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东省的自然资源条件很适合甘蔗生产。但旱地蔗区的旱、瘦、浅是低产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十几年中 ,通过对旱地甘蔗“三高”栽培技术的应用试验研究 ,把单项技术进行组合配套和改进提高 ,并通过大型的推广项目进行推广 ,取得了增产增收的效果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主要技术措施 :一是选用适合旱地蔗区的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二是把常规栽培改为地膜蔗技术 ;三是改进施肥方法 ,实行配方施肥 ;四是改进耕作方式 ,推广防旱保水技术 ;五是推广秋冬植蔗 ,延长甘蔗生长期 ;六是改宿根蔗迟管为宿根蔗早管 ;七是及时防治病虫鼠草害 ,确保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
宿根蔗俗称“宝贝”蔗,具有节约种苗、节省劳动力、提早成熟、加快良种扩繁推广、抗逆力强等优越性,是实现甘蔗种植节本增效的一种栽培制度。分析云南弥勒蔗区宿根蔗管理存在的问题,根据宿根甘蔗的生长特点,结合弥勒蔗区生产实际,提出宿根甘蔗丰产栽培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甘蔗生产发展中,采用深沟深种板土栽培,推广良种良法等一整套旱地蔗增产综合配套技术,坚持办样板,带动大面积增产,实现连续3年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4.
屯昌水田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屯昌县随着甘蔗灌溉条件的改善,水田甘蔗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栽培管理粗放,缺乏科学种植技术,致使水田甘蔗单产较低,与其它经济作物相比,效益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蔗农生产的积极性及收入水平。为提高屯昌县水田甘蔗单产,在深人分析各地蔗区高产栽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屯昌县的自然气候特点,总结出了一套适宜屯昌县的水田甘蔗丰产综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经测定,蔗地深耕深松对甘蔗前期吸收N、P、K有促进作用,且旺盛生长期甘蔗+3叶的叶长,叶宽超过对照,叶面积系数比对照增加10%左右;甘蔗产量比对照增加2.68—16.80%;甘蔗蔗糖分比对照高0.32—2.27%。因此认为:蔗地深耕深松有利于旱地甘蔗前期早生快发,促进后期糖分积累,使甘蔗增产增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云南蔗区自然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制定出旱地甘蔗丰产综合技术。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甘蔗生长的下种量、行距、施肥量采用5元2次正交旋转通用组合设计进行研究,分析重要技术措施对甘蔗产量和生长的影响,提出适于云南各地推广的综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甘蔗种植的单位面积产量不高是蔗区生产多年来的老问题,旱地甘蔗种植采用深耕深松、地膜覆盖技术能防倒伏、提高糖分含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甘蔗种植的单位面积产量不高是蔗区生产多年来的老问题,旱地甘蔗种植采用深耕深松、地膜覆盖技术能防倒伏、提高糖分含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对加入WTO后广西蔗糖业发展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述了广西的蔗糖业在加入WTO后长时间内保持优势的基础条件,讨论了要对优势蔗糖产区给予重点扶持,尤其要搞好蔗区水利设施建设;扶持建立“甘蔗健康种苗生产体系”,帮助和组织搞好甘蔗生产的社会化服务;加大对甘蔗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贡献率;下决心把原糖生产与精炼糖生产分开;搞好砍运榨的合理衔接,处理好制糖企业与农民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旱地甘蔗生产条件与特点及栽培技术周才春(江西省农牧渔业厅经作处,330046)1我省旱地甘蔗概况及其在蔗糖生产上的地位江西属中亚热带蔗区,南邻闽粤蔗区,丘陵红壤面积很大,沿赣江、抚河两岸和鄱阳湖滨又有大量的河积潮沙土。在这些旱地上每年种蔗面积达...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甘蔗产业和科技的新发展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广西为主要代表的旱地蔗区在中央和主产省(区)政府的支持下,依靠科技进步,研究推广适应旱坡地的高产高糖甘蔗良种及先进适用的旱地甘蔗栽培技术如机械深耕深松、节水灌溉(喷灌和滴灌)、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作液肥、智能化施肥、地膜覆盖、健康种苗、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蔗叶还田、化学调控等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甘蔗的单产和蔗糖分,糖厂农务技术服务体系开始实现信息化,实现了我国甘蔗糖业的跨越式发展,甘蔗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了我国的甘蔗科研水平;主持举办多次甘蔗国际学术会议,组织成立国际糖业科技协会(IAPSIT),秘书处永久设在中国,使我国逐步成为国际甘蔗学术交流的中心.  相似文献   

12.
信息荟萃     
《农村新技术》2006,(3):57-58
江西育成全国一流蔗种地处江西南康市龙华乡的江西甘蔗研究所选育的“赣蔗18号”在全国甘蔗品种鉴定会上脱颖而出,以甘蔗糖分平均含量15.53%登上全国最优甘蔗品种的“宝座”。专家鉴定认为,“赣蔗18号”早熟、高糖、高产、耐旱、高抗、适应性强, 综合性状优良,建议在江西、福建、广西、四川蔗区水浇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甘蔗种植的单位面积产量不高是蔗区生产多年来的老问题,旱地甘蔗种植采用深耕深松、地膜覆盖技术能防倒伏、提高糖分含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冬、春少雨干旱是制约我省旱地甘蔗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因子,本文根据我省蔗区的自然条件,结合多年研究和生产实践,从选配良种、利用植期、耕作技术和田间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充分利用云南蔗区的生态资源、实现旱地甘蔗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螟害是甘蔗生产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虫害种类之一,在云南省蔗区呈多发、高发的态势。为科学防治甘蔗螟害发生,保障蔗区生产安全,本文以云南蔗区为例,通过分析云南蔗区甘蔗螟害特点,结合蔗区生产实际,提出防治螟害的具体策略与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甘蔗生产规模经营在莆田糖蔗区悄然兴起福建莆田糖厂为了稳定发展甘蔗生产,在莆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建立甘蔗基地村,鼓励农民多种蔗种好蔗,并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先后与13个乡镇近120个村签订了94年甘蔗生产合同,合同甘蔗供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广西在甘蔗栽培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广西从20世纪80年代起不断选育推广甘蔗优良新品种,在此基础上研发并集成推广应用一系列先进适宜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蔗地机械深耕深松、智能化施肥、蔗叶还田、节水灌溉、脱毒健康种苗、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化学调控、甘蔗生产管理机械化和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等.但在广西甘蔗生产中,仍然存在机械化收获应用范围小、施肥过量、主栽品种急需新品种替代、旱坡地大面积种植、宿根年限短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今后需要加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应充分利用甘蔗的生物固氮及土壤微生物固氮、解磷、解钾、促生等特性,进行合理施肥,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强甘蔗健康种苗技术的应用,并结合优良甘蔗新品种的繁殖推广,提高甘蔗种苗质量,为甘蔗高产高糖打好基础;大力推广宿根性极强的高产高糖优良甘蔗品种,如桂糖29号、桂糖32号、桂糖40号等,收获后及时进行宿根蔗管理,延长宿根年限;加强旱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体系在无有效灌溉条件蔗区的推广应用,实现旱地甘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昌江县位于海南岛西北偏西部,属干湿季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区,大部分蔗区都是旱坡地,常受到冬春干旱的威胁,影响蔗苗的生长和后期糖份的积累,造成产量一般都在3t以下,大大销弱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旱地甘蔗应用地膜覆盖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肥效,促进甘蔗早生快长,提高甘蔗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蔗糖生产是昌宁的传统产业 ,对昌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促进作用。根据目前昌宁甘蔗生产现状 ,从甘蔗良种、“吨糖田”建设、旱地蔗高产栽培等方面探讨昌宁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1宿根甘蔗的重要意义和生产现状砍收地上部蔗茎后,以留在土壤中的地下部“蔗桩”(蔗头)所具有的侧芽(或蔗笋)萌发成长出新的一茬蔗株,称为宿根甘蔗(俗称“老头蔗”、“旧头蔗”)。由于它具有早生快发,提早成熟,省工省种苗,错开农时和耐旱耐涝等许多优点,因而成为甘蔗生产的主要栽培制度之一而存在,在甘蔗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湛江市五县三区甘蔗种植面积达14-16万公顷,其中宿根甘蔗面积占45-50%,种好、管好宿根甘蔗,对夺取甘蔗大面积平衡增产,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在热带、亚热带的海南蔗区、湛江蔗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