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河南省地黄病毒病初步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血清学、RT-PCR并结合核苷酸序列测定等方法,对河南省地黄病毒病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侵染地黄的主要病毒;对TMV地黄分离物(TMV-RH) CP基因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MV-RH与TMV-U1株系CP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6.5%,氨基酸同源性为94.3%;与已发表的TMV其它株系CP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在76.3%~88.5%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79.3%~95.0%之间,同源性较低。根据不同株系CP的氨基酸序列进化树分析,推测该分离物可能为TMV的一个新株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方番茄主要病毒种类普查及TMV、CMV株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1994年,对中国北方15省(市)番茄4种主要病毒种类进行了普查,在3761份样本中,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的检出率分别为34.5%—65.7%和11.6%—62.6%,马铃薯X病毒(PVX)和马铃薯Y病毒(PVY)的检出率一般为10%—20%。与此同时,也对番茄上的TMV和CMV进行了与抗病毒育种紧密相关的株系分化研究,在333个TMV分离物中鉴定出0、1、2和1.2株系,以0和1株系为主,在绝大多数省(市)中分别占分离物的50%和30%以上;在232个CMV分离物中鉴定出轻花叶、重花叶、坏死和黄化株系,以轻花叶和重花叶株系为主,在绝大多数省(市)中分别占分离物的30%和50%以上,这一研究结果为番茄病毒病的综合防治和抗病毒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辣椒病毒病毒原种类及黄瓜花叶病毒株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经鉴定,明确了北京地区辣椒病毒病毒原有7种,即黄瓜花叶病毒(CMV)占病株样品的55%,烟草花叶病毒(TMV)占26%,马铃薯Y病毒(PXY)占13.2%,烟草蚀纹病毒(TEV)占11.8%,马铃薯X病毒(PVX)占10.4%,苜蓿花叶病毒(AMV)占2%,及蚕豆萎蔫病毒(BBWV)占1.4%。其中CMV可划分为4个株系,即重花叶株系,坏死株系,轻花叶株系和带状株系。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辣椒病毒病毒原种类及黄瓜花叶病毒株系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十年来,经鉴定,明确了北京地区辣椒病毒病毒原有7种,即黄瓜花叶病毒(CMV)占病株样品的55%,烟草花叶病毒(TMV)占26%,马铃薯Y病毒(PXY)占13.2%,烟草蚀纹病毒(TEV)占11.8%,马铃薯X病毒(PVX)占10.4%,苜蓿花叶病毒(AMV)占2%,及蚕豆萎蔫病毒(BBWV)占1.4%。其中CMV可划分为4个株系,即重花叶株系,坏死株系,轻花叶株系和带状株系。  相似文献   

5.
毒株、苗龄及温度对烟草苗期接种TMV试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株系、苗龄、接种后培养条件是影响烟草病毒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为确保烟草接种TMV抗性鉴定和药效生测试验的准确性,在NV基因烟草和普通烟草上接种TMV,采用病毒生物学、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研究病毒的分离纯化、株系、稀释限点、传导路径、病害症状,以及N基因抗TMV的温敏性.结果显示,TMV为...  相似文献   

6.
油菜花叶病毒Wh株系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病毒的寄主植物反应、血清学性质和RNA 3'末端含cp和mp基因1554 bp cDNA片段序列分析,明确一个侵染油菜的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病毒分离物是油菜花叶病毒(Oileed rape mosaic virus,ORMV)的一个株系,定名为Wh株系.ORMV-Wh侵染油菜、白菜和大白菜等十字花科的作物,初期产生典型明脉症状,对辣椒、番茄和烟草等茄科植物致病性弱;血清学与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有明显差异.ORMV-Wh mp、cp基因和3'UTR区段大小分别为798、474和235个核苷酸,mp和cp基因有77个核苷酸重叠;与TMV序列同源性在60%以下,与侵染十字花科Tobamovirus属病毒株系序列同源性在80%以上;其中与ORMV的不同株系RMV-CAB、RMV-Sh、YoMV、YoMV-Cg和CTMV-W的同源性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7.
从北京国际花展上截获烟草花叶病毒(TMV)仙人指分离物,与仙人掌病毒复合感染仙人指,使原来生长很好的仙人指,短期内发生急性坏死,并导致仙人指死亡。为了解分离物的抗原特性,在用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的基础上,又采用单克隆抗体进一步与TMV中、日、美六个典型株系进行比较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物的抗原性接近中国番茄和日本番茄株系,但在外壳蛋白表面抗原结构上,尚有细微的差异,而与OM株,U_1株,中国普通株及U_2株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抗病毒工程烟草的田间抗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荣祥等将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的外壳蛋白(CP)基因转入我国烟草主栽品种NC89后,经过连续两年3代的田间选择鉴定,于1990年秋在河南获得了几个纯合的转基因抗花叶病烟草株系(待发表)。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介绍了重庆市蔬菜上检出的CMV,TMV,PVX,PVY,TuMV,BrYV,WMV等7种主要病毒的一般特性及株系分化情况,明确了病毒株系与随环境及寄主改变而变化的特点,提出了应加强蔬菜病毒种类及株系检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Mckinney 1929年发现植物病毒株系间干扰现象,萨拉曼1933年报道了PVX的弱毒系(G型)感染的烟草,能对接种坏疽系产生免疫后。大岛1965年起用高温诱变法获得了番茄上TMV—L的弱病毒L_(11)、L_(11A)、L_(11A237),R_(ast)1972年后,用亚硝酸处理普通系  相似文献   

11.
烟草花叶病毒丁香分离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表现花叶症状的丁香病株上获得一病毒分离物,其在电镜下为约300 nm×18nm的杆状粒子;电泳分析表明感病组织中ds RNA大约为6.4kbp,而其外壳蛋白分子量约为17.6k Da。以上实验结果初步将该病毒分离物鉴定为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根据该属病毒复制酶基因序列设计通用引物,进行RT-PCR检测,扩增出约1000 bp的预期特异片段(Gen Bank AY566703)。将PCR产物克隆后测序,序列分析表明,与从蚕豆中分离的TMV-B株系序列(Gen Bank AJ011933.1)同源性为99.90%。根据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RNA C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RT-PCR,扩增出约800 bp的预期特异片段(Gen Bank AY56672),序列分析表明,与TMV-B株系序列(Gen Bank AJ011933.1)同源性达99%,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物为TMV。由于该分离物与TMV-B在指示植物上的症状存在明显差异,所以,作者把该分离物暂命名为TMV-S。  相似文献   

12.
引起辣椒黄白花叶、内卷的一个病毒分离物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石河子地区辣椒病毒病株上分离到一株病毒PV分离物。测定表明能侵染6科34种植物,引起辣椒局部褪绿斑和圆环,系统白色至黄色花叶,内卷和矮化。桃蚜不能传毒;钝化温度65~70℃,稀释限点10-4~10-5,体外保毒期3个月以上;病毒颗粒杆状,大小258×16nm;外壳蛋白分子量18.0 KD;琼脂双扩散和交互保护反应测定PV与烟草花叶病毒(TMV)关系密切;电镜下观察到辣椒病组织中含有病毒粒子的集结体、假晶体、叶绿体内的网膜状结构和分散的病毒粒子。初步认为该分离物是TMV,但寄主反应、粒体大小、致死温度和异常内含体与文献报道的TMV各分离物有所不同,可能是TMV普通株系的变异体。  相似文献   

13.
用聚乙二醇沉淀法粗提纯植物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伟贞  由雪娟 《植物检疫》1989,3(3):173-176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SBMV)经两次PEG沉淀提纯的粗提纯病毒制剂和经密度梯度提纯的精提纯病毒制剂,在电镜下均能观察到大量的球状病毒,且均具有典型的核蛋白吸收图谱。两种方法提纯的病毒制剂免疫家兔,都能制备出效价高达1/1024(免疫双扩散法)的抗血清。此外,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Y病毒(N株系)(PVY~N),苜蓿花叶病毒(AMV)和烟草坏死病毒(TNV)用PEG沉淀法粗提纯病毒也均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种侵染桃树的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京地区具有红叶及叶片侧脉失绿等综合症状的桃病株上分离到一种杆状病毒分离物P-1,初步鉴定为一TMV株系;制备抗血清微量沉淀法测定效价为1:1024,并应用于田间样品检测;提纯P-1分离物回接毛桃实生苗后,在上部叶片出现脉间失绿症状,用P-1抗血清作ELISA检测为阳性,肯定了TMV对桃的侵染及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将编码大豆凝集素的lec-s基因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构建植物重组表达质粒pBI121:: lec-s。由根癌土壤杆菌EHA105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烟草,获得了转基因烟草株系。PCR和RT-PCR检测证明lec-s基因已转入烟草植株中。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进行抗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叶片上的病斑数显著减少,说明转基因烟草表现出对TMV的抗性。定量RT-PCR检测发现,接种TMV后,抗病防卫基因(PR-1a、GST1、Pal和hsr515)在转基因烟草叶片中显著上调表达。这些结果表明,大豆凝集素基因lec-s转化烟草可对TMV产生抗性,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lec-s基因参与了植物的防卫信号通路,诱导了抗病防卫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体内的表达,增强了植株对TMV的系统抗性。  相似文献   

16.
 对番茄花叶病毒番茄分离物(ToMV-To-S1)和烟草花叶病毒蚕豆分离物(TMV-B935A)进行了生物学和血清学比较。人工接种6科20种植物,这两个分离物均能侵染其中的3科14种植物,但在普通烟(白肋烟、黄苗榆)上的症状差异较大,前者在这些植物上引起局部症状,后者为系统症状。在琼脂双扩散试验中,两者与ToMV-To-S1抗血清和4种TMV抗血清均形成沉淀线,但沉淀线之间产生刺角,说明ToMV-To-S1和TMV-B935A虽有血清关系,但亦有差异。胶内交叉吸附试验也证明两者之间有血清学差异。根据已报道的ToMV-L株系和TMVU1株系CP基因的3'端非编码区序列设计了ToMV和TMV特异引物,采用PCR方法,这些引物能够特异性的检测区分ToMV-To-S1和TMV-B935A。  相似文献   

17.
 对番茄花叶病毒番茄分离物(ToMV-To-S1)和烟草花叶病毒蚕豆分离物(TMV-B935A)进行了生物学和血清学比较。人工接种6科20种植物,这两个分离物均能侵染其中的3科14种植物,但在普通烟(白肋烟、黄苗榆)上的症状差异较大,前者在这些植物上引起局部症状,后者为系统症状。在琼脂双扩散试验中,两者与ToMV-To-S1抗血清和4种TMV抗血清均形成沉淀线,但沉淀线之间产生刺角,说明ToMV-To-S1和TMV-B935A虽有血清关系,但亦有差异。胶内交叉吸附试验也证明两者之间有血清学差异。根据已报道的ToMV-L株系和TMVU1株系CP基因的3'端非编码区序列设计了ToMV和TMV特异引物,采用PCR方法,这些引物能够特异性的检测区分ToMV-To-S1和TMV-B935A。  相似文献   

18.
枯草芽孢杆菌Tpb55抗烟草普通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生-NN烟测定Tpb55菌悬液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钝化、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Tpb55菌悬液对TMV具有较好的钝化、预防和治疗效果,枯斑抑制率分别为96.15%、79.72%和65.71%。为进一步揭示Tpb55抗毒机理,选用易感TMV烟草品种K326为实验材料,研究以Tpb55对烟草花叶病毒(TMV)进行预防和治疗处理,测定烟草中与抗病毒性相关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先用Tpb55菌液再接种毒液处理的烟株,对TMV的抑制作用优于先接种毒液再接种菌悬液处理,说明Tpb55对TMV的预防具有积极效果;不论在烟株接种毒液前或后,用Tpb55菌液处理烟株的叶片与只接种毒液的相比,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显著提高,以接毒前Tpb55菌液处理的烟株活性水平最高。从本试验结果来看,Tpb55具较强的抗TMV活性,可通过直接接触钝化作用及诱导烟草抗病性提高来抑制TMV侵染。  相似文献   

19.
用超声波法使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首次采用超声波法把烟草花叶病毒(TMV)粒子导入带壁烟草细胞,建立病毒-细胞高效侵染体系。将烟草细胞置于含TMV粒子的缓冲液中,用声强为0.5 W/cm2的脉冲超声波处理5 min,培养48 h后使用荧光免疫法检测烟草细胞转染率为59.7%。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TMV粒子在烟草细胞体内增殖48 h后达到高峰。电镜观察细胞体内有大量的TMV粒子。用枯斑寄主法测定表明TMV子代有较高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引致大白菜孤丁病的环斑型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9年在北京春季留种白菜叶的黄色斑驳中分离到一个毒原,编号为59—1号,这个毒源可以用汁液摩擦接种,但桃蚜接种不成功,接种在胶州白菜上产生花叶、抽心等孤丁病,在油青菜上产生黄绿色花叶,在黄苗榆烟上产生系统性花叶及环斑,在三生烟上产生系统性花叶及坏死斑,在心叶烟叶上产生局部黑褐色边的圆形坏死斑,在蔓院蘿叶上产生枯斑,不侵染黄瓜。致死温度为70℃,稀释终点为1∶10,000—1∶100,000,体外存活期为11—13天。这一病毒相近于 Valleau 及 Johnson 的番茄环花叶病毒(Tomatoring mosaic),不过致死温度较低。根据寄主反应特性,应该是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的一个株系,从白菜孤丁病的毒源来排列,称之为白菜孤丁二号。1960年秋从北京黄花烟的环斑中分离到一个毒源编号61—12,从白菜孤丁中分离到一个毒原编号61—20。这两个毒源虽然来源不同,但表现的寄主反应及其他特性完全一样,因此是同一个株系,它们都可以用汁液摩擦接种,不能用桃蚜传布,接种在胶州白菜上发生花叶,缩叶,坏死斑等孤丁症,在油青菜上发生深浅绿花叶,在黄苗榆烟叶上只有局部黑色边缘,近圆形的坏死斑,无系统侵染,在三生烟上发生系统性花叶及坏死性蚀纹及环斑,在心叶烟上产生局部深褐色边缘的圆形坏死斑,在蔓陀蘿上产生枯斑。致织死温度在90℃以上,稀释终点达1,000,000体外存活期在32天以上,在干燥低温下,在组中经42天仍保持其活力。这个毒原与典型 TMV 的抗血清起反应,因此认为是 TMV 的一个株系,但与59—1号显然有所不同,按白菜孤丁毒原的排列,称之为白菜孤丁3号。目前在北京地区已经发现的有白菜孤丁一号(芜菁花叶病毒),二号及三号(TMV)。一号是由蚜虫传布的,二号及三号不能由蚜虫传布,二号发现于,春季留种菜上,三号发现于秋季大白菜及烟草上,这些株系的相应关系及其自然传布方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