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叶草不同品种茎结构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阳  陈雅君  周阳  闫庆伟  李鑫 《草地学报》2012,20(4):686-691
为评价三叶草3个品种间抗旱能力的强弱,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其茎解剖结构,分析茎形态结构与不同品种抗旱性的关系,并测定生理指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辅以验证。结果表明:测定茎部6个指标中有5个指标,包括表皮细胞厚度、皮层厚度、角质层厚度、导管直径及木质部面积与维管束面积比值在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可作为评定三叶草抗旱性形态结构的理想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值法综合分析茎的形态结构评价3个品种的抗旱能力,依次为黑龙江乡土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瑞文德(T. repens L.)>普通红三叶(T. pratense L.);其相应生理指标判断的抗旱性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海发白三叶、加拿大普通红三叶、海发三叶草和瑞文德白三叶4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营养价值分析比较,发现加拿大普通红三叶在湖南低海拔地区栽培前景广阔;瑞文德白三叶和海发白三叶具有良好的饲用价值,可在亚热带低海拔地区大面积种植;海发三叶草可作为观赏地被植物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个三叶草种质材料的抗逆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乡土三叶草和进口三叶草可溶性糖、叶绿素等生理指标的测定及返青期、水分胁迫下不同植株抗旱性的比较,研究不同种质材料的抗逆性。结果表明,在10月下旬,2种乡土三叶草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高于进口三叶草,三叶草抗旱性强弱顺序为:乡土白三叶>进口白三叶>乡土红三叶>进口红三叶。乡土三叶草的耐寒性、抗旱性高于进口进口三叶草,绿色期延长10~20 d。  相似文献   

4.
在模拟干旱条件下测定了高加索三叶草、白三叶和红三叶幼苗期的抗旱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干旱时间的延续,三种三叶草都表现出相对含水量下降、细胞膜透性升高、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相对生长率下降等特征,但三种三叶草的反应速度及复水后各指标的恢复能力各不相同。综合评价后初步认为,高加索三叶草的抗旱性强于白三叶和红三叶。  相似文献   

5.
在模拟干旱条件下测定了高加索三叶草、白三叶和红三叶幼苗期的抗旱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干旱时间的延续,三种三叶草都表现出相对含水量下降、细胞膜透性升高、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相对生长率下降等特征,但三种三叶草的反应速度及复水后各指标的恢复能力各不相同.综合评价后初步认为,高加索三叶草的抗旱性强于白三叶和红三叶.  相似文献   

6.
白三叶品种组织结构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引进的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草坪品种在我国北方园林应用中存在的抗寒性问题,结合国产白三叶资源抗寒性优势,研究低温条件下,不同白三叶组织结构的变化特点和适应性.结果表明:叶肉栅栏细胞内叶绿体数和叶绿体面积与抗寒性有关;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叶绿体结构变化最明显,抗寒性强的品种在一定低温范围内保持了较完整的结构;根结构中的木质部、韧皮部比率和导管直径也与抗寒性有关,木质部比率大,韧皮部小,导管直径小,品种抗寒性强.  相似文献   

7.
几种豆科牧草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稗草种子和幼苗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用砂培法研究毛苕子(Vicia villos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和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花期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供试草种水浸提液对稗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其中对毛苕子和黄花草木樨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强于其它3种,抑制率达60%以上;紫花苜蓿对稗草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强,特别是对根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其它4个草种;白三叶和红三叶仅在水浸提液浓度0.1g/mL时,对稗草鲜根重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P<0.05);此外,供试草种浸提液对稗草的化感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8.
梁静  程智慧  徐鹏  孟庆玲 《草地学报》2011,19(2):257-263,287
为明确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入侵禾本科草坪的原因,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白三叶腐解液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紫羊茅(Festuca rubra L.)、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和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 L.)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根长、干重、鲜重以及综合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三叶残体腐解液对5种受体种子萌发以及初期生长有双重浓度效应,即低浓度(0.011 g·mL-1)有一定促进作用,高浓度(0.090 g·mL-1)抑制作用显著(P<0.05)。加入腐解液降低了5种受体种子的发芽率,并抑制其幼苗生长。白三叶腐解液对5种受体植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其化感作用敏感性的强弱顺序为草地早熟禾>紫羊茅>匍匐翦股颖>高羊茅>黑麦草;化感物质定性鉴定表明,白三叶腐解液中含带邻、间位羟基的酚类化感物质。综上所述,白三叶腐解液具有化感作用,能够影响5种草坪草正常生长,是白三叶入侵5种禾本科草坪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18个三叶草品种耐热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鹤山  刘洋  王凤  田宏  蔡化 《草业科学》2009,26(7):44-49
对18个三叶草品种耐热性进行了比较,并结合芽期和成苗试验,综合评价了各品种的耐热性强弱。结果表明:发芽率、发芽指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40 ℃时种子不发芽;叶片灼伤率、植株存活率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在各品种之间差异较大。对耐热性综合评价表明,18个品种中特特里红三叶属强耐热品种;新西兰白三叶耐热性较强;海法白三叶、胡依阿白三叶、G18白三叶、戈伦红三叶、雷托白三叶、巴东红三叶、帕韦拉红三叶、鄂牧1号白三叶、罗汤地红三叶、新西兰杂三叶、2-2-1杂三叶为中等耐热品种;克劳白三叶、皮陶白三叶、奥罗拉杂三叶和蒂特拉杂三叶品种耐热性较弱,耐热性最弱的是路易斯安娜白三叶。建议在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地区选择耐热性较强的几个品种进行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滇西北人工草地建设中常用的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舟叶橐吾(Ligularia cymbulifera (W. W. Smith) Hand.-Mazz.)地上部和根部的水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舟叶橐吾植株浸提液对3种供试牧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都有抑制作用,其中根部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比地上部更为明显,且具有很强的浓度效应。另外,高、中浓度的提取液进一步抑制了供试牧草苗高和根的生长(P < 0.05)。根据化感效应指数和综合化感效应指数,供试牧草对舟叶橐吾植株浸提液的敏感程度也有差异,表现为:白三叶>鸭茅>多年生黑麦草。对舟叶橐吾叶片开展的非靶向分析一共发现了283种成分,主要是有机酸、酰胺类。由于舟叶橐吾有较强的化感作用,在人工草地建设中应尽可能去除舟叶橐吾,避免给生产带来损失。  相似文献   

11.
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与植物共生形成复杂的菌丝网络,影响植物生长及抗逆能力。目前关于AMF对白车轴草耐盐性的影响尚存争议,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在盐胁迫条件下(NaCl浓度为150 mmol·L-1),接种AMF对拉丁诺白车轴草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与对照相比,白车轴草的生长与生理指标均受到抑制。盐胁迫下接种AMF后,白车轴草株高、干重、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和相对含水量均有增加,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有所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均有提高,其中可溶性糖(SS)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分别提高了32.03%和9.42%。说明盐胁迫抑制白车轴草的生长,接种AMF增强了白车轴草抗逆适应能力,促进白车轴草的生长,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白车轴草耐盐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亚楠  赵思明  曹兵 《草地学报》2020,28(4):983-989
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10种生长分布在宁夏煤炭基地的草本植物种子在干旱胁迫下的萌芽率、发芽指数等指标,旨在比较其萌发期的抗旱性。结果表明:不同PEG浓度处理对草本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随着PEG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胚根长和胚根粗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其中低浓度PEG(5%)胁迫处理,对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的发芽势、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Syst.Veg.)的发芽率、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胚根长以及蜀葵(Althaea rosea(Linn.)Cavan.)的胚根粗等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在PEG浓度为15%的处理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蜀葵、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的发芽率、发芽势下降幅度最大;PEG浓度为20%时,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紫花苜蓿、碱蓬(Suaeda glauca (Bunge) Bunge.)、白三叶的发芽率、发芽势下降幅度最大。采用隶属函数法对10种草本植物的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其抗旱性顺序为:甘草 > 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 > 碱蓬 > 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 (Linn.) Moq.) > 紫花苜蓿 > 苦豆子 > 沙蒿 > 沙打旺 > 蜀葵 > 白三叶。  相似文献   

13.
白三叶叶片解剖可塑性及其对光强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史刚荣  蔡庆生 《草地学报》2006,14(4):301-305
探讨不同光照强度下白三叶叶片解剖特征,叶片可塑性及其对光强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白三叶叶片结构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其中表皮和叶肉的可塑性较大,而中脉则相对较为稳定;在全光照条件下,叶片为阳生叶特征,叶片较厚,上表皮外切向壁平展,气孔密度大,栅栏组织发达,栅栏细胞长柱形,排列紧密,海绵组织较薄,细胞较小,排列疏松,中脉较厚;在弱光照条件下,叶片为阴生叶特征,叶片较薄,上表皮细胞凸透镜状,气孔密度较小,栅栏组织极不发达,栅栏细胞不规则或漏斗形,海绵组织发达,细胞较大,排列紧密,中脉较薄;非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与相对光照强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上表皮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栅栏细胞长宽比和中脉厚度等性状与相对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是一种多年生冷季型豆科牧草,因其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优质牧草。为分析国外引进的白三叶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分子标记对13个白三叶品种进行品种鉴定及DNA指纹图谱的构建,以期利用此方法直接、有效的鉴定和区分白三叶品种。结果表明:2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15条不同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4条(90.4%);同时所有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范围为0.198~0.455,平均值为0.333;AMOVA分析表明,49%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品种间,51%发生在品种内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13个品种的亲缘关系中,'超级海法’和'海法’的亲缘关系最密切,'米莉格’和'克朗德’的遗传距离较远;利用6种具有代表性的引物gtrs1164,gtrs573,gtrs541,gtrs171,gtrs536和gtrs173构建的DNA指纹图谱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可将13个白三叶品种有效的鉴定区别开来。综上所述,本试验所选用的6对引物具有良好的多态性,可用于白三叶品种的指纹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15.
短花针茅叶片解剖结构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花针茅是荒漠草原的主要建群物种,在放牧利用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短花针茅叶片结构的抗旱性可为草原物种的抗逆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短花针茅叶片石蜡切片对叶片实际结构进行矢量化,统计各结构面积、厚度、密度等参数,选择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叶片面积、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主脉维管束导管腔/主维管束面积、表皮细胞密度和表皮毛密度等6个指标进行统计得到叶片结构数据,随后分别对8个样地的叶片结构数据和气候数据进行CCA分析,对叶片结构与主导气候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为了适应高温、干旱的生长环境,短花针茅叶片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2)影响8个样地短花针茅叶片结构差异的主导气候因子为热量因子,水分因子居于次要地位;3)短花针茅叶片维管束和叶面积的比值与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都存在显著相关性,主维管束导管腔与维管束面积的比值与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相关性;4)短花针茅叶片结构相似性矩阵和遗传相似性矩阵之间不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遮阴对三种豆科牧草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豆科牧草在遮阴条件下生态适应性及寻求适度的遮阴比例,系统研究了不同程度的遮阴处理(0%,48%,70%,95%)对3种豆科牧草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阴强度的提高,白三叶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减小,紫花苜蓿与草木樨在适度遮阴条件下可维持较低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3种豆科牧草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逐渐降低,且相同遮阴处理下白三叶均高于其他2种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在Y3处理条件下表现为叶绿素a/b值最大;3种豆科牧草PSⅡ受到损伤的程度为紫花苜蓿>草木樨>白三叶;遮阴会使白三叶与草木樨的ΦPSⅡ和qP略有降低,但在Y3处理条件下,白三叶的ΦPSⅡ和qP会略有增加,而紫花苜蓿随着遮阴强度的提高,其ΦPSⅡ和qP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3种豆科牧草的耐阴强度顺序为:白三叶>草木樨>紫花苜蓿,其中,白三叶在70%以上的遮阴强度下仍然可以长势良好,而草木樨在48%的遮阴强度下有利于生长,紫花苜蓿则受遮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对6个坪用多年生黑麦草品种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研究6个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品种在模拟干旱条件下相对含水量、细胞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丙二醛含量等抗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抗旱性强的品种在干旱胁迫(PEG胁迫)下叶片保水力强,叶绿素含量高,游离脯氨酸维持积累时间长且累积量较高,并能保持相对较高的细胞膜完整性。经抗旱性综合评价得出,6个品种抗旱性强弱依次为:爱神特>首相>百舸>顶峰>卡特>球道。  相似文献   

18.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首次研究了分布于西藏自治区的劲直黄芪地上部分水浸液对4种受体植物燕麦、反枝苋、白三叶和荠菜种子萌发、幼苗根长、苗高和鲜重的化感效应以及对燕麦和白三叶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旨在提示劲直黄芪的化感潜力,为劲直黄芪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劲直黄芪水浸提液对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随着劲直黄芪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其抑制程度不断增强;对反枝苋、白三叶和荠菜种子萌发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幼苗生长基本呈“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且浓度达到100.0 mg/mL时,反枝苋种子不能萌发,被完全抑制了。不同浓度的劲直黄芪水浸提液影响燕麦和白三叶幼苗体内SOD、POD活性和MDA含量,当浓度为50.0 mg/mL时,SOD、POD活性和MDA含量明显增加;浓度升高到100.0 mg/mL时,MDA含量继续增加,而SOD和POD活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不同盐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Na2CO3、Na2SO4溶液以及NaCl和Na2CO3 的混合液,NaCl、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液对白三叶种子进行胁迫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白三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根长和苗高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NaCl、Na2CO3以及NaCl和Na2CO3 混合液浓度的增加,白三叶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的根长和苗高均呈下降趋势。随着Na2SO4及NaCl、Na2CO3和Na2SO4混合液浓度的增加,白三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幼苗的根长和苗高呈下降趋势。白三叶种子对不同类型盐的耐受性各异,对NaCl、Na2CO3、Na2SO4的耐受浓度阈值分别为300 mmol/L,100 mmol/L,150 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