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小麦品种组合对小麦壳针孢叶枯病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国小麦壳针孢叶枯病发生日益严重,为了寻找和发现该病的新抗性品种材料,通过人工接种法和病情分级法对44个小麦品种(系)及4个常规品种的抗性水平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48个小麦品种(系)中对壳针孢叶枯病免疫的品种有8个,占供试品种的16.67%;表现抗病的品种有23个,占供试品种的47.92%,其中高抗品种19个,中抗品种4个;表现感病的品种有17个,占供试品种的35.41%,其中,中感品种8个,高感品种9个。病情指数和病叶率结果显著正相关(r=0.9817),表明二者均可用作品种的病情评价指标。研究得出,所测试品种中多数(64.58%)对壳针孢叶枯病表现抗性,这些抗性品种(系)为未来小麦壳针孢叶枯病的抗病育种提供了良好抗性材料,也为小麦生产品种的选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麦品种对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Zeae(Schw)Sacc)抗性的表现,是基因型和环境作用的结果,我国众多抗赤霉病品种都与瑞梯(Rieti)有关千丝万缕的联系,小麦品种抗病性越强,其传递给后代的能力越大,在抗病机理上抗侵入兼抗扩展型品种,其抗性遗传力大于单抗侵入或单抗扩展品种,花药残留率(0.7716-0.8036^**)小穗密度(0.8606^**-0.6889^*)剑叶厚度(-0.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种子发芽试验来评价了英围2003年推荐小麦品种对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nwrum)、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nm)、雪霉镰孢菌(Microdochium nivale varmajus)、燕麦镰孢菌(F.avenaceum)以及早熟禾镰孢菌(F.poae)的抗性,并且采用雪霉镰孢菌和英国推荐的镰孢菌穗瘟病(FHB)抗性标准来阐明了种子发芽时的抗性与以前公布的离体叶片抗性数据间的关系。除了早熟禾镰孢菌菌种以外,用全部真菌种接种后发现了显著的品种差异。用早熟禾镰孢菌种接种后,种子发芽%与对照比较,下降程度小。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国小麦壳针孢叶枯病发生日益严重,为了寻找和发现该病的新抗性品种材料,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通过人工接种法和病情分级法,对44个小麦品种(系)及4个常规品种的抗性水平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48个小麦品种(系)中对壳针孢叶枯病免疫的品种有8个,占供试品种的16.7%;表现抗病的品种有23个,占供试品种的47.9%,其中高抗品种19个,中抗品种4个;表现感病的品种有17个,占供试品种的35.4%,其中中  相似文献   

5.
章琦  李道远 《作物学报》2000,26(5):536-542
经抗谱评价、抗性类型比较、遗传分析鉴定出一个来自普通野生的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5(暂名)。结果表明它是迄今已知基因中抗谱最广,抗性导入效应很强的一个完全显性的全生育期抗性基因,用携有新基因Xa-23的一对近等基因系(JG30^6∥Xa-23^(t))构建F2群体中选出160个单株用SSR(微卫星)标记进行基因定位,初步将该基因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SSR标记OSR06和RM224附近,图距分别为5.3cM和27.7cM。  相似文献   

6.
不同抗性品种抗氧化系统对棉花黄萎病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抗性品种抗氧化系统对棉花黄萎病的反应ReactionsofAnti-OxidantSystemofVariableCottonVarietiesResistanttoVerticilliumWi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是...  相似文献   

7.
不同陆地棉品种辐射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陆地棉品种辐射效应研究初报①Studiesonradiationefectofdiferentcotonvarieties(G.hirsutumL.)试验以近几年育成的10个综合性状较好的陆地棉品种(系)为材料,包括5个中熟品种:鲁棉9号(v1)...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工创造的光氧化(Photooxidation)逆境,在高光强(600μEM-2·S-1)、低CO2(5μmol/l)、低O2(350μmol/l)条件下,对492份栽培大豆[Glycinemax(L.)meril]品种资源进行抗性筛选。结果表明:大豆种质的抗光氧化特性,呈数量性状的分布模式,抗和敏感的较少,中间类型的较多。来源于低纬度地区的大豆,抗性较强,反之则较弱。共筛选出抗光氧化品种16份,对光氧化敏感的品种10份。  相似文献   

9.
谢国禄 《作物育种信息》2006,(5):20-20,F0003
在培育对镰孢菌穗枯病(由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具有抗性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时需要采用能准确鉴定对这种病害反应的筛选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鉴定品种对镰孢菌穗枯病反应的稳定性;二是查明镰孢菌穗枯病(FHB)评价时最佳的资源分布。在两个场所的FHB筛选圃中对14个品种进行了4年评价。按照发病穗的频率来计算了发病率(INC),并按照全部穗的平均病害得分计算了病害指数(DIS)。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不同基因型烤烟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性,利用10个烟草品种(系),采用粗毒素幼芽接种、带菌菌谷接种、孢子悬浮液培养等方法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对尖孢镰刀菌抗性表现出显著差异;对尖孢镰刀菌表现出抗的品种(系)有4个,分别是‘Y2001’、‘Y2002’、‘长脖黄’、‘664-01’;对尖孢镰刀菌表现出感的品种(系)有6个,分别是‘7710’‘、7713’‘、Y2007’‘、Y2008’‘、中烟100’、‘小黄金1025’。3种接种方法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共筛选出4个抗性品种(系)。  相似文献   

11.
小麦原生质体的电激介导基因转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小麦品种“Bodalin”胚性悬浮细胞分离出原生质体,通过电激将质粒PBC1DNA(携带β-葡萄糖苷酸酶(GUS)标记基因和潮霉素抗性基因hph)导入原生质体。采用BTX电激系统和ASP电激缓冲液,最佳电激条件为300V(750V/cm)和50ms(约1000μF),转化的原生质体内GUS的活性最高;质粒DNA的有效使用浓度为25μg/ml。电激处理后,原生质体培养2~3天,GUS基因表达最强,宜于检测其瞬时表达;牛胸腺DNA可协助提高GUS基因的导入效果。质粒PBC1DNA处理的原生质体培养于添加潮霉素的KMP培养基。经4个月抗性筛选,选择获得15个潮霉素抗性克隆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对麦红吸浆虫抗性机制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虫圃鉴定1254份材料的基础上,对10个不同抗性品种进行了抗性机制研究。研究表明,小麦抗麦红吸浆虫抗性品种植株高,穗部密度大,旗叶长而窄,内颖尖隐伏数多,内颖弧口宽,植株茎、叶和颖壳南程度高,有被毛,颖壳硬而厚。测定了不同抗性品种(系)的未害子粒和被害粒中某些生化物质,明确了小麦品种对吸浆虫的抗性是以诱导抗性为主的多因子综合抗性。总酚、单宁和可溶性糖是影响其生化抗虫性的关键因子,总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Shunji  白朴 《小麦研究》1997,18(2):34-36,F003,F004
我们曾提出利用S^ˇ型细胞质和IBL-IRS染色体互作引起的雄性不育选育杂交小麦的方案(Toriyama等,1993),并用13个品种选育了雄性不育系及它们的保持系。Ae,kotschyi的S^ˇ型细胞质的供体是农林26的S^ˇ;IBL-IRS染色体的供体是911-B-8-10(以下简写为st.911)。通过(S^ˇ)-Norin26和st.911与13个品种重复回交,获得了这13个品种的代换系(  相似文献   

14.
晋杂16(原名晋早94-2)是山西省农科院高粱所研究员张福耀等选育的早熟、高产、多抗高粱新品种。1992年利用外引不育系黑龙11A为母本,本所自选抗旱、坚秆、早熟恢复系2691为父本组配而成。1998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早熟品种,在春播早熟区生育期132天左右,株高180cm左右,穗长24cm,穗粒重75.4g,千粒重26.5g,红粒黑壳,粉质,穗呈纺锤形,二、三级枝梗多,根系发达,茎秆粗壮。1996~1997年经所内抗性鉴定,高抗高粱丝黑穗病,并具有抗倒伏,抗…  相似文献   

15.
营养液浓度对大棚甜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基质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营养液浓度对大棚甜瓜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甜瓜营养液浓度三段管理(定植—授粉2.0mS/cm,授粉—网发生2.5mS/cm,网发生一收获3.0mS/cm)能促进甜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营养液浓度增加,甜瓜叶片中磷、钾含量和钾/(钙+镁)比率提高,但镁含量降低。试验还表明,不同品种甜瓜对营养液浓度具有相同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对干烧心病(缺钙)抗性室内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白菜对干烧心病(缺钙)抗性室内鉴定方法的研究ScreeningMethodsofResistancetoTipburn(CalciumDeficiency)inChineseCabbage在大白菜结球期,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缺钙,盐分过高或施肥不当,...  相似文献   

17.
麦套夏播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68,自引:6,他引:68  
1997年在田间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棉品种中棉所30(R93-6)在麦套种植方式下,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棉对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和棉造桥虫(Anomisflava)有良好的抗性,发生高峰期百株幼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中棉所16(早熟品种),但转基因棉田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和常规棉相比,转基因棉自然控制田和转基因棉综合防治田的棉蚜(Aphisgosypi)分别增加33.1%和减少25.1%、红蜘蛛(Tetranychuscinnabarinus)分别增加138.9%和减少18.5%、棉蓟马(Thripstabaci)分别增加346.0%和315.3%、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分别增加63.8%和29.0%、棉盲蝽(Lyguslucorum)分别增加57.1%和减少18.9%、棉叶蝉(Empoascabigutula)分别增11.5%和14.2%、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分别增加11.8%和45.5%、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graminicola)分别减少3.6%和3.6%、草蛉(Ch  相似文献   

18.
小麦叶枯病发生与全期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叶枯病主要在小麦成株期发生危害。病原菌为链格孢叶枯菌、长蠕孢叶枯菌、雪霉叶枯菌和壳针孢叶枯菌。一般是几种叶枯菌混合发生。较少单一出现。多雨寡照,温度忽高忽低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年度间、品种间发病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正爱利思达近日宣布,美国环保署EPA和加利福尼亚州农药管理局已经批准其杀菌剂PH-D的标签扩展登记,用于防控柑橘中的针壳针孢斑点病、生菜菌核病和茎叶类蔬菜中的Septoria斑枯病。PH-D属于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下的组别19下的杀菌剂,能有效防控可造成蔬菜、水果和坚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原产澳大利亚的稀毛棉(G.pilosum)、皱壳棉(G.costulatum)、杨叶棉(G.populifolium)的核型。稀毛棉的核型公式为2n=2x=26=16m(4sat)+10sm,皱壳棉为2n=2x=26=16m(4sat)+10sm,杨叶棉为2n=2x=26=18m(4sat)+8sm。随体均有两对,一对位于第11对染色体的长臂上,另一对位于第13对染色体的短臂上。平均臂比和长度比分别为稀毛棉1.53和2.51、皱壳棉1.55和2.31、杨叶棉1.49和2.37,其核型均属于Stebbins的2B类型。对称系数稀毛棉为26.04,皱壳棉为27.93,杨叶棉为28.32。三者彼此之间的核型重合率均在90%以上。核型的同质性说明三者在起源上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