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丝在浙北桃园的田间使用效果,本试验通过对迷向率、蛀梢防效、蛀果率、果实品质等调查,综合评价性迷向素迷向丝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为害桃树新梢和果实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持效期内可持续对各代雄成虫产生迷向作用。迷向率由4月22日的69.2%提高到6月3日的100%,随后保持稳定。蛀梢防效从4月22日的38.5%提高到7月1日的100%。迷向区蛀果率为3.4%,极显著低于对照的7.2%。尽管迷向丝防治效果显著,但仍不能保证完全不受为害,还需要通过农业、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福州地区桃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找到合适的防治时期和方法,对福州地区桃园梨小食心虫进行了连续4年的发生动态监测以及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每一年的发生动态都有差异,但总体表现出了一定规律,每年3月初桃树开花展叶时期,梨小食心虫呈现暴发状态,数量出现高峰,另外一个高峰位于6月中旬至7月新梢生长的时期,4、5、8、9月数量较少,10月至第二年2月蛰伏越冬,根据折梢率和蛀果率的调查也得出结论,认为在福州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危害主要在新梢上,对果实危害较小,而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最佳时间段为每年的3月、6月和7月。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梨小食心虫在宁波地区的种群发生动态,利用性信息素对慈溪桃园和梨园的梨小食心虫成虫进行了系统的监控调查,基本明确了梨小食心虫在宁波果园的危害规律。结果显示,梨小食心虫在宁波一年发生5代,越冬代至第二代世代明显,第三至五代世代重叠;桃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要早于梨园,数量要高于梨园,两者的危害高峰均为7-9月;从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和梨、桃的成熟时期分析,要重点做好第一、二代幼虫的防治,以压低虫量基数。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性信息素在南方梨园中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应用效果,采用悬挂迷向丝和涂抹迷向膏剂在田间开展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和效益评估试验。结果表明,悬挂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涂抹迷向膏剂和对照处理,悬挂迷向丝处理后梨小食心虫的全年迷向率和蛀果率分别为71.52%和5.5%;涂抹迷向膏剂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不显著。悬挂迷向丝的不同密度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规律影响不明显,但随着悬挂密度的增加,蛀果率降低。梨小食心虫农药防治成本及效益评估结果显示,以每667m2悬挂迷向丝50根收益最高,减少梨果损失金额883元,每年减少3次化学农药的使用。本文明晰了性信息素处理下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规律,筛选出经济有效的性信息素使用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为梨小食心虫生物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菠萝是热带特色小宗作物,生产上发生的病虫害较多。截至2020年8月20日,我国在有效登记状态的农药产品41579个,其中在菠萝登记农药产品26个,仅占0.06%;而这26个产品中,有22个(占84.62%)是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4个(占15.38%)是除草剂,可见菠萝上可符合规定使用的农药产品极其匮乏。本文根据广东和海南菠萝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综述近年来菠萝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研究进展;并以中国农药信息网作为农药登记数据来源,分析同类病虫害登记使用农药品种的有效成分、毒性、剂型等情况,分析菠萝病虫害防控使用农药产品需求,为开展菠萝特色小宗作物农药登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梨小食心虫被俄罗斯定为检疫性害虫 ,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定为俄罗斯 2类危险性害虫 ,苹小食心虫是朝鲜进口检疫对象。 1998~ 2 0 0 0年对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绥芬河市及东宁县地域内的蛀果类害虫进行了性诱剂监测 ,并对通过绥芬河出入境口岸的出境水果进行检疫 ,对所获标本进行了鉴定。1 区域内蛀果害虫种类分布 梨小食心虫 :区域内没有发现梨小食心虫 ,产自河北、山东的梨中发现梨小食心虫幼虫。苹小食心虫 :区域内及出口水果中均发现苹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 :区域内诱捕到李小食心虫成虫。白小食心虫 :区域内诱捕到白小食心虫。桃小…  相似文献   

7.
正据《浙江农业学报》2020年第3期《桃园3种蛀果害虫雄成虫动态及其与气温和降雨量相关性》(作者邱晓红等)报道,2016—2018年,利用性信息素诱集方法对江苏省句容市桃园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桃蛀螟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梨小食心虫是我县梨的主要害虫,在梨、桃、李、杏等水果混栽区为害猖撅。据1998年在部分梨园调查,被害果率达85.3%。其中烂果占10%。 多年来,对梨小食心虫采取药剂防治,效果甚微。我们于6月下旬进行了套袋试验,果袋分自制纸袋、保鲜袋和食品袋3种。套袋果虫果率4.47%,未套袋果虫果率87.52%。套袋果色泽鲜艳、表皮细嫩光洁,无僵疤、黑斑,优质果率明显增加。3种果袋均有显著效果。 套袋防治梨小食心虫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适时套袋。宜早不宜晚,梨小食心虫第1、2代为害桃、李,第3代为害梨,应在6…  相似文献   

9.
为摸清贵阳地区桃树病虫种类及危害程度,采用实地普查、室内鉴定等方法相结合,对贵阳地区桃基地病虫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危害桃树病害有6种,其中:真菌病害5种,细菌病害1种;害虫有2个纲、5个目、10科、10个种,其中昆虫纲有4个目(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9个科、9个种,蛛形纲1个目、1个科、1个种。危害我市桃树的病虫优势种为桃树缩叶病、褐腐病、炭疽病、疮痂病、桃流胶病、桃蚜、桃潜叶蛾、桃蛀螟、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小绿叶蝉、桑盾蚧、桃红颈天牛、柑桔小实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晰在桑园中登记的农药现状,通过中国农药信息网(http://www.chinapesticide.org.cn/)检索了登记作物为桑树或者使用场所为桑园的农药,并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桑园用农药登记了132种制剂,其中杀虫剂79种、除草剂49种、杀菌剂2种、杀螨剂2种,杀虫剂的有效成分为敌敌畏、辛硫磷、灭多威、毒死蜱、吡蚜酮、残杀威6种单剂和丙溴·辛硫磷、敌百虫·马拉硫磷、敌畏·辛硫磷3种复配剂,剂型以乳油为主;除草剂的有效成分为草甘膦、草铵膦、草甘膦铵盐和草甘膦异丙胺盐,剂型以水剂为主;杀菌剂和杀螨剂的有效成分分别为甲基硫菌灵和炔螨特。登记在桑园使用的农药种类少、品种老,亟待更新替换。  相似文献   

11.
摘 要:为了探明植保无人飞机喷雾雾滴在主干形果树冠层中的沉积分布规律,针对2种果树分别设计了4种不同作业速度梯度的喷雾效果试验,研究了3WQFTX-10型电动四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和3WQF120-12型油动单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分别对于主干形桃树(超红)和主干形梨树(新世纪梨)冠层各位置的雾滴沉积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风速小于1.2 m/s的微风条件下,当使用植保无人飞机以距离果树冠层顶部2 m的高度对主干形果树喷雾时,以果树为中心航线进行作业有助于雾滴更好的沉降。对于主干形桃树,当采用电动四旋翼植保无人飞机进行喷雾作业时,建议飞行速度处在2~4 m/s的范围内,此时雾滴在主干形桃树不同位置的雾滴沉积密度大于25个/cm2。对于主干形梨树,当采用单旋翼油动无人飞机进行喷雾作业时,建议飞行速度处于2~3 m/s的范围内,此时雾滴在主干形梨树不同位置的沉积密度大于39.00个/cm2。此外,飞行速度对于雾滴分布均匀性影响较大,2种主干形果树冠层各采样位置测得的雾滴分布变异系数均值普遍处于20%以上水平,最高值高达63.56%,未来对于果树航空喷雾均匀性方面的研究还需加强。研究结果可以为使用植保无人飞机防控主干形果树果园病虫害提供喷雾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查询《中国农药信息网》,统计分析了我国在杨梅上的农药登记情况。截至2021年7月,我国杨梅用农药登记产品共计49个,以浙江省和江苏省企业登记居多,毒性均为低毒或微毒;登记的农药类别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占登记农药总数的28.6%、63.3%、2.0%和6.1%,防治杨梅褐斑病和介壳虫的登记产品数量较多;49个登记产品涉及10种剂型、27种有效成分,其中只有阿维菌素、吡唑醚菌酯、喹啉铜和乙基多杀菌素4种农药在GB 2763-2019有相应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建议我国加快杨梅用农药登记,尽快制定在杨梅上已登记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以保证我国杨梅产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荔枝产区的钻蛀性害虫种类进行调查,并对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描述。结果共发现荔枝钻蛀性害虫19种,隶属于3目12科,其中蛀干害虫9种,蛀果害虫10种;其中主要的钻蛀性害虫为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龟背天牛Aristobia testudo (Voet)和荔枝尖细蛾Conopomorpha litchiella Bradley;针对不同害虫提出了科学的防治措施。研究结果可为荔枝钻蛀性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为荔枝的绿色生产提供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台湾甜脆桃3种主要蛀果害虫桃蛀螟、梨小食心虫、桔小实蝇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点,并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为桃果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南省梨树蜜蜂授粉与绿色植保技术集成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该集成技术示范应用所产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并通过试验分析对比,明确了蜜蜂授粉能有效保证梨树坐果,相比人工点花授粉,可使梨树畸形果率降低48%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黄冠梨果实品质,试验选用4个梨品种为授粉品种,以生长健壮、盛果期的黄冠梨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粉,测定了不同授粉组合的坐果率、果实外在品质及内在品质等几个主要指标。结果表明:黄冠梨果实在坐果率、果形指数、可食率、 单果重、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等方面差异显著。综合考虑认为砀山酥梨是适宜景泰地区黄冠梨最适宜的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沃柑贮藏期的保鲜效果,同时确保安全用药。以沃柑果实为研究材料,用不同复合药剂处理,测定沃柑果实在不同贮藏期的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好果率、药物残留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复合药剂处理对单果包装沃柑果实贮藏期保鲜效果及农药残留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经50%抑霉唑乳油250倍液+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0%烯肟·戊唑醇2000倍液+200mg·L-12,4-滴钠盐处理后的沃柑果实保鲜效果最好,贮藏60d时好果率可达到99.67%,且果皮和果肉中的双胍辛胺、2,4-D、抑霉唑的残留量在安全间隔期14d时均下降到安全食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以‘贝达’砧‘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了行内生草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连续3年测定结果表明:行内生草略微增加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葡萄单粒重和可滴定酸的影响不大;葡萄果皮花青苷含量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但不同年份间没有明显的一致性,说明行内生草可能不是引起这种差异的决定性因素。行内生草并不显著地影响葡萄香气物质总量,但影响了香气物质比例,行内种紫花苜蓿提高了酯类物质比例,降低了醛类物质比例,而行内种黑麦草和自然生草降低了酯类物质比例,提高了醛类物质比例。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调查了蓝莓园果蝇的发生动态,并选取6种药剂,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不同药剂、不同稀释倍数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①蓝莓果蝇从5月至12月期间出现了5次明显的活动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下旬及11月上旬和中旬;②6种药剂的防治效果随稀释倍数增大而降低,随药后天数的增加而降低;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甲维盐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对果蝇的防治效果好,在各供试浓度下药后15d,防治效果均在73.82%以上,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5%印楝素乳油与0.5%苦参碱水剂在高浓度下对蓝莓果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