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黄连木1年生播种苗的苗木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连木1年生播种苗的苗高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生长后期4个时期。黄连木苗高生长的速生期在7月初至8月初,虽持续时间仅30天,但此时期苗高生长量最大,占总生长量的33.6%,苗高净生长量的峰值出现在8月初,8月下旬后苗高生长缓慢,11月苗高生长基本结束。黄连木的地径生长的速生期持续到10月下旬,地径净生长量的峰值出现在9月初,较苗高生长的峰值晚30天,11月初之后地径生长缓慢,11月下旬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2.
山丹县碧玉杨地膜覆盖扦插育苗生长观测结果表明,碧玉杨在山丹县长势良好,苗高速生期为6月下旬到8月下旬,期间苗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63.44%,生长高峰期为7月下旬;地径速生期为7月上旬到8月下旬,期间地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48.2%,生长高峰期为8月上旬。在幼苗期、速生期、硬化期、休眠期4个生长阶段,采用科学管理技术可提高碧玉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3.
依据青冈1年生苗高、地径的观测数据,采用Logistic方程对其生长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青冈播种苗出苗时的高、茎生长很快,出苗后的高、径生长符合"S"型曲线,呈现"慢-快-慢"节律。(2)根据生长量变化节律,苗高、地径生长过程可分为出苗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苗高速生期为55~169 d,速生点出现在第111d;地径速生期为44~209 d,速生点时间为第125 d;苗高、地径的累积生长量均在速生期最大,分别占理论上限值的57.59%和56.17%。(3)苗高、地径生长的速生期持续时间有差异。苗高的速生期持续时间少于地径,而速生点的出现则早于地径,111 d之前苗木主要进行高生长,111 d之后则以地径生长为主。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伞花木1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为伞花木苗木的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对伞花木1年生播种苗的苗高与地径生长进行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和0.997,均达极显著水平.根据伞花木1年生播种苗的实际观测值建立动态生长模型,并将其播种苗1年生长过程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苗高的速生期为6月中旬-8月下旬,地径速生期为6月上旬-9月上旬,地径速生期比苗高速生期提早20 d结束,地径用46.67%的生长时间完成了65.43%的生长量.1年生苗木地上部分粗壮、地下部分具深根性,其根可深达土层32.92 cm处,且侧根数量较多,分布广.  相似文献   

5.
以4个黑杨派(Populus Aigeiros)无性系为材料,利用Logistic方程对1年生扦插苗木的苗高、地径的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皆在0.97以上.并以此将无性系扦插苗的生长过程分为成活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时期,其中速生期内的苗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59.4%,地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63.0%.  相似文献   

6.
5个香椿无性系嫁接苗苗期生长节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5个香椿无性系嫁接苗嫁接后8个月苗高和基径的生长状况,可知苗高和基径的年生长趋势均为典型的"S"型曲线,即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规律,苗高和基径的生长主要集中在8月份以前,8月份以后苗高和基径的生长变化不明显。在11月份落叶时,5个香椿无性系嫁接苗的苗高可以达到35.3cm-95.1cm,基径可以达到1.03cm1.59cm。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5个香椿无性系嫁接苗苗高和基径的生长节律进行拟合,建立了不同无性系嫁接苗苗高和基径苗期的生长曲线拟合模型,拟合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通过对拟合的Logistic曲线方程进行二次求导得出的速生期进行分析,香椿嫁接后基径比苗高更早进入速生期,基径最早嫁接后一个月左右就可进入速生期,而苗高最早则需要45d左右。香椿基径的速生期也比苗高长,可维持在大概75d~90d,占到了总生长期的1/3左右,而苗高的速生期仅有45d~60d,苗高和地径的速生期生长量均超过了总生长量的一半以上。而不同无性系不但进入速生期的时间点有着明显的差异,且其速生期的长短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本地无性系最早进入速生期,且其速生期也最长。  相似文献   

7.
枫杨种源苗期生长节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枫杨24个种源1年生苗高和地径生长节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苗高生长呈单峰型,7月下旬-8月下旬为速生期,8月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46.05%-60.81%,9月中旬苗高生长停滞,最大苗高2m;苗高生长最快的种源生长高峰期10d生长量可达38cm,根据峰值的位置可将参试种源初分为3个类型:峰值靠前型、峰值靠后型和宽峰持续速生型,参试种源的地径生长可分为2种类型,其中多数种源为双峰生长型,第1生长高峰出现在7月中旬,第2生长高峰在8月中旬、8月下旬或9月上旬,种源间2个生长高峰期的相对生长量有差异;呈单峰生长型的种源,地径生长高峰在7月中句;高峰期生长最快的种源地径10d生长量可达0.45cm,多数种源到10月14日之前地径仍在生长,但7-9月的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75.89%。  相似文献   

8.
以黑杨N895当年生健壮苗木截成的插穗条、苗木为材料,采用Logstic拟合美洲黑杨N895当年生扦插苗、移栽苗苗高、地径的生长模型,分析在昆明地区美洲黑杨N895当年生扦插苗、移栽苗年生长节律。结果表明,在昆明地区种植美洲黑杨N895当年生扦插苗、移栽苗地径、苗高生长量分别在10月、11月以后停止生长,苗高、地径年生长均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节律,表现为"S"型生长曲线,利用Logstic模型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生长模型分析可行。根据Logstic模型将其生长过程分为成活期、生长前期、速生期、生长后期4个时期。不同阶段其苗高、地径生长起止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欧美杨新无性系苗期年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3个欧美杨 (p .×euramericana)无性系为材料 ,利用Logistic方程对各个无性系的 1a生扦插苗的苗高、地径的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根据因素数列的几何形状发展态势的接近程度 ,将苗木的生长量与影响苗木生长的气象因子———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组成一个灰色系统 ,进行面积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 ,相关系数皆在 0 .92以上。并以此将无性系扦插苗的生长过程分为成活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 4个时期 ,年生长量表现出明显的“慢—快—慢—快—慢”的节律 ,其中速生期内的苗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 6 0 .3% ,地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 6 3.7%。关联度分析表明 :空气温度对苗木的高生长影响最大 ,降水量影响最小 ;而日照时数对苗木的粗生长影响最大 ,降水量影响最小。通过对苗木年生长节律和影响苗木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分析 ,为加强苗木生长管理 ,提高苗木的质量和土地的生产力 ,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康定木兰嫁接幼苗苗高和地径的定株及定期观测数据,选择Logistic方程对其生长过程进行拟合,通过其中的参数分析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采用望春玉兰为砧木嫁接康定木兰,能够明显促进康定木兰的生长,年生长量接近望春玉兰萌蘖枝而远高于2 a生康定木兰实生苗的生长量。(2)康定木兰嫁接苗苗高生长符合"S"型曲线,呈现"慢—快—慢"节律;地径生长符合双"S"型曲线,呈现"慢—快—慢—快—慢"节律。(3)根据生长量变化规律,苗高生长过程划分为生长初期(6月26日之前),速生期(6月26日至8月15日)和生长后期(8月15日至10月18日),速生期累计时间50 d,速生期的累计生长量占理论上限值的56.92%。(4)地径生长过程划分为生长初期(5月27日之前)、速生期Ⅰ(5月27日至6月12日)、过渡期(6月12日至7月26日)、速生期Ⅱ(7月26日至8月13日)和生长后期(8月13日至10月18日),速生期Ⅰ与速生期Ⅱ合计累计时间34 d,合计累计生长量占理论上限值的61.8%。  相似文献   

11.
铃铛枣嫁接苗年高生长节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枣树嫁接技术进行铃铛枣坐地砧嫁接建园,并应用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嫁接苗年高生长节律。分析表明铃铛枣嫁接苗的年高生长进程呈现慢一快一慢的“S”形节律,存在着明显的速生期,速生期长达45d,速生期内的苗高生长量约占总生长量的78%。辽西枣区枣农可依此规律抓准生长点,适时安排有效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嫁接苗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2.
三尖杉不同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4个三尖杉种源和篦子三尖杉苗期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三尖杉和篦子三尖杉幼苗生长曲线均趋直线,整个生长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停滞期;14个三尖杉种源和篦子三尖杉生长曲线可分为Ⅰ、Ⅱ两种类型,其中江西崇义、上饶,福建明溪,安徽黄山,广东午远5个种源1年生苗生长曲线属Ⅰ型,该类型整个生长期生长较快,但在前期生长较缓慢,后期有一明显相对生长迅速期;江西修水、井冈山,贵州黎平、从江,云南石屏,河南洛阳,四川峨嵋,湖南绥宁,湖北恩施9个种源1年生苗生长曲线属Ⅱ型,其整个生长期生长速率均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没有明显可区分的相对生长迅速期;篦子三尖杉生长曲线接近Ⅱ型,介于不同种源三尖杉之间。对14个三尖杉种源和篦子三尖杉1年生苗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尖杉种源间幼苗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种源与试验地的交互作用也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间的苗高生长差异较大,生长量最大的为安徽黄山种源,1年生苗高为18.60 cm,生长量最小的为湖南绥宁10.90 cm,篦子三尖杉1年生苗高生长量为11.00 cm。  相似文献   

13.
毛红椿播种育苗技术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2005-2006年对毛红椿的播种育苗技术和苗期生长规律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毛红椿于3月下旬播种,4月上旬出苗,7月下旬至9月中旬苗木高生长最快,9月中旬以后进入缓慢生长,至10月底苗木停止生长,其高生长量可达100 cm以上,最高可达150 cm;21、27、33、45株/m2 4种留苗密度实验表明,苗木地径生长与留苗密度密切相关,留苗越密则地径越小、高度越小,留苗越稀则地径越大、高度越小。生产上建议播种量为15 kg/hm2,留苗密度以30~33株/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红锥种源苗期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锥博白、浦北、东兰3个种源苗高和地径生长率2年生苗木生长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源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都显著,均呈"S"型生长模式。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方法将苗木的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时期:生长初期、速生前期、速生期、生长后期。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3个种源苗木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博白种源和浦北种源较好,东兰种源次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0个种源沙松(Abies holophylla)苗期高生长量的连续观测,并用Logistic方程对其生长动态过程进行拟合,获得苗高物候期与生长特征参数。结果表明:10个种源的沙松苗高生长节律基本一致,但各种源的速生期起止时间和持续时间存在差异,其中不同种源间线性生长始期最多相差5 d,线性生长末期最多相差7 d,线性生长期持续时间最多相差9 d。线性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55%以上,该时期为幼苗生长的关键期,应在线性生长期内做好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促进苗期苗高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通过桢楠(Phoebe zhennan)轻基质网袋育苗试验,掌握了桢楠苗木生长发育节律。结果表明:7-9月为苗木速生期,在此期间,应加强圃地水肥管理,促进苗木健康生长,提高苗木质量。采用5.6 cm×8 cm的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1年生苗平均高为26.7 cm。  相似文献   

17.
冷肖荀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1):72-74,78
以10个西丰杨无性系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无性系之间苗高的差异显著,选择出高生长量超出对照20%的无性系——西丰6,并利用Logistic方程对西丰6的苗高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建立了数学模型,相关系数在0.95以上。速生期内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较大,为57.74%,说明速生期的生长量决定着整个生长期的生长量,因此应重视速生期的苗期管理。  相似文献   

18.
海桑育苗技术及其幼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红树植物海桑采种期、播种与育苗技术,幼苗生长规律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东寨港海桑采种期以第一次果成熟的7 ̄8月份为最佳;用本土(海泥)和客土(营养土)均可作床播种,但移植时后者比前者苗高提高26.8%;容器育苗基质以配制营养土为最佳,培育的苗木粗壮,出圃时苗木合格率高达98.4%,海泥其次,红壤土最差;苗高与地径年生长过程具较明显的后期生长,变化规律可用Y(t)=1/  相似文献   

19.
Cuttings were made from six‐year‐old seedlings of Picea abies L. (Karst.) that had been studied in the Stockholm phytotron. The seedlings belonged to four full‐sib families, one being of French origin, one of North‐Swedish origin and two being hybrids between parents of North‐Swedish and French origin. Nine clones from each family were included. After the rooting phase, the cuttings were exposed to the same cultivation regimes as the seedling ortets. Characteristics of growth rhythm, percentage free growth and leader length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2nd to the 5th growth period (GP). Plagiotropic growth habit was recorded in the 3rd to the 5th growth perio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oting phase were studied. A juvenile behaviour very similar to that characterizing growth periods 2–3 of the seedlings was observed for growth rhythm characteristics and for free growth capacity during GP2 of the cuttings.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ch observation of the seedling ortets in GP6 and the means of the cuttings in GP2 produced a new variable that quantified the degree of rejuvenation. This new variable was meaningfully calculated only for growth rhythm and growth pattern variables. A gradual reversion of the growth rhythm occurred for the cuttings, which corresponded to the change with increasing age for the seedlings. The capacity for free growth, on the contrary, disappeared already in GP3 for the cuttings, except for the French family. A large variation in the rejuvenation ability between families was observed. Furthermore, the rejuvenation ability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bility to grow plagiotropically.  相似文献   

20.
青栲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青栲的育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种子随采随播育苗,1年生苗木高生长达49 cm,地径达0.75 cm;幼苗的年生长节律明显,高、径生长的高峰期分别在7—11月、8—11月,5年生青栲幼林平均树高达2.5 m、平均胸径2 cm,其生长量低于同龄木荷幼林。在2008年雨雪冰冻灾中,青栲纯林受损指数低于木荷、红楠纯林;在柳杉+青栲异龄混交林中,青栲个体的受损低于纯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