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行研制开发的大黄鱼低沉性配合饲料,与冰鲜、普通配合饲料在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效果对比,分二个地点、大小二种规格、二个水平进行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低沉性配合饲料在大小两种规格的大黄鱼养殖中,成活率最高(91.8%和85.5%)、日均增重率最高(1.59g/d和0.40g/d),平均饲料系数较低,养殖成本低于冰鲜饲料。大规格商品大黄鱼养殖中,达400g上市规格的以低沉性饲料所占的比例最高达86.8%,普通配合饲料次之为61.5%,冰鲜最低为48.5%,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流水条件下,研究微生态制剂EM菌饲料对贵州山区杂交鲟鱼生长性能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提高鲟鱼养殖产量和养殖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初始体重为13.30~15.28g的杂交鲟鱼为研究对象,使用EM菌液与蒸馏水混合配制浓度为3%(T1)、6%(T2)和9%(T3)的混合溶液,按1︰5比例(V/M)将混合溶液与鲟鱼配合饲料混合充分搅拌,阴凉处风干后投喂鲟鱼;对照以蒸馏水与饲料混合风干后投喂,投喂时间55d。【结果】投喂EM菌饲料后,杂交鲟鱼的相对增重率(568.04%~585.54%)、特定生长率(3.45%~3.50%)、平均日增重(1.49~1.51g)、成活率(97%~99%)等生长指标均高于饲喂无EM菌饲料的杂交鲟鱼,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明显提高,以T2效果最好,3种酶活性提升均达30%以上。【结论】投喂含有微生态制剂EM菌饲料能有效提高贵州山区杂交鲟鱼生长机能以及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杂鱼对大菱鲆生长速度、饲料成本的影响,在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下,选用体质量相近的优质健康大菱鲆进行为期10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养殖前期(大菱鲆250 g),投喂配合饲料组的平均质量、日增质量与冰鲜杂鱼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养殖后期(250 g至上市),配合饲料组的平均质量、日增质量极显著低于冰鲜杂鱼组(P0.01)。冰鲜杂鱼组的饲料系数极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1)。投喂商品饲料和冰鲜杂鱼对养殖水环境中总氮、氨氮、亚硝酸盐、COD的影响在养殖0、2、4、6个月时差异不显著(P0.05),但商品饲料组略低于冰鲜杂鱼组;至养殖8、10个月时,随着单位面积养殖密度及投饵量的增加,商品饲料组的4项水质指标均显著高于冰鲜杂鱼组(P0.05)。整个试验过程中,配合饲料组的饲料系数仅是冰鲜杂鱼组的24%,平均成活率高4百分点,养殖1 kg鱼的饲料成本低7.97元。在目前的养殖技术水平下,大菱鲆养殖前期(250 g)可使用配合饲料进行养殖,在生长速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可降低饲料成本、优化养殖水质;大菱鲆进入快速生长期(250 g至上市)后可改用冰鲜杂鱼进行投喂,最大限度加快其生长速度,缩短养殖时间以尽快上市,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证实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对商品罗非鱼养殖生长性能、成活率、饲料系数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吉富罗非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添加10%、15%、20%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的饵料,以基础饵料为对照,进行商品罗非鱼饲养试验和经济效益分析,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相比,投喂添加10%、15%、20%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商品罗非鱼日增重分别提高1.75%、22.14%和21.36%;成活率明显提高,分别为(96.10±0.60)%、(98.07±0.81)%和(97.67±0.63)%;饲料系数明显下降,分别降低了5.51%、15.14%和15.60%;其饲养经济效益均有提高,且以添加15%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所产生的单位利润最高。【结论】添加适量微生物发酵饲料养殖商品罗非鱼可促进罗非鱼生长、提高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和提高经济效益,且以添加15%为宜,可在广西罗非鱼养殖主产区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豆粕和膨化大豆粉对鲤鱼生长、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为优化鲤鱼人工配合饲料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利用豆粕和膨化大豆粉替代约60%(质量分数)的鱼粉,以全鱼粉为对照,配制成3种等氮(粗蛋白含量为360g/kg)、等能(总能为15.2 MJ/kg)的半精制饲料,在室内单循环控温养殖系统中对初始体质量为(27.25±0.09)g的鲤鱼进行8周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测算鲤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相关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豆粕组和膨化大豆粉组鲤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而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豆粕组鲤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膨化大豆粉组鲤鱼肌肉中粗蛋白和水分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大豆蛋白源对鲤鱼肌肉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鲤鱼的生长、饲料利用和肌肉营养成分因素,相同鱼粉替代水平下膨化大豆粉的替代效果优于豆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双酰胺类杀虫剂四唑虫酰胺对斜纹夜蛾的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四唑虫酰胺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毒力,采用机率值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用SAS统计分析系统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和LD50。用喷洒药剂悬浮液的方法进行田间试验,使用邓肯新复极差法(DMRT)对不同处理防治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唑虫酰胺对斜纹夜蛾的LD50为0.58 μg/g,氯虫苯甲酰胺对斜纹夜蛾的LD50为1.12 μg/g,四唑虫酰胺的杀虫活性较高,但与氯虫苯甲酰胺的差异不显著。药后3 d,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7.5和10 mL/667m2处理对斜纹夜蛾的防效分别为85.00%和87.87%,显著高于5.0 mL/667m2 药剂处理,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45 mL/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药后7 d,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 3个浓度处理对斜纹夜蛾的防效与5%氯虫苯甲酰胺 45 mL/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药后 14 d,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0 mL/667m2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5.0和7.5 mL/667m2药剂处理,但与5%氯虫苯甲酰胺 45 mL/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斜纹夜蛾具有良好的的防治效果,且随着浓度增高其防效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 池塘养殖模式下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广清 1 号(以下简称 饲料鳜)的生长发育规律,为饲料鳜的选育和规模化养殖提供参考。【方法】对一个生产周期下不同月龄饲料 鳜的形体参数和生长性能进行测定,应用 Logistic、Gompertz 和 Bertalanffy 等 3 种非线性模型对其体重和体长进 行生长模型构建。【结果】饲料鳜绝对增重最大值出现在 5 月龄,绝对增长出现在 3 月龄,而相对增重率和相 对增长率则均在 4 月龄开始出现下降。形体参数中肥满度、脏体指数、脂体指数随月龄呈现上升趋势,肝体指 数和肠胃体指数则呈现下降趋势。构建的 3 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饲料鳜的生长曲线,拟合度(R2 )≥ 0.97。 模型预计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 Logistic 模型更优,相应的体重和体长生长模型分别为 Wt =1230.808/ (1+39.666e-0.760t),R2 =0.989;Lt =40.871/(1+3.076e-0.387t),R2 =0.990。 体 重 生 长 拐 点 为 4.843 月 龄, 相 应 的 体 重 为 615.404 g,体长为 20.436 cm。【结论】L ogistic 模型更适合用于描述饲料鳜的生长过程,能对其各阶段的生长数 据进行预测,为饲料鳜进一步选育和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配合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曼氏无针乌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以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制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1.3%、36.0%、41.6%、45.9%和51.5%的5种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1.65±0.20)g的曼氏无针乌贼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结果表明:P4和P5组曼氏无针乌贼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P4和P5组曼氏无针乌贼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P2和P3组(P〈0.05);这两组曼氏无针乌贼的肥满度也显著高于P1和P2组(P〈0.05);P3组曼氏无针乌贼的肝体比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P〈0.05),但其他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结果,认为,在该实验条件下,曼氏无针乌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适宜水平为45.9%~51.5%.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适合饲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的最佳饲料配方,以期改进亚洲玉米螟的饲养技术,为进一步研究亚洲玉米螟人工大量繁殖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在周大荣新7号配方人工饲料的基础上,设计了4种不同的人工饲料配方饲养亚洲玉米螟,研究4种人工饲料配方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在试验设计的4种不同饲料配方中,配方2(玉米面86 g/kg,大豆面86 g/kg,Vc 2.9 g/kg,琼脂11.5 g/kg,酵母粉51.6 g/kg,山梨酸2.9 g/kg,葡萄糖43 g/kg,水716.2 g/kg)的饲养效果最好,亚洲玉米螟的化蛹率、羽化率、成活率、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配方,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最短。配方1和配方3的饲养效果次之,配方4的饲养效果较差。【结论】饲料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配方2是适合亚洲玉米螟生长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0.
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在罗非鱼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证实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对商品罗非鱼养殖生长性能、成活率、饲料系数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吉富罗非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添加10%、15%、20%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的饵料,以基础饵料为对照,进行商品罗非鱼饲养试验和经济效益分析,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相比,投喂添加10%、15%、20%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商品罗非鱼日增重分别提高1.75%、22.14%和21.36%;成活率明显提高,分别为(96.10±0.60)%、(98.07±0.81)%和(97.67±0.63)%;饲料系数明显下降,分别降低了5.51%、15.14%和15.60%;其饲养经济效益均有提高,且以添加15%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所产生的单位利润最高。【结论】添加适量微生物发酵饲料养殖商品罗非鱼可促进罗非鱼生长、提高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和提高经济效益,且以添加15%为宜,可在广西罗非鱼养殖主产区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绿色饲料产业建设基本战略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饲料社会需求增长不可逆转,国内未来精饲料,秸秆饲料生产能力不足,国际饲料市场容量有限,决定了我国必须开辟新型饲料生产途径。绿色饲生产基础良好,生产技术和积累丰富等因素为我国绿色饲料产业大规模建设了充分必要条件。建设绿色饲料产业是未来我国农业建设的关键性内容。  相似文献   

12.
通过透视三聚氰胺事件,说明我国饲料业加强质量建设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建议通过引导行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与完善饲料监管体系、加快健全饲料工业标准体系以及进一步加大政府对行业的扶持力度等几项措施有效加强饲料质量建设,实现饲料生产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饲料产业生产重心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转移,中国已经成为饲料生产大国。针对中国饲料产业面临的诸多困境,在分析全球饲料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中国饲料强国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用3种不同的饲料配方饲养3组成、幼、稚鳖119d,平均净增重分别为212.3g,107.9g,60.3g;饲料系数平均值为2.81,3.30,4.71;鳖净增重1kg的饲料成本平均为8.17元,10.38元,16.72元,比天然鲜活饲料分别降低成本62.00%,54.47%,33.65%。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是筛选蛋用鸡配合饲料配方的单因子饲养试验。1985年4月1日—1986年8月13日,在金塔农业局鸡场进行。用“京白”Ⅱ系商品代蛋鸡,试验500天。平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尽量采用当地饲料,应用近代营养科学发展的新知识设计配方,并根据中国畜禽营养研究会1983年再版《鸡的饲养标准试行方案》和彭大惠教授等译《美国与加拿大饲料成分与营养成分手册》的标准和成分配制成8套试验配方。选同日出壳健壮雏鸡1408只,戴号、称重,随机分为8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O.05)。各组随机饲喂1套试验配方饲料,开始试验。按照免疫程序进行鸡瘟预防接种。共进行六个阶段试验。生长发育期分O—6、7—14和15—20周龄三个阶段;产蛋期分产蛋率小于65%、大于80%和65—80%三个阶段。配料时,将各配方中所用饲料预先粉碎,尔后精确称取。各组添加剂先用少量玉米作载体,经三次稀释,加入混合料中充分混匀。配好的8种试验饲料单独存放。饲喂过程中,每3—7天定期称料,结算消耗量。每阶段结束后(生长发育各阶段结束时空腹称重),换喂下阶段试验饲料。严格控制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力求各组一致。任鸡自由采食、饮水。育雏期按要求控制温、湿度等条件。从22周龄(9月1日)开始补足人工光照。按各组实有鸡(含掉号鸡)实际饲喂顿数计算饲养日和饲料消耗。根据各组各阶段始、末有号鸡活重分别计算各阶段始、末重和日增重。采用巴特氏(Barhett)x~2检验法检验方差同质性。采用邓肯氏(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本试验各阶段配合饲料最佳配方是根据日增重(生长发育期)或产蛋重(产蛋期)、饲料利用效率、饲料成本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综合评定选出。选出的最佳配方见附表。最佳配方组500天试验期试验效果为(按每只鸡计):消耗配合饲料45.57公斤,合饲料费17.154元;生长期5.88公斤,合2.174元,每公斤0.3697元,产蛋期39.69公斤,合14.98元,每公斤0.377元;小鸡成本0.60元;人工及水、暖、电、医药等杂费3.20元(鸡粪抵消25—30%的人工费),合计支出20.954元;产蛋儿11.45公斤,收入29.770元(每公斤2.60元);淘汰鸡收入4.50元,合计收入34.27元,盈利13.316元。应用产蛋期配方时,根据产蛋规律可考虑在21—24周龄和60—72周龄,用产蛋率小于65%配方;25—42周龄用产蛋率大于80%配方;43—60周龄用产蛋率65—80%配方。本配方在酒泉地区各农业县全面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利用IBM-PC计算机筛选了种用肉兔的系列饲料配方,主要筛选种公兔、种母兔和生长仔兔的最佳配方,同时进行了饲养试验,并以兔场常规饲料配方作对照,通过比较分析表明,饲喂该组配方日粮,明显提高种公免精液品质,畸形率比对照组降低了4.58%,采精量提高28%,母免泌乳力和哺乳仔兔30d龄窝重也明显提高,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和13%,生产仔兔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5.4g,饲料报酬提高0.8%。  相似文献   

17.
饲料在储藏过程中极易受潮发生腐败变质,而不同深度层的饲料所受外界环境湿度的影响却存在着较大差异。本试验模拟饲料储藏环境条件,比较了环境湿空气对饲料不同深度层的穿透性及微生物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鸡颗粒饲料25℃,相对湿度(RH)80%-90%条件下储藏30d后,0.06m深处的饲料水分升高了5.2%,而0.12m和0.18m深处的水分分别升高了4.2%和3.2%。在相同的储藏条件下,鸡粉状饲料在储藏至第20d时,0.06m深度层中霉菌总数达到了47.9×103cfu/g,已经不能继续安全储藏,但此时0.12m和0.18m深度层的霉菌数量分别只增加到了19.6×103cfu/g和9.3×103cfu/g,仍处于安全储藏期内。  相似文献   

18.
为利用科学的指标选育出饲料利用效率高并且综合生产能力好的猪品种,从而解决饲料成本增加的问题,对饲料利用效率指标的演进历程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剩余采食量性状为目前衡量饲料利用效率的理想指标;饲料利用效率指标与猪生长和肉质特性之间关系紧密;影响饲料利用效率的因素很多包括:摄食、活动、消化和代谢等生物学因素;但是通过饲料利用效率相关基因组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此性状的候选基因的研究结果比较少且并不统一。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剩余采食量性状的改良对猪的生长和肉质等具有促进作用,它跟机体的各种生长和代谢机能相关,但其遗传作用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可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乳猪的双月龄体质量,笔者认为,必须给乳猪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才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文章对浓缩饲料与全价颗粒饲料喂乳猪作了一个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20.
猪浓缩饲料“710”的研究目的,使育肥猪的生长速度、饲料消耗赶上或接近泰国正大康地公司的“800”浓缩料。设计原则:“710”浓缩饲料的营养水平相当于“800”浓缩料;配制原料立足本地和国内;巧妙使用各种促生素;适口性要好;能预防疚病。组成后,在淮南猪场和固始县饲料公司猪场试验,“710”日增重在700~800克之间;饲肉比为3.57:1,生长速度和饲料消耗超过和低于“800”浓缩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