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大豆废水提取功能性因子工艺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的乳清废水为原料,利用膜分离设备分别对乳清蛋白、异黄酮、低聚糖进行回收利用,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树脂及活性碳吸附技术回收大豆乳清中的异黄酮和低聚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用树脂及活性碳吸附方法回收大豆乳清废水中的大豆异黄酮和低聚糖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树脂及活性碳吸附饱和曲线,研究了异黄酮和低聚糖的洗脱条件,建立了该法处理大豆乳清废水回收大豆异黄酮和精制大豆低聚糖的工艺。结果表明:处理1t废水,约可回收40%的大豆异黄酮130g,精制大豆低聚糖浆9kg,并将乳清废水的COD和BOD分别由13600和7800降至960和340。本法处理乳清废水可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双缩脲法测定大豆乳清废水中蛋白质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双缩脲试剂和分析方法测定大豆乳清废水中乳清蛋白含量,结果表明:①采用酪蛋白为标准物质绘制标准曲线时,分析结果中的蛋白质为碱性可溶性蛋白质,采用代表性很强的样品(已知其蛋白质含量)为标准物质绘制标准曲线时,分析结果中的蛋白质为总蛋白质。②大豆乳清粉中总蛋白质含量为57.58%,大豆乳清废水原液的总蛋白质含量为0.47%;大豆乳清粉中碱性可溶蛋白质为50.44%,大豆乳清废水原液碱性可溶性蛋白为0.38%。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一批高新技术(如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车取技术等)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使部分产品的品质得到较大的提高。这些技术在菜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也日益得到重视,部分技术已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就这些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状况作一综述。1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用半透膜作为选择障碍层,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而保留混合物中的其他组分,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技术。膜分离以其分离溶质的不同范围而划分为微滤(MP)、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四种形式。膜分离具…  相似文献   

5.
生化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加工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的过程,在速溶茶加工、液态茶饮为加工及茶叶综合利用加工中如茶多酚抗氧化剂提取、茶叶咖啡三提取等方面,生化技术的应用更广泛。本文将介绍酶技术、膜分离技术、有机溶剂萃取技术、离子交换树脂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胶囊技术等在茶叶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6.
对实验室大豆豆乳加工技术,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遗传和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促进大豆豆乳加工专用型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从大豆粕和大豆乳清中提取大豆寡糖的实验研究。对大豆寡糖中的有效成分水苏糖和棉子糖用薄层层析法进行了定性分析;用高压液相色谱法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分别在pH8.0和pH4.5对"碱提酸沉"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过程中所得提取液进行热处理,研究了大豆乳清蛋白的热促凝聚效果及其对所制备分离蛋白功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处理可降低大豆乳清中乳清蛋白的含量,在pH8.0和pH4.5时提取液经70℃加热10 min分别使25.7%和40%乳清蛋白转移到分离蛋白产品中。以普通分离蛋白为对照,对3种分离蛋白产品进行功能性分析,发现3种产品均在pH4.5~4.8的范围内溶解度最小,70℃加热10 min所制备分离蛋白的持水性明显高于普通分离蛋白,但其持油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和乳化性均低于普通分离蛋白,而乳化稳定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已非常普遍并日趋成熟,现代茶叶深加工,尤其是速溶茶及茶饮料的生产更是离不开膜技术。本文对膜分离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重点阐述了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及其集成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对实验室大豆豆腐加工技术。大豆豆腐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高豆腐产量的遗传规律和专用品种的选育进行了综述,为促进大豆豆腐加工专用品种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