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发病情况石家庄地区的棉花枯萎病发病历史已经相当长,早在五十年代就有零星发病。从全区来看,自发病以来总的情况是发展趋势。发病历史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6年—1958年。当时仅在正定县的兆通公社西庄屯大队、高邑县的河北村大队、藁城县北马、岗上大队等三个县的部分大队零星发生黄萎病。是由原河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引入石短5号时传入此病。第二阶级,1958  相似文献   

2.
应用Fuzzy贴近度对晚稻稻瘟病进行定量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Fuzzy贴近度应用到晚稻稻瘟病的预报,是一种新的尝试。本文对镇海县11年的历史资料进行拟合,符合率为90.9%,同时应用求得的回归方程,对1988-1991年的晚稻稻瘟病进行试报及验证,结果与实际发病情况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
全国小麦条锈病测报上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全国和河南等5省1990~2009年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数据,分析了年度间波动性大和同年度区域间流行程度有差异的特点.针对以上特点造成跨年度长期预测难度大的现实,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和历史资料证明,甘肃上年秋苗病情与全国发病面积呈极显著相关.因此,可用其作为判断长期预测发病程度的重要依据.根据病情为害特点,提出了全国条锈...  相似文献   

4.
气象因子对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通径分析原理,对1989~2006年化州市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明确在气象因子中,雨日是影响该病发病程度的主导因子,平均相对湿度、降雨量、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等对该病发病程度的直接作用较小,但通过雨日发挥明显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南通市25年的小麦赤霉病历史资料及气候条件分析表明,稻桩枝菌率越高,赤霉病发病几率越大;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平均相对湿度越大,发病越重.利用前期气象数据和稻桩枝菌率进行逐步回归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测报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襄樊市有着较长种植山药的传统历史,现种植面积达1.2万hm2。山药已逐渐成为我市山区县(市)的主导产业之一。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和面积的扩大,加之山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山药炭疽病日趋严重。近几年来通过对山药炭疽病的调查研究,我们基本摸清了其发生特点,制定了一套综合防治的办法。1发生特点1.1症状表现炭疽病一般先从山药植株下部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及藤茎。叶片染病后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症状类型。急性型:典型而常见,发病快,为害重,约占发病面积的60%左右;病斑较小,多在叶柄与叶片或中柄与茎蔓交界处出现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而在叶面上…  相似文献   

7.
用判别分析法预测植病流行趋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小麦赤霉病不同发病田块(或需防治田块)所占比例,及决定防治对策的原理,将历史资料划分成防治对策上与一般5级预报无差别的2类,即偏重发生类(主动出击类),偏轻发生类(区别对待类)。从而保证了各类有较多的样本数,提取较多的历史信息。然后运用费雪(Fisher)准则下的两类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判别函数式,通过历史样本的检验,拟合率达86。96%。显著性测验F12>F0.01[2,20],经1986—1988年3年应用,预报准确。  相似文献   

8.
稻曲病几个发病因素和损失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来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Cke.)Tak.〕在我县年年有所发生,山区丘陵较重,已成为二晚穗期的重要病害。特别是1982年特殊的气候条件下,稻曲病在江南稻区发生面积大,发病重,为历史上少见,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为弄清稻曲病的发病因素及对产量损失的影响,1981~1982年我们进行了稻曲病田间发病调查和室内考种工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陕西关中小麦白粉病越夏和传播规律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关中麦区历史上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轻微。随生态环境改变,80年代中末期发展蔓延迅速,危害逐年加重,近年发病面积达560万亩,已成为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发生区调查和历史数据分析,总结昭通内生集壶菌发生原因,根据昭通防治经验,结合国内研究成果,提出加强检疫,清除田间病残体,收集病薯高温处理,发病区进行轮作并全部挖出隔生薯,轮作后种植抗病品种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今年晚稻稻瘟病在我市发生了罕见的大流行,发生面积广,危害重为历史罕见。全市晚粳面积1.122万hm~2,全部发病,实际损失达12000t。 1 发生特点 1.1 见病早,传播快 今年7月20日在陈河镇谷扬村晚稻秧田见病。发病品种为“3037”。8月14日稻瘟病仅在我市陈河谷扬村、黄滩太阳冲等老病区发病,病田率为54%,到8月28日全市普遍发病,病田率为100%,时间间隔仅14天。 1.2 来势猛,上升快 8月3日在陈河谷扬村调查谷树发的一块田,品种为“3037”,当时叶稻瘟病株率  相似文献   

12.
阜新市高粱丝黑穗病暴发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新市高粱丝黑穗病暴发原因浅析吕成军,郗瑞珍,王德生(辽宁阜新市植保站,123000)1994年阜新市高粱丝黑穗病大暴发,发病之重历史罕见。发病面积5.8万公顷,发病率为15%~20%,高者达80%以上,减产损失严重。浅析原因主要如下:①主栽品种严重...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由于气候条件有利,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发病范围之广,病情之重历史罕见。本市发病面积达2郾53万hm2,折实发生面积0郾61万hm2,特别是粳稻田100%发病,受害尤为严重。虽然全市开展了有力防治,大面积上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在防效上仍存在不平衡性,防效有高有低。现就不同栽培因素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制订正确的控制对策。1不同栽培方式下条纹叶枯病发生情况同一品种的不同栽培方式之间条纹叶枯病发生的差异较大,2004年尤为突出。本市水稻生产根据栽植习惯,分为湿润育秧、肥床旱育等栽培方式。据调查,其发生程度由重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镇梨园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种植历史的逐年延长 ,梨树的缺素症在我地表现也越来越明显 ,造成的为害和损失也越来越严重。为了便于广大梨农充分识别和掌握对缺素症的防治技术 ,促进砂梨产业的发展 ,特将几种缺素症的识别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缺铁症的识别与防治症状 :梨树缺铁症主要症状是黄叶。一般多从新梢顶部嫩叶开始发病 ,初期先是叶肉失绿变黄 ,叶脉两侧保持绿色 ,叶片呈绿网纹状 ,较正常叶小。随着症情加重 ,黄化程度也不断加重 ,致使全叶呈黄白色 ,叶片边缘开始产生褐色焦枯斑 ,严重时全叶焦枯脱落 ,顶芽枯死。发病规律 :春季…  相似文献   

15.
为害情况大豆茎溃疡病(Soybean stemcanker)是一种严重的毁灭性病害。它可以使生长中期至成熟期的大豆植株死亡。此病在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感病品种上发生普遍,有些地块发病植株达80%以上,损失可达50%。在印第安纳州调查,近35%植株死亡,并有许多严重感病植株的地块减产20%。植株发病越早,产量损失越大。历史Welch A.W.和 Gilman,J.C.1948年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致灾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赤霉病犤Gibberellazeae(Schw.)犦是困扰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江苏河网交错,春雨较多,赤霉病流行频率高。2003年赤霉病见病时间早、发生范围广、自然为害重,是江苏历史上的第九个大流行年。12003年小麦赤霉病流行概况江苏淮南往年是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流行区域;淮北属于偶发区,基本上不作为主要防治对象。2003年全省以沿江、苏南局部及丘陵地区发病最重,自然发病病穗率高达60%~80%;其次是沿淮及江淮地区,自然发病病穗率40%~60%;再次是徐州、宿迁、连云港3市,自然发病病穗率在10%以下。据各地调查,赤霉…  相似文献   

17.
棉花黄萎病流行与温度土壤湿度的关系及防治措施陈平,李卫华,徐家安,李强(徐州市农科所,221121)棉花黄萎病是国家检疫对象,近年来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1993年全国大暴发,发病时间早,高峰历时长,范围广,危害重为历史上罕见,而1994年全国棉田...  相似文献   

18.
任义方  高苹  朱凤  刘梅 《植物保护》2017,43(1):61-67
为了弄清适宜稻曲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以及对应的气象适宜度等级,提高水稻气象型病害防控能力,本文利用江苏省稻曲病大田调查资料,结合历史气象资料,通过评估发病敏感时段和致病风险,以及分析江苏省稻曲病最大成灾风险度出现日期以及空间分布情况,指出8月下旬为稻曲病高发期,对于发病风险高且程度重的沿淮、沿江以及江淮之间地区需要加强病害防御。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连续致病天数对稻曲病流行的影响,利用最优化技术,构建了综合稻曲病指数,并划分气象条件适宜度等级。通过单站和多站检验发现该指数对"中等、大流行"发病实况的判定准确率极高,但容易高估"轻度流行"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大白菜软腐病是大白菜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发生面积广,危害损失大。我市常年损失20~35%,严重年份达75%以上。1982年因软腐病严重发生,大面积的大白菜几乎全部腐烂。市蔬菜公司只好从山东调入数万斤大白菜供应市场,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的北菜南调的局面。为了摸清软腐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自1980—1988年通过大面积观察、定点调查,对比试验等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软腐病的发生与气候、品种、生育期等关系极其密切。一、气候与发病的关系1、发病与降雨量的关系。我市从1983年开始,以栽植山东杂交一代大白菜品种为主。一般是8月中旬至、9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下旬至次年元月收获。软腐病发生时间从9月中  相似文献   

20.
河西灌区马铃薯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马铃薯茎基腐病在田间表现为立枯型、萎蔫型、根腐型、黄化型4种症状类型,一般在苗期至现蕾期、开花期至结薯期为发病高峰期;明确了河西灌区种植的大多数品种对茎基腐病无明显抗性;发病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灰钙土发病较重,其次为壤土,沙土发病较轻;土壤pH与含水量较高发病重;植株密度较高发病重;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与油菜、茄科蔬菜连作发病较重;高温有利于该病发生;经药剂种薯、土壤、灌根处理表明:以代森锰锌、菌核净和敌磺钠种薯和土壤处理,代森锰锌、井•1亿活枯草芽孢菌、菌核净灌根处理,防效达50.3%~6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