合水资源管理系统本身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体系结构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使得该范型的开发,在体系结构指导之下,是以组件库为设计软件的开始而不是从头开始。同时介绍了领域工程以及它在水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水资源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工程流程,为水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