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筛选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可湿性粉剂具有最佳增效作用的物质,并对增效作用显著的混配组合进行了增效作用的评定。[方法]以小菜蛾为生物测定昆虫,采用浸叶法测定了6种添加物对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可湿性粉剂的毒杀增效作用。[结果]研究发现0.1%ZnCl2、0.5%ZnCl2、1.0%ZnCl2、1.0%MgCl2、0.5%硼酸、1.0%硼酸、0.5%柠檬酸和1.0%柠檬酸对Bt可湿性粉剂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0.5%硼酸对Bt可湿性粉剂的增效作用最强,增效比为17.2,1.0%ZnCl2次之,增效比为15.6。同时,杀虫速度的测定结果显示,0.5%硼酸的加入使Bt可湿性粉剂的致死中时缩短了约10h,加快了Bt的杀虫速度。此外,当将1.0%ZnCl2和0.5%硼酸分别与Bt可湿性粉剂溶液室温下混合放置15d后,两种混合物的毒力均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硼酸作为Bt可湿性粉剂的增效因子,不但有利于增强Bt制剂的杀虫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其杀虫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Bt制剂杀虫效果差和杀虫速度慢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对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MB-15可湿性粉剂具有最佳增效作用的物质,并对增效作用显著的混配组合进行了增效作用的评定。[方法]以小菜蛾为生物测定昆虫,采用浸叶法测定了6种添加物对苏云金杆菌MB-15可湿性粉剂的毒杀增效作用。[结果]研究发现0.1%ZnCl2、0.5%ZnCl2、1.0%ZnCl2、1.0%MgCl2、0.5%硼酸、1.0%硼酸、0.5%柠檬酸和1.0%柠檬酸对Bt MB-15可湿性粉剂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0.5%硼酸对Bt MB-15可湿性粉剂的增效作用最强,增效比为17.2,1.0%ZnCl2次之,增效比为15.6。同时,杀虫速度的测定结果显示,0.5%硼酸的加入使Bt MB-15可湿性粉剂的致死中时缩短了约10 h,加快了Bt的杀虫速度。此外,当将1.0%ZnCl2和0.5%硼酸分别与Bt MB-15可湿性粉剂溶液室温下混合放置15 d后,两种混合物的毒力均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硼酸作为Bt MB-15可湿性粉剂的增效因子,不但有利于增强Bt制剂的杀虫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其杀虫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Bt制剂杀虫效果差和杀虫速度慢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报道了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和苏云金杆菌菌株2(0 Bt20)混用对甘蓝夜蛾2龄幼虫的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Bt20菌株对MbNPV具有增效作用,用浓度为5×106、1×107芽孢.mL-1的Bt20与MbNPV混用,能显著提高MbNPV的杀虫效果和杀虫速度,研究结果表明,Bt20与MbNPV复配生物制剂的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作为水稻害虫,严重威胁我国水稻生产安全,为提高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对二化螟杀虫效果,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Bt对二化螟致病力及与助剂协同作用。结果表明,8株Bt菌株对二化螟致病力不同,菌株Bt64致病力最高,对1~4龄幼虫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4.81×105、2.09×105、2.89×106、3.73×107芽孢·mL-1,对1~2龄幼虫杀虫活性显著高于3~4龄。室外条件下,菌株Bt645×108芽孢·mL-1浓度对二化螟3龄初幼虫第7天防治效果达67.35%,显著高于对照商品Bt制剂防治效果;激健、八神、有机硅3种助剂与菌株Bt64混用对二化螟幼虫杀虫效果均高于菌株Bt64单用,协同增效作用表现为激健>八神>有机硅,助剂激健对菌株Bt64协同增效作用最好。室外条件下,提高菌株Bt64对二化螟防治效果达12%以上。研究结果对Bt生物农药开发和利用、提高田间Bt防治二化螟杀虫效果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常用农药与球孢白僵菌复配对甜菜夜蛾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常用农药与球孢白僵菌复配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方法]研究6种杀虫剂和3种杀菌剂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选择与球孢白僵菌相容性好的4种杀虫剂甲维盐、除尽、铁沙掌和康夫,用它们的亚致死剂量和次亚致死剂量分别与白僵菌菌悬液复配,对甜菜夜蛾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含农药浓度高的复配剂的杀虫效果好于含低剂量农药的复配剂 且杀虫效果好的农药,其复配剂的防效也高。药后第2天,含甲维盐和除尽的复配剂校正防效达到了53.0%~70.0%,到第10天时,校正防效达到了92.0%以上,其中含甲维盐的复配剂的防效都达到了97.7%。[结论]为制备高效、低毒的生物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谷春艳  张勇  周凤艳  刘小林  高同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29-9330,9337
[目的]研究噻呋酰胺与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用平皿菌落直径法测定噻呋酰胺与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毒力,并进行田间防效测定。[结果]噻呋酰胺和戊唑醇对水稻纹枯病病菌EC50值分别是0.139 3和0.135 6μg/ml,2种药剂的毒力相当;噻呋酰胺与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病菌增效系数(SR)为0.828 3~2.535 0,部分配比具有显著增效作用。按照增效配比进行田间防效验证表明,225~375 g/hm2的用量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可达88.04%~97.61%,高于2个单剂的防效。[结论]噻呋酰胺与戊唑醇按5:1的比例复配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2.7%氟虫脲·甲维盐对飞蝗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防治飞蝗的高效、低毒农药,在室内毒力测定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室内配方筛选试验,将氟虫脲与甲维盐进行复配,对飞蝗3龄蝗蝻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氟虫脲与甲维盐以有效成分8∶1复配对飞蝗杀虫活性最高,共毒系数达528.6, 增效作用显著.以有效成分复配成2.7%混剂进行田间笼罩药效试验,2.7%氟虫脲·甲维盐速效性与持效性均优于单剂,与单剂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具0.05的显著性差异和0.01的显著性差异水平.防后第8天飞蝗的死亡率达96.9%,可作为替代高毒农药的优良药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复配对桃枝枯病菌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10种生物药剂对桃枝枯病菌的毒力,将毒力强的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咪鲜胺、多菌灵和烯唑醇进行复配,探讨复配剂对桃枝枯病菌的联合毒力效果。[结果]毒力作用最强的生物农药是中生菌素,其次是申嗪霉素和梧宁霉素,其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41 9、0.231 4和0.655 4μg/m L,与3种化学药剂复配,发现申嗪霉素与3种化学农药复配均达到增效作用,而中生菌素和梧宁霉素与化学农药复配大多配比具有增效作用或相加作用。[结论]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复配能增加对桃枝枯病菌的毒力。  相似文献   

9.
苏云金杆菌(Ballus thuringiensis Bt)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INPV)复配后,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并能扩大杀虫谱。但苏云金杆菌菌株的毒力活性与其发酵工艺产品的不同而异,不同工艺产品与病毒复配后,其毒力的增效作用也有所不同。本实验是用不同制剂感染斜纹夜蛾初孵幼虫,进行单一、复配制剂药效的对比试验,从而筛选出苏云金杆菌复配中的最佳工艺产品——自制的液体发酵Bt产品。  相似文献   

10.
甲维盐与毒死蜱复配,测定其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复配剂共毒系数为206.65,增效显著.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为,20%甲维·毒死蜱可湿性粉剂药后1 d防效即达80%,80~100 g/667m2用量对稻纵卷叶螟杀虫效果为88.6%~94.3%,保叶效果为81.9%,对水稻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烯啶虫胺和噻嗪酮复配防治灰飞虱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烯啶虫胺和噻嗪酮复配的增效作用。[方法]通过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烯啶虫胺和噻嗪酮复配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并进行了2016年扬州地区灰飞虱对烯啶虫胺和噻嗪酮的抗药性监测。[结果]扬州地区灰飞虱对噻嗪酮处于高水平抗性,对烯啶虫胺处于敏感水平。烯啶虫胺与噻嗪酮的3个配比(1∶9,2∶8,3∶7)都有增效作用,烯啶虫胺与噻嗪酮的复配比为3∶7时共毒系数最大,达210.20。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复配剂30%烯啶虫胺·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在药后1~14 d对灰飞虱的防效都高于对照单剂30%烯啶虫胺和3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且在药后7、14 d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单剂。[结论]该复配剂可作为推荐药剂用于田间防治灰飞虱。  相似文献   

12.
苏云金杆菌复配剂对小菜蛾和菜青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菌株20与生物杀虫剂Success混配制成复配剂,对2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和菜青虫(Pierisrapae L.)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复配制剂可以有效防治菜青虫和抗性小菜蛾幼虫,其防治效果和杀虫速度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Bt菌株20和生物杀虫剂Success,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以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508-12509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百草枯专用增效助剂.[方法]以SHZ16表面活性剂、烷基多糖苷(APG)为原料,配制一种新型复配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并采用该助剂配制成200 g/L百草枯制剂;以200 g/L克无踪水剂为对照药剂,通过小区试验设计研究了该制剂对夏玉米田1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采用该助剂配制的200 g/L百草枯制剂对夏玉米田1年生杂草(单、双子叶)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药后15 d的防除效果仍在90%以上,并对夏玉米作物安全.[结论]采用该助剂配制的200 g/L百草枯制剂具有高效、安全防除玉米田杂草的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复配剂10%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对朱砂叶螨的毒力效应,确定温度与复配剂毒力和增效作用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复配剂10%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及单剂对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的毒力在22~30℃的5个温度梯度下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22~26℃范围内毒力变化较大,在26~30℃范围内变化相对平缓;不同温度下3种复配剂都表现较好的增效作用,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按有效成分96∶4的比例复配在5个温度梯度下均表现出最好的增效作用,按有效成分97∶3比例复配次之,按有效成分98∶2比例复配相对较差。试验表明,温度对复配剂的毒力及增效作用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甲维盐与毒死蜱复配,测定其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复配剂共毒系数为206.65,增效显著。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为,20%甲维·毒死蜱可湿性粉剂药后1d防效即达80%,80~100g/667m。用量对稻纵卷叶螟杀虫效果为88.6%~94.3%,保叶效果为81.9%,对水稻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多菌灵和多抗霉素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的复配比例。[方法]在室内选用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化学药剂进行复配,计算单剂和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毒力曲线及其EC50值,研究其对小麦赤霉病菌复配效果,并选用共毒系数法来确定两种药剂的最佳混配比例。[结果]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对Y73#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分别为6.6和0.7μg/ml,表明四川省雅安生态区小麦赤霉病致病菌Y73#菌对多抗霉素比较敏感,而对多菌灵已经产生了抗药性;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混配后表现出加相或增效作用,混剂中多菌灵含量为20%时,共毒系数最大,CTC值为243.5,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结论]多菌灵和多抗霉素的最佳复配比例为1∶4。  相似文献   

17.
不同化学药剂及其复配剂对褐飞虱的作用活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筛选获得防治褐飞虱的理想单剂和复配剂,在室内采用浸苗法测定了几种氨基甲酸酯类药剂以及扑虱灵、吡虫啉和吡蚜酮等对褐飞虱的作用活性,同时还研究了扑虱灵与吡蚜酮混配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单剂测定结果表明,4种氨基甲酸酯类药剂中,以仲丁威对褐飞虱的作用活性最高,对3龄若虫的LC_(50)为28.25 mg/L,其次分别为异丙威、速灭威和混灭威;吡蚜酮对褐飞虱的活性显著高于吡虫啉的活性.复配测定结果表明,吡蚜酮与扑虱灵复配对褐飞虱产生了显著的增效作用,可作为防治褐飞虱的理想复配剂.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opolyhedogsis virus,EpNPV)和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联合作用.5组不同配比对茶毛虫2龄幼虫的共毒系数在177.3~221.7之间,表明Bt与EpNPV混用对茶毛虫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其中以1.0万PIB/μL EpNPV与2 000 IU/μL Bt混用增效作用最明显,LC50为984.215 μg/mL,共毒系数为221.7.多点田间药效试验表明, EpNPV·Bt制剂用1 500 mL/hm2,药后7 d对茶毛虫的防效为79.80%~92.84%,药后14 d对茶毛虫的防效为94.99%~95.80%.  相似文献   

19.
碧护与比卡奇复配拌种对小麦、花生及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拌种法,研究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碧护与种衣剂比卡奇复配后不同温度下对小麦、花生、玉米三种作物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碧护药种与比卡奇复配,小麦、玉米、花生3种作物的最佳药种比分别为1∶500,1∶250,1∶500,与单剂及空白对照,小麦、玉米、花生在不同时期的出苗率分别可提高6.3%~18.6%,8%~12%,14%~22%,复配对三种作物的出苗率均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并在花生上的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生物杀虫剂Success与2株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混用对菜蛾幼虫杀虫效果和Success对Bt芽孢存活萌发的影响.室内生物测定表明,低浓度的Success能明显提高Bt对菜蛾幼虫的杀虫效果和杀虫速度,较菌株DP和20单独使用后24,48,72 h的杀虫效果分别提高了0.74~1.57倍,0.68~1.22倍;0.23~0.57倍,0.13~0.52倍;0.16~041倍,0.18~0.32倍,杀虫速度提高了24 h.田间试验表明,混用后的杀虫效果也明显高于菌株单用和化学杀虫剂功夫的防治效果.Success对Bt芽孢的存活和萌发无影响.这些为Bt与Success复配制剂的制备和田间混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