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安徽省金寨县每年冬末春初耕牛发生一种原因不明的“蹄腿肿烂病”,当地俗称“脱靴病”。临床上以跛行、蹄腿肿胀、溃烂、蹄匣开裂甚至脱落,耳尖、尾端焦枯等为主要特征的散发病。据调查,该病从1983年冬开始零星发生,1985年冬已波及邻近的河南、湖北和安徽的霍邱、霍山等部分区域。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冬至1986年春全县有2807头耕牛发病,发病率5.7%,死残1115头,死残率2.2%,致死残率39.7%。严重影响春耕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对该病病因争议尚多,我们对该病病因、流行病学作了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我国陕西省汉中等地的耕牛,多年来发生一种以蹄腿肿烂为主要特征的霉稻草中毒症。当地称该病为“蹄腿肿烂病”(简称“烂蹄病”)。因发病率高,波及面广,病程长,死残严重,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很大。1958年,广东首次报道该病,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3.
汉中地区平川六个县,耕牛发生一种原因不明的“蹄腿肿烂病”,主要危害水牛(黄牛次之),发病与死残率高。通过以往调查研究,排除了寄生虫及细菌性传染因素。为了明确发霉稻草与本病的关系以及冷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汉中地区的耕牛发生一种原因不明的“蹄腿肿烂病”,伴发耳、尾尖坏死,严重病例可使蹄子脱落。发病率高,波及面广,病程长,死残严重。通过调查与研究,排除了传染病、伊氏锥虫病、麦角中毒、农药中毒、营养性水肿以及冻伤等因素。采集发病生产队的霉稻草饲喂健牛8头,引起5头发病。从186份霉稻草中分离出真菌30个属;主要有镰刀菌属、青霉属、曲霉属、头孢霉属、芽枝霉属、交链孢霉属等。选用以上有关产毒真菌的玉米粉培养物作菌饲料饲喂健牛,结果:饲喂木贼镰刀菌菌料的3/5、饲喂半裸菌菌料的2/5出现了“蹄腿肿烂病”症状。  相似文献   

5.
水牛干尾脱蹄症是一种新发病,从1979年12月18日开始到1980年3月底止,在我县普遍发生。仅官堰公社5个大队32个生产队294头水牛中,就有119头发病,占水牛总头数的40.5%。主症是尾部血管萎缩,肌肉干性坏死,伴有蹄系部肿胀,甚至蹄壳脱落。本病不分大小、公母、膘情均可发病,尤以青壮牛发病较多,病期集中于冬末春初、水冷草枯季节,招致大批耕牛残废与死亡,危害十分严重,是我县去冬今春死牛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对官堰公社发  相似文献   

6.
耕牛蹄叶炎多发生于夏秋耕作季节,是以蹄部剧烈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蹄病。由于病蹄疼痛,往往造成耕牛较长时间不能服役。如久病不愈会成为蹄底漏、天棚漏(毛边漏),甚至蹄壳脱落,丧失役用能力。在临床工作实践中,采用“血、针疗法”共治疗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以来,我们川北地区发现的耕牛“肿腿病”,发病多,治疗难,死、残率高,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1974年,某生产队8头耕牛全罹此病,花费1000余元,还无一头幸免于死。一些区、乡死于本病的牛竟达存栏数的1/3以上。从1975年起,笔者经潜心观察和查阅资料,认为本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饲喂霉烂稻草,木贼镰刀菌、半裸镰刀菌等真菌毒素严重侵害牛体而发生的中毒病。12年来,采用  相似文献   

8.
一、病因及危害:秋季收获水稻季节,阴雨连绵,易他很多稻草晒不干而发霉。因此,霉稻草喂耕牛中毒是很普遍的。1978年成都平原9个县,因耕牛吃了发霉稻草而中毒发病的达15300头。本病是由霉稻草中产生未贼镰刀菌而使耕牛患四肢蹄腿肿胀症,造成跛行、严  相似文献   

9.
我县南阳镇联义、新联、南坑等村曾出现不少耕牛蹄腿肿大、溃烂,群众称为“大脚罗”、“肿蹄病”,造成许多耕牛死亡和迫宰,对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带来很大损失,本人试用中西兽医结合治疗该病36例,治愈28例,有效率78%,现将发病及治疗经过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联义、新联、南坑等村地处偏僻山区,村民习惯将收割后的稻草堆垛于室外露天或牛舍等低矮阴湿处,入春后由于连续阴雨,堆垛的稻草极易霉烂,而此时,耕牛也不能放牧而在舍内饲喂这种稻草,3~4天后便开始出现牛病,发病牛中水牛26头,占72.2%,黄牛10头…  相似文献   

10.
耕牛“僵筋腿”病是我县农村常见病,特别是水田多、劳动强度大的地区尤为多见。据初步了解全县约有病牛二百余头,约占耕牛总头数的0.3%。严重的团溪区,病牛就有二十八头。水牛发病比黄牛多,三至五岁的青壮牛多发。病程经过绵长,有的成为终身残疾,主要症状表现为患肢僵硬拖行,不能弯屈,轻的影响耕作能力,重则淘汰报废。  相似文献   

11.
1993年春季以来,桑植县大面积暴发牛巴氏杆菌病.耕牛死亡严重,形成了春季和秋季两大疫情高峰。在高峰期,均具有发病使、波及面宽、死亡率高、呈暴发性流行的特点。据统计,全县1993年共死亡耕牛4180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控制和扑灭该疫情的流行,大庸市畜牧防检站会同桑植县畜禽疫病防检站组成了耕牛疫情调查组,对该县耕牛流行的疫病从临床诊断学、流行病学、病理学、病原学的角度进行了确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发病经过及临床症状桑植县于1993年2月初至5月底死牛1304头.6月至7月死牛下降,8至11月死牛2876头,形成了…  相似文献   

12.
耕牛蹄肿病,是牛采食了霉稻草引起的中毒症。主要危害水牛,不分年龄、性别和壮弱都可发生。黄牛也可发生,但病情较轻。该病为冬春季常见病,主要症状为跛行,蹄腿肿胀,患部破裂,流粘稠黄水,局部皮肤变硬、化脓、坏死,甚至蹄壳脱落。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最后衰竭而死。  相似文献   

13.
霉稻草中毒是由于采食发霉稻草而发生此病主要流行于水稻产区耕牛发病居多病因主要是采食霉稻草由三线镰刀菌的毒素丁烯酸内脂引起的病畜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肢端耳尖与尾尖等处诊断临床症状多为突然发病患牛多见早晨出现步态僵硬跛行蹄冠微肿而触痛数日后肿胀蔓延至肩关节和股部跛行明显皮肤表面渗出淡黄色透明液体患部脱毛然后皮肤破溃出血化脓坏死最后蹄或趾关节脱落干性坏疽在腕关节以下病变部与健康部皮肤呈明显的环形分界线耳尖和尾尖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黄牛发病较轻病程多在一月以内…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金寨县于1983年11月始发以跛行,蹄腿肿胀、溃烂乃至蹄匣脱落,耳尖、尾端干硬坏死为主要特征的所谓牛(主要是水牛)“烂蹄坏尾病”,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1985年11月至翌年4月,金寨县因本病致死致残的耕牛达1,257头,严重影响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该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东北麓,地处亚热带中山和低山区,是盛产水稻的地区。关于本病的病因,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霉稻草中毒,有的认为是锥虫病,还有的认为与水稻喷洒农药有关。我们作为兽医大学赴金寨县医疗队的成员在金寨县工作期间,对该县发病率较高的古碑区牛“烂蹄坏尾病,,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水牛霉稻草中毒是由三线镰刀菌的毒素丁烯酸内脂引起的,以肢端、耳尖、尾尖肿烂、坏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慢性巾毒病,又名水牛“烂脚病”。用霉变稻草喂牛是发病的主要胤因,在冬季和早春发病率较高。据统计,我市1996年发病的就有4个村,146头牛,死亡14头,死亡率10%;1997年发病的有5个村,发病626头,死亡94头,占全年耕牛死亡数的38.5%,丧失役用能力的14头,危害日益严重。1996—1997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38例,痊愈36例,治愈率94.7%,脱蹄、死亡各1例。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耕牛低血钙症是一种以意识抑制和知觉消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我县较多见,据1986年全县统计,有发病耕牛118头,最严重的为沙头区陡门、花坦两个山区乡,共发病37头,占31.4%。经调查发现该病的发生与地方性的土壤缺钙有密切关系。一、发病特点:该病多发生于1.5—2岁的青年牛,公牛比母牛发病率高,51头痛牛  相似文献   

17.
牛霉稻草中毒又称牛烂脚病、牛烂蹄坏尾病和牛真菌中毒性蹄壳脱落病等,是由于牛采食发霉稻草而发生的一种真菌毒素中毒病。以耳尖、尾端干性坏疽,蹄腿肿胀、溃烂,以至蹄匣和趾(指)骨腐脱为主要病变和临床特征。本病可发生于奶牛、黄牛和水牛,但以水牛发病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奶牛肢蹄病病种和发病情况,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对石河子地区12家规模奶牛场饲养的5 659头成年奶牛进行了肢蹄病调查。结果发现:本地区共有14种肢蹄病发生,平均发病率为37.55%;蹄变形发病率最高(10.90%),其次是蹄叶炎(7.88%),蹄底刺伤和蹄底挫伤发病率较低(0.05%);蹄变形更易引起蹄叶炎的发生(P0.01),反过来,蹄叶炎也增加了蹄变形的发生风险;奶牛肢蹄病多发生于每年的3—5月;大量饲喂精料能促使奶牛蹄叶炎的发生;3~6胎次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浅谈牛霉稻草中毒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霉稻草中毒又称牛烂脚病、牛烂蹄坏尾病和牛真菌中毒性蹄壳脱落病等,是由于牛采食发霉稻草而发生的一种真菌毒素中毒病.以耳尖、尾端干性坏疽,蹄腿肿胀、溃烂,以至蹄匣和趾(指)骨腐脱为主要病变和临床特征.本病可发生于奶牛、黄牛和水牛,但以水牛发病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0.
肉用成年公牛因其体重大,四肢负重大,肢蹄病多发,而且一旦发病,治愈率不高。因此,肢蹄病的预防治疗和肢蹄保健是种公牛站日常饲养管理和兽医保健工作的重点。国内优质种公牛资源稀缺,一头优质种公牛其价值可达数十万元,每年因种公牛肢蹄病造成冷冻精液产量降低或种公牛遭淘汰都会给种公牛站造成较大的损失。长春新牧科技有限公司(原吉林省长春优质种牛繁育中心)自1997年成立以来,对肉种公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有多方面的认识和体会,现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1群内肢蹄病调查通过对种公牛站历年种公牛牛群变动的统计情况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