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我市1994年中秋蚕共发蚕种4.65万张,张产茧16.2kg,按正常年景张产茧27.5kg计算,因蚕病损失蚕茧52.5450万kg,按正常茧价每kg14元计算,计损失茧款735.5万元。 这次中秋蚕的蚕病来势猛,发病面广,是一种突发性、暴发性、毁灭性的蚕病,损失惨重,为新沂市近年来所罕见。如重病区的邵店、唐店等12个乡(镇),饲养中秋蚕2.85万张,绝收数占30~40%;瓦窑乡大新村500多张蚕种损失70%;港头镇大营村500多张蚕种损失80%。蚕病较轻的炮车、草桥等7个乡(镇)1.35万张蚕种也有15%绝收。蚕农纷纷状告各乡蚕桑站,说是蚕种质量不好,要求赔偿损失。为此,市茧丝绸公司的领导和蚕桑科技人员逐乡进行了调查采访,采集蚕病样本进行镜检,结果表明,所发蚕病均为中肠型病毒和黑胸败血病并发症,未发现微粒子病。  相似文献   

2.
<正> 自1987年夏蚕开始我们进行涤纶网收蚁的应用开发取得了成功,当年中秋蚕期即推广全县,至1988年晚秋蚕期为止,全县共投放涤纶网片22341只,涤纶网收蚁已达33149张蚕种,养蚕安全,张单产水平有所提高,全县1986~1988年三年来平均张产茧水平分别为29.4公斤/张、30.2公斤/张和32.6公斤/  相似文献   

3.
我场小蚕片叶立体育是1989年夏蚕开始的。两年来,共进行五个蚕期的饲养,共计蚕种60张。除1990年早秋蚕因农药中毒张种产茧量较低外,其他各期张种产茧量均略高于普通育。今年中秋蚕立体育张种产茧达71.12斤,比普通育高5%左右。小蚕片  相似文献   

4.
<正> 我市目前全年饲养春、夏、中秋、晚秋四期蚕,为更好地提高养蚕生产的效益,我们从1990年以来,从本地实际出发,在收蚁时间和各季养蚕数量上进一步作了调整,做法是适当推迟春蚕的收蚁时间,增加春蚕饲养量,养足春蚕;适量饲养夏蚕;适当推迟中秋蚕收蚁时间,平衡中、晚秋蚕发种量。实践证明,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茧质,使国家、企业和蚕农三满意。我市在各批蚕的收蚁时间调整上,主要是将春蚕和中秋蚕收蚁时间,分别往后推迟了3—5天(表1)。  相似文献   

5.
秋蚕期局部发生蚕病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柳丽萍 《中国蚕业》2003,24(2):51-51
中秋蚕是全年仅次于春蚕的一个重要蚕期,由于该期蚕比重大.蚕种饲养量为春蚕的90%左右,因而对于广大蚕农增加经济收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02年中秋期在传统蚕桑老区湖州城区妙西镇避村发生蚕病.在生产上造成一定的损失。该镇中秋蚕8月28日发种,共发秋丰×白玉蚕种1350张,平均张产茧仅21kg。主要原因是5龄后期,避村周围发生血液型脓病所致。  相似文献   

6.
中秋蚕农药污染的生物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6年中秋蚕收蚁后的1-2d内。桐乡市和海宁市相继出现了大面积家蚕中毒,这次中毒发生时间早、范围广、损失蚕种多。两市中秋蚕于9月1-3日收蚁.收蚁当天中毒程度均较轻,至次日,随着食桑次数的增加,中毒加重甚至死亡;发现中毒早,能够及时改用无毒桑叶的,后期饲养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7.
<正> 最近几年我市蚕病发生面广,蚕病种类多,严重影响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影响了蚕农的收入和积极性。如:1989年秋期僵病暴发,埝头乡何家坝村何二组一蚕户饲养的3张中秋、1张晚秋因僵病严重而全部淘汰,1990年中秋元上乡金山村一蚕户饲养的2张蚕种因病毒病严重,几乎颗粒无收,同年早秋蚕期农田使用杀虫脒、杀虫双,全市4500张早秋蚕大面积农药中毒,平均张产茧仅18.1公斤,比上年减5.4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达20余万元,同时,近几年桑田受小土窑、小立窑、化工厂等浓烟污染严重,1990年春十里牌花圩村送检桑叶的含氟量高达223~473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浙江省各蚕区蚕种饲养量均有较大减少,而从一年中各期蚕种饲养量来看,尤以中秋蚕减少数量最多。因而中秋蚕生产的不佳成了这些年蚕茧下降的一个主要方面。为掌握中秋蚕饲养量减少原因,减缓中秋蚕种下滑趋势,笔者对海盐县中秋蚕生产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企求寻找稳定中秋茧生产的一些措施,以推进蚕桑生产的稳定和蚕农的增收。  相似文献   

9.
黄美红 《蚕桑通报》2002,33(2):24-26
孵化率是检验蚕种催青好坏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大面积推广小蚕一日二回育技术后 ,蚕农对孵化率的要求更高 ,希望发种不带苗蚁 ,隔日收蚁一日孵化率要求达95 %以上 ,远远高于全国和省定的实用孵化率标准。而蚕种孵化率的高低牵涉到制种、冷藏、浸酸、催青、补催青等诸环节 ,催青则是最后环节。近几年来 ,我市经过不断摸索、总结 ,规范操作 ,催青质量稳定 ,收蚁孵化率基本达到了蚕农的要求。据1999~2001年954批1524703张蚕种跟踪调查 ,农村收蚁一日孵化率达96.92 %以上 ,催青室留样蚕种收蚁一日孵化率达98.68…  相似文献   

10.
尹雪群 《四川蚕业》2006,34(3):32-32,9
目前秋蚕分为中秋蚕和晚秋蚕。8月中旬收蚁的蚕为中秋蚕,9月上旬收蚁的蚕为晚秋蚕。秋蚕的饲养好坏,主要决定于叶质、气候条件和桑蚕病虫害,其次是蚕品种、技术设备条件等,因此,养好秋蚕,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叶质和桑蚕病虫害等的发生特点,抓住关键,掌握时机,创造条件,努力做好各项技术处理,夺取秋蚕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1.
顾锦华 《中国蚕业》2007,28(2):45-47
海盐县现有桑园3200hm2,全年发放蚕种11万余张,生产蚕茧5400t,居全省第6位,是一个蚕桑重点县。海盐县秋蚕分为中秋蚕和晚秋蚕,二秋发种量占全年发种量的52%以上,生产量占全年总生产量的43%左右。一般年分秋蚕张产稳定在35~40kg,低于春蚕张产。在特殊年分如1999年、2003年中秋,由于桑树病虫害暴发,张产分别只有26.1kg和  相似文献   

12.
徐玲 《蚕桑通报》1996,27(2):55-55
蚕种场如何提高蚕种的质量和产量,直接关系到种场的经济效益,往往春期蚕种生产情况较好,中秋制种风险较大,提高蚕种的产量和质量难度也大,近年来,我场中秋蚕种生产情况一年比一年好.1994年中秋饲养的  相似文献   

13.
钱贤明 《蚕桑通报》2006,37(2):43-44
中秋蚕是一年中仅次于春蚕的重要一期,饲养成绩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全年蚕茧的产量,还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2005年我区共饲养中秋蚕26785张,蚕茧张产仅25.43 kg,比2004年减产7.56 kg,降了22.92%,有部份蚕农产量极低甚至颗粒无收,是近几年来产量最低的一年.  相似文献   

14.
共育大户顾维才18年来每年都进行春、秋2季小蚕共育,每期共育220多张,经他共育的7200多张蚕种的小蚕,分发给蚕农饲养后期期高产,得到了广大蚕农的信任,成为全县闻名的共育大户。他的共育经验是高标准建设共育室和配套共育设施,在共育中加强消毒防病、做好补催青工作、控制好共育室的温湿度、使用收蚁袋收蚁、精选良叶坚持试喂蚕、稀放饱食做好眠起处理等关键技术措施精心饲养小蚕;同时,为确保小蚕共育质量,建立了小蚕共育成品蚕的标准、安全防范、跟踪服务等共育室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生产上散卵蚕种收蚁方法多种多样,有布收法、网收法、卵收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不足之处主要是蚁蚕遗失多、损伤大,而且效率也不高.收蚁方法妥当与否,会影响蚕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笔者从2016年正秋蚕开始进行散卵蚕种收蚁方法探索,在2017年夏蚕开始采用白纸袋收蚁法,即将散卵蚕种称量装入白纸袋内进行补催青至感光收蚁.目前,这...  相似文献   

16.
<正> 我们从1987年中秋蚕开始,进行了小蚕片叶立体育的示范推广。1988年,全县先后有6个乡、10个共育室的300多张蚕种推广应用了此项技术,其中永阳乡陆纯良共育室全年饲育的186张小蚕,除了3张蚕采用普通育作为对照外,其余183张均应用立体育,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片叶立体育的推广效果与技术要点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94年中秋蚕蚕病调查及原因分析徐志方(金溪县蚕桑局)金溪县1994年中秋蚕种饲养量为11,433张,分二批催青发种,第一批品种新杭x科明(正反交)发种日期是8月17日~8月18日,数量10,133张,第二批品种为芙蓉X湘晖,8月22日发种.130...  相似文献   

18.
海盐县秋蚕生产进入新世纪以来波动很大,在停养早秋蚕后,中秋蚕饲养量又出现了大面积萎缩,蚕种从2001年的60 168张下降到2011年的10 629张。然而,晚秋蚕饲养量却逆势上涨,其饲养量于2001年19 621张增加到2011年的23 892张,增加4 271张,增长21.76%。晚秋种占全县年饲养  相似文献   

19.
浅论中秋蚕大面积中毒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秋蚕生产大面积农药中毒事件发生频繁,对蚕桑生产特别蚕农养蚕积极性影响很大。 2005年中秋蚕在桐乡、海宁等地发生了大面积农药中毒事件,估计损失蚕种2万多张,蚕农茧款减收约 1200万元以上。为此,有必要对中秋蚕生产大面积农药中毒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预防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蚕种的补催青收蚁,通常采用纸包收蚁和网收法。传统方法摊种麻烦,费工、且不易将种粒粒摊平,稍有不慎还会将蚕种泼撒掉。蚕卵孵化后,蚁蚕容易四处逸散,采用画黑框效果不理想,用防僵粉堆圈又费工。使用收蚁袋进行补催青收蚁,既安全、快速,又能将蚕种能粒粒摊平,方法简单,可减少收蚁操作过程中对蚁蚕蚕体的伤害和损失1%以上。有利于补催青,可提高一日孵化率2个百分点,提高小蚕共育的工效60%,为小蚕规模化共育开辟了新路,张种可提高单产2kg。我镇从1998年开始推广应用收蚁袋,10年共推广了50万个,在全县起到了试验示范作用,全县现已普及使用收蚁袋达发种的60%以上。得到了广大蚕农的好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