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调查新疆部分地区E.coli O157:H7的感染情况和菌株致病性,从新疆阿克苏、伊犁、塔城3个地区的牛场采集新鲜粪样564份,对E.coli O157:H7进行分离与鉴定。利用E.coli营养肉汤(EC肉汤)对样品进行增菌后,用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SMAC)平板选择性培养,再经过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培养基(MUG)的筛选,对疑似菌株进行生化和PCR鉴定,并将分离鉴定到的菌株进行小鼠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从伊犁地区采集的样品中共分离出2株E.coli O157:H7(Y166和Y226),其检出率为0.88%;小鼠攻毒试验中,Y166和Y226试验组小鼠在48 h内全部死亡,具有一定致病性;从阿克苏、塔城所采样品中未分离到E.coli O157:H7。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中药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O157:H7的抑制活性,为中药替代抗生素作为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来抑制E.coli O157:H7等病原菌提供参考。采用水提法和醇提法从11种中药中提取抑菌活性成分,应用牛津杯法抑菌试验检测其抑菌能力,通过体外瘤胃发酵试验和RT-PCR评估其抑制E.coli O157:H7的应用效果以及半数致死量(LD_(50))来检验其毒性。结果显示,肉桂醇提液、丁香水提液、厚扑醇提液和黄芩醇提液对E.coli O157:H7抑制效果好、无毒(大鼠急性经口LD_(50)>15 000 mg/kg体重),但其抑菌具有广谱性。表明肉桂醇提液和丁香水提液具有代替抗生素作为反刍动物料添加剂抑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E.coli O157:H7)是一种强致病的病原性细菌,可引起出血性结肠炎(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HUS) 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等[1].E.coli O157:H7对人的致病力较强,感染剂量较低,每克感染载体含菌10个以上即可能引起感染.感染此病菌的人会出现严重腹泻、发烧等症状,病情严重者更会引起肾脏衰竭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2],我国部分地区在食品和动物中有此类检测方面的报道 [3,4].  相似文献   

4.
<正>肉牛体内溶血性大肠杆菌(EHEC)可以在肠道中和谐共生,但当肉牛屠宰后肠道内脱落的EHEC会感染肉质,致使人类食用感染EHEC的肉而致病。在美国每年治疗因EHEC导致的疾病耗资高达10亿美元。为了更好地控制溶血性大肠杆菌病暴发,可以在肉牛屠宰前对牛体进行处理,以达到降低肠道内E.coli O157:H7菌群数量,从而降低肉质感染的机率,控制疾病暴发的目的。1 E.coli O157:H7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9,(9):1776-1781
对2012-2015年新疆8株牛源E.coli O157:H7进行毒性强弱测定和PFGE分子分型。结果显示,几乎所有菌株能使小鼠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且3株导致小鼠死亡。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死亡小鼠的肝、脾、肾等组织器官均表现较明显的病理损伤。8株E.coli O157:H7 PFGE图谱相似性为74.3%~100%。经聚类分析得到A-C共3类基因簇,其中优势基因簇为B。E.coli O157:H7在两地区具有水平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调查新疆部分地区E.coli O157∶H7的感染情况和菌株致病性,从新疆阿克苏、伊犁、塔城3个地区的牛场采集新鲜粪样564份,对E.coli O157∶H7进行分离与鉴定。利用E.coli营养肉汤(EC肉汤)对样品进行增菌后,用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SMAC)平板选择性培养,再经过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培养基(MUG)的筛选,对疑似菌株进行生化和PCR鉴定,并将分离鉴定到的菌株进行小鼠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从伊犁地区采集的样品中共分离出2株E.coli O157∶H7(Y166和Y226),其检出率为0.88%;小鼠攻毒试验中,Y166和Y226试验组小鼠在48h内全部死亡,具有一定致病性;从阿克苏、塔城所采样品中未分离到E.coli O157∶H7。  相似文献   

7.
大肠杆菌O_(157)多重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 coli 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最有代表性的血清型,感染后能够导致人的出血性结肠炎(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1].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因素对大肠杆菌(E.coli)O157∶H7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生物被膜体外定量粘附性检测方法对E.coli O157∶H7在不同环境(培养时间,培养基类型,营养条件)下产生生物被膜的差异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载体为96孔聚乙烯微孔板中,E.coli O157∶H7体外生物被膜的形成最适的形成时间是培养48 h,最适合的培养基为5%的TSB,而且效果显著优于LB和M63培养基。另外,在M63培养基中当葡萄糖浓度为3%时可以促进生物被膜的形成。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和不同的葡萄糖浓度均可以影响生物被膜的形成。本研究为E.coli相关菌膜疾病防治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季节对牛源E.coli O157∶H7分布的影响。在新疆地区A、B、C 3个牛场中,分别于春、夏、秋、冬4个季节采集牛肛拭子(399份)、粪便(68份)、水(29份)和饲料(43份)样本,先用EC肉汤增菌,再用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SMAC)与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MUG)选择性培养,然后进行PCR鉴定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从3个牛场539份样本中共检出E.coli O157∶H7菌株5株(0.93%,5/539),其中春季样本检出2株(1.44%,2/139),秋季样本检出1株(0.56%,1/180),冬季样本检出2株(1.38%,2/145),未能从夏季样本中检出目标菌;B牛场的菌株检自肛拭子样本(0.69%,1/145),C牛场的菌株分离于饲料(20.00%,3/15)和肛拭子(0.66%,1/152)样本,水中未分离到目标菌。牛源E.coli O157∶H7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B牛场只在秋季的肛拭子样本中检出了1株E.coli O157∶H7,C牛场分别在春季和冬季各检出2株,春、冬季E.coli O157∶H7分离率高于夏、秋季。因此,在新疆特殊的气候特点和饲养模式下,防控牛源E.coli O157∶H7的传播时,要十分注意寒冷季节圈舍内卫生的管理,尤其要严防饲料被粪便污染。  相似文献   

10.
为初步研究猪源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对氟苯尼考耐药性的产生和消除机制,本研究采用亚抑菌浓度体外耐药诱导的方法将两株猪源大肠杆菌O157∶H7诱导成氟苯尼考高度耐药菌株,采用无氟苯尼考压力下连续传代培养的方法将获得的氟苯尼考耐药菌株的氟苯尼考耐药性消除,检测耐药诱导菌和耐药消除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菌株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经氟苯尼考耐药诱导,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和头孢噻吩由敏感变为耐药,对头孢噻肟的敏感性由敏感变为中介,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由中介变为耐药;而经耐药消除后,菌株恢复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在菌株的质粒中检测到氟苯尼考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和β-内酰胺酶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结果表明,在氟苯尼考压力的长期存在下,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产生耐药,且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交叉耐药,在去除氟苯尼考压力下连续培养,可消除菌株的部分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大肠杆菌O157∶H7属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是EHEC的主要血清型。感染大肠杆菌O157∶H7可使人患腹泻、出血性结肠炎,也可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及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并发征。笔者运用胶体金免疫(Colloidal gold immunoassay,GIA)检测卡和荧光PCR技术,对东莞市108份冻肉中的大肠杆菌O157∶H7进行了检测,并对2种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东莞市各镇(区)冻肉库中的冻肉,共108份。大肠杆菌O157∶H7、O1、O48、沙门菌等菌株,由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郭霄峰教授惠赠…  相似文献   

12.
根据GenBank公布的大肠杆菌O157:H7的Flic(H7)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选择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一个用于大肠杆菌O157:H7快速定量检测的实时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的最低检测极限是103CFU/mL,敏感性比常规PCR提高10倍.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重复性检测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只能检测大肠杆菌O157:H7,对非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型细菌、猪链球菌2型、副猪嗜血杆菌无反应.利用此方法对模拟样本进行定量检测,其结果与平板细菌计数基本一致,表明此方法可作为大肠杆菌O157:H7快速诊断和疫情监测的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3.
O157:H7大肠杆菌是一种新发现的肠道致病菌,也是人兽共患病病原菌.  相似文献   

14.
冯世文  李军  曾芸  杨威  陈泽祥  潘艳  彭昊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12):3315-3322
为初步研究猪源大肠杆菌O157:H7 (E.coli O157:H7)对氟苯尼考耐药性的产生和消除机制,本研究采用亚抑菌浓度体外耐药诱导的方法将两株猪源大肠杆菌O157:H7诱导成氟苯尼考高度耐药菌株,采用无氟苯尼考压力下连续传代培养的方法将获得的氟苯尼考耐药菌株的氟苯尼考耐药性消除,检测耐药诱导菌和耐药消除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菌株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经氟苯尼考耐药诱导,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和头孢噻吩由敏感变为耐药,对头孢噻肟的敏感性由敏感变为中介,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由中介变为耐药;而经耐药消除后,菌株恢复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在菌株的质粒中检测到氟苯尼考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和β-内酰胺酶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结果表明,在氟苯尼考压力的长期存在下,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产生耐药,且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交叉耐药,在去除氟苯尼考压力下连续培养,可消除菌株的部分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大肠杆菌(E.coli)病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已报道的致病性E.coli血清型多,病变类型复杂.在对我县鸡群开展鸡E.coli病防制研究时,我们分离到了90株致病性E.coli,共确定血清型种类达12种62株,其中分离到2株E.coli O157[1].对分离到的这两株E.coli O157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测定和药敏试验观察.已知E.coli O157为食源性致病菌,能引起暴发性出血性胃肠炎[2].本次分离菌充分说明,鸡是E.coliO157病原的携带者,这在公共卫生上有重要意义.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2009-2010年间在河南、甘肃地区分离鉴定的5株大肠埃希菌O157(E.coli O157)携带stx的情况及不同分离株间stx分子进化与变迁的情况,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对分离株进行了stx基因检测,并完成了序列测定与系统演化分析.结果表明,5株不同动物源的分离株均含有stx1及stx2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株分离株间stx1、stx2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较高;stx1基因均与参考株中的山羊源和食品源E.coli O157菌株的同源性较高,进化树中遗传距离最近;分离株的stx2基因与多株牛源及少数人源参考株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进化树中虽然5株分离菌均在一个大主干分支中,但分离株27与其他各分离株及参照株遗传距离最远,独自处于一次级分支中;分离株L37与W、12与50分别分布于牛源、人源E.coli O157小次级分支中;由此可推测,分离株所携带的stx1很有可能是经食品源或羊源E.coli O157传递而来;分离株L37与W、分离株12与50的stx2可能是由牛源、人源E.coli O157菌株传递而来,分离株27的stx2来源不清楚.研究结果表明,5株E.coli O157分离株均含有stx1、stx2基因,但两个基因的起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大肠杆菌O157:H7微孔板固相捕获呈色探针快速检测方法,试验根据GenBank网站公布的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型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杂交、酶联显色,测定吸光度值,并对此快速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肠杆菌O157:H7吸光度值为2.214,敏感性试验最低检测限为每25 mL菌液中有1 cfu。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2009-2010年间在河南、甘肃地区分离鉴定的5株大肠埃希菌O157(E.coli O157)携带stx的情况及不同分离株间stx分子进化与变迁的情况,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对分离株进行了stx基因检测,并完成了序列测定与系统演化分析。结果表明,5株不同动物源的分离株均含有stx1及stx2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株分离株间stx1、stx2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较高;stx1基因均与参考株中的山羊源和食品源E.coli O157菌株的同源性较高,进化树中遗传距离最近;分离株的stx2基因与多株牛源及少数人源参考株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进化树中虽然5株分离菌均在一个大主干分支中,但分离株27与其他各分离株及参照株遗传距离最远,独自处于一次级分支中;分离株L37与W、12与50分别分布于牛源、人源E.coli O157小次级分支中;由此可推测,分离株所携带的stx1很有可能是经食品源或羊源E.coli O157传递而来;分离株L37与W、分离株12与50的stx2可能是由牛源、人源E .coli O157菌株传递而来,分离株27的stx2来源不清楚。研究结果表明,5株E.coli O157分离株均含有stx1、stx2基因,但两个基因的起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6,(8):73-76
根据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O157∶H7的O抗原编码基因rfb E和H抗原编码基因fli C分别设计引物,建立双重PCR方法。饲料样品人工污染EHEC O157∶H7后进行增菌培养,利用双重PCR进行检测EHEC O157∶H7。结果表明:建立的PCR方法能够特异性扩增出目的条带,敏感性可达到100 cfu细菌。双重PCR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饲料中人工污染的EHEC O157∶H7,人工污染饲料样品经4 h预增菌处理后,该方法的检测下限为20 cfu细菌。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可快速、特异地检测出饲料中污染的EHEC O157∶H7,可用于饲料中EHEC O157∶H7的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0.
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微生物,人感染大肠杆菌O157∶H7可出现腹泻、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等严重并发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1983年,Riley LW等[2]首先报道了一种罕见的可引起食物中毒的大肠杆菌,该菌即为大肠杆菌O157∶H7.目前,大肠杆菌O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