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浓度茶多酚(10mg·L-1、20mg·L-1和40·L-1)对月季切花红丝绒品种的瓶插寿命、抗氧化代谢及营养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茶多酚浓度在10 mg·L-1或20 mg·L-1时,月季切花瓶插寿命分别延长2.0天和3.8天(按24h/d计算),其中20 mg·L-1效果最明显,极显著地提高花瓣CAT、POD和SOD3种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可溶性糖被缓慢消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缓慢降低;而40 mg·L-1浓度茶多酚则加剧脂质过氧化水平,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急剧降低,缩短了月季切花的瓶插寿命.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磷化氢、敌敌畏、大蒜油和二氧化碳及其联用对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adonnel)成虫的熏蒸活性。4种药剂对试虫的致死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4种药剂对试虫的熏蒸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磷化氢敌敌畏大蒜油二氧化碳,其LC50分别为0.33mg·L-1、0.54mg·L-1、1.60mg·L-1和259.08mg·L-1。4种药剂联用时,正交试验结果显示4种药剂对试虫死亡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大蒜油、敌敌畏、二氧化碳和磷化氢。1.32mg·L-1大蒜油0.52 mg·L-1敌敌畏14%二氧化碳0.20mL·L-1磷化氢联用时具有最佳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联用药剂的效果优于单一药剂,且在嗜卷书虱的防治中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叶片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大蒜光合作用、蒜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适宜浓度(500 mg·L-1~1 000 mg·L-1)的亚硒酸钠溶液,可增加大蒜叶片气孔导度(GS),促进二氧化碳(CO2)同化,降低细胞间隙二氧化碳浓度(Ci),提高光合速率(Pn).因此,产量和蒜头中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硒含量显著提高.但喷施浓度过大(超过1500mg·L-1)时,不仅效果下降,而且表现出一定的中毒现象.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猪肉产品卫生安全,探讨了电化水在猪肉加工灭菌中的应用效果、参数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电化水通过有效氯、O3、H2O2和氧化还原电位等多种因素协同灭菌,应用于猪肉加工冲淋环节的最佳参数为:有效氯浓度140.5 mg/L、O3浓度1.12 mg/L、H2O2浓度3.44 mg/L、pH 8.13和氧化还原电位(ORP)1 072.7 mV,冲淋时间16 s。该参数下对猪肉表面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杀灭对数值分别为1.89 lg(CFU/25 cm2)、1.33 lg(MPN/25 cm2),相对自来水分别提高1.43 lg(CFU/25 cm2)、0.88 lg(MPN/25 cm2),并保持4 h内持续抑菌;同样对器具的消毒效果显著优于次氯酸钠。  相似文献   

5.
研究甲氰菊酯降解菌HY1 的降解特性及其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为其实际应用奠定基础。利用气相色谱法和摇瓶振荡培养法确定了HY1 降解酶位置及类型,同时研究了底物浓度、接菌量、pH值、温度及土壤是否灭菌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解菌HY1 起降解作用的酶主要是胞外酶且为诱导型酶;底物甲氰菊酯对HY1 的降解活性起诱导作用。HY1 降解甲氰菊酯的最优底物浓度为10 mg/L,最适条件为pH 7.0,最适HY1 接菌量应为6%(体积分数),最适降解温度为30℃。土壤修复试验中甲氰菊酯最高降解率可达84.53%。HY1 在未灭菌土壤中对甲氰菊酯降解速率比灭菌土壤快,说明其能协同土著微生物共同降解甲氰菊酯。降解菌HY1 能有效降解甲氰菊酯,并对甲氰菊酯污染的土壤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为治理甲氰菊酯污染土壤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流相防腐剂对苹果链格孢菌侵染的防治效果及果实品质变化,采用平板法和刺伤接种法,测定80 mg·L-1和400 mg·L-1雾化二氧化氯对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及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雾化无菌水处理相比,雾化二氧化氯处理苹果果实的病斑直径低于对照组(无菌水处理)果实;同时能够延缓采后苹果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速度,抑制丙二醛含量上升,提高防御物质总酚的含量与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等防御酶的活性,因此短期内能够延缓苹果果实品质下降,且当雾化二氧化氯浓度为80 mg? L-1时,采后苹果果实的防腐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椿叶花椒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椿叶花椒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椿叶花椒初代愈伤组织诱导以WPM 6-BA2.5mg·L-1 NAA2mg·L-1 IBA1mg·L-1效果最好;继代培养采用WPM 6-BA0.2mg·L-1 IBA0.1mg·L-1 NAA0.1mg·L-1,培养30d,增殖在5.6倍以上;生根培养1/4MS I-BA0.5mg·L-1,20d左右生根,平均根量4.6条,生根率95%.  相似文献   

8.
白纹草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白纹草(Chorophytum bichetii)种苗质量和繁殖效率,以其顶芽或茎段为外植体材料,比较不同实验时间外植体的灭菌效果,筛选诱导丛生芽和继代繁殖的最佳激素配比,建立白纹草离体快繁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3月取材,外植体的灭菌效果最好,顶芽和嫩茎段的灭菌率分别为74.7%和82.7%;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6-BA 2 mg/L+ IBA 0.2 mg/L为最佳诱导丛生芽的培养基;以 6-BA 2 mg/L+ KT 0.2 mg/L为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增殖系数达5.1;使用较高浓度6-BA时会发生较严重的玻璃化现象。以1/2MS+ NAA 0.1 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100%;根长0.5 cm左右时最适宜移栽。用泥炭和珍珠岩按2:1混合的基质移栽,移栽成活率达99%以上,并且种苗健壮。在保证繁殖系数前提下尽量降低细胞分裂素浓度,并在继代中不断进行筛选剔除变异株。该技术体系能够满足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适宜茎瘤芥穴盘苗施用的矮状素浓度,以"涪杂2号"茎瘤芥,研究不同浓度(50、100、200、400、600mg·L-1)矮壮素对茎瘤芥穴盘苗出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00、200、400mg·L-1矮壮素对茎瘤芥出苗无影响,且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茎瘤芥穴盘苗的徒长,增加茎粗、植株鲜重、植株干重、最大叶面积,增大根冠比、壮苗指数,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其中,400mg·L-1矮壮素处理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幼嫩的阜平大枣无芽茎段为试材,研究了灭菌时间、暗培养、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芽茎段诱导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芽茎段以灭菌8-10分钟为宜,暗培养21天最佳,在MS基本培养基上附加6-BA 1.0mg.L-1,,IBA 0.1mg.L-1再生率和平均出芽数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分别为85.42%和 3.23,而且不定芽经培养后生长成枣头一次枝。  相似文献   

11.
中子辐射育种的吸收剂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工作中,测量农作物的中子吸收剂量是比较困难的.本文讨论了通过计算比释动能确定农作物中子吸收剂量的方法,给出了谷子、燕麦、莜麦、黑麦、荞麦、扁豆、绿豆、豌豆、蚕豆等15种农作物不同中子能量的中子注量—比释动能换算系数.这些数据对辐射育种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武川县主要作物种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气候变化对种植结构的影响,已成为农业生产面对的新课题。本文利用内蒙古武川县1961-2006年间气象观测数据以及1949-2006年5个主要作物种类(小麦、莜麦、荞麦、马铃薯、油料)的粮食生产统计资料,以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1961-2006年间粮食单产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气候变暖是武川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气温变化趋势对油料作物和马铃增产有利,对荞麦和莜麦生产不利。依据1949-2006年间武川县5种主要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情况,利用2000-2006年间5个作物种类的产出以及种植面积变化阈值进行线性规划,5种作物优化种植比例为小麦︰莜麦︰荞麦︰马铃薯︰油料=1.1616︰0.4359︰0.1930︰4.7513︰3.4582。规划后种植结构不仅可以满足市场供应与居民生活所需,也能够适应气候变暖形势,有利于提高当地气候资源的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
药百合种子萌发及染色体倍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浙江省广布种药百合为材料,采用不同激素浓度的培养基进行种子诱导及萌发实验,以不添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为对照,对药百合种子萌发率、诱导率、诱导芽数及生长势等进行研究,同时,对药百合种子诱导所形成试管苗进行染色体制片常规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激素浓度培养基能显著促进药百合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 mg.L-1+NAA0.1 mg.L-1,萌发率为83.3%,诱导率为88.9%,平均诱导不定芽数达2.5个;未经剥皮处理的种子在30 d时仍无任何萌动;将诱导后的种子转至MS基本培养基中,仍表现出与转接前一致的生长状态;93%以上种子属于子叶出土型,仅接种在高浓度6-BA(1.0 mg.L-1)及低浓度NAA(0.1~0.2 mg.L-1)培养基上的种子有少量表现为种子留土型,占4%;种子萌发试管苗染色体倍性为2n=2x=24,未发生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4.
以抗病优质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18-599(白)为试材,优化其遗传转化受体体系,并进行了barnase基因的转化。结果表明,在基于N6和MS培养基的8个方案中,N6-4培养基是转化受体系统建立的最佳培养基;幼胚的最佳接种长度为1.6 mm;用于转化的幼胚愈伤组织继代次数最好控制在5次之内。利用18-599(白)优化受体体系进行了barnase基因的基因枪转化,用除草剂Basta作筛选剂,其致死浓度为8 mg L-1,3轮筛选的Basta浓度依次为6、8和6 mg L-1。对转化植株的分子检测和大田不育性状观察表明,获得了转barnase基因的雄性不育18-599(白)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15.
EMS诱变剂处理对苦荞种子萌发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浓度对苦荞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加快苦荞品种改良的进程。本研究以‘川荞1号’、‘川荞2号’和‘川荞3号’3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使用EMS对苦荞种子进行诱变。分别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EMS(0.4%,0.8%,1.2%,1.6%)处理苦荞种子,相应设置空白对照组。每个处理进行5次重复,室内调查萌发指标以及移栽后观察记录诱变植株的田间相关性状。结果显示:EMS除了对苦荞茎粗有一定的促进以外,随EMS浓度的增加,苦荞各品种全生育期延长。EMS对苦荞发芽率、根长、芽长、种苗鲜重、田间成苗率、株高以及产量方面影响显著,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各个指标呈递减趋势。说明EMS对苦荞植株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结合苦荞种子萌发相关性状、田间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等方面考虑,综合得出EMS诱导苦荞适宜浓度为0.8%~1.2%。本研究为苦荞EMS诱变提供诱变时间和适宜浓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早地裸燕麦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旱坡和旱滩地裸燕麦的合理叶面积系数分别为2和2.5—3,构成每亩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09.15公斤和166.25公斤;光合强度最高值出现在孕穗期,其值为13—24mg/dm~2/小时;旱坡和旱滩地裸燕麦的总光合势分别以3万—3.5万m~2·日和5万—7万m~2·日的产量较高;裸燕麦的净光合生产率为 7—10g/m~2日的产量较高.通过对上述生理指标的阐述,为旱地裸燕麦丰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DNA创造燕麦新种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花粉管途径将不同倍性燕麦以及花生、大豆、小麦等不同作物外源DNA导入裸燕麦早熟品种品二号、中晚熟品种冀张莜四号和晚熟品种冀张莜五号,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变异,经过逐代选择鉴定,育成了一批裸燕麦新种质。本研究以GUS报告基因为外源目的基因用同样方法导入燕麦,从其导入一代(GT)中检测出了表达GUS活性的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18.
裸燕麦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林  范银燕 《作物学报》1997,23(1):107-110
对裸燕玫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研究表明,基因型和不同激素组合,地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具有重要作用。晋燕8号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85.7%,2,4-D是诱导愈伤组织必不可少的因素。采用循环培养法对愈伤组织进行改造,获得了易分散,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缓减了愈伤组织生活力衰退的速度。将松脆愈伤组织置于流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增减得到分散性。生长快的悬浮细胞系,悬浮系经分化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9.
含NPTⅡ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抗虫棉室内快速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3种室内快速筛选和鉴定含NPTⅡ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抗虫棉的方法.一是待检测棉子去种皮,在含卡那霉素培养基培养,根据幼苗子叶颜色和棉苗状态来辨别是否是转基因材料,卡那霉素最适浓度为0.75 g·L-1;二是去皮种子培养在无卡那霉素的萌苗培养基上,在棉苗子叶上涂抹卡那霉素溶液进行鉴定,最适浓度为4.0 g·L-1;三是在待测棉苗子叶上打孔、滴加一定浓度的卡那霉素,根据打孔并滴加卡那霉素部位的叶片颜色变化,鉴别并统计转基因植株,其最适浓度为2.0 g·L-1.3种方法均可在卡那霉素处理后4~7 d内快速鉴定出转基因植株.同时,对转基因阳性植株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3种卡那霉素方法鉴定的准确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in food products of Fagopyrm tataricum(Linn) Gaench by UV spectrophotometry.[Methods] Reflux method was used for extraction. Absorbance value was detected by Na NO2- Al(NO3)3method; and the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was calculated with rutin as the reference. [Results] Rutin concentration had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absorbance value whe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was 0. 003- 0. 161 mg / m L,with R2= 0. 995 9.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was 98. 305% and RSD was 1. 62%.[Conclusion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s in twenty F. tataricum foods; their contents were in the order of buckwheat breakfast cereal(3. 813 mg / g) buckwheat rice(3. 115 mg / g) buckwheat noodle(0. 178- 2. 186 mg / g) buckwheat sachima(0. 228- 0. 573 mg / g) buckwheat biscuit(0. 015- 0. 065 mg / g). This method was rapid,simple,accurate and repeatable,and could be used for the content detec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in F. tataricum fo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