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以‘翠冠’梨(Pyrus pyrifolia Nakai)为试材,研究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二次开花返青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0.1%和0.05%的2, 4-D以及0.1%的CCC秋季花芽率和叶芽率与对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能够有效抑制秋季萌芽,控制二次开花返青;0.05%的CCC效果不稳定;0.1%和0.05%的6-BA秋季花芽萌发率和叶芽萌发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对控制‘翠冠’梨的二次开花返青无效。  相似文献   

2.
盆栽苹果二次开花能够提高观赏价值,延长观赏期,从而能够促进苹果盆景产业的发展。本试验显微观察了苹果花芽的形态分化进程,并通过全株脱叶和喷施单氰胺溶液对昆明地区不同品种的盆栽苹果进行二次开花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嘎啦’在8月中旬花芽处于萼片形成期,‘富士’在8月中旬花芽处于花蕾分化期,‘红色之爱’在8月中旬花芽处于花瓣形成期,‘神砂’和‘皮诺娃’在8月中旬花芽处于雄蕊形成期;‘嘎啦’和‘富士’在10月上旬花芽处于雄蕊形成期,‘红色之爱’、‘皮诺娃’和‘神砂’在10月上旬花芽处于雌蕊形成期;在12月上旬5个苹果品种的花芽均进入雌蕊形成期。9月初通过全株脱叶和喷施单氰胺溶液处理,‘嘎啦’、‘富士’、‘神砂’和‘皮诺娃’成功实现了二次开花,‘嘎啦’、‘神砂’和‘皮诺娃’二次开花后成功挂果。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三个砂梨品种四个芽组织的需冷量及内休眠期间可溶性蛋白、脯氨酸、H2O2、POD、IAA、GA3和ABA等生理指标变化趋势。需冷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翠冠’叶芽、‘圆黄’花芽、‘翠冠’花芽、‘翠玉’花芽。可溶性蛋白、POD、GA3和IAA随休眠加深而下降,随休眠解除而上升。进入内休眠后,脯氨酸总体呈上升趋势;H2O2和ABA随休眠的加深而上升,随休眠的解除而下降。其中,H2O2含量与四种芽样本的萌芽率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上海栽培的‘早红宝石’甜樱桃进行喷施2%单氰胺、遮荫和2%单氰胺+遮荫等三种不同的打破休眠措施比较,发现喷施2%单氰胺对甜樱桃打破休眠和提高坐果率最有效,与对照相比能提前萌芽5 – 4 d,花期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坐果率达到20%。对早红宝石进行单氰胺处理后,甜樱桃叶面积增大,单位新梢叶面积也相应增加,坐果率提高了18.8%,子房发育正常的比例由12%提高到58%。单氰胺处理‘先锋’品种显著增加了先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糖酸比,明显改善了果实的品质,但对其果实硬度和大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据《中国果树》2016年第6期《单氰胺对甜樱桃休眠解除及开花过程树体碳氮营养的影响》(作者王磊等)报道,为探讨在单氰胺的影响下,树体在甜樱桃休眠解除与开花过程中的碳素和氮素营养变化。以6年生,砧木均为"大青叶"的"萨米脱"甜樱桃树为试材,在暖地栽培条件下,树体萌芽30 d左右喷施单氰胺,以去离子水作为对照,至盛花期前每3 d对其物候期、休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分析外源GA4解除果梅花芽休眠的生理效应。【方法】以高需冷量果梅品种‘丰后’为试材,于果梅树体自然休眠期多次采集枝条,研究不同浓度GA4处理和质量分数为1% 的外源H2O2处理对人工气候室内水培枝条萌芽率和H2O2及抗氧化相关酶类活性的影响。【结果】200μM GA4处理的萌芽率明显高于质量分数为1% 的H2O2处理和对照,1% H2O2对休眠解除效果不明显;GA4处理的最佳浓度为200μM,最佳处理时期为元旦前后;在GA4处理促进果梅在休眠解除期间,其花芽内的H2O2和相关抗氧化酶发生规律性变化,其中,H2O2含量在果梅花芽在休眠解除时达到峰值,并且,促进H2O2产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也在此时达到峰值。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具有清除H2O2的作用,二者的活性分别在H2O2含量到达峰值之前和到达峰值之时受到抑制。【结论】基于对H2O2可能在休眠解除期间作为信号物质的认识,根据这些酶的含量变化推测GA4打破果梅花芽休眠可能通过抗氧化酶系统调控H2O2含量的变化来对休眠解除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杨桃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分别以杨桃品种‘香蜜’、‘夏威夷’的新鲜花粉为研究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探讨杨桃花粉在不同浓度培养基条件下对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蔗糖、硼酸、氯化钙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均可提高花粉萌发率,但超过一定浓度则起到抑制作用;当蔗糖浓度为10%、氯化钙浓度在0.01%、硼酸浓度在0.01%时,两个品种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均较好,萌发率达79%,花粉管平均长度达270μm以上,适宜花粉萌发;此外,当蔗糖和钙离子的浓度过高时,‘夏威夷’花粉萌发的抗逆性比‘香蜜’的更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贵州原产梨种质资源威宁‘黄梨’(Pyrus pyrifolia cv. Huangli)的越冬休眠特性,探索其与抗氧化代谢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30年生威宁‘黄梨’为试材,在越冬休眠期的不同阶段采集一年生枝条进行室内培养,分析‘黄梨’叶芽的休眠状态;采用三种模型计算‘黄梨’的需冷量;测定‘黄梨’休眠期不同阶段叶芽内的抗氧化代谢情况,分析其与‘黄梨’休眠进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梨’叶芽打破内休眠的需冷量为1200-1426 CH(7.2℃模型)、929-1098 CH(0-7.2℃模型)和810.5-914 CU(犹他模型);‘黄梨’叶芽休眠进度与POD活性最为相关(r=0.960)且存在显著线性回归关系(y=45.51+1.92x, R2=0.9210),因此可以用叶芽POD的活性反映‘黄梨’叶芽的休眠状态。  相似文献   

9.
以17个中晚熟桃品种为试材,以主栽品种‘湖景蜜露’为对照,从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性状以及抗流胶病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熟品种‘中蟠11号’、‘霞晖6号’,晚熟品种‘圆梦’、‘锦绣’,极晚熟品种‘金秋红蜜’5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较好,搭配种植可以延长桃果的采摘期,适合在浙江金华种植推广;‘金霞油蟠’在避雨设施齐全的条件下可以适当栽培;‘红花鹰嘴桃’、‘永莲蜜桃’适宜结合新农村建设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栽培于广州的一年生\"V\"型架四个葡萄品种(‘夏黑’、‘阳光玫瑰’、‘温克’和‘东方之星’)和平棚架两个品种(‘夏黑’和‘阳光玫瑰’)春季萌芽和成花规律。【方法】落叶后2周完成冬剪。1周后,用3%单氰胺处理一级枝和主蔓上的冬芽,主蔓一半的冬芽的进行刻伤处理。6周后,全园调查冬芽的萌发和成花情况,同时记录芽所在节位的粗度。【结果分析】‘东方之星’成花率最高,‘阳光玫瑰’和‘温克’次之,‘夏黑’成花率最低;刻伤处理可提高冬芽萌发率;粗度在0.7-1.5cm的结果母枝芽萌发率和成花率相对较高。一级枝的冬芽萌发和成花率均高于主蔓;而相同品种的\"V\"型架萌发时间普遍早于平棚。【结论】须适度控制营养梢的生长,使其成为粗度适宜的结果母枝,可利用刻伤处理促进冬芽萌发,不同栽培架式和品种冬芽萌发时间有差异,掌握这些物候特点对指导广东品种选择和生产技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951’、‘D4’、‘O.C’、‘900’、‘816’、‘842’、‘863’等为试材,对各品种进行花粉萌发、异花授粉及自花结实的试验,结果表明:7个品种的花粉萌发率低(5.22-22.66%),败育率较高。7个品种的自花结实率(0.00-0.06%)低,与花粉萌发率没有显著相关性,生产上需要配置授粉树。从坐果率看,品种‘842’与‘863’、‘O.C’,‘O.C’与‘951’、‘D4’与‘900’正反交亲和性高,可互为授粉树,品种‘842’与‘816’正交亲和性高,‘816’可推荐为‘842’的授粉树。  相似文献   

12.
细叶鸢尾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休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叶鸢尾种子存在休眠。通过种子的吸水性研究、切割处理、萌发抑制物测试等方法对其内在休眠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解除其休眠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休眠解除过程中种子内部产生的响应。结果表明,细叶鸢尾的离体胚不休眠,种皮和珠孔端胚乳均能显著抑制种子的萌发;种皮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且为醇溶性的极性物质;浓硫酸处理60 min和变温层积(4℃/25℃)120和150 d均能有效打破其休眠,萌发率分别从0升至51.11%,36.67%,40.00%,发芽指数也提高为0.45,0.42和0.51,而低温层积150 d的萌发率仅为7.78%;变温层积过程中种子的珠孔端组织(种皮和胚乳)机械阻力的降低和胚生长势的增大是萌发率提高的根本原因。综合整个试验结果得出,细叶鸢尾种子属生理休眠,是由珠孔端组织的机械阻力和种皮中的萌发抑制物共同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13.
以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鳞茎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鳞茎低温贮藏条件下外源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处理后鳞茎顶芽萌发状况、营养物质以及相关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究外源GA3及ABA对贝母鳞茎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冷藏期间,GA3处理可以提前解除鳞茎休眠,鳞茎破眠期...  相似文献   

14.
芒果花期倒春寒和干热风严重影响芒果的授粉及座果。为提高芒果花期农业气象服务质量,本文以芒果品种‘热农1号’为研究对象,研究影响芒果花粉萌发率的温度临界值及不同温度、不同温度胁迫累计时间对花粉离体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温度胁迫累积时间对芒果花粉活力都有显著影响,当温度在20℃~34℃时芒果花粉能够进行萌发,且花粉萌发率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28℃时花粉萌发率达到峰值,为37.2%;在相同温度胁迫下,当累计时间逐渐增加时,花粉失活温度区间也在逐渐增加,且花粉萌发率逐渐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芒果花期防灾减灾等气象服务提供决策参考,为芒果保花保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3年5月)的一篇研究报道,来自日本鸟取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梨树芽打破自然休眠的品种和地区差异。研究人员以沙梨品种和野生梨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芽打破休眠过程的需冷量(CR)。结果表明,丰水梨和幸水梨叶芽的CR比花芽的高。3个地区(鸟取---寒冬地区、萨迦---温冬区、熊本---暖冬区)的幸水和新水梨的CR值完全依赖于每个品种和地区的低温累积需求量。  相似文献   

16.
野生羌活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休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植被的破坏、生境破碎化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高寒区野生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和宽叶羌活(N.forbesii)野生种群受到严重破坏,而繁殖率极低则是制约人工驯化栽培的主要障碍。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野生羌活种子休眠特性及破除休眠的技术,结果表明:羌活种子具有胚后熟特性,休眠期8-10个月,需要胚的后发育才能解除休眠;秋季采收的羌活种子,无胚或呈原胚状态,不具备发芽能力,需要后熟,解除休眠的技术为流水冲洗,将种子内的ABA含量降低到可以萌发的程度;用赤霉素或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混合处理种子,可提前萌发,提高发芽率;变温(15~25℃/2~5℃)层积,可缩短解除休眠时间,层积前期暖温可加速胚的发育,低温是萌发成苗的必要条件;经过2-3个月的暖温和低温层积,种子萌发率提高到19.8%。]  相似文献   

17.
膜苞鸢尾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苞鸢尾(Iris scariosa)种子存在休眠。通过萌发抑制物测定、胚培养、低温层积、赤霉素处理等方式对其休眠及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膜苞鸢尾种皮及胚乳均透水性良好,最适萌发温度为15/25℃,对光照要求不严;胚无休眠特性,种皮与珠孔端处胚乳对种子萌发有机械束缚;种皮与胚乳中分别含有水和醇溶性抑制物;低温层积能有效打破膜苞鸢尾种子休眠,沙藏40 d萌发效果最佳;NaOH处理浓度低于10%对种子萌发影响不大,但从10%开始随浓度增高萌发率明显降低,而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早熟型(早花型)、中熟型(中花型)、晚熟型(晚花型)为猕猴桃雄株花期的三种花期。在前期对江西省野生中华猕猴桃雄株种质资源地搜集、保存及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其花器性状、花粉性状及花期特征等,筛选出“早花型”、“晚花型”及“中花型”三种花期的中华猕猴桃优异雄株。早花型‘M11’优株,单花花粉量极大,达7.55×105个,花枝率100%,在江西省信丰地区3月底开花,花期12-15 d,与‘红阳’、‘东红’、‘赣红’等早熟品种花期相遇;中花型‘YS1’优株,花粉活力高,达78.61%,花枝率100%,在江西省奉新地区4月上旬开花,花期特长,达18-23 d,与‘金果’、‘徐香’、‘华优’、‘翠玉’等中熟品种花期相遇;晚花型‘M12’优株,花粉活力高,达75.55%,花枝率100%,在江西省信丰地区4月中旬开花,花期16-18 d,与‘金艳’、 ‘金魁’、‘海沃德’等晚熟品种花期相遇。  相似文献   

19.
种子在中药材的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药用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的限制因子及其解除方法并寻找适宜的萌发条件,对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尤为重要。药用植物种子休眠类型有生理休眠(PD)、形态休眠(MD)、生理形态休眠(MPD)、物理休眠(PY)和综合休眠(PY+PD),休眠解除方法有层积处理、变温处理、化学药剂浸种处理、机械碰撞种皮或将几种方法联合起来使用。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外源激素、酸碱环境和播种深度更利于种子的萌发与生长;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内含物质含量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种子的物质基础可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及营养。对药用植物种子的休眠类型及其解除方法、萌发特性、萌发过程中物质动态变化进行概述,可为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遇到的种子休眠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关于药用植物种子萌发的遗传基础、种子休眠及其解除过程的分子机制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郁金香种子休眠特性及发芽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种子在常温条件下难以萌发,冷藏条件下萌发时间过长、萌发率过低、易发霉等问题,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刺破种子、改善芽床等手段对发芽条件进行改进,探讨常温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显示,野生郁金香种子存在深度休眠现象,低温、激素处理、刺破种子、改善芽床等方法有助于解除休眠;光照、室温储藏对解除郁金香的休眠意义不大。在萌发过程中,郁金香种子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吸胀萌动期,且表现出明显的序次萌发现象。常温条件下,储藏6个月后的当年郁金香种子在4℃条件下冷藏15 d后,刺破种子,接种在质量浓度为0.5 mg/L的GA3培养基上持续光照,10 d后有种子萌发,30 d种子萌发率达25%,45 d时达50%,50 d后发芽率为95%,而同样条件下没刺破的种子发芽率极低。4℃、-10℃的冷藏温度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郁金香胶质状的胚乳对胚有一定的束缚作用,刺破种子可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芽床对种子的萌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基的使用,既保证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营养物质供应,又使种子受到培养基中GA3的持续作用,而纸床往往因为污染而使种子过早终止发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